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77节

  波斯银行也在里约热内卢开设了分行,因为整个南美洲的金融相当空白,给了他们一个进入的机会。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建设,从国外的贸易盈余和投资反哺到国内。大量的铁路、公路、码头建设,以及重工业投资都由国家进行。

第211章 改革者

  伊朗获得这么多条约,伊朗很高兴、签署的各国很高兴,只有一个国家不高兴,那就是俄国。

  亚历山大二世眼睁睁看着纳赛尔丁在欧洲各国签订协议,而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战争俄国输了呢。

  “小小的波斯竟然能在欧洲签署这么多协议,看来我们小看了这位新沙阿。当初我们要是能继续撑一年,对方说不定就投降了。”

  亚历山大直接拍桌子,“战争部长是没有认识到情况吗,现在帝国的隐患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在莫斯科,在这广大国土里。”

  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国内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他知道,俄国之所以会在战争中失败是因为军备经济差,而追根溯源,这一切都因为农奴制的阻碍。

  沙皇知道想要废除农奴制会遭到很大的阻碍,但他还是决定废除,他召开农奴制废除会议,邀请全国各地的地主来到圣彼得堡。

  在会议上,他向各位说道,与其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我们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但自上而下解放谈何容易,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会给一些人造成痛苦。农民世世代代耕种这片土地,他们认为自己一次次用鲜血和汗水为每一寸土地、每一条犁沟付出代价。如果不将这些他们辛勤耕作了几十年的土地彻底送给他们,对他们来讲就是不公正的。

  而地主看到的是问题的另一面。他们多达三分之一的不动产将会立即被剥夺,却得不到多少补偿。并且,他们的农奴也会被凭白夺去。在这之前,许多贵族家庭就已经负债累累,挣扎度日了。很多地主还没从五十年前拿破仑入侵造成的破坏中恢复过来。而那些侥幸免于战争之难的贵族也发现自己很难负担得起和平时期奢侈的花销了。很多显赫的家族如今都败落了,大部分家族都失去了旧日的体面和影响力。

  亚历山大自由改革的现实理想与“神圣俄国”的千年愿景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对一个坚信自己生活在天堂边上的农民来说,沙皇的改革理想是不可理解的。农民认为,沙皇不会对他的子民征收这样的苛捐杂税。他是上帝在世间的牧者。尽管可能远离田间劳作的农民,但他对每个农民了如指掌。他的法令不是用墨水,而是用金水写就的,农民说,他在法令中赋予了人民“真正的自由”。沙皇一定会做到的。

  面对这种言论,地主坚称,用墨水写就的法令才是真正的法令。而农民举起镰刀,回答道:“我们再也不要地主了!”他们高喊:“打倒地主!我们已经伺候够了!该自由了!”

  而更多的人喊起来:“自由,自由。”农民叫嚷着:“自由,自由。”

  这样下去不行,亚历山大再次向地主发出请求,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他们不想去死,那就忍痛放手,他还能让贵族的利益受损?

  “陛下,如果输给英国和法国我们不觉得丢人,输给奥斯曼也是一样。但我们输给了波斯,输给了一直给我们割地赔款的波斯,这样的奇耻大辱是整个俄罗斯帝国不能接受的。”

  “既然是不能接受,那我们更应该努力修缮内政。这次战争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难道非要打内战才行?”

  亚历山大二世痛心疾首,沙皇明白,为他管理皇宫、训练军队的那些人的祖辈,一旦君主威胁到他们奢侈放纵的生活,他们都曾毫不手软地在君主背后捅刀子。他的曾祖父,他的祖父,他的父亲都曾遭遇过叛乱,但他的曾祖父和祖父抵抗失败了,而父亲成功了,并且稳固了自己的位置。

  从此之后,他永远记得,朝臣们令人作呕的灵魂中隐藏着不知多少假仁假义。等到他继位,亚历山大发现,自己和历代沙皇一样,连贴身近卫的忠诚都无法信任。他最忌惮的就是引起阿列克西斯·费奥多罗维奇·奥尔洛夫亲王的不满,后者是朝中强硬派的头领。这位亲王曾经说过,他宁愿砍断双手,也决不肯屈从于解放农奴、分配土地的改革政策。

