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82节
“沙阿!”
所有人跪了下来,在传统的君主政治下,平民见到君主是必须要下跪的。而且受大不里士工业化的影响,当地靠着出售农作物生活越来越好。
“这几年过的还好吧?”
“一切都好,要不是您的英明,我们现在肯定要背井离乡了。”
村长说的一部分是为了让沙阿更重视他们这里,一部分也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他们这个村庄每个家庭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虽然是从教士那里拿的,但也是有了。
有了土地,那积极性就高了。而且城市中需要的各种作物也种植一点,村子里不仅修了路,还修建了农贸市场,周围几个村庄都会在这里将他们生产的农作物卖掉。
在村长的带领下,纳赛尔丁来到了农贸市场。沙阿的到来让当地正在交易的人停止了,他们向沙阿鼓掌表示欢迎。
纳赛尔丁来到一个摊位前,这里有各种蔬菜,询问了一下价格后就去了下一摊位。
“这里挺热闹的。”
“是啊,在休息的时候还会有更远地方的人来这里交易。”
所有的东西也都送到村民家里,上面还有沙阿的亲笔签名。而在和村民们交谈中,纳赛尔丁也看到了劳动民众的应变能力。
在土地改革之后,农民要从事一切生产流程。不仅要保证收入,也要保证饿不死。一些农民富裕了起来成为富农,但还有些农民却因为经济实力不行仍然贫穷。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一些贫农就开始联合起来。一起生产,一起出售,在第二年开始他们就积累了不少钱,开始添置农具,并且修建商店专门出售农产品。
周围的村民看见这个模式可以,于是也联合起来,增强抗风险能力。在小农抗风险能力差和地主兼并土地之间,他们找到了第三条适合自己的路。
“你们现在的情况证明了伊朗农业的巨大优势,希望这个可以推广到全国。”
这次的农村到访效果也是很不错,这说明沙阿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地方政府也开始将目光放在农业建设上,毕竟在工业前,土地和农业是最稳妥的产业。
“沙阿,这是伊斯坦布尔发来的消息。”
纳赛尔丁打开一看,差点笑出来。“奥斯曼的苏丹就这点能耐?自己没本事还要逼迫大臣想办法。”
他对奥斯曼的前景感到悲观,虽然奥斯曼创造的文化很辉煌,但可惜是老黄历了,再可惜的是,他是伊朗沙阿。
“腐烂的身躯开不出新的花,奥斯曼也不会回光返照。”
纳赛尔丁接着往下看,奥斯曼最近有些不太对劲,伊斯坦布尔多了很多军队。说是从巴尔干来的,准备前往安纳托利亚。
这就开始对他们出手了,苏丹这能力不行,气量也不大啊。
“这是眼红了,打俄国打不过;打埃及打不过,甚至打希腊都打不过,真以为大军压境就能赢?”
现在就是看两国改革的成果了,一个是起步三十年的老牌帝国,一个是改革十年,立国不到百年的新国家。两国终将会有一战。
虽然说伊朗和奥斯曼的贸易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纳赛尔丁的房地产投资项目就挺好的。耶路撒冷城外的盗贼都给肃清了,第一批120个什叶派家庭已经在当地定居,并且还将配套做好了,有医院、清真寺、学校。还花钱买了安保。而在城内,他也是将能买的地方都给买了,包括列王墓。
不过,由于耶路撒冷也就是宗教价值高,当地的经济甚至还比不上加沙,所以当总督大人开出8万英镑的天价时沙阿没有犹豫,立刻就付了三万定金。还说只要能限制犹太人定居和把土地出售给他,那就再给十二万英镑。
这样的买卖有些人觉得得不偿失,毕竟这些地方种地都不一定回本。但沙阿不这么想,这片应许之地将来会被一群苍蝇、蚊子、老鼠占领,而在大老鼠的支持下,他们会奴役中东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他这么做无非是提前清除害虫。
不过,由于沙阿对耶路撒冷的大量投资,当地的什叶派信徒欢欣鼓舞。新月教区被重新休整了一下,并且还配备了学校和医院,这些都是沙阿援助的。
为了纪念沙阿的大恩大德,当地的逊尼派信徒大量改信什叶派。并且在沙阿生日时举着他的画像上街庆祝,这样的举动都被总督压下了,谁让奥斯曼帝国没钱,只能让他搞个第三产业才能赚钱。
