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85节
这样的困难自然是向其他国家求援,包括伊朗。他的想法是,看看沙阿有没有在墨西哥能投资的,他可以给优惠。
“这是把我当经济救星了。”
纳赛尔丁笑了笑,墨西哥现在的确需要外国资本。能够继续在新大陆攻城略地也是资本集团必须要做的,而且现在的墨西哥正是虚弱的时候,想要什么对方应该都能谈。
“沙阿,我们在美国拥有的债券价值超过了1亿,也许应该有点其他国家的来分散一下风险。”
赛义德给出自己的建议,要知道这里面不止有王族的钱,还有阿拉伯半岛和伊朗本土部落各个长老的钱,要是有些损失那这些人可就群起而攻之了。
但说实话,这一年靠着经济危机抄底,他们获得的利息收入高达70万英镑。因为有的公司拿出自己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作分红,这笔钱分了一下,王族是获得了40万英镑,其他酋长一共是25万,剩下的就发给高管人员作为工资。
而这样的扩张还在继续下去,东方汇理银行通过房地产买卖积攒了88万英镑。这笔钱一部分给了股东,另一部分放在西贡的分行,他们终于能够发行货币了。名字为索姆,固定汇率为1里亚尔兑换10索姆。这下可以更好的统领殖民地建设,而且还能为伊朗更好服务。
“你说的没错,这是一个要分散风险的事情。”沙阿放下信纸,看向赛义德。“我看这样吧,你代表我去墨西哥,向这位新总统表示祝贺。另外再看看能说些什么。”
“是”
赛义德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他的使命就是为王族管理好衣食住行的一切,那么财产自然也是归他管理。
目前在美洲的投资有90%在美国,这很不健康。而广大的南美地区可是有很多机会,巴西的咖啡、智利和秘鲁的矿产、委内瑞拉的土地,都是优质资产,而墨西哥的矿产想来也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估计能够赚很多。
不仅是伊朗,劳伦斯还给英法美等国发出邀请,让他们前来参加自己的就职典礼。虽然墨西哥和美国之间有仇,但现在这个情况必须邀请他。
劳伦斯在看到墨西哥现在的情况后感叹这个国家的不容易,内政外交都有问题,他这个总统要当起来可是不容易。
而且,现在改革派一个劲嚷嚷着要制订一部新宪法。这将极大限制总统的权力,国会才是权力中心。这对于想要大干一场的劳伦斯来说是不能忍的。
不过就算是这样,劳伦斯也有翻盘的机会,那就是他掌控着墨西哥唯一一家铁路公司和唯一一家银行。墨西哥目前拥有的450公里铁路都属于劳伦斯,铁路的收入增强了他和改革派讨价还价的能力。
而且在战争过程中,他还找到一些温和保守派合作,他们都是赞同总统需要有巨大权力的。劳伦斯答应在当上总统后解散国会,然后他们都会选上成为议员。作为交换他们必须在国会里为他做事,特别是在宪法方面,必须要全力以赴,他们也不想要个管一切的国会吧。
这样情况下劳伦斯没有想过改革派的怒火吗,他想到了,而且为对方找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议题:美墨战争。
30年代更多美国政客和学者为向西扩张制造舆论,特别是1845年美国《民主评论》杂志发表了记者奥苏利文的名作《兼并》;该文把美国领土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称作上帝赋予美国人的责任,这就是著名的“昭昭天命”。
而这个天命的背后,是数以万计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血泪。美墨战争和后来的1000万美元购买7.7万平方土地的例子让墨西哥人对美国非常仇恨。他们随意践踏墨西哥的领土,侮辱墨西哥这个国家,这都是不能忍耐的。
而这个议题不管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美国复仇。不然他们的选票就会流失。而劳伦斯也有自己的考虑,美国华尔街那群人歧视南方人,那么就分家好了。这样就不用歧视了,但只靠墨西哥一国也是不行,这才叫上其他国家一起看看。
第233章 纳杰夫事件
随着伊朗和奥斯曼之间的贸易增长,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什叶派圣城纳杰夫也迎来了大量的朝圣者。
1月10是什叶派著名的阿舒拉节,纪念的是公元680年侯赛因在卡尔巴拉战役中殉难的事件。这一天,什叶派教徒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表达对侯赛因的哀悼。
清真寺内,所有人都开始做礼拜。纪念被逊尼派杀死的侯赛因。随后,阿亚图拉向众人发表讲话,内容除了有悼念侯赛因和讲解古兰经,还加了点其他东西。
“先知啊,看看这个国家。奥斯曼人甚至比异教徒还无耻,他们随意践踏着我们的土地,却厚颜无耻的说是他们的。不去好好防御却大行其道,对异教徒奴颜婢膝,这样的统治者什么时候会遭报应!”