  这个威胁的确不容小觑:他是帝国最有权有势的人物之一。他的家族在叶卡捷琳娜女皇当政时期初掌权势。表面上,奥尔洛夫亲王准备迎合一下沙皇,承诺助其改革;然而内心深处,他极其瞧不起亚历山大自由改革的冲动。抵制改革和创新是他行为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他有理由相信,他的抵制绝不会徒劳无功。

  奥尔洛夫已经研究透了他的这位主子。得出的结论是,沙皇懒散怠惰,而且荒淫无度。只要在这两点上巧做文章,便能令亚历山大逃不出朝臣的手掌心。

  奥尔洛夫亲王深知沙皇在私生活方面有多么混乱。不过此时的亚历山大还没有到穷奢极欲的地步,大臣们投亚历山大之所好,希望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再致力于改革俄国的宏图大业。

  然而,沙皇的注意力可没有那么容易被转移。确实,他不会与对手公开决裂。他的祖父沙皇保罗就曾经犯下这样的错误。相反,亚历山大认为,表面上的游移不定恰恰是取胜的关键。

  人们通常认为,作为领袖应该具备大胆果决的精神,他则与之背道而驰。作为一个强烈倚仗寡头政治来树立权威的皇位继承人,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通过一些看起来模棱两可、动摇不定的做法,他希望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让反对者们洋洋得意。

  这种做法也许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更像是在生存本能驱使下做出的选择,它使得亚历山大强烈的改革抱负很好地隐藏在声色犬马、懒散怠惰的表象之下。他就像是一条变色龙,不断变换颜色来闪躲敌人,后者对不够谨慎机警的君主来说,简直就是大自然派来的天敌。

  好家伙,正写呢韩国突然给个惊喜,这是新闻还是第五共和国?

第212章 向东方看齐

  亚历山大知道这次不仅失败,而且还向伊朗割让土地,立国几百年来从来都是各国向俄罗斯割让,从来没有俄国向其他国家割让。

  现在俄国上下都是一股要向伊朗复仇的风气,但现在是这个时候吗,还是先将农奴制废除才行。

  至于失去的领土,好说,他已经派人去了远东,清国正在和英法作战,这不得趁火打劫。

  “行了,这件事以后再说,先下去吧。”

  亚历山大二世勒令大臣们退下,解放农奴任重道远。

  “怎么了陛下?”

  俄罗斯帝国皇后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走了过来,为自己的丈夫排忧解难。

  “没什么……没什么……”

  “陛下不用这样,您所想的报纸上已经说出来了。”

  皇后将报纸拿了出来,亚历山大二世也不用看就知道这上面写了什么。当初鼓吹战争的多厉害,如今的反噬也就越严重。

  什么俄罗斯必须要继续复仇,亚历山大二世的能力不行,更过分的是有的公然鼓吹俄罗斯换个皇帝。这对亚历山大来说不是好消息。

  “这些人,就靠着以前的功绩不愿意放手,他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放手,以后的情况会更难。”

  皇后看着丈夫怒喷贵族,她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生气,看来贵族真的是不行。

  “不必生气陛下,您是俄罗斯的皇帝,整个帝国都在你的统治之下,只不过您需要从其他国家借鉴一下知识。”

  借鉴,是啊,俄罗斯能有现在的成就大多是吸收了欧洲的先进知识,彼得大帝也是去西欧亲自学习,回来后进行改革让俄罗斯富强。

  俄国也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识来改变自己,和英法交涉都没问题,就是和波斯,恐怕还有摩擦。毕竟是曾经的手下败将,如今突然战胜自己,不少人一时间很难接受。

  哎,他知道这样的滋味很难受,但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未来说不定还会去波斯,或者对方来圣彼得堡。

  ——————————

  古列斯坦宫,纳赛尔丁正在会见远道而来的客人。不过对方看着不太高兴,如果能把他身旁的士兵移开估计会满面笑容。

  马赫穆德一脸生气的看着沙阿,但纳赛尔丁却笑了。“看来阁下不太喜欢伊朗的欢迎,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怠慢了?”