相比之下,沙阿就非常舍得花钱。不仅是让新月教徒忠诚,就连城内的基督徒和犹太人也比较宽容,只要他们维持目前这个规模就行。如果哪个群体规模增大,那就不要怪沙阿花钱减丁了。
其实不仅是伊朗,英法俄等国家都在耶路撒冷进行渗透。但进度不如伊朗,因为对方是真的花钱。这样的花法放眼世界都没几个,而比起耶路撒冷,其他地方才是他们的重头戏,自然就更比不上了。
第225章 拉拢阿拉伯人
沙阿在东边视察,大臣们继续在德黑兰贯彻沙阿的执政方针。而现在的目标就是对奥斯曼的战争,虽然在对俄战争中伊朗损失挺大,但对奥斯曼战争的最好时机就是未来一到两年内。
因此准备也在进行着,财政大臣都要辞职抗议了。但在沙阿的强令下只得老老实实工作储存资金去了。
阿米尔的负担是最重的,从内政到外交,每个事情都需要他亲自确认。为了让伊朗对奥斯曼的战争中损失最小,他必须争取到其他人的支持。
有一部分阿拉伯人虽然亲近伊朗,但还是有不少人亲奥斯曼。阿米尔要做的就是拉拢这部分人,尽管他们信仰逊尼派。
萨巴赫酋长亲自来到了德黑兰,作为科威特地区势力最大的阿拉伯部落。他的选择决定了这部分力量效忠于谁。
“阁下到达德黑兰辛苦了,请尝尝咖啡。”
来自西贡的咖啡加上索马里的糖,真的是别有一番风味。萨拉赫看着咖啡,再看看阿米尔,知道谈判开始了。
他先发出条件,“阁下也知道,自从先祖建国以来,科威特就在当地独立。如果贵国能够保证我国的权利,那我们可以在对奥斯曼的战争中支持你们。”
他以为这个条件是科威特能够接受的最大条件了,但这对于阿米尔,应该说是阿米尔背后的沙阿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关于这个,我知道贵国最近有些困难,奥斯曼一直想要将贵国吞并,那为什么不直接加入我国呢?”
“什么?”萨巴赫不敢相信。他和你将结盟,你和他说合并,有没有搞错?
“我国非常了解贵国的困难,也知道你们对抗奥斯曼的艰辛。如果两国能够合并,那么就能最大化对抗奥斯曼的力量。
而且,伊朗会承担科威特的国防,在经济上也会有所支持。这样的条件不知道阁下愿不愿意?”
“你!我原本以为贵国是一个和平的盟友,没想到你们和奥斯曼一样。”
“我们和奥斯曼可不一样,奥斯曼是没有实力,而伊朗可是能够提供更好的条件。
当然对自己的目标也不会放弃。”
萨巴赫自然知道巴林等诸多部落投靠伊朗后自身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科威特和他们不一样。自身已经建国120多年,现在说合并是不能接受的。
但对方有些威胁的话语也是让他胆颤心惊,事到如今他只能拿最后的底牌了。
“我不怀疑我国和贵国之间的差距,但贵国有没有想过,如果科威特加入伊朗,那英国会答应吗?”
是了,科威特的底牌就是英国人。177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在巴士拉之机构迁往科威特,使科威特繁荣。然而为了拥有自治权,科威特必须与奥斯曼维持良好关系,甚而承认奥斯曼对其之宗主权。
奥斯曼驻巴士拉的帕夏和科威特酋长多次发生争执,并且希望收回对港口的控制权,但在英国的压力下没有实现,奥斯曼军队没有进入科威特。
“原来如此,不过据我了解,英国现在正在忙于印度的事情……”
阿米尔这时候停了一下,他看着萨巴赫,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不一样的表情。不过对方也是老狐狸了,怎么可能轻易流露出来。
“那又如何,难道英国乐意见到这样的吗?”
酋长不知道这个底牌会有多少效果,但总比束手就擒强。
阿米尔摇摇头,“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就好了,我们都可以寻求庇护。难道就要在英国人的保护下过一辈子?
这样算什么,被基督徒保护的安拉信徒?”
“住口!”
萨巴赫最不想听这个,他不想被别人说自己被保护,但没有办法,英国人的实力太强,自己又不想被奥斯曼吞并,只能找他了。
“其实你我都清楚,英国人的保护只是表面功夫,他们想要的是我们的土地和财富。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而且,想必你也知道南部部落的事情吧,既然有一条能够一起赚钱的路,为什么不一起来呢?”
