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68节

  伊朗和美国在去年12月建立起外交关系,纳赛尔丁也有了投资美洲的通道。而要想在当地最快站稳脚跟就得投资银行,然后将银行开设到各地。

  而沙阿也想要获得更多的钱来完成更多的事情,于是就有了波斯银行。这家银行创始资本为20万英镑,也就是100万美元。75%由伊朗沙阿控股,剩下25%则是伊朗重要的贵族以及半岛的什叶派部落,他们用自己的土地和贸易换成股份,想要获得更大的收益。

  谢里夫在这里得到那些前辈的教诲,银行除了办理存款和汇兑,最重要就是买卖那些债券赚取差价。

  随着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激增,无数铁路债券和铁路股票出现在华尔街,整个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做什么都能赚钱,这是华尔街的共识。银行现在就从事买卖铁路债券赚钱,当然也囤积一些价值高的债券。比如美国国债和各州债券。

  “我们已经囤积10万美元的各个铁路债券,还有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的债券。

  最近纺织业和采矿业的股票下降的厉害,购买只能是亏损。”

  这个情况让谢里夫有些担心,毕竟美国现在繁荣而制造业和农业却起不来,感觉有些危险,可能会出事。

  “存款和放款业务怎么样?”

  “我们已经吸纳了10000美元的存款,同时又贷款给当地的一些工坊,大概有5万美元吧。”

  谢里夫思考了一下,决定将银行主要任务放在证券交易上。特别是那些重要的铁路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就是重要目标。

  “这样繁华和自由的世界,可惜很快就堕落下去了。”

  从五月花号到现在,那些所谓的上帝最虔诚的子民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信仰。酗酒、情色、暴力充斥着这个世界,他们竟然说这是自由,真是可惜。

  ———————————

  美洲的银行才刚刚起步,而东方的汇理银行资产已经翻了好几倍。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挺好,当地人看到他们来了都很配合,而且此时英法,伊朗对东方人的态度简直不要太好,除了日本人。

  阿卜杜拉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日本人了,犹太人和他们一比都算是信用高的。在长崎的贸易日本商人以次充好已经是常态,当地的分行也只能从上海引进华人员工来保证业务正常。

  日本商品往往一包丝绢只在外面包几束质地优良的产品,里面就掺杂着非常粗糙的布料,以最狡猾的方式和良品混在一起。而樟脑交易也是一样,一罐樟脑只有上面一层是真货,下面全部是面粉;一桶油下面一半是水。

  之前雇佣的日本工人,签约之后听说其他雇主开价更高,就会集体跑掉,完全不考虑签没签合同;做家政的日本人也会经常不辞而别,撂下雇主不管。

  这让伊朗人对日本人痛恨起来,而且他们上头那些领导也是不管,有人去讲道理差点被对方砍死。

  这是要伊朗商人的命,这样严重的事故已经不是一般的国家了,必须要出重拳。

  而从伊朗本土运送到军队大多到达了西贡,但他们有些晚了,伊朗军队已经占领了曼谷,国王已经北狩清迈了。

  军队倒是没有大肆劫掠,但也是有价值的劫掠。他们直接冲入曼谷王宫和寺庙,将这里的财宝都给换个地方保管。

  高棉人也是提振了不少士气,他们跟对了人果然要恢复过去帝国的荣光了。而琅勃拉邦等附庸国也彻底控制了湄公河两岸,暹罗危在旦夕。

  但暹罗的情况让另一个国家,越南感到害怕。他们可是和伊朗打过的,本以为对方能缓个十年,越南这个时候整军备战再收复失地,结果他们不到五年就向暹罗进攻,还把对方打的这么惨。

  一些大臣建议嗣德帝趁着伊朗军队在西边,向西贡进攻,以湄公河为边境线进行防守。但这遭到了阮知方的反对。

  在他的奏章中提出,伊朗这几年不断建设,西贡已经变成一座要塞,凭借他们目前的军队没几个月打不下来。

  而且这个时候,北方地区也有动乱。云南和广西地区有不少华人进去越南境内,占据山区成为强盗。加上连年自然灾害,北部地区让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嗣德帝的统治岌岌可危。

