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94节
卡塞姆说着他们部门的情况,农林部门管着第一产业,伊朗的耕地和水资源自然是发展的最大阻碍。不过他们正在东非尝试种植茶叶和甘蔗,并且努力开垦当地的土地,估计还得需要几年才行。
不过还是有一点挺快的,那就是椰枣产量可以马上提升。出口也算是增加点财政收入。
拉希德也开始说话了:“工商业最近的发展也的确强劲,但财政收入增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今天收10里亚尔,明天就增加到1000里亚尔。我看实在不行,加税吧。或者从其他地方削减成本。”
财政财政,要么开源,要么节流。开源加税他在做,计划在股票交易上增加交易税,并且提高烟草的税率,另外殖民地看看能不能再苦点。而节流的话,他目前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
“行吧,感谢两位的建议,请回。”
两人离开了财政部,只剩下拉赫曼一人在想办法。而这时,他收到了大维齐尔邀请他共进午餐的消息,赶紧收拾收拾去了。
等到他风尘仆仆的来到官邸时,却发现伊朗石油公司的代表也在这里。
“阿米尔阁下,拉纳先生。”
阿米尔点头,随即三人在餐桌前坐下,开始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
“这次的开疆拓土,大维齐尔可是立了大功。听说沙阿准备将您升到公爵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啊。”
阿米尔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只是摆摆手。“都是为国家做事的,既然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就要为国家服务。”
为国家服务,这让拉赫曼觉得挺好。不过缺钱的阴云还是在他的头上笼罩,而阿米尔也看出来拉赫曼是因为什么而感觉头疼,向对方说道。
“我知道,最近财政支出的压力很大,这次也是准备进行新的计划。
我想两位应该知道沙阿之前说的要成立一家国家投资公司吧?”
听到这个,两人马上表示记得。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被搁置了,现在沙阿是准备重新拿起吗?
“沙阿准备推动公司的成立,也是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欧洲现在告诉我们,要想赚更多的钱就得对外投资来回馈国内。但我国的私人资本太弱,只能让国家来了。”
对于这个赚钱的,拉赫曼自然是不会反对,石油公司代表也无法说反对,毕竟他们就是国企,上交利润给国家就是必须的。
“政府的计划是,石油公司未来两年上交的利润加上财政部出资,共同组成一家对外投资的企业。负责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收益,不过每年只能使用收益的百分之四十。随意滥用会出其他问题。”
一听只能使用五分之二的收益,拉赫曼想要更多点。不过一想到赔钱时还要往里贴钱,突然觉得也不是不能接受。
这也是沙阿想要看到的,通过长期管理来提升投资业绩,寻求长期投资回报,从而为后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市场实践作出贡献。
这样百利而无一害的建议,财政部自然同意。而这个公司的名字也已经弄好了,就叫波斯投资局,听起来有点像个政府机构,而他的资金来源就是石油的加工和出口。
“现在,为了国家的未来,请让我们举杯!”