阿亚图拉的话引起了共鸣,这几年他们感觉到在奥斯曼国内生活越发困难了。税收增加了,他们的活动受到更多的限制,而奥斯曼还给基督徒更多权利,这是一个哈里发应该干的事吗?
“他已经不配是哈里发,他应该退位,让其他人来做!”
阿亚图拉话音刚落,一队身着奥斯曼服饰的士兵闯了进来。
“你们干什么,不知道这里是不能进入的吗?”
“出去!”“出去!”
奥斯曼人进入清真寺让人愤怒,不仅是因为对方是异端,还因为他们手中拿着武器。
“奉苏丹的命令,这里藏有武器企图谋反,现在这里被封锁了。你,跟我走。”
“什么?”
这样荒谬的理由自然是引起一阵反对,而这些士兵竟然开枪,这下子不打起来都不行了。
“打死他,不能让他们带走教长。”
血腥与暴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冲入这里的奥斯曼士兵屠杀手无寸铁的民众。他们的口中喊着真主,却做着屠戮之事,不知道是不是讽刺。
不仅是清真寺,在这一天,纳杰夫的什叶派和奥斯曼士兵进行了热烈互动。从教派冲突到资源争夺理由无所不有,直到第二天事情才逐渐平稳下来。
当地的奥斯曼长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等到他赶到这里的时候,不少房屋已经成为的一片焦土,这是被大火烧过的痕迹。
而在一番寻找之后,只是找到几具烧焦的尸体,这根本无法辨别出是谁来。而面对这种情况,奥斯曼长官知道问题的严重性。随即他向巴格达汇报了此事,另外将20多人扣押起来。
虽然他行动处理的不错,但是这件事根本瞒不住。没过几天,伊朗的大不里士早报首先刊登的这份报道,在该报的报道中,几十位无辜的民众,遭到了奥斯曼宗教势力的迫害,他们的冤灵一直在纳杰夫的上空徘徊。在报纸最后写到,这不排除有当地宗教势力获得政府默认的行为,不然怎么会在发生如此的惨剧。
这还算是含蓄的,不过这份报道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跟进报道的媒体,更加直言不讳,这件惨剧就是奥斯曼政府的默认的。
甚至还有报纸写到,整件事都是奥斯曼政府策划的,他们不愿意自己的民众看到真主拯救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只愿意让他们一起跟着沉沦。
这场暴动引起的后果就是,纳赛尔丁紧急召开的政府会议。虽然他也想炮制这样的事情,但在纳杰夫弄,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干。
他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召集重臣们商议。商议的结果,就是政府方面认为还可以等一等,因为伊朗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完,最好能等到完全准备好之后,再对奥斯曼进行宣战。
而军方的态度则是,虽然目前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但是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军方认为可以对奥斯曼宣战了。
士兵们普遍期待对奥斯曼开战,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荣誉,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奖励。
而且,就目前的准备工作来说,伊朗也比奥斯曼要好。三个主攻方向:特拉比松、凡城和巴格达方面,军队已经就位,物资也准备完成。
在武器方面,伊朗军工厂以普鲁士的德莱赛针发枪为版本,开发出属于自己的1854型步枪。伊朗士兵能伏在地上给德莱赛步枪装填弹药,而奥斯曼士兵则不得不站起来填充弹药,且这段时间足以让他们完成5次射击。
除了这个,伊朗还从法国引进一款去年新发明的后装步枪。这款步枪最大的特点是枪栓表面用于防止气体泄漏的橡胶闭气套,因为每次射击后橡胶都会因燃气作用收缩变硬并最终失去作用,需要随时更换。但不管是哪款,对于目前还在使用滑膛枪的奥斯曼士兵来说是降维打击。
圣城纳杰夫遭到袭击,极大震怒了什叶派信徒。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更是在五天内连续三次声援纳杰夫,并且派大使向奥斯曼抗议。在伊朗国内,大不里士爆发10万人的抗议,德黑兰也有15万人围绕在奥斯曼使馆门前抗议。
55位伊朗什叶派教士联名向沙阿递交抗议书,要求对奥斯曼发动圣战,收复圣城。更有甚者,他们直接拿着武器前往纳杰夫,以狂热的宗教情绪引导,保卫圣城。
