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93节

  阿米尔向雷希德提出了众多要求,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奥斯曼需要割让幼发拉底河和通杰利以东全部的领土,包括特拉比松、巴格达这些在内的城市。奥斯曼必须从概述地区撤出所有的军事与宗教人员,地方官员可以等其接收国家委任后再进行撤出。

  第二,另外考虑到民族宗教等因素,上述地区的民众有一个月的自由选择权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去的国家,该地区新政府不得使用威胁恐吓等手段阻止。

  第三,奥斯曼需要赔偿伊朗7000万里亚尔作为损失费用。

  第四,奥斯曼必须开放安卡拉和大马士革作为通商港口。伊朗的货物进出口关税不得超过5%。

  第五,允许伊朗在奥斯曼境内设立工厂。

  当然还有一些交换战俘清点遭受损失等条约,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十六条的合约,构成了这次和谈的成果。

  雷希德帕夏看的很慢,而且在不懂的地方,还时不时询问。而阿米尔就这样静静的等着。

  “赔款问题,能不能减少一点。”

  “不行”

  “还可以谈嘛”

  雷希德帕夏此时已经放弃在领土问题和伊朗扯皮,就希望在赔款上争夺利益。

  “恕我直言阁下,如果,今天失败的是我国,那么你们的条件恐怕比这个更严重。”

  阿米尔点出关键,那就是这个情况下战败国争夺利益是非常困难的。除非他背后有其他国家支持,或者是说战场上突然来个惊天反转。不然,他们只能接受。

  “签字吧,至少现在还可以接受。如果你做不了主,那沙阿会亲自带着条约前往贵国首都,和你们的苏丹谈判。”

  这直接带上威胁的味道,让雷希德帕夏不得不抓紧时间完成。在离开首都时,他就得到苏丹的意思,土地是保不住了,尽量在其他地方避免奥斯曼遭受更多伤害。

  “那么,关于巴尔干问题,希望贵国不要插手。”

  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谈判转移到西部问题,雷希德帕夏用脚想也知道巴尔干的情况离不开伊朗的推波助澜,他只能请求伊朗在拿到自己想要的后不要插手西部问题。

  “您这是说的什么,我国在这里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怎么会有余力去其他地方?”

  阿米尔对巴尔干也没有多大兴趣,而且之前说的让保加利亚半独立看着可能性太小。因为奥斯曼还是能打过他们的,而且现在伊朗的任务是经营新的领土,所以巴尔干问题是能甩就甩。

  “既然如此,那为了和平,我也不得不牺牲了。”

  雷希德帕夏用笔在条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次谈判仅历时5小时,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在赔款上用实物抵债500万里亚尔。这也是很大的进步了。

  1858年10月30日,伊朗和奥斯曼在巴格达签署巴格达条约。正式将幼发拉底河—通杰利一线以东地区割让给伊朗,同时赔款6500万里亚尔,分8次在7年内交清,第1次赔款交清后,余款按年加5%的利息。

  此外还有诸多通商、人员往来的便利都在条约中写明。从2月27日开始到现在,这场战争总共历时8个月零三天。而对中东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

  伊朗在三国争霸中彻底占了上风,埃及和奥斯曼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伊朗做到了。而且没有召来欧洲的干涉,或以利益许诺,或者相互利用,保证了自身安全的同时逼迫对方尽快签订和约。

  和约签订后,雷希德就离开了巴格达。他还要让苏丹批准这个条约。而阿米尔也向正在大不里士的沙阿传递了和约的消息,伊朗终于在百年后赢了奥斯曼。而且还是彻底赢了。

  虽然没有到达地中海,但条约规定,伊朗在叙利亚、塞浦路斯、耶路撒冷和麦加也门拥有特殊利益。伊朗商人可以在这些地方畅通无阻,什叶派教士也能在当地传教,修建清真寺,这对什叶派教士来说简直是天堂。

  对于两国来说,这场战争标志着伊朗模式的成功和奥斯曼模式的失败。在重视工业和军队的伊朗面前,不重视工业发展而只顾法律层面的奥斯曼自然不是对手。两国在工业上的实力也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只能是伊朗,这估计能让奥斯曼的那些学者掀起更多的风潮扰乱这个国家,这也是伊朗愿意看到的。

