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80节

  在北方,两位大使讨论在清国的合作。而在南方,赛帕商行也在接见两波不同的客人。

  “请问阁下,今天我们可是诚意满满,带着100万两现银来了。怎么你们还是不愿意出售武器,原先不是合作的挺好吗?”

  陈玉成有些疑惑的询问,他不明白,为什么原先合作好好的伊朗人现在却不愿意合作了。难道他们也和清妖达成协议了?

  “阁下误会了,实在是我国没有库存,沙阿命令这些运送到其他地方,这里实在是没了。

  要不这样,您先回去,等有货了您再来?”

  商行现在的确是有,但根据沙阿的命令暂时不要出售。而去年太平天国达到极胜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开始衰落。

  曾国藩抓住机会,开始向湖北湖南大举进攻,多亏石达开等人苦苦维持,才不至于溃败。

  而随着事变爆发,以前靠胜利掩盖的矛盾逐渐展现。现在要想继续获得胜利,那就需要更多先进的武器。但他们的运气也不好,武器没货了。

  陈玉成带着人走了,而在幕布后面,还有一个人正在讨论商贸。

  “阁下果然爽快,您放心,这些东西很快就到。”

  “那真是先谢谢了。”

  李鸿章对于赛帕商行这些东西感到十分有趣,如果自己用这些东西装备军队,那自己高低也得是个封疆大吏,而且还是不受限制的那种。

  而伊朗也想将商品大量出售,双方一拍即合,商行负责帮助李鸿章训练军队,而李鸿章则购买伊朗生产的东西。大家互利共赢。

第219章 国内视察

  在荷兰和伊朗达成和平协议,东印度政府也根据条约退出了加里曼丹的西部地区,兰芳取得了胜利。

  罗元翰和江南山领导的兰芳政府正式加入伊朗的秦尼斯坦殖民地,他们受总督的指挥,同时也纳入了伊朗的经济体系中。

  之前的贷款现在还有不少,根据总督的指示,兰芳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坤甸港口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容纳大型船只。周围的土地也要好好进行开发,从爪哇离开的华商移居到兰芳和西贡,在赚钱为主的殖民地上,民族冲突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去年一年,秦尼斯坦为国家政府上交了160万里亚尔的财政。有了兰芳的加入,今年收入会更多。

  纳赛尔丁在见证条约签订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大不里士和巴库,当地的新钢铁厂和石油精炼厂开幕他去参观。报纸上也是沙阿和政府的各个命令,一副狠抓经济搞建设的样子。

  新建成的大不里士钢铁厂采用英国最新发明的炼钢法,该方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

  而为了落实钢铁厂建设,伊朗以每年600英镑的工资邀请获得专利的亨利.贝塞麦前来伊朗指导。

  但用贝塞麦的方法生产出来的钢太脆,经过检查是因为伊朗铁矿石含磷过高,而这个技术是只适合英国含磷低的矿石,而为了炼钢,铁矿石还得从其他地方进口。

  不过这也是钢铁行业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伊朗购买了专利,开始攻克脱磷技术。争取早日提高钢铁产量。

  从大不里士到德黑兰之间的电报也架设完成,两地之间的消息传递也和路程一样缩短了不少。电报局每天都人满为患,商人想要知道当地的消息,亲人想要快速通知另一个地方的人。

  电报和铁路缩短了伊朗全国交流的时间,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权力。而伊朗强力推行的东西在其他中东国家也是名列前茅。1854年,埃及才开始修建从亚历山大到开罗的铁路,而奥斯曼还是一公里铁路都没有修建。电报也仅限于小规模传递,没有转化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沙阿,您的安排如下,先在大不里士出席钢铁厂的开幕式,然后去大不里士第一军工厂和第一机械厂参观,并且和当地的工商界人士共进午餐。

  随后去埃里温出席师范学院建成仪式,去巴库的炼油厂和大学参观。最后前往第比利斯和苏呼米,和当地的重要人物会面。”

  赛义德将行程汇报给纳赛尔丁,基本上没有问题。沙阿可不是就在德黑兰待着,自己也得为国家的发展出力,并且为那些工人进行慰问。

  “嗯,好在大不里士通往埃里温和巴库的火车开通了,不然可要废上一段时间。”

  南高加索这块地可要好好利用,这是伊朗为数不多的可以利用的土地。当地的葡萄酒行业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加壮大。纳赛尔丁也力排众议,从苏呼米到阿什哈巴德中间修建一条标准公路,这条路投资大,建设缓慢,但还是被通过了,在铁路延伸不到的地方,就需要公路来作为补充。

  “以往的沙阿都没有在国内的地方来过几次,希望从我开始,能够重视民众,让他们感受到沙阿和他们在一起。”

  手中的权杖放在了桌子上,上面还有一摞各个部落首领的信函。从叙利亚到阿曼,大量的阿拉伯部落暗中联系沙阿,因为他们发现,只要跟着沙阿,他们就能赚钱,看看那些投靠的,现在都有多少财富。

  别的不说,就说剿灭沙特家族的沙马里部落。这几年下来财富增加了不少,宰赫兰快速成长成波斯湾的重要港口。依靠这个港口收的税部落的生活得到了大幅改善。

  为了更好的统治内陆,部落决定将首府定在沙特的根据地利雅得。但和海岸的建议还得有,那么铁路不可或缺。部落只要出土地出人,一切建设由伊朗搞定。

  “为什么还没有萨巴赫的来信?”