三人举起葡萄酒杯,祝国家繁荣昌盛,祝沙阿健康长寿。
现在伊朗进入到战后治理阶段,而知道财政部艰难,纳赛尔丁指挥汇理银行将他们在日本的成果都给转移到财政部。
这段时间,由伊朗商人倒卖的日本黄金高达90万两。不仅是因为政府都有人参与,还有一些日本人也参与其中,通过和伊朗合作来赚钱。
不要以为日本人都是那种遵循武士道的,坚韧不拔的人。只要给点利益就能摇着尾巴在后面跟随,只需要掌控他们的经济命脉就可以。在英法都没有重视这里的情况下,伊朗自然补上这个短板,并且还有了一批谄媚的日本人买办帮助他们做贸易。
这些人也是听从伊朗人的吩咐,只要做成事就会获得佣金和投资。而他们也在长久接触中皈依了什叶派,他们也算是睁眼看世界的人了。
不过他们可不被那些所谓的尊王攘夷派认同,为此还遭遇过不少暗杀。特别是在琉球,伊朗和萨摩藩的关系已经一触即发,差个火星就能点燃。
这笔钱也足够伊朗做很多事情了。当然最重要的德黑兰—巴格达铁路马上提上日程,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个地方都需要建设起来,奥斯曼统治这里的几百年根本没有治理嘛,好好的农田荒芜了大片。简直是不行。
第257章 在半岛上
作为波斯湾快速发展的港口城市,宰赫兰负担着阿拉伯半岛大部分的贸易。同时正在修建的宰赫兰—利雅得铁路以及环波斯湾铁路也让这里愈发繁荣。
穆罕默德.哈塔米站在宰赫兰的土地上,作为被任命的伊朗阿拉伯半岛代表,他负责维护半岛各个部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贯彻伊朗政府在阿拉伯半岛的政策。
“现在我感受到了这里在沙阿的掌控中。”
现在伊朗对阿拉伯各个部落做的事情就是在逐渐控制他们,其中巴林国王已经彻底臣服,因为他们的进出口完全被伊朗控制。而国王也前往德黑兰,被沙阿册封为贵族。这算是正式将当地重新纳入伊朗统治之下。
事实上,当地的部落除了融入伊朗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他们能出口的也就是珍珠,大多都出口到伊朗,而要进口的粮食、水果、蔬菜和日用品也是伊朗商人在出售。巴林的势力太小,只能听从伊朗的命令。
不过伊朗要想彻底统治这里还有个难题,那就是阿拉伯是相当的地广人稀,广阔的大地上,生活着不超过一百万当地人。而且更加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都是随时能走了游牧民族,骑上马或者骆驼,赶上牛羊,就能让你找不到人。
对于这个,伊朗也有对策:那就是人可以跑,牲畜也可以跑,但是草场水源是跑不了的。只要占据了草场水源等关键地方,那些当地人如果不想饿死,就必须出来。不过这样做,需要的时间和花费不会太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用经济利益麻痹部落长老,用宗教来管理底层民众。不然为什么要在当地修路,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当地。
“长官,现在整个半岛除了有几个大型部落外,还有不少小部落。他们已经基本臣服沙阿,但要想不让他们脱离控制,还是需要让他们锁住。”
“我当然知道,不然沙阿也不会派我来这里了。”
这几年伊朗和阿拉伯部落的贸易也越来越兴盛,当地生产的椰枣、骆驼奶等东西进行出口,同时骆驼租赁也发展起来。整个内陆也因为贸易而产生改变。
为了能继续创造价值,纳赛尔丁主导,部落参与的阿拉伯公司开始想着将椰枣酿酒,加工奶制品来获得更多出口。
这样的情况让纳赛尔丁觉得他是在玩海岛游戏,靠着出口奶酪和椰枣酒来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再看看有啥还能继续发展的。
目前宰赫兰铁路已经修到胡富夫,这里还算是可以发展农业的地方。海岸的商品也可以运送进来,但要想继续下去,必须要找到其他可以赚钱的商品。
“怎么样,有没有勘探出什么新的矿产?”