第254章 战后会议

  战争结束了,随着大战的结束,让伊朗有了时间清理手中挤压的事务。当然不管什么事,也比不上这次召开的战后总结会议。

  军方自然是获利最大的,这次参加战争的士兵和后方运送物资的民众都可以得到奖赏。估计这次的军衔提升又是一大堆人。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规划从德黑兰到巴格达的铁路,要穿越山脉建造得需要很多资金和时间。”

  伊朗铁路公司的总裁伊斯梅尔也受邀前来这里,要将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连接起来,铁路的作用可是很大的。

  “放心,政府会支持铁路和公路的建设。”

  交通大臣让他安心,资金政府来筹措,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铁路跨过扎格罗斯山脉。

  卫兵将大门打开,纳赛尔丁来到会议桌前。众人向沙阿鞠躬表示敬意。

  “好了各位,都坐下。这次胜利,离不开各位的相助,伊朗终于重新拿回这里。现在要想的,将巴格达建设成一个新的首都。”

  看来之前的传言是真的,沙阿准备迁都到巴格达了。

  如果仅仅是伊朗本土来说,德黑兰是适合的。但如果未来要统治很大部分的中东的话,巴格达就是不二选择。不仅是他位于中东中心的地理位置,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水资源聚集地。将这里立为首都可以更好的掌控中东。

  “目前来说迁都是必须的,但也不是将德黑兰放任不管。两个城市会共同承担首都的职能。”

  这也就是说,伊朗将会有两个首都。巴格达和德黑兰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他们是地区的中心,来稳定当地的情况。

  “沙阿,如果巴格达作为首都,那么一切都需要建设起来。这样的话资金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巴格达的气温夏天会非常高,那么就得回到德黑兰来办公。来往的交通也得维护好。”

  这些建议纳赛尔丁统统收下,这说的也是事实。巴格达的夏季温度最高可以突破45度,相比之下德黑兰还好点。所以夏天需要去德黑兰办公,冬天再转回来。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历史上有两个以上首都的国家也不在少数。比如明朝的南京和北京,清国的北京和盛京,古罗马帝国时期,哪个皇帝的常驻地在哪里就是首都。

  而伊朗执行双首都制也不至于像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那样,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市中。这样好歹也能分担点压力。

  除了新首都,只见阿米尔就开口道。“沙阿,我们政府已经做了详细的计划,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听听。”

  “请说!”

  得到允许后,大维齐尔说出了政府的计划。

  “鉴于目前我国获得大片的领土中,耕地的面积占了大多数,我们可以进行农业开垦来提高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而在凡城和埃尔祖鲁姆附近,当地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因此政府决定要修建铁路将各个城市连接起来。具体情况还是请伊斯梅尔来说明。”

  伊斯梅尔听到后,马上向沙阿说明。“沙阿,我们目前规划的线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从第比利斯出发,经过特拉布宗到达埃尔祖鲁姆;

  第二条则是从大不里士出发,经过凡城将埃尔祖鲁姆和摩苏尔连接起来。

  第三条则是从阿巴丹出发,经过巴士拉和巴格达,到达摩苏尔。

  除了这三条线路,目前正在建设的阿巴丹—宰赫兰铁路也是重要的交通动脉。而因为建设,我们的资金已经非常紧张。”

  伊斯梅尔向沙阿表示,目前公司需要政府大量拨款才能保证工程进行。更别说现在还有河中地区的铁路也需要上马。

  “政府会拨款支持铁路建设,另外奥斯曼的第一笔赔款到来也会马上投入。这不仅要在国内建设,还要出国,一路修到奥斯曼人的首都。”

  伊朗已经获得英法在奥斯曼一样的待遇,只要能“讨论完成”,在奥斯曼修建铁路就可以马上起来。

  不过除了政府拨款,民众的投资也是相当多了。这些年伊朗已经有一批富裕的工商阶层,他们投资于股市和更多的工厂,而对于伊朗发行的国债和公司股票也是非常热衷。未来的经济还得需要他们。

  除了新领土的事情,对广大国外的什叶派也是会议的重要情况。此时在奥斯曼领土和其他地区,还是有大量的什叶派教徒。这些人是伊朗的支持者,什叶派的伊朗打败了逊尼派的奥斯曼,这不就是提振了他们的士气吗。也让他们认识到该听谁的话。