  纳赛尔丁就等这位了,科威特地区是美索不达米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所在的地理位置,他那地下的石油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中东的石油,一滴都不能便宜欧洲。

  “也许他们很忙,还没来得及写?”

  “我看不像,最近没听说当地有什么事情需要他亲自处理。这是要让我派人亲自谈呢。”

  作为知名地头蛇,萨巴赫在科威特可谓是说一不二。他和英国签订商贸条约,又利用自身影响力让奥斯曼束手无策。如果要投伊朗,那就要让对方亲自和他谈。

  “什么,那他觉得自己比伊朗还要大?这也太猖狂了。”

  纳赛尔丁制止了赛义德说话,“也难怪,他们家族在当地统治基础牢固,想要让他们投靠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沙阿转了转手上的戒指,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目前为止,我们收到了多少封信?”

  “一共有35封,势力比较大的也就7封。包括叙利亚的阿萨德家族、西南地区的阿勒萨尼家族,不过麦加的哈西姆家族也没有写信。”

  这个号称穆罕默德后裔的家族又自己的骄傲,没有信件也正常。基本上什叶派家族都和伊朗进行了联系,还有一些在其他地方扎根的家族也暗中向德黑兰表示效忠。比如在塞浦路斯的加齐家族,他们家就是当地什叶派社区的领袖。

  逊尼派部落则看着伊朗势大,寻找埃及或者奥斯曼的保护。结果这两个一个比一个弱,埃及被打了先不说,奥斯曼这个竟然让异教徒获得平等的权利,这让他们怎么能忍?

  相比之下,伊朗还没有到那个地步,各个宗教社区和谐相处,只不过在政治权利上有些分配而已。思来想去,也许伊朗就是他们的应许之地。

  而且沙阿也多次慷慨解囊,自掏腰包将生活困难的什叶派家庭送到耶路撒冷定居。他们在外城建立起一个个社区,将这座圣城包围起来。

  “好了,接下来还是去看看吧,我已经等不及了。”

第220章

  离开德黑兰前,纳赛尔丁先去看了看新建成的纺织厂。德黑兰纺织公司名下新建成的工厂将会雇佣1500人,预计年产值会有200万里亚尔。

  “纺织业作为最贴近民众的行业,庞大的市场是他发展的动力。这促使我们不断进行扩建和更新。

  这是新的生产车间,棉花运送到这里后会成为一根根棉线,然后再织成布匹出售。”

  具体流程纳赛尔丁都知道,现在纺织业作为伊朗的领头产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其拥有很强的出口导向属性也是伊朗出口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

  “生产出来的布除了供应国内,出口都到哪里?”沙阿询问道。

  “相当多的布匹和棉纱会出口到布哈拉和浩罕,还有对岸的部落中。另外秦尼斯坦也是重要的出口对象。”

  可以说伊朗基本摆脱了欧洲纺织品的入侵,开始向周围其他国家出口。中亚和东非地区的棉花种植快速扩张,为伊朗的纺织业提供原料。

  “我们向奥斯曼出口了多少商品?”

  身旁的工商大臣马上就说:“沙阿,去年我们向奥斯曼出口了150万里亚尔的商品。”

  这个数额有些太少,奥斯曼见惹不起欧洲,只能给伊朗上眼药。对伊朗商人百般刁难,因此出口到奥斯曼的商品就不如阿拉伯部落的多。

  “奥斯曼还是嫉妒,他们的苏丹无能就将怒火转移到伊朗。”

  自大的奥斯曼终会受到惩罚,一切阻碍伊朗进步的势力都将毁灭。纳赛尔丁可以把这句话纳入名言中了,现在的情况对伊朗有利,和奥斯曼的战争必须尽快。

  纳赛尔丁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大堆人欢呼,市民和商人感恩沙阿为他们的财产提供保护;农民感恩沙阿帮助他们获得了土地和自由,军人向沙阿效忠,宗教人士也承认沙阿的统治下伊朗欣欣向荣。这一切都感觉非常好。

  ——————————

  此时和伊朗接壤的印度地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已经进入尾声。他们重新夺回了德里。皇帝巴哈杜沙二世被俘,随后被英国人发配到缅甸。莫卧儿帝国早已名存实亡的统治,从此正式终结。

  此次起义最直接的结果是英国政府撤销了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体制,改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并在伦敦内阁中增设印度事务大臣。

  但这次起义的后果也是巨大的,伦敦花费了4800万英镑才镇压下去,这让原本就亏空的政府财政更加岌岌可危。为了弥补损失,他们开始对印度进行大量的压榨。

  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土地税,英国采取了以五年、三年甚至一年为期的短期包税制,有的包给原来的占有者,有的不考虑原来的占有关系,实行公开招标,税额因之被急剧提高。原来的柴明达尔很少人能按时完成上缴税款任务,结果,包税权很快转到那些搜刮手段更凶狠的人的手中,他们多为商人、原柴明达尔管家、前公司职员等。