结果还真有好消息,“我们在北部地区勘探出一些磷酸盐矿,这是可以加工成农业肥料的产品。只要能投入进来,很快就可以开采。而且还能设立一家肥料厂用来生产。”
这不就来了,既然发展矿产就要马上开采,这样才能创造更多价值。
而除了伊朗资本进入,那些得到钱的阿拉伯部落也开始投资一些产业来获得更多收入。在内陆的利雅得,一些从事贸易的商行建立起来。他们的背后大多是那些部落家族,而这次战争结束后,伊朗对他们的赏赐也在日程上,估计只多不少。
作为出力最多的沙马里部落,领袖不仅在德黑兰有一座宅邸,还拥有金狮资本公司的股票,利雅得的大部分土地以及三千多头骆驼。而有了钱自然要享受起来,部落的其他人也得到长老的恩惠,在当地定居,从事加工行业或者定居农业。他们也是转变最快的部落。
但他们还不能懈怠,因为西方的麦加还在虎视眈眈看着他们。逊尼派和什叶派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既然逊尼派不行,那就让什叶派掌管圣地。
——————————
此时的阿巴斯港,伊朗海军正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因为他们从法国订购的铁甲舰终于来了。
这两艘铁甲舰排水量都是2450吨,并且配有大威力火炮和撞角,可以说比起以前的战舰,攻防能力大大提升。
海军上将塔西姆看着这两艘船,差点要哭出来。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学英国来发动海战了。
这次的贸易订单英国也知道,不过内阁认为伊朗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来袭击印度,只需要用英国船只威慑一下就行。
不过伊朗也的确没兴趣去印度,因为他们的目标是阿曼,而且伊朗的商船队也需要护航,所以才要在法国订购战舰。
此时的阿曼苏丹苏韦尼已经瑟瑟发抖,伊朗赢了奥斯曼,那么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他了。要知道伊朗一直提出要以1000万里亚尔来购买马斯喀特和周围的领土,但他一直没有答应,现在伊朗赢了,那就说明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
而且就算他想卖,前提是他还有桑给巴尔才行。1856年,赛义德·本·苏尔坦的老幺马吉德·本·赛义德在其父去世后即位,并宣布自行成为桑给巴尔苏丹国的苏丹,但是其兄苏韦尼·本·赛义德对此表示不满,双方很快便发生争斗。后来在英国人仲裁下,判决将阿曼帝国分裂成两个帝国:阿曼本土由苏韦尼统治,而桑给巴尔地区由马吉德统治。
就这样,庞大的阿曼帝国一分为二。当苏韦尼回到马斯喀特后,发展当地都是伊朗人的产业,他想要过日子也得找伊朗商人贷款。本以为奥斯曼的战争可以拖上一两年,没想到八个月就结束了,这奥斯曼也太费拉不堪了。
既然如此,那他也不得不考虑自己和家族的未来了。他写信给伊朗沙阿,说自己会前往德黑兰和他见面。同时准备充当向导,给进攻桑给巴尔的伊朗军队带路。
虽然这么做会有些难受,但为了家族未来只能这样。放心,来年时候他可以多烧点纸。
第258章 东亚的信函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原奥斯曼领土的官员都已经撤回奥斯曼,还有些民众也随着一起离开。
虽然不知道走了有多少,但预估伊朗能增加一百万的人口。加上河中地区控制的,可以达到2000万的门槛。这样才算一个中等强国。
当然,伊朗的人口增长率也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原本伊朗的增长率小的可怜,大约只有0.4%那样。而此时估计来到了1.2%,这对于国家来说也算个好消息,因为工业化也需要人口。
而这次领土扩张还带来了其他宗教的复兴,一些信仰逊尼派的人不想改信什叶派,也不想改信基督教,于是,他们直接皈依琐罗亚兹德教了。因为这个宗教已经被合法化,所以伊朗政府也不好说什么。
而且本着复兴波斯文化,纳赛尔丁觉得应该重建距离巴格达不远的泰西封。这里曾经作为萨珊王朝的首都,拥有大量可以说的历史。
决定了,伊朗接下来还要重建泰西封,这样才能体现伊朗雄厚的历史。
哎呀,财政大臣的压力又大了。好在从东方转移的资金到账了,于是一股脑的投入新领土的治理中。他可以喘口气,然后继续吊着命,谁让财政部掌管着金库,任何花钱的都得找他才行。
“这次的条约,老师你做的好。现在我国的生存空间已经扩张的很多,从幼发拉底河到锡尔河,这片地方都是伊朗的控制下。”
看着新的地图,纳赛尔丁觉得现在的伊朗版图可以超过萨法维王朝了。但距离终极目标还有点距离,还是需要努力。
“要是没有沙阿的支持,我们就算有心也无力。接下来沙阿应该是要彻底征服半岛了吧?”
