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76节

  纳赛尔丁直接回到了古列斯坦宫,阿米尔也向他回报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情况。

  “想来沙阿已经知道大部分的事情了,这里是最近发生的还没有送到。阿曼苏丹主动找到我国,说愿意和我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阿曼突然转变态度,看来苏丹是怕了。也对,现在英法美都没空理他,而伊朗可是有大把的时间陪他玩。

  至于他的海军,嗯,估计能在一次两次中打击伊朗,但长久下来他们还是输。所以,苏丹决定主动开放,你伊朗想要什么,阿曼都尽量满足,只要不妨碍自己就行。

  “说真的,我还是喜欢他当初强硬的样子。”

  可不喜欢吗,一强硬,那他出兵的借口就有了。然后直接收了马斯喀特和桑给巴尔,完美。

  “阿曼可能是觉得英国保不住他了,印度和远东的事情让阿曼的重要性下降。如果顺利,英国可能就承认阿曼为我国的势力范围。”

  阿米尔说出自己的分析,现在阿曼的重要性的确下降了许多。除了丁香,欧洲找不到还有什么能够继续留着阿曼的原因。这地方对英国来说赚不到钱,不如做个人情给伊朗。

  “既然是送上门来的,为什么要拒绝呢。说不定,未来他们会乖乖的请求伊朗的统治。”

  阿曼,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伊朗的一个省。纳赛尔丁这么坚信。

第208章 工业化和人口

  当然,沙阿也不会将注意力都放在外交,内政也是他必须关心的。

  证券交易所建立的几个月里,公司股票交易的很多。他们得到了资金,而拥有股票的成为了他们的投资者,双方都能得到好处。

  之前计划投入重工业的资金都已经投入,所以政府准备加码,未来几年投入工业资金4000万里亚尔。同时设立更多国有企业,引领伊朗民众投资。

  纺织业应该是伊朗发展最快的产业,这是日常消费品生产部门,长期积累了可供本行业工业化的启动资本,拥有技术人员与熟练工人,国内市场需求巨大,资金回笼快、回报率高,比起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有机构成低,活劳动消耗高,劳动力又很廉价。这些有利因素导致纺织业成为工业化的启动产业。

  纺织业是人类由自在转向自为的关键性产业,人类只有掌握纺织术,才能进入文明社会。纺织对于人的意义,是类的规定性上的。人们常说“衣食住行”,衣——纺织被排在人类文明基本需求的第一位,纺织决定着人类社会层次性递进的面貌。手工纺织术使人类进入到前资本主义农业文明社会,机器纺织业使人类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纺织工业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因为“在这一进程中,纺织品的制造是在以蒸汽为动力、效率大为改进的工厂里进行的”。

  大不里士原先是纺织业的中心,后来逐渐转移到德黑兰。两个城市分别占有机械织布机的21%和35%,但手工织布仍然存在。德黑兰以及周边322家织布工厂,有10877台手工织布机、2175台机械织布机、26305名工人,产值910万里亚尔。伊朗纺织业从中亚、印度和美国进口棉花,出口到殖民地以及远东。

  1849年,德黑兰纺织股份公司成立,这是伊朗第一家纺织业公司。股本金200万里亚尔,股东为伊朗王族、达官显贵和工业联合会。到了现在,已经成长为拥有资产600万里亚尔的大型企业。

  大不里士纺织工业大多实现了现代企业制度建制——股份化、机械化程度为全国首位。南高加索的回归,不仅增加了市场,还获得了不少劳动力。

  以纺织业也代表的伊朗工业正在艰难生长,而为了保护工业,沙阿决定将所有关税提高到17.5%。同时鼓励他们向外面和其他国家竞争,这样才能赚到钱。

  生产方式是社会结构性分化的催化剂,工业大机器生产方式使宗法的自赋社会分层转变为自由的自致社会分层,伊朗出现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伊朗的资产阶级对政权的依附,是其发财致富的保障。因为伊朗政府扶持工业的政策,他们成为政府的最大受惠者和坚决的拥护者。

  重工业是工业化的装备工业,伊朗的重工业是由机械装备工业和军工业起步的。随着政府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也下场投资。1855年,伊朗全国拥有机械工厂22家,是俄国的五倍,拥有工人4582人,产值248万里亚尔。机器制造业的增长,为工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大规模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机器价格降至普遍应用所必需的程度。

  “不仅是纺织业,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都有不同的发展。伊斯法罕这些城市人口开始增加,当然,最主要的是全国人口增长迅猛。”

