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81节
联合会这几年在大不里士、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轮回开办工业博览会,同时每年派遣人去英国和普鲁士考察工业,并大量进口当地先进的机器来从事生产。
而在联合会成立四年后,入会的成员也不限于工业,新式商业和雄厚的零售业商人也加入了进来。在阿拉伯,工业联合会将分会设在了宰赫兰,当地从事长途贸易的商人获得批准成为正式会员。
虽然说成为会员不会有多少税收减免,但他代表了自己社会地位的提升。他们必要的时候也会团结在一起,不管是在出海贸易还是应对商业战争,总能获得最多的帮助。同时加入进来也对他们的商业扩张有很大的帮助。
在阿拉伯贸易中,一些聪明的阿拉伯商人开始联合起来组建贸易公司,他们掌控着广大内陆地区的贸易。其中光宰赫兰贸易公司就掌握着当地60%的骆驼,他们就用骆驼在广大的沙漠中将各个部落联系起来,内陆的商贸逐渐繁荣。各个部落开始自发维护贸易路线,抢劫事件大幅度下降。
阿拉伯人自古就有经商的传统,但是在半岛沙漠大部分商品贸易还停留在以货易货的传统方式。伊朗的到来帮助他们向货币交易的方向转化,在沿海地区,用里亚尔交易已经十分常见。而在部落之中,贵族的货币资产也倾向在伊朗开设的银行中保存。仅宰赫兰的伊朗贸易银行就有44位当地大小家族的存款和宝物,总价值高达2700万里亚尔。
在伊朗和当地家族的鼓励下,国内出现了较大的批发和零售商行以及遍布各地的小商号。半岛的地理位置也推动了代理商的成长。
波斯—阿拉伯商业同盟在中东攻城略地,但奥斯曼地区他们的进展不大,苏丹政府对伊朗商人百般刁难,这对于想要扩大的伊朗商人来说是个阻碍。大不里士作为两国边境的前线,自然是突破奥斯曼的重要地方。
大不里士的工业联合会分会会长马苏德看所有人到齐了,开始讲话。“各位,沙阿马上就要来了。我们的机会也来了,奥斯曼人的厚颜无耻想必各位都听过甚至见过。既然对方不愿意和我们友好贸易,那就只能让沙阿替我们做主了。”
话音刚落,一些人就讨论了起来,每人会觉得钱少,但奥斯曼这样的实在是受不了。他们以各种理由刁难伊朗商人,但对阿拉伯人进行宽待。这种一眼就看出来的离间计没有影响到波斯和阿拉伯之间的关系,因为阿拉伯人从事的大多是转口贸易。提供商品的都是伊朗商人。
“说得没错,奥斯曼以为自己战胜俄国就觉得无敌了。但他有没有想过,要是在克里米亚没有英国和法国,在高加索没有我们,他们估计连一个月都撑不下去。”
“最近我听到一些风声,军队开始向奥斯曼边境行动,这是不是说……”
众人默然,伊朗和奥斯曼之间终会有一战。不少人认为这是危机,但危机不仅有危险,还有机会。
“如果这是真的,奥斯曼可要倒霉了。”
没有人会认为伊朗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失败,他们只是希望沙阿能够帮助他们扩张在奥斯曼的利益,而战争正好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第222章 视察军工厂
大不里士的站台上,高官、市长、当地重要的名流和政府官员都站在上面。他们都在等待沙阿的到来。
“你说沙阿看到现在的大不里士会是什么表情?”
“谁知道,不过肯定会觉得咱们立功了。”
有两个人在旁边说悄悄话,市长一看赶紧让他们闭嘴。什么场合敢说话,职位不想要了?
呜!呜!