  辅佐大臣的上报的确让嗣德帝犹豫了,但唇亡齿寒,如果暹罗都没了下一个就是他们越南了。所以他让阮知方前往西贡,以和事佬的身份劝说伊朗放过暹罗。

  伊朗向拉玛四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暹罗赔偿伊朗100万里亚尔,同时派人前往曼谷签订和约,不然他们就会北上攻占清迈。对伊朗所提各项要求,拉玛四世是一个字也不敢驳回了。

第187章 曼谷条约

  阮知方心里跟吃了苍蝇似的,嗣德帝咋想的,以为让越南调和就能让伊朗退兵。

  不过他不用担心去西贡伊朗拒绝了,因为伊朗压根没答应他的入境请求。对方是铁了心的要让暹罗出血,越南没用。

  拉玛四世不得不派宰相前往曼谷,和伊朗军队领导人穆罕默德谈判具体事宜。而英国人也参与其中,如果伊朗要的过多,那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出手阻止了。

  “将军,暹罗人过来了。”

  在皇宫里的穆罕默德,听到下属的报告后,抬头看着远处出现的数个身影。

  “那我们就等他们过来吧。”站起来的穆罕默德随口对身边人吩咐着。

  等到和谈的一行人赶到他们面前后,下马的暹罗宰相上前对穆罕默德问好。

  两人简单打个招呼之后,这次的谈判正式开始。说是谈判,实际上暹罗没有多少余地,他们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两个选择。

  “我想阁下应该知道我国的要求了,沙阿听到你们对我国商人做的事情后很生气,原本是准备出兵将你们的国王抓来谢罪,但仁慈的沙阿决定给你们一个机会,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面对穆罕默德的提出的条件,宰相一言不发,他根本没有提出反驳的意见。因为道理很简单,他们打不下去了,集中全国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只能接受伊朗的条件。

  不过还好,虽然他们提出诸多条件,但是伊朗并不打算直接统治暹罗,也没有想要其他的权利。

  什么国家,人民,拉玛四世只想保住自己的王位,那些附庸就割让吧,反正也不听他的话。

  双方以最快的速度签订了《曼谷条约》,包括以下几条:

  1,暹罗赔偿伊朗700万里亚尔,在赔款结清之前伊朗军队还会在暹罗土地上。

  2,暹罗割让湄公河以东的全部土地以及廊开、马德望等地区。承认琅勃拉邦等附庸是伊朗势力范围。

  3,开放曼谷为通商口岸,伊朗商人享受5%的最优惠关税。

  这应该是最快结束的战争,伊朗获得了大片利益,这让东印度公司一点不嫉妒,真的。而且他们也好奇伊朗会怎么赚回来军费。

  这次出征花费超过1000万里亚尔,军队的部分工资用赔款抵消,银行承担了大部分的费用,但贷款是要还的。巴赫拉姆总督开始规划新领地的经济。

  对于殖民,巴赫拉姆倾向于英国的殖民,保留那些王室贵族,同时为了更好的捞钱多少发展点当地。而交通是发展的第一位,铁路作为一种更高效的运输工具开始在这里铺设。

  “大人,从金边到西贡的铁路已经规划好了,预计需要300万里亚尔。”

  负责铁路规划的向总督说明情况,因为要跨过湄公河,所以还要建造桥梁。自然不能和平原上建造一样了。

  “就先这样吧,尽快建设起来,这里建成后再延伸到万象和琅勃拉邦。将整个南北串联起来。”