  根据去年统计完成的伊朗人口报告,1855年伊朗总人口为1524万人,男性801万,女性723万。人口分布呈西多东少的局面,有超过200万人是通过领土变更成为伊朗人的。

  但就算是这样的报告也是不全面的,因为在大山中的农民有很多没有统计,调查人员只是统计了城市和主要村庄的人口,对于偏远地区则没有派人前往,因此不太清楚这些人到底有多少。

  土地改革中释放了一批自由劳动力,他们进入城市打工或者在农村耕种。那些大型地主为了弥补损失,开始使用农业机械或者种植经济作物,商品化农业开始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的资本。

  土地改革造就了大量的小农阶层,农业生产增长得益于私有自耕农的大幅增长。伊朗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技术比较低下,而在改革后,对农业机械和技术的追求让农产品生产大幅提高。工业生产体现出了较明显的农业拉动倾向。

  卫生方面的进步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大不里士和德黑兰,婴儿死亡率下降了一半,总人口死亡率下降了四分之一。随着开化风气的传播,一夫多妻制也受到了抨击,知识分子提出要一夫一妻制,但遭到了保守派教士的反对,称他们无权改变古兰经的内容。

  烟斗被点燃,纳赛尔丁看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觉得这个开头非常好。下一步应该继续推动经济以及高新技术,特别是石油。

  石油被单独列出来让沙阿查看,伊朗石油公司开始在伊朗全境探查有没有石油,同时还利用投资机会在世界各地探查。

  这主要是伊朗的煤油订单暴涨,大量来自欧洲的订单向公司袭来。如果全部完成,那么就可以获得超过800万里亚尔的收入。

  公司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方面抓紧建设煤油厂,另一方面则在全国范围内探查石油资源,如果巴库有石油,那么附近的地方肯定也有,只不过他们还没有发现。

  石油收入成为伊朗财政最快的收入,公司每年上交的利润都增加不少。如果真的能再发现一个石油产地,那未来的银子都不用愁了。

  “现在的情况比十年前有了好转,但还不能放松。英国以比我们小的多的领土成为世界霸主,既然他们能行,那我们也可以。”

  英国就是靠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成为了世界霸主,不仅有广袤的殖民地,还有天下无敌的海军,如此这样,伊朗也可以做到。

第209章 新的转变

  工业发展的这么好,伊朗的复兴仿佛就在眼前。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水。

  伊朗缺水,准确的说是整个中东,乃至中亚都缺。除了麦加地区和里海沿岸,其他地方干旱程度仅次于撒哈拉沙漠。

  伊朗有一些河流,所以情况还好一些。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地区的河流也能缓解,但对于快速增长的人口以及工业来说,这点水就显得有些不够用了。

  要想弥补这个缺陷,第一个方法就是去抢夺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也是伊朗和奥斯曼对两河流域争夺几百年的原因。

  此外,中亚的锡尔河、阿姆河、哈里河以及东部的天山地区也是丰富水资源地区。且当地对伊朗的亲近感更强,因此和俄罗斯的争夺势在必得。

  至于第二个方法,虽然比较冷门,但也有点用,那就是海水淡化。从16世纪开始,人们努力从海水中提取淡水。当时欧洲探险家在漫长的航海旅行中,就用船上的火炉煮沸海水以制造淡水。加热海水产生水蒸气,冷却凝结就可得到纯水,这是日常生活的经验,也是海水淡化技术的开始。

  伊朗开始研究海水淡化来弥补水资源不足的情况,利用蒸馏法淡化的水虽然能用,但价格也高,所以这项技术还是任重道远。

  “现在全国都要防备奥斯曼,既然他们不能好好处理巴格达,那就换个人来。”

  沙阿话一出,阿米尔就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他早有准备,已经开始让伊朗军队向奥斯曼边境移动。同时散布消息,说伊朗现在要防备俄国,所以大量军队北上驻扎在格鲁吉亚,希望苏丹他们能够相信。

  这样大的变动如果没有伊朗政府十年改革的底子恐怕想都不敢想,而仅靠政府也不行,王族作为伊朗国家的一部分也深度参与进来,主要是为国家一些项目提供资金。

  以前伊朗的财富大多是由王族和地方贵族掌握,但这些财富不流动,那么自然不能创造价值。现在沙阿带头投资,那么王族自然跟随,并且将钱拿出来赚取更多的钱。

  王族通过清除叛乱等手段对一部分王族进行打击,集中了财富,然后这些钱就流入投资和资助两个渠道,教育、卫生、国防这些产业都有王族的影子。而且还在不断的深化,可以说,没有王族的资金,现在的效果要打个折扣。