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驶入车站。所有人严阵以待,这可是沙阿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大不里士,之前对俄战争时只不过是中转,现在才是真正的视察。
“都准备好,那个乐队。”
大不里士组建的礼乐队开始奏乐,来到这里的民众也挥舞国旗。列车逐渐停下,车门打开,伊朗的沙阿,曾经的阿塞拜疆总督纳赛尔丁走了出来。
“欢迎沙阿来到大不里士。”总督上前向沙阿行礼。
看着不一样的火车站,再看看这些欢迎仪式。纳赛尔丁感觉大不里士有些不一样了。“看来我不在的这几年,你在这里治理的很好。”
“沙阿获奖了,整个国家都在前进,那么大不里士也不能落后。”
这话说的挺对,纳赛尔丁也很满意。大不里士作为伊朗工业前沿,可不能落后。
短暂的对话后,纳赛尔丁在总督的介绍下和站成一排的重要人物一一握手。包括市长、工厂主、大学校长等人都来到这里欢迎沙阿,而且能和沙阿握手让他们感到荣幸,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旁边的记者也拿着相机一顿拍,这么大的新闻自然要抓住。报纸的销量能不能提升就看这个了。
“赶紧,这就是大新闻。”
马车离开了火车站,向着总督府前进。在车上,总督大人向沙阿汇报这几年大不里士发展的情况。
“沙阿请看,这是最近刚刚扩建完成的大不里士军工厂。增设了火炮生产车间和弹药生产车间,可以为我国军队快速提供武器。”
军工是大不里士自豪的产业,工业化起步就是从军工业开始的。而在对俄战争时,这里更是成为军队的后勤基地,大量的物资从这里运送到前线,而市民也从中赚了不少钱。
“既然是供应全国,那么工人也很多吧?”
“目前一共有13000人在这里工作,而在这周围还有一万人依靠这里来生活。”
实际上,每个工厂周边都会有小商人兜售自己的商品,而且,工人为了尽快到达工厂工作,就会在周围盖房子或者租房子,人一多,那么消费需求就多,各种商店开始出现在居民区中,周而复始,然后一个新的城区出现了。
不仅是军工厂,钢铁厂、煤铁矿等地方都是这样。大不里士就是依靠重工业拉出来的工业化,虽然轻工业也有,但因为全国都在开设工厂,这些都开始转移到其他地方。
马车停靠在第一军工厂的门前,总负责人叶尔马克已经等待多时。
“欢迎沙阿的到来,您的到来让工厂的所有人感到高兴。”
整个工厂都已经被打扫了一遍,就连食堂都加了炖牛肉和烤羊肉。因为他们知道沙阿今天要在食堂吃饭,所以让厨师去买点好东西。
这样的食物在其他工厂都见不到,只有在国企中,还得是沙阿重视的产业里才能看到。不然一切以降低成本为主。
“现在工厂的产能怎么样?”纳赛尔丁问到了他最关心的产能情况。叶尔马克向沙阿汇报了一个满意的数据。
“现在工厂一个月可以生产七万枚炮弹和200万发机枪子弹,还有110门火炮,两千吨火药,50挺机枪以及4000支步枪。”
这些可以说是军工厂平常的产能,不过现在是和平时期,所以工厂还生产一些车床历史弥补开销。
不过这点东西不能让沙阿满意,工厂是在他手里重新生产扩建的,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不应该只有这些。
“沙阿,我们生产的东西都是根据市场原料的价格来调整。火药中需要的硝石需要从印度以及秘鲁智利和玻利维亚进口,其他原料或多或少也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能解决原料问题,工厂产能还能增加一倍。”
这确实不是空口无凭,伊朗的部分原料依赖进口,特别是天然硝石,大多要从南美洲来进口。