阿米尔知道他这个学生接下来要做的事,开疆拓土也不反对,就是难度大点。好在部落都不反对,拉拢的也不少,只需要把麦加灭了就行。
“汉志方向,哈希姆家族掌控着这里。并且一直没有变,现在要想征服,得打一阵子。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以为家族出了个哈里发就可以傲视一切。这些在大炮面前不值一提。”
而且,为了攻占这里,纳赛尔丁也愿意从自己的金库中拿钱。部落士兵可不是得花钱让他们冲,只要打下汉志,那他在中东的威望就如日中天。
“话是这么说,沙阿。不过现在我国刚打完一场,是不是应该休息一下,土地在这里也跑不了,等着下一次再来。而臣得到消息,阿曼苏丹准备来到德黑兰,看样子是要臣服了。”
从地图的想法冷静下来,还是将眼前的情况了解再说。马上要进入新的年代,到时候开第一枪的不是中东,而是另一个国家。
“你说的对,看来我还是太冲动了。不过现在我们需要的大建设,看起来工人有些不够,能不能从东方引进一些劳工?”
这个沙阿已经念叨不是一次两次,这些建设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人的情况。工人不够,怎么进行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而听说东方的清国工人,需要的工资只是伊朗的一半,而且能吃苦,能适应各种情况。现在在东非就有不少这样的工人,伊朗也可以引进点来修建。
“我们已经和他们进行讨论,估计很快就能完成协议。”
此时佩泽什基安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给阿米尔打了招呼后向沙阿汇报新的情况。
“沙阿,这是阿卜杜拉大使寄来的信。”
“念”
佩泽什基安开始说出信中的内容,但越听,纳赛尔丁的表情就越丰富。
此时的日本正在饱受物价上涨的困扰,而对于在江户的幕府来说,西南方向的众多藩主是更直接的威胁。
为了稳定幕府统治,新上任的大老井伊直弼掀起了安政大狱,直接杀了一批人,关了一批人。力图依靠强硬手腕在尊皇攘夷派的呼声中屹立不摇。
但仅仅是这样也不足以长久稳定,井伊直弼和老中松平忠优等人觉得应该引入一些外国势力来平衡,让这些嚷嚷尊王攘夷的和外国打,幕府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伊朗和其他外国商人把日本搅得天翻地覆,虽然伊朗在长崎和日本贸易许多。但第二个贸易多的日本港口却是北海道的函馆。
虽然有不少大名进行改革富强起来,但还是有穷困的大名。伊朗就趁机用比日本市场低的利率给他们贷款,比如盛冈藩就向东方汇理银行贷款4万两银子,如此种种可是相当的多。
井伊直弼也意识到伊朗想要入局日本,意识到这是个机会。费尽力气才和伊朗的驻清国大使阿卜杜拉搭上线,并且转交了这封信,请求伊朗和日本更深层次的合作。
“这样的变动应该说是挺意外的,毕竟这是在东方。”
“沙阿,我们应该帮助他。这样我国就可以影响日本全国,而且这个时候其他国家认为日本市场太小而失去了兴趣,但我认为他们的市场还有很多可以开发。”
幕府亦需要伊朗的支持来增强实力,维持统治,伊朗则要求幕府赋予更多贸易特权,双方互惠互利。如果能与幕府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各种贸易特权,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另外,在东亚,英国势力一直强大,并不惧怕北方的俄国。伊朗却不同,其势力稍弱,且随时提防俄国。如果两国能结盟,伊朗便能在日本获取更多便利,以对抗俄国。
“老师的意思呢?”纳赛尔丁询问。
“多接触一下没有坏事,不过也需要提防他们。过去几年,政府收到不少商人的告状信,都是日本人奸诈阴险导致生意损失的。特别是这个叫三井的日本公司,仗着自己在日本国内的熟络,让我国商人损失太多了。”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