  ——————————

  谢里夫快要笑得把嘴裂开了,他在美国的抄底活动终于见到回报了。经济危机仅仅持续了一年就结束了,而这一年中波斯银行的收获绝对比以往都多。

  在存款上,波斯银行一年中吸收了200万美元,大部分在纽约,然后还有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华盛顿。当地的市民认为这家银行实力雄厚,就将自己的积蓄存入这里。而银行用海外的支援和存款又大笔吃进被惊恐万状的美国债券投资者当作垃圾抛售的各类债券。等危机结束时,银行的资产暴涨到1000万英镑。

  而资产暴涨也让银行管不过来,于是金狮投资公司建立了起来,波斯银行拥有100%的股份。这家公司专门来打理在美国的各种投资,并且将收益转移到银行中。

  现在手握这么多债券,一年下来分红也有上百万。接下来谢里夫考虑的更多了。

  “大使,最近华盛顿有没有什么消息?”

  谢里夫询问伊朗驻美大使夏巴兹,对方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说道。

  “没啥事,你也知道,美国的体系和伊朗的不同,国家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法律不同,如果要投资,那么说服国会不行,你还得说服总统、州长、州议会这些。”

  美国的联邦制对外资有些不太友好,需要讨论的地方太多,而且还不能触犯当地的法律,不过有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也不能一直

  付钱解决,还是得朝中有人才行。

  “沙阿的事情都办好了吗?”夏巴兹询问。

  谢里夫微微一笑,“纽约、费城都有我们的人,他们已经决定追随安拉的光辉,向着光明前进。”

  经济危机不仅是抄底的机会,还是传教的机会。一些对现实生活失望的人选择在宗教寻求安慰,当然这不限于基督教。新月互助会发展速度惊人,已经拥有6个分会228人。并且设立发展基金,鼓励一些有天分的人从商从政,他们会给这些人提供资金支持。

  “还不够,我们要将安拉的仁慈传播到美洲的每一个角落,从华盛顿到加利福利亚,墨西哥到巴西,这些都需要安拉来引导。”

  夏巴兹在美国看到的不仅是变革,更多的是堕落、贪婪、色欲,而基督教明面上反对这些,实际上却鼓励这种行为,这怎么能行,需要安拉给净化一下。(宗教都是一个样,除了最纯粹的红色信仰)

  “只有这些大城市是不行的,根据美国宪法,所有州都有平等地位,只要能影响一个州,那就能撬动国会。”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众议院依靠人口比例分配席位,参议院则每个州两名。按照美国的领土,未来国会肯定有大的扩增,伊朗可以抓住机会,增大自己的影响力,进而效仿犹太人那样游说国会通过对他们利好的法案。

  犹太人游说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04年,当时基督教复国主义者威廉·布莱克斯通和乔治·布什等人开始呼吁美国政府支持犹太人返回中东。但还没有形成气候,趁着这个时间伊朗要完成反超。

  首先,他们要通过游说国会议员和政府官员,提供详细的政策建议和分析,帮助他们了解伊朗的立场和需求。并且通过经济、文化、舆论等手段使美国社会从上到下都有一股亲伊朗的氛围。

  而文化舆论的前提是经济,所以美国广大土地上的资源需要转化为伊朗的锁链,锁住美国的身躯,让他不得不向伊朗看。

第210章 私人的贸易投资

  德黑兰的证券交易所这些日子可是热闹,各种公司股票大量交易,虽然投资有风险,但高额的利润仍然让不少人选择将钱投入这里。

  在伊朗霍德尼公司的总部,苏莱曼看着资产统计表,思考进入下一步计划。不得不说证券交易所就是好,不出一个月就筹集了扩张的资金。

  从贷款建立纺织厂以来,苏莱曼的商业之路就走的起起伏伏。毕竟你生产出来东西得有人购买才行,所以他也亲自下场推销他们生产的纺织品。但是纺织工厂这么多,在伊朗国内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竞争激烈,但纺织厂也站稳脚跟,在开设的第二年就赚回了本金。铁路的建设让商品可以送到更远的地方,扩大了市场,于是苏莱曼开始将自己的纺织厂规模扩大,并且出口到柬埔寨等地方。