  总督大人已经开始治理这些土地了,同时作为东方外交的延伸,对于东亚的任何事情他也要参与进来。

  阿卜杜拉王子的信件也来到他这里,日本人无耻的行径刷新了他的认知。殿下要求在这里的伊朗军队待命,准备给日本一个教训。

  但对于一个没有多少了解的国家,贸然进攻会引起不知道的后果。更何况伊朗现在在东方的海军力量薄弱,不如换个方法。听说在日本的西南方有个叫琉球的国家,从那里找突破口最好。

  根据汇理银行的报告,日本在琉球有一个殖民地,想来当地肯定受到这样的压迫很久,不如以解放者的姿态教训日本人,如果对方还不改,估计真的要开门打架了。

  而征服暹罗大片土地也不是结束,东边的越南我看就很好。不如把他也一起吞了。

  越南蔓延的海岸线和肥沃的土地都是伊朗需要的,尽管不是同化,但也会将这里变成伊朗最重要的殖民地。伊朗的征服活动不会结束,还会从其他地方开始。

  关于这里的经济开发计划,不仅有东方汇理银行,伊朗铁路公司、伊朗钢铁公司等企业都准备分一份。铁路公司和银行准备出资成立当地的铁路公司,钢铁公司负责提供建设需要的原料,而伊朗国内的商人和贵族也在这里投资种植园和商行,这些都在影响着当地。

  赛帕商行最近在清国发了笔财,因为在上海发生了一起规模较大的暴动,虽然被镇压,但当地的房屋减少,加上还有不少人涌入,赛帕商行手中的土地和房屋价值大涨,从购买至今已经翻了20倍。

  商行出售了一些土地,其他的则出租给民众赚取租金。而这些钱全部存入东方汇理银行,银行拥有这么一大笔财富,自然要在东方投资了。

  而对于这片殖民地,交趾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称呼,沙阿为他重新取名:秦尼斯坦。这应该是斯坦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

  名字的改变也没有影响伊朗在当地的统治,当曼谷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湄公河东部,当地民众载歌载舞,向伊朗军队表示感谢,因为暹罗的压迫让他们感觉喘不过气,感谢伊朗士兵帮助他们摆脱苦难。

  这些国家都成为了伊朗的保护国,而且他们也挺识时务,知道自己打不过伊朗,顺滑的将统治权交给对方,他们只需要当个花瓶就行,他们也想过好日子。

  不好意思各位,今天找到工作准备面试,所以这几天有点忙了。

第188章 在普鲁士

  “沙阿,这就是勃兰登堡门,由我国最伟大的国王腓特烈大帝建造,来纪念对奥地利的胜利。”

  冯.克鲁格伯爵引领纳赛尔丁在柏林城观光,这里的景色和维也纳比有些逊色。但这里也是发展最快的地方,各种思想在议会中碰撞,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但这表面之下仍是老牌贵族占主导位置,知识分子和资本家都是辅佐他们维护统治的工具。

  “你们对腓特烈国王肯定会以现在的普鲁士自豪。”纳赛尔丁说道。

  在伯爵的带领下,纳赛尔丁一行人继续参观着柏林其他景点。

  在柏林的皇宫里,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他的弟弟威廉亲王、普鲁士首相兼外相奥托.冯.曼陀菲尔、战争部长弗里德里希等重要成员参加会议。

  伊朗和普鲁士之间的关系全是在欧洲中最好的,不仅有留学生,还有大量的贸易。除了这个,他们在维也纳的间谍传回消息,说伊朗沙阿和奥地利皇帝聊的很愉快,这让不少人感觉到了危机。

  他们认为,如果伊朗在未来的普鲁士和奥地利战争中站队,不论哪一边都会对另一方产生不利的后果。

  “关于伊朗,我们应该怎么做?”