  为捞回本利,他们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榨取。他们实行连坐制度,规定逃亡户欠租由未逃亡户承担,不能缴税的,抢走其耕牛、农具,查抄财产。殴打更是经常使用的手段,有的故意当着父亲的面抽打儿子,或当着儿子的面抽打父亲,有的被捆绑,置于中午烈日下暴晒。

  就算是这样还不够,从印度征收税款还是需要时间的。而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地点和市场,清国已经进一步开放港口,剩下的地方只有黑暗大陆非洲和新大陆了。

  也是有瞌睡了来枕头,伦敦政府收到了来自墨西哥国民军政府的信件,对方为自称墨西哥唯一合法总统的劳伦斯.戴维斯,希望能得到英国的支持。

  帕默斯顿再次召开内阁会议讨论,目前墨西哥国民政府控制了北方的大片土地,现在正在向墨西哥城前进。保守派政府已经束手无策,一切看着已经尘埃落定。

  现在这位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获得国际支持,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自然成为第一个请求支持的。

  “我们需要在墨西哥创造一个亲英的政府,当地的银矿还有耕地是我们需要的。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还可以成为对付美国的一把利剑。”

  最后一个是真实的,英国需要遏制美国的发展。由于对美国的立国战争和第二次反英战战争中排斥英国在美洲的势力就心怀不满。因此支持一些和美国有仇的国家就是重要的,而墨西哥正是理想的目标。

  1812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爆发,美国人看似气势汹汹,但实际战力值一般,前期是占了些便宜,让英国海军和陆上的英加联军连连吃瘪。但是,美军的后劲不咋地,可谓是:一阵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零杠五。战争断断续续打到了1814年8月,英国看到拿破仑大势已去,腾出手来,加大力度派军队狠揍美国,华盛顿被占领,白宫被烧毁。

  但美国越来越大的国力让英国有些坐不住了,这样下去,那他们在新大陆就完全没有存在感了。

  “说的没错,我们必须要支持墨西哥。为了大英帝国的荣耀,美国必须要削弱。”

  政策制定,英国正式宣布承认墨西哥国民政府。随后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跟进,因为墨西哥欠了这三国一大笔钱。而且看样子对方打算还得借,那不就给他们控制墨西哥经济的机会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墨西哥变天已经是时间问题,就看保守派啥时候投降了。

第221章 日新月异的城市

  作为西北的重要城市,大不里士凭借自己的地理位置在几个世纪里都是重要的要塞城市,一度还是萨法维王朝时期的首都。

  此时的大不里士已经变成伊朗发展最快的城市,铁路、电报、蒸汽机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由于政府政策,当地变成以钢铁、军工、采矿、机械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同时处于南高加索和德黑兰之间,当地也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你还别说,巴库的煤油灯就是好用。”

  阿塞拜疆总督和大不里士市长在办公室里讨论来自巴库的煤油灯,不得不说,有了这个后蜡烛就淘汰了。

  “现在终于明白沙阿为什么要收复巴库了,这简直就是财富的源泉啊。现在法国和奥地利都大量订购煤油,巴库可发财了。”

  他们也是挺羡慕巴库的,只需要从地底下挖石油然后提炼出来,就是大把的金子。可惜大不里士没有,不然也得起飞。

  不过目前这样也是不错了,大不里士目前供应着全国大部分都武器、钢铁和机械,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纺织品,这都是以前没有的。

  而且他们虽然是贵族,但经过对俄战争的洗礼后视野变得开阔了。对于各种新鲜事物持欢迎态度,最主要的是,沙阿愿意支持。

  沙阿在伊朗的权威无人匹敌,就算是乌里玛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俄国战争赢了而且开疆拓土的成就是增强权威的重要武器。看看现在全国,有哪个敢说沙阿的坏话,一说那肯定就是俄国的卧底。

  “沙阿这几天就要来了,欢迎仪式准备好了吗?”

  “当然,大不里士所有重要人物都会和沙阿见面。这可是我们继续往上走的机会,如果沙阿不满意,我们都得走。”

  谁当官不是为了向上爬,只不过为了向上走,必须要在地方上做出点政绩来。发展工业、教育、交通就是最简单的。

  大不里士所在的南阿塞拜疆省近几年在采矿业方面表现亮眼,大量的铁矿和煤矿被开采,他们送到大不里士的钢铁厂里进行转化。然后通过铁路做送到各地。当然还有一部分进入了机械厂,变成了生产商品的器械。

  就目前的情况,很难说沙阿是否满意,因为谁都不知道他满意的标准是什么,只能尽可能的揣测。

  而在他们想着怎么才能让沙阿满意时,在大不里士的另一个建筑里,另一群人也在想着如何让沙阿支持自己。在中东被欧洲势力侵占的时代,伊朗人注定要引领其他民族抵抗。

  工业联合会经过十年的发展,到了现在已经是拥有21个分会和1300名成员的庞大组织。不仅在伊朗国内,就连阿拉伯地区和海外都有成员。

首节 上一节 80/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