这个情况对纳赛尔丁来说是好坏参半,好的是,他可以不用担心民众对战争的反对,只需要宣传奥斯曼的暴行就能最大限度的团结民众;坏的是,他看到什叶派教士的影响力又开始增加了。
中东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体制不同,其他国家的基层组织是村,而中东地区则是部落。就算好点的地方,村落的领头人仍是教士集团的代表。宗教机构和神职人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传统使得中东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即使是在城市中摆脱他们,而在广大农村地区,他们仍然有影响力。
伊朗之前通过土地改革和工业化削减了一部分教士力量,并逐渐将他们的教育功能剥离。但世俗化的推进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可能会增加,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家庭和社群的分裂。这种变化让人们感到不安,因为家庭和社群一直是他们生活的核心。而世俗化的进程一旦涉及政治领域,就会引发权力的重新分配,从而带来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正是因为如此,纳赛尔丁在推动世俗化的时候是温和的,准备推动中间阶层最终实现世俗化。但目前来看,伊朗国内的教士集团还是有很大实力,他们转变思路,开始从其他地方和政府争斗。而为了对抗他们,纳赛尔丁也加强自己和政府的中央权力,虽然说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但这个时候……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第234章 战争迫在眉睫
“这是怎么回事!”
阿卜杜勒.迈吉德训狗一样训斥着几位帕夏,虽然他也对什叶派不满,但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措手不及。
这几年也有极端逊尼派对什叶派和什叶派对逊尼派的攻击。但都被奥斯曼压下去了。只要他的主体安纳托利亚完好无损就行。而在政策推行下,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南下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两方也没啥较大冲突。
但奥斯曼士兵闯入什叶派圣城直接把表面平和的景象打破了,而且,士兵闯入清真寺,基督徒都不敢这么做,你这士兵挺大胆啊。
而伊朗国内的情况,让驻德黑兰的奥斯曼大使非常的忧心忡忡,他在接连给国内发了三封信,在信中他详细的讲述了伊朗国内情况,恳求苏丹和大维齐尔尽快拿出解决办法,不然在这样下去,与伊朗的战争就在眼前。
本来在伊斯坦布尔,奥斯曼上层根本对此就没有印象,这不就是去了纳杰夫清真寺么,这能有多大的事。
等会儿?纳杰夫清真寺?玩大了啊!
“苏丹,这次我们必须要快速做出决断。不仅是纳杰夫,大马士革、巴格达、拉塔基亚等地方都有了抗议。”
“那就让士兵去镇压,这些人都是叛徒。”
苏丹已经进入歇斯底里状态,但雷希德帕夏还保持着理智。他知道这场争端如果不处理好就是另一场战争。奥斯曼还没有从克里米亚战争中缓过劲来,这个时候打简直是对他们的财政系统的考验。
“苏丹,请冷静。事已至此,我们最好以谈判解决问题。如果打起来,臣担心英法俄三国会对我国进行干涉。”
雷希德帕夏之所以要求消除这次的影响,完全是因为奥斯曼没有准备。虽然以前说的对伊朗计划挺好,但执行起来乱七八糟。
你说有35万训练有素的奥斯曼军队,是,他们的确有战斗力。但德米舍梅制度的废除导致新军中混入了大量地痞流氓和不善战的流民,军纪松弛,训练荒废。新军成为了一个蛀虫阶层,无法有效执行任务。
你说奥斯曼从英法借贷了5000万法郎用作军费,实际上这笔钱真正落入军方口袋的不足五分之一。其他的都被帕夏们和苏丹扣下了。不然为啥贷款到账的第三天,苏丹就开始建设新的宫殿。
而且,奥斯曼地方财政一塌糊涂,官员们贪污腐败十分严重。上缴国库一里拉,至少有五六里拉的钱被这些官员们放进了自己口袋。
要知道伊朗花费比奥斯曼高,那是因为进行大规模建设,同时在推进自己的工业化。而奥斯曼少了这两项花费巨大的开支,却依然有着这么高的赤字,可想而知奥斯曼财政有多糟糕。
对于这个,阿卜杜勒显得不那么上心。他悲伤的说道:“难道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和帝国作对吗!”