  国王率先说话,作为首相的曼陀菲尔提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我们应该和伊朗打好关系。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终会有一场战争,我们必须保证其他国家中立才行,任何一个国家的加入都有可能打破这脆弱的平衡。”

  威廉亲王拍了一下桌子,怒骂首相。“你认为奥地利会击败我们的军队吗,不,我们不仅会打败奥地利,还会占领布拉格,打下维也纳,整个德意志地区都会在普鲁士王国的带领下统一。”

  威廉亲王是青睐大德意志方案的,但不同的是,他倾向由普鲁士完成统一。哈布斯堡统治德意志几百年的历史应该改改了,必须由一个新兴的,更加有活力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的家族来领导,很显然,霍亨索伦家族就是这样的。

  “亲王殿下,我们必须保证其他国家的中立,英国、法国、俄国甚至是伊朗都是如此。我们不能让任何意外发生。”

  “难道普鲁士就没有任何盟友吗,我们可以用奥地利的利益拉拢其他国家,普鲁士的军队一往无前,不然怎么连伊朗都派人留学呢。”

  正是因为普鲁士强大,所以其他国家才会想办法让这里继续碎片化。而且哈布斯堡家族也辉煌了几百年,其他王室都会看着他们祖上的份上多少答应下来。

  而普鲁士有什么呢,除了一支能打的军队,还有顽固的贵族、软弱的知识分子,这些都制约着普鲁士统一的障碍。

  但奥地利要想统一也是困难重重,因为他们也有一份大奥地利方案。这个方案囊括奥地利和普鲁士境内的所有其他民族,成为一个在中欧的巨型国家。这个方案获得的支持最少,仅有一些极度保守的德国民族主义者会支持,因为它可以继续让哈布斯堡皇室统治,甚至其面积比原本的神圣罗马帝国更大。不过激进派、青年派及务实派大都反对,他们认为奥地利的“非德国人”的数量太过庞大,并且难以同化,和最初想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而且就算方案成功了也会重复神罗时代的混乱。

  “我们和伊朗之间的合作可以作为筹码,我国去伊朗参加展览会的企业也获得了不少生意,可以趁着这次伊朗地位提升的时机加大合作,说不定能从沙阿口中知道点什么。”

  在座各位唯一重视的也就是伊朗的外交和军事合作,经贸方面都不太重视,所以两国商贸条约很快就谈妥了,基本上和奥地利一样。

  但不同的是,为了表示两国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伊朗和普鲁士会联合成立一家制造武器的公司,普鲁士出技术、伊朗出钱,相信可以制造出优良的武器来。

  而纳赛尔丁在游览完柏林后回到了下榻处,和普鲁士的商贸条约很顺利,但其他合作的地方还需要谈判。

  “慢慢来,普鲁士既然想要更多的利益,那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

  纳赛尔丁也是不急,毕竟和其他国家君主的见面都定好了,英法两国得明年去了。现在在普鲁士就继续待着也挺好,去其他地方转转。

  “沙阿,西班牙的传来消息。他们向全世界招商引资建造铁路。”

  对于这个日不落一代,纳赛尔丁对这个时候的西班牙了解真是不多,除了美西战争就没有其他的了。但这个时候西班牙君主是伊莎贝拉二世,在她的统治前期就是乱。

  三次保守派的叛乱让西班牙局势不稳,而西班牙在这些年更换了34届政府,形形色色的佞臣集团纷纷上台执政。女王本人过着荒淫颓废的生活,有时还会用任性的、毫无理智的方式干预国内政治。女王似乎对军队和天主教会中的反动分子格外垂青,这就使她在西班牙人的心中更为可憎。

  但不管是谁都意识到铁路的作用,西班牙山地占多,需要铁路将各个地方连接到一起。1848年西班牙拥有了第一条铁路,但政府资金不足,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建设,因此向全世界招商引资。

  “西班牙要建铁路,英法没有兴趣吗?”

  “英法两国打算让清国修改条约,现在估计在东方谈判呢。”

  啊,那伊朗可以试着加入一下,毕竟是自由贸易,又不会有后世那样随意没收资产的举动。

  “让我们的大使和西班牙首相谈谈,看看能不能成立一个铁路公司,这样对他们也好。”

首节 上一节 68/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