  “如果你在我这个位置上,想来你也笑不出来。”

  这几年,希瓦的情况已经被伊朗影响。国家的进出口都被伊朗控制,这个人口70万的国家就这样一步步成为伊朗的附庸。

  不过对于伊朗,希瓦的高层陷入内讧,亲伊朗派和反伊朗派的高层争论不休,在1854到1856年间,希瓦换了五个可汗。

  之前伊朗来了一次希瓦远征,镇压了当地的反对派。但他们还是推举了一位反伊朗的可汗上台,就是这位马赫穆德。

  马赫穆德是一位虔诚的逊尼派教徒,他看不惯什叶派的伊朗对希瓦施加控制,尝试摆脱伊朗的控制。很显然,他失败了。

  “是啊,但现在是你在这个位置上,就别担心我了。请你在德黑兰住一段时间,记得给家人来个宣传。”

  听到这么戏剧的话语,马赫穆德差点要打死纳赛尔丁,得亏身旁的士兵一把摁住,然后请他去城堡住下了。

  “沙阿,这实在是有些冒险,万一俄国人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出兵。”

  “就算这样,俄国人也没时间,他们忙着平定哈萨克叛乱和去东方逼迫清国割地呢。”

  趁着俄国注意力在远东,伊朗加紧了对中亚的渗透,通过一次远征,伊朗扶持亲他们的贵族为希瓦可汗。并且花费30万里亚尔贿赂当地贵族,随后在希瓦签订了两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希瓦的外交完全由伊朗代为进行;希瓦的安全由伊朗负责;伊朗政府会确实保证希瓦贵族的安全等。

  这份条约实际上将希瓦变成伊朗的附庸国,明面上希瓦还是独立国家,但当地的贵族已经决定投靠伊朗,沙阿承诺他们的财产不会变,而且他还会带着他们一起赚钱,只要他们每人能拿出一笔钱投资。

  在中亚这个地方,你和当地人说文明没用,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话语就是刀剑,可惜俄国现在还不知道,仍然以为他们是欧洲或者清国那样以谈判为主的国家。

  就这样,俄国在征服中亚的进程落后伊朗。但对于剩下的两个国家,布哈拉和浩罕则没有这么容易。希瓦和这两个国家的人口、经济是不能比的,伊朗控制这个国家自然简单一点。

  而布哈拉和浩罕两个国家都是拥有人口百万的国度,他们的军队也是纵横中亚。有的甚至还装备了欧洲先进火炮,但拥有先进武器不代表他们变成了先进军队,这点在克勒孜奥尔达战役中体现出来。

  7000名装备了先进武器的浩罕军队面对300人的俄军竟然束手无策,俄军坚守堡垒达一个月,随后援军赶来消灭了这支浩罕军队。而俄军伤亡才不到10个人。

  这就是工业化的威力,浩罕最后还是丢失了锡尔河的这个重要据点。但俄国也没有能力继续向前推进,只能沿着河流修筑定居点,而这给伊朗也是一个重大的机会。

  “现在就剩下布哈拉和浩罕还在抵抗,他们早晚要成为伊朗的地盘。哪怕和欧洲发生冲突也要这么做。”

第213章 请愿书

  作为伊朗的下一个目标,布哈拉实际上已经向伊朗靠近。埃米尔巴哈杜尔也不得不依赖伊朗的贸易和经济支持,浩罕和俄罗斯的威胁让埃米尔不得不引进伊朗势力加以制衡。

  就算他抵制也没用,伊朗的实力已经不是他所能比的。希瓦的教训就是他必须要遵守的,实在不行,他也可以让俄罗斯帝国对抗伊朗。

  “俄罗斯在战争的消耗肯定需要布哈拉和浩罕的财富来补贴,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必要的时候,哪怕打一场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沙阿,我们准备将12000人的军队投入到东北地区,并且沿途修建铁路和防护林,保障物资运输。

  我们的商人已经传回来自浩罕以及清国的消息,因为匪患众多,当地向东的商路已经很久没有大型车队来往了。”