  “叙利亚、耶路撒冷、塞浦路斯的民众想要让我国统治当地。在也门地区的伊玛目也写信表示祝贺。”

  一次战争,直接让中东的什叶派完成了大团结。众人都以伊朗为首,准备一鼓作气,打进麦加,冲进耶路撒冷。

  不过就算是这样的成果也让一些人不太满意,因为还有很多什叶派没有解放。不过纳赛尔丁给了他们一个新的地方去待着,让他们去巴塔哥尼亚传教。

  此时的巴塔哥尼亚可以说是南美洲最后的净土,大片的荒漠让欧洲人没有什么殖民兴趣。16世纪末,西班牙人想使巴塔哥尼亚沿海地区殖民化,以肃清英国海盗,但在圣马蒂亚斯海湾建立一个耶稣会殖民地的计划失败。1778年英国试图在上述海湾殖民,西班牙人的反应是在巴塔哥尼亚首先建立两座城市:圣何塞及别德马。1780年西班牙人在德塞阿多港建立了一块殖民地,但3年后这一地区已无欧洲人。

  这里的原住民因此还有更多,包括智利南部没有征服的地方。而为了满足教士集团的要求,纳赛尔丁批准他们前往当地传教,并且给予充足的保护。如果他们想要放弃随时可以回来。但他们既然是为了安拉,又怎么会回去,一切都为了安拉而努力。

第255章 后续影响

  关于巴格达的建设,纳赛尔丁想要将他建成和巴黎那样的城市。不仅有雄伟的王宫,还要有清真寺、繁荣的市场等地方。可以的话,他还想将古巴比伦时代的空中花园也复刻出来,但感觉这样的奇观对国家的伤害太大,所以还是换成其他的好了。

  “这在未来可以吸引30万人前来定居,而且还能将南部和东部联系起来。这对接下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沙阿说着将巴格达建成首都后的好处,就是得委屈伊朗财政了,未来恐怕要投入不少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当然王族也会来协助的。

  在条约签订后,原本奥斯曼领土上的居民只离开了一部分。剩下的大多是亚美尼亚人和库尔德人,他们认为在伊朗生活比奥斯曼生活要好。但他们也要承受强制迁移的政策。

  根据伊朗政府的命令,一些亚美尼亚人会移民到巴格达、巴士拉和东部的呼罗珊等地生活。过多的少数民族在一起容易闹事,所以要尽可能的打散他们。

  当然如果想要开始新生活的,能到东非生活。放心,会有生活保障的。

  而巴格达条约带来的影响不止于伊朗,在奥斯曼国内,雷希德帕夏带着内阁全体成员辞去职务。在他辞职的第二天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之前为了应对战争,他采取了不少治疗方法,这也让他的生命延长了10个月,但就这十个月,就让他的口碑从天上掉在地面。

  而对于苏丹来说,割地赔款自然是心疼,但有什么办法。难不成真的要让纳赛尔丁带着军队和他痛陈厉害?

  事已至此,后悔也晚了。要怪就怪欧洲人竟然不帮自己。阿卜杜勒·迈吉德在自己的宫殿里过上了欧洲式的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苏丹在音乐方面颇有品位,请来了奥地利的大师训练他的乐队,让他们演奏最出色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很快就取代了以往更原始的军乐。他还请来了欧洲的演员、芭蕾舞者和其他演艺人员,让他们在宫殿旁新建的戏院里登台表演。

  苏丹和他的大维齐尔都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决心。一位欧洲大使表达了类似的担忧,认为“由于君主和大臣们怯懦、软弱、优柔寡断,他们势必衰落”。

  从克里米亚战争后开始的坦齐马特改革被冠上失败的名号,但一些极端亲欧派认为是改革不彻底,应该全面开放和改革。

  也就是说,奥斯曼应该全面开放,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应该向欧洲开放。并且还要彻底世俗化,强行推行各种世俗政策,这样才能成功。

  保守派和改革派不断撕裂奥斯曼脆弱的身躯,接下来往何处去,是他重要的选择。

  不过,还有一个在野的群体试图通过民族主义道路来实现自由理想。自从1848年革命以来,欧洲各民族均积极推崇这样一种思想。倾心于这个大胆的新方向的群体组织松散,主要成员都是受过世俗化教育的年轻的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的目标是为奥斯曼帝国创立一个宪政政府。在倡导西方自由主义的宪政理念的同时,他们还试图将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融入其中。