  从英国留学归来后,苏莱曼将股份制这个新的经济实体用在伊朗,成立了霍德尼股份公司,在证券交易所成立后成为第一批上市公司之一。

  获得这样的成功对苏莱曼说不值一提,他现在打算在伊斯法罕建设一家300人的工厂,并且在布哈拉、希瓦和布什尔开设出售纺织品的店铺。

  “主席,这是我们的调查报告,奥斯曼的纺织品价格较高,我们可以从伊斯坦布尔打开销路。另外根据对比,来自布哈拉的棉花质量最好,而且比美国的要便宜三分之一,当然国内的棉花也很好,就是产量太少,价格也有些不同。”

  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在东方有很大销路,而西方也可以试着去拓展一下,这样显得更全面一点。

  “奥斯曼不是被英国和法国占满了吗,怎么会购买我们的商品,我看还是在东方拓展好了。在秦尼斯坦不是卖的挺好吗?”

  虽然比起英法商品伊朗显得不够看,但对于柬埔寨等地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公司生产的布在柬埔寨很受欢迎,得益于低关税和机器织布,很顺利的打败了当地生产的纺织品进入东方市场。

  “主席,有多个国家未必不是坏事,这次沙阿出访和十个国家签订协议,我们可以尝试向欧洲出口。”

  这次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确对伊朗来说是个利好,如果能出口到欧洲,那对公司的扩张是相当的好。

  而且不只他们一家公司,其他的工厂都开始大量出口,特别是葡萄酒商,经过纳赛尔丁亲自打广告,欧洲出于好奇的缘故大量进口伊朗的葡萄酒,致使其成为出口增长第二快的商品。

  而且开放葡萄酒后各地也没有大量出现因为饮酒引发的问题,这种风气甚至还影响到奥斯曼,想要饮葡萄汁的逊尼派甚至皈依了什叶派。给的理由自然不能是这个,而是说他们认为什叶派的教义是正确的,阿里和他的后代才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为了正大光明的喝葡萄汁,还把信仰改了,这要是放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现在我们应该在质量上下功夫,只靠殖民地是不行的。英国的布比我们的好太多,而且还有世界第一的海军,所以不管在哪里,他们都卖的出去。

  但我们不行,国家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和欧洲叫板,而且他们的纺织业早就满了,这也是我不打算在欧洲拓展的原因。”

  是啊,欧洲的纺织业可是比伊朗早发展一百年的。自己为啥要在欧洲和他们竞争呢,所以说,还是东方最好。

  苏莱曼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工商界人士的想法,既然欧洲不行,那就去东方,去新大陆,那广大的市场可是非常看好的。

  而要想继续扩张就需要资金,通过债券募集的金额正在快速消耗,不过他不愿意再来一次,第一是才发行股票,第二则是他想保持公司控制权,眼下苏莱曼仍然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这次增资扩股让他的股权稀释了不少。这个公司是他成立的,让其他人夺走可不行。

  “现在先把伊斯法罕的工厂建立起来,这会每年为我们带来60万的收入。再过两年我们就能扩张我们的生意了。”

  公司扩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过可以拿点钱做个配套生意啥的。比如纺织公司可以做个布匹零售,又或是直接开个服装公司,直接加工成服装出售。

  生活中对纺织品的需求太多了,将原料变成成品后经过印染裁剪,然后由民众购买使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苏莱曼从事纺织业的原因。

  “或者我们不应该看欧洲,而是看美国。”

  “主席,这是不可能的。美国对他们的工业非常保护,光是纺织品的关税就有100%。”

  美国1816年的关税法订定了从7.5%到30%的从价税,对棉花、羊毛、生铁和其它一些受到最近战争鼓励的制成品给予了特别保护。后来在1833年提高到70%,现在更是提高到100%。而且这个时期长期存在的征税视同价使实际征收的关税大大高于名义税率,而且越是低价的纺织品越是得到更严格的保护。

  “难道就美国一个国家?”苏莱曼自然知道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但美洲又不是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智利、玻利维亚,这些国家的购买力看着也不比美国低。而且他们也没有关税壁垒,全都信仰自由贸易,这不就是天然的市场吗。

  广大的南美洲国家大多以农产品出口为主,各个工业没有发展起来。大量的商品出口到这些国家,自然也有伊朗的一份。巴西是伊朗在南美洲的第一大贸易国,七双方的贸易品主要是煤油和咖啡。

首节 上一节 76/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