赚钱,萨巴赫不知道那些部落哪来的这么多钱。只知道他们和伊朗签订了什么协议,每年的财税让他们都用起更多的奢侈品。这怎么不让他眼红,可是这也说明部落必须放弃自己防卫的权利,将安全外交等国家权力转移到伊朗。
不过比起钱来,这些好像也不算什么。战胜沙特家族的沙马里部落,以土地和其他权利抵押一笔资金让伊朗投资,现在每年都能有6.1万英镑的收入。就连巴林国王每年也有4000英镑。
这些钱和之前的收入比起码差了十几倍,而他们除了将钱投入当地建设外,其生活质量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如果能赚钱,这样做也不是不行。
阿米尔趁机加了一把火,“沙阿非常理解阁下对科威特的忧虑,但这么下去当地也发展不起来,不如让伊朗帮助科威特,而科威特也支持伊朗。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萨巴赫觉得今天的信息太多,就先离开了。阿米尔也不急,只要给的利益够多,不信对方不动心。
舍得砸钱才能让伊朗有一个好环境,也能将自己的朋友搞的多多的。奥斯曼不喜欢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不喜欢奥斯曼,那就让伊朗来解决好了。
虽说宗教的保守性让各国急切建立一个世俗政府,但在中东,宗教是唯一可以将各个部落联合起来的胶水。各个地方的民众出事找的不是政府,而是部落。
退一步讲,中东的地理特征,也决定了它不大可能构建起什么有效的国家认同来,五海三洲之地,各个方向对外人大敞四开,说白了就是个四战之地,不说谁来谁占吧,反正谁来谁抢,这样的地方要维持一个统一的政权是一个非常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阿拉伯人一直以部落为认同。趁着阿拉伯人的民族认同还没有出来,抢先一步构建对伊朗的国家认同是符合未来利益的。
第226章 科威特加入
在萨巴赫的下榻处,酋长正在和当地另一个重要部落费萨尔部落首领讨论今天阿米尔提出的条件。
“怎么样,这个条件你能接受吗?”
费萨尔一边倒着,一遍思索着。“也行,反正在这里也是被吞并的命运。不如赚钱。”
这个态度让萨巴赫惊讶,“不是,你之前不是这样啊?”
“那你说,除了这个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吗?大维齐尔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他就是想要科威特,不然也不会和我们商量了。
夹在奥斯曼和波斯之间,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你说的英国,我看根本不会来保护我们。”
英国人也只是看上科威特的地理位置,借着科威特的港口向北前往巴士拉和巴格达。但波斯湾贸易也目前看也不咋地,英国没有动力将他们纳入保护之下。
“那就直接臣服波斯?然后像牛羊似的任人宰割?”
对方摇摇头,“当然不直接臣服,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既然这个不可避免,那就为部族争取最好的条件。估计只要要求不是太过分,伊朗都会给的。”
费萨尔想的很明白,既然如此,那就让部族以最好的条件加入伊朗。伊朗肯定会需要他们这些人的影响力维持统治,那他们就能用这个和对方讨价还价。
而且,亲奥斯曼的部落一直在巴格达总督的支持下侵吞他们的土地,如果没有外援,未来什么样实在是不敢想象。
“我认为加入波斯的优势更大,虽然需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是对未来而言,部落可以更好的存活。”
费萨尔这些天在德黑兰的参观,让他对伊朗的实力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对于其实力并不比奥斯曼弱多少,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强于奥斯曼。
虽然如果他答应下来,伊朗和科威特将形成臣属关系,而且实力也将获得增加,但是这同样让阿拉伯部落听命于伊朗。因为伊朗在阿拉伯半岛的投入远超奥斯曼和埃及。
但是向伊朗沙阿效忠,的确也是充满了诱惑。科威特不仅能找到一个保护罩,而且在面对奥斯曼事不用担心被打,伊朗就自动帮他了。对于伊朗和奥斯曼的恩怨,酋长非常清楚。两国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争夺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死结。
实际上萨巴赫对于美索不达米亚也有些羡慕,中东水源耕地最多的地方,还有巴格达、巴士拉、大马士革这些重要的城市,要不是科威特实力不行,那么他也打一架。
至于宗教矛盾,大不了他们改信。只要他们能给自己更好的条件。
想到这里,萨巴赫忍不住说到。“关于波斯的提议你怎么看?”
尽管费萨尔是倾向加入伊朗,但面对萨巴赫的询问,他知道这件事对科威特影响十分巨大,不过在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开口说出自己的建议。
“我认为向波斯臣服的优势更大,虽然现在需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是对未来而言,他们比奥斯曼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最好的建议。”
没错,费萨尔认为伊朗是最符合目前科威特的唯一选择。看看奥斯曼和埃及统治的叙利亚就知道了,奥斯曼在的时候抢,埃及来的时候抢,不抢那这埃及就白来了。相比之下,科威特也算海晏河清的。
虽然科威特也必须加入伊朗发动的战争,但是在他周围能对其造成威胁的只有俄国,除非沙阿发疯,不然根本不可能主动进攻俄国。而俄国目前没有心思来应对伊朗战争,其防守还来及敢主动攻击怕不是亚历山大将他的曾祖母复活了吧。
“那行,明天我和大维齐尔谈谈,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
随着萨巴赫下定决心,那么关于谈判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第二次会谈中,萨巴赫同意将科威特纳入伊朗统治下,不过作为交换,他们必须有防卫的权利。
而除此之外,伊朗会在当地进行经济建设,并且承担科威特的防御和公共事业。他们这些部落酋长也会被封爵位,进入专家会议。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