  英法普奥俄等欧洲国家对于新的中东变局不得不重新制定政策,伊朗击败了奥斯曼,他们也就占据着奥斯曼原本的国际地位。加上他们击败了俄国,那他们就不能用殖民国家的眼光看伊朗,人家已经是一个小型强国。

  不过各国资本家想的也是挺多,比如手中掌握大量奥斯曼债务的人员。根据巴格达条约规定,这笔巨额战争赔款分作8次付完。第一次1500万里亚尔,规定在巴格达条约批准互换后6个月内付清;第二次1000万里亚尔,规定在条约批准互换后的12个月内付清。余款平分6次,逐年支付。条约还规定,第一次赔款付清后,未付完之款应按年加5%的利息。

  巨额的战争赔款不仅压得民众难以承受,即使是奥斯曼以政府的力量,也难以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筹措到这些资金。财政支出与此相差甚少,政府每年在支出以后,已毫无积累。因此,依靠奥斯曼的财政结余去偿还战争赔款无疑是根本没有希望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量举债,这是奥斯曼唯一的选择。

  为了偿还贷款和赔款,奥斯曼帝国只好发行越来越多的债券。参与其中的金融家收取了高额的佣金,经手的帕夏还会收取贿赂。这一切让整个国家负债累累。

  这场结果不为奥斯曼帝国民众所接受,于是,他们的传统艺能政变再次上演。11月26日,阿卜杜勒迈吉德苏丹被奥斯曼军队废黜。理由是不能领导国家走向富强。

  但实际上,他是一位温和而仁慈的统治者,获得了西方世界的同情,拥有自由主义的思想,但是缺乏必要的决心和能量去实践他的理想。他生性懒散,自我放纵,花费无度。他标榜为改革人士,却既不能让他的子民满意,也无法让他的基督徒臣民满意,无法维护帝国内部的统一。在先祖开启的改革中有待完成的进步举措,他大部分都未能完成。

  接替阿卜杜勒·迈吉德的是他的弟弟阿卜杜勒·阿齐兹。尽管兄弟二人私人关系尚可,但他这位弟弟在政治上与反对改革的势力关系甚密,他是一位英俊潇洒、活力十足的苏丹,体格健壮却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性格反复无常,脾气十分暴躁。

  但不管如何,条约也是要遵守的,因此大量的奥斯曼官员离开了割让的土地。同时伊朗在大马士革、安卡拉和塞浦路斯设立领事馆,一切都按照条约进行。而伊朗商人也得到消息,迅速在新领土上收购离开的奥斯曼人财产。他们将价格被压的太低,最多只有市场价的二分之一。但他们的国家不能支持自己,只能被迫出售。

第256章 新的开源

  财政部里,大臣阿比德.拉赫曼唉声叹气,这让前来的工商大臣拉希德和农林大臣卡塞姆感觉有点不好的事情发生。

  “之前沙阿在会议上说的,我想你们都明白吧?”

  “当然,说要建设更好的地方。还说政府要投入进更多的精力才行。”

  话音刚落,拉赫曼马上就说道。“问题就是在这里,一切都建设都需要钱,不过……”

  话说到这里,两人明白了情况。钱不够,也对,这也是伊朗突破的一个瓶颈。

  根据财政部的估计,今年伊朗的财政收入是4532万里亚尔,比前几年增加了不少。这主要是工商业的发展以及贸易的增加,还有糖、茶、葡萄酒这些商品销售的增长。

  但支出也在快速增长,达到了5031万里亚尔。伊朗的财政赤字高达500万里亚尔,这些就由发行国债来弥补。

  但是现在,国家新增了这么多的领土。虽然奥斯曼答应赔款,但如果要按照沙阿说的那样,那财政部至少也要拿出8000万里亚尔来投入。更别提还有非洲殖民的事情。

  “现在国家难,各个部门也难。就说我们部门,沙阿要求我们在全国种树,这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且国家的耕地本来就少,只有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开发完成了才能看到收益。”

首节 上一节 93/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