“你们的要求我了解了,还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了沙阿,您能来这里已经是最大的帮助了。”
唉,原料原料,除了种出来的,就是矿产了。伊朗的矿产在中东是最多的,但比起世界各国算是少的。优质的矿石以及贵金属矿大多分布在澳大利亚、非洲和美洲,而这些地方伊朗几乎没有投资,这意味着伊朗的进口可能会卡脖子,特别是在美洲。
美国的门罗主义一直是阻止亚欧国家和南美洲合作的,伊朗正常和国家贸易没问题,但一旦有更加深度的合作必然会遭到美国阻拦。究其原因,就是南美洲没有国家和美国一样强。
既然是这样,那能不能创造一个小强?这对于宗教严重对立的伊朗来说有点难,但也不是没有机会。
纳赛尔丁让人去发电报给德黑兰,让阿米尔注意一下南美洲,特别是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具体事宜等到他回来再说。
除了军工,大不里士的钢铁业和机械制造也是全国顶尖的。当地生产的东西基本上经过循环,然后变成终端产品销售全国和世界。
越来越需要的重工业和建筑业在大不里士占有重要性,纳赛尔丁一路上就见到了好几家建筑公司,这些都是服务在大不里士和周围的。
而纳赛尔丁的新闻为全国舆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堂和工人一起用餐的照片,让广大民众认为这是沙阿亲民的表现,同时工厂主认为这是沙阿鼓励工业所以来到这里。
不管理解的如何,沙阿这次视察西北地区对伊朗全国的信心是有非常大的鼓励作用,一些甚至还阴阳怪气的说某些君主只在自己的宫殿待着,一点都不关心国家和人民。再看看沙阿,简直就是明君,劝他早点退位,不然被禁卫军夺命可不好了。
第223章 苏丹的怒火
阿卜杜勒.迈吉德紧紧握着手中的报纸,恨不得把他给抓破。雷希德帕夏、米塔希姆·穆罕默德·拉什迪帕夏和奥马尔帕夏在旁边看着苏丹,苏丹看样子马上就要爆发了。
“可恶,可恶。竟然说我比不过波斯人,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打死。”
苏丹无能狂怒,他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将报纸撕成碎片。至于更多,只能让安拉保佑了。
“我们的军队呢,让他们赶紧进攻,一定要把波斯狠狠的打下去。”
三位帕夏还是没有说话,因为知道这是气话,奥斯曼现在还不能开战。
军方代表奥马尔帕夏率先说话:“苏丹,按照我们目前的情况,此时和波斯开战不是明智之举。我们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而且我们的财政也不理想,必须要在准备好才行。”
但这样的理由不足以让苏丹消气,他已经受够了。
“别和我说这些,我们既然能镇压阿里的叛乱,那么波斯肯定也能打败。”
苏丹啊,您还没有看清楚吗?阿里失败那是因为英法不愿意看到埃及脱离控制,这才出手的。奥斯曼这样的情况怎么能好?
“沙阿,接下来我们应该专注于国内立法。就算是有人阻碍,我们也得推动,这是为了更加文明的世界。”
雷希德帕夏仍然提出要专注于制订保护基督徒的立法,因为这是他们拉拢英法的重要手段。他关注着伊朗国内关于民权方面的变革,除了设立一个专家会议,里面给宗教少数派特定席位后就没了。这就是他们的短板,只要奥斯曼能够给予基督徒平等地位,那么这会让欧洲各国对奥斯曼改观,认为奥斯曼是一个文明国家,而对于伊朗这样的半开化国家自然会选择给他们压力。
迈吉德也冷静了一点,他望向雷希德帕夏。虽然他一直推动父亲留下的改革方针,但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奥斯曼的情况除了军队,其他也没有改善。
“我们和英法讨论的贷款协议怎么样了?”