  随着海运的兴盛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陆上商路逐渐衰落。从汉代开始的丝绸之路到了现在只占全球贸易的一点,加上西北地区战争不断,导致当地匪患众多。往来的商队有受打劫的风险。

  “所以啊,伊朗为了保护众多商人和同胞的利益,不得不下场扫除匪患,并且将富强带到这片土地上,让他们都受到安拉的恩惠。”

  不愧是去过欧洲的沙阿,这样的理由他们是真没想出来。

  “可是沙阿,俄罗斯就算不对我国出手,估计也会逼迫清国割让土地。”

  “所以我们不能让这个出现,这些土地掌握在清国的手里总比掌握在俄国的手里要好。哪怕花1000万,也要让俄国的阴谋落空。”

  纳赛尔丁知道这个时候开始俄国就要从远东夺走土地了,外东北那些他爱莫能助,保持西北这些伊朗还是能行的。

  不得不承认乾隆的眼光,目前清国西部领土都是中亚最好的土地,不仅水源充足,还易守难攻。可惜在胆小鬼游戏中先怂了,一纸条约就让俄国拿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简直是最伟大的慈善。

  “有时候真搞不明白,俄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领土,为什么还要获得更多。哪怕是想要港口,波罗的海和黑海的还不够吗?”

  纳赛尔丁不是俄国人,自然不知道俄国的心思,如果他是俄国沙皇,估计会要的比现在还多。

  中亚政策到此为止,接下来还是内政。纳赛尔丁的手边有一份请愿书,来自德黑兰、大不里士、布什尔、伊斯法罕等共1074人联名请愿,希望定制宪法,开设议会,效仿英国实现君主立宪。

  “自国家复立,俄国、英国轮番入侵,割地赔款,百姓生活困苦,幸好沙阿继位,对俄战争胜利,国家危机解除。

  但国家如此,唯有效法英国,方能重振国威。而英国强大之原因,则在议会。议会立,国家大权交于全体国民共同决策。由议会选出内阁,负责全国事务,沙阿则处于尊荣地位,可免去民众对其施政之批评。

  为国家、国民,请沙阿速开国会,以解决重要难题。”

  纳赛尔丁念完这个,又看了看后面的签名,虽然以前也有请开议会的请愿书,但签名的人数从来没有这么多。

  这些人中大多是留过学的新知识分子,还有大商人、开明地主,还有王族成员。他们认为国家现在虽然可以,但要继续发展,需要学习最强的英国制度,那就是议会君主制。

  英国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议会君主制,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这种分权制度有助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此外,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稳定也为外国投资提供了信心,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经济增长。此外,君主立宪制下的政治稳定也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保障,减少了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这些好处可是英国这几百年来的实践体现的,看看他隔岸的法国,君主专制被推翻后政体变化无常。所以,为了避免伊朗走法国的路子,还是君主立宪吧。

  “英国议会我也去了,说什么是他们最自豪的制度,但我看就是一个吵架地方而已。况且,我们不是有专家会议吗?”

  阿米尔说出了这些人的看法,“这些人认为专家会议不能代表全体国民的意识,必须是经过国民选举的成员组成的议会才行。”

  “哦天啊,现在才过了几年好日子,国家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工业,而不是扯皮在什么议会上。”

  纳赛尔丁驳斥了这个请愿书,一个国家能够强大绝不是引入政治制度就行的。南美洲那些国家都有议会,现在富强了?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国家成立议会,就好了?

  “可是沙阿,现在设立议会已经是一个最重要的议题。不仅是议会,还有言论、宗教、民生等方面的事情。”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请愿,而是要从沙阿手中分权。而他们也很聪明,从沙阿当初在会议上提出的兴讨论这个议题入手,既然要讨论,那就需要议会。而专家会议虽然拥有一定代表性,但不足以代表全体国民。他们想要的是经过彻底选举后,由代表共同组成的议会。

  “老师,你也听到不少地方的事情吧。议会这个东西,除了英国和美国能运营,其他地方都变了味。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50年改换政体六次,墨西哥爆发战争,俄国到现在也没有议会。

  而且就算是设立议会,也不是现在。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去做,如果只顾着议会,而忘了其他事情,那就亏大了。”

首节 上一节 7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