雷希德帕夏安慰苏丹,现在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等风波平息,到时候他们再撕毁协议就行。这点英法给的挺好,他们这也算西化了。
“现在我们还是需要做好准备,一切事情都需要提前进行。帝国必须要寻求英法的帮助,不然这件事情不能平息。”
在场的人都知道,克里米亚战争多亏出色的外交,才让奥斯曼保住了巴尔干领土。
但事情的发展已经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之前因为没啥特大情况相处的还算融洽,但你们逊尼派竟然闯入什叶派的圣地杀人,那没啥好说的了。
奥斯曼全国的什叶派民众抗议奥斯曼政府的暴行,在拉塔基亚,他们甚至将当地的行政长官吊死。
什叶派这么严重那么逊尼派也不客气了,从安纳托利亚到耶路撒冷,教派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什叶派民众在当地组建民兵组织,以清真寺为中心保卫地方。
而逊尼派也不断袭击什叶派的信徒,一个月内就有超过20名什叶派信徒和15名逊尼派民众死亡。
而从伊斯坦布尔传递来的讨论条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德黑兰,里面的内容基本是赔偿金,对于凶手则以找不到为理由暂时搁置。
“怎么还玩文字游戏呢?”
纳赛尔丁看着请求讲和的外交文件,还是觉得让舆论再发酵一下才行。
现在不仅是伊朗,就连阿拉伯半岛上的家族也说要派兵出战。奥斯曼如此欺软怕硬,他们还能有好日子过吗?
“沙阿,目前的情况有利于我国,可以趁着机会向奥斯曼宣战。”
萨拉米向沙阿提出要开战,这下不管是谁都没有反对。这要是不答应,国内民众的怒火就要把他们给吞了。
“很高兴各位都能达成一致,奥斯曼既然已经这样,那么,就让伊朗来为他们送葬。”
一切计划都已经准备好,伊朗国内已经发布了初级动员令,25万人被动员起来,工业生产以军工为重。
这下子仗还没打,钱就先花出1000万。不过还好,对奥斯曼的战争资金还有。并且民众再次募捐,虽然只有200万里亚尔,但很好的体现出国内的情绪。远东的款项也打了过来,这让伊朗暂时不用极限压榨国民来筹集资金。
最难的方面就是外交了,英法,加上一个俄国,这三国伊朗必须要让他们不动才行。
所幸俄国因为农奴制改革的事情内部吵的不可开交,英国则因为印度事情注意力也不在这上面,而法国的时间可就大把大把的。拿破仑三世想要在埃及开通一条运河,正在和埃及方面商量。伊朗大使前往杜伊勒里宫时拿破仑的桌子上还有运河地图。
作为奥斯曼的老朋友,拿破仑不愿意看到他被过度削弱。但伊朗和奥斯曼之间总得有一个去死,纳赛尔丁不愿意伊朗去,只能委屈奥斯曼了。
而且,不就是不愿意放手奥斯曼的贸易利润吗。用殖民地代替如何?虽然说地方挺远的,但起码这个地方,法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第235章 找外援
“我说大使,我国没有心思插手贵国和奥斯曼之间的事情。请回好了。”
拿破仑三世手里拿着画笔,专心的为自己的杰作进行修改。他也培养一下自己的艺术细胞。
当然,明面上他说不参与,其实还是很关心这里的。法国正在和埃及讨论运河事宜,如果发生战争,那肯定是要延长时间,到时候英国佬在插一脚……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