不管是军队还是行政改革,奥斯曼都需要钱才能运转。原本的收入不够了,所以需要他们从欧洲贷款。
雷希德帕夏和法国签署了6000万法郎的借款合同,有了这笔钱,奥斯曼可以继续将自己35万的精锐军队转移到东部边境。并且还配备了来自英法的武器。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第一笔600万法郎的贷款已经到账。”
“好,有这笔款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就能很顺利。”
迈吉德忍不住畅想他占领波斯后的情景,说不定他能比先祖更加厉害。英法不会再轻视他,俄国也不会随意欺压。
他也有资格这么想,他的底气就是那所谓的几十万精锐部队。招募兵员采用征兵制,部队的训练、武器、装备和组织方式全部西化。就这样,奥斯曼帝国获得了一支拥有至少30万人的新军,其士兵兼具古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军人的勇气和纪律性,其军官的素质也将随着军事院校的发展而日渐提升。尽管颁布了新的法令,基督徒实际上仍然不会被征召入伍。而之前在锡利斯特拉也证明了军队的强大战斗力,这完全没有问题。
“对了苏丹,最近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巴士拉等省份出现了骚动,他们大多是什叶派家庭迁徙到当地,总督希望让军队驱逐。”
雷希德帕夏还故意减少了省份数量,还应该加上耶路撒冷和塞浦路斯,麦加地区也有些动乱。不过他们不是什叶派,而是对伊斯坦布尔政府的不满。
对于大部分新月教徒来说,对异教徒的解放让他们大为不满,因为这冲击了他们最根本的传统观念——新月教胜过一切其他宗教。的确,他们应该获得包容和保护,他们在内部事务方面也应当享有一定的自由。
但是,他们应该作为一个不同的族群获得区别对待。他们信仰不同的宗教,因此不能被视作与新月教徒平等的人。哪怕是在坦齐马特改革所憧憬的那种世俗社会中,这些人也不应该在道德和社会层面上与新月教徒等同。帝国内部四处弥漫着这种反对思潮,形成了广泛的反动情绪。由于缺少一个行事果决的苏丹,奥斯曼帝国也无法轻而易举地压制这种风潮。
与此同时,经济上的危机也加剧了国内动乱情况。大量的人口离开了古老的中世纪式的小镇和村庄,搬进了崭新的不断扩张的城镇,带来了城镇人口的增长。与此同时,古老村镇中的传统手工业衰落了,工匠和农民的生计日渐式微。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大城市的规模增加了两倍,甚至三倍。城市中来自欧洲和黎凡特地区的人口剧增,他们往往抢了奥斯曼生意人的饭碗,结果扩大了教徒之间的隔阂。
奥斯曼人通常不会扮演贸易商、商人和金融家的角色,而是充当行政官员、军人和农民。接连许多任的苏丹都不知充实的国库和成色良好的货币为何物,因而他们的政府机构无能低效,官员腐败贪婪。每次遇到财政赤字的时候,他们的应对之策就是让货币贬值。币值也一跌再跌,形成了长期的通货膨胀。这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让领取固定薪水的官员设法另谋财路,越发道德败坏。
不过,改革派令人钦佩的努力换来的更多只是口头上的让步,而不是实际上的改进。苏丹对后宫的生活越发感到着迷。在隔壁纳赛尔丁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位苏丹在不到20岁时就已经是8个孩子的父亲了。
他对老旧的大萨拉基里奥宫感到厌倦。于是,他不顾财政赤字和政府迫在眉睫的破产风险的警告,决心在海峡对岸修建一座新的宫殿。如此种种行为,令坦齐马特一开始就是一纸空文。只不过是带有急切西化色彩的改革,除了带来混乱,他唯一的成就也就是引入其他国家势力。现在看样子还得多一个。
第224章 去乡村
纳赛尔丁可听不到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怒吼,他只是按照计划视察了大不里士重要的工厂、学校、政府等地。沙阿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
在沙阿的鼓励下,大不里士的发展更加顺利。一些难题在沙阿的协助下提上日程或者马上解决,记者也是随行拍照,沙阿和民众互动,多么有意思的话题啊。
“沙阿您先回去休息,等后天就能前往埃里温了。”
纳赛尔丁在马车上看报纸,上面都是关于他在各个地方的新闻。但感觉还差了点啥。
“这个距离最近的村子是哪个?”
虽然不知道沙阿为啥问这个,但还是给出了回答。
“沙阿,是哈瓦米。”
“那明天就去那。”
这是没啥问题的,沙阿想去哪就去哪,政府可不干干涉。但从来都在城市居住的沙阿竟然去农村,这倒是挺新奇。
纳赛尔丁这次也不仅是去,还给农民们送点东西。什么也不用多贵重,一些基本物资就行。
第二天,纳赛尔丁带领一众官员来到了哈瓦米村。村长带领村民们在村口欢迎,只有一天的时间,他们能做到这样已经是最好了。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