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61节
而更要命的是广大农村地区传出的分土地号召,农民实在是太苦了,暴动此起彼伏。在阿斯特拉罕,暴动最终演变成起义。
而领导这次起义的是本地的鞑靼人,他们杀死城中的俄罗斯富商和政府人员,还逮着几个里海舰队军官,他们上岸找刺激的时候被抓住,这下真的刺激了。
他们宣布恢复阿斯特拉罕汗国,领头的自立为可汗,向俄军进攻,里海舰队不得不远离这里,前往新的港口。
这下好了,影响伏尔加河贸易的目标达成了。察里津以南就别想了,而这又反过来打击俄国经济,特别是里海地区。
来到新的一年,俄国的局势比之前更加恶化。圣彼得堡不认真治理高加索的恶果开始显现,求援信如雪花般传到圣彼得堡。
康斯坦丁大公还没有出发,因为集结军队需要很长时间,加上损失惨重让征召工作非常困难,俄军不得不强行征召,但这样的士兵能打仗吗?
而在叶卡捷琳诺达尔,当地驻守的俄军将领直接跑了。底层的士兵也垮了,他们从前线逃亡的俄军口中得知波斯士兵是多么的可怕。一年就拿10卢布,能不跑已经对得起沙皇了。
“没想到有一天,俄军竟然能向我们投降。”
苏莱曼尼有些不相信,毕竟一个军队基本就是打完后投降,他们刚到就投降的还是第一次见。
“我看过这些士兵,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奴隶。身高不够,体质太弱,大部分还不认字。”
他们讨论着俄军的情况,只要打痛俄军的先锋,剩下的就简单了。俄国军队可以说是最差劲的,如果不是因为他遇到的是更弱的人,估计早被人打死了。
伊朗士兵开始在这座要塞周围设立防御阵地,俄军估计很快就会反攻,就算不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调兵,在乌克兰地区还有大量的兵员。就目前的情况,克里米亚地区暂时打不起来。
既然如此,那他们肯定会调拨军队前往高加索。伊朗士兵要马上做好准备。
防御工事修建的不错,战壕、交通壕、机枪阵地,炮兵阵地、观察哨、指挥所都修建的有模有样。苏莱曼尼还亲自观察了一番。
士兵们希望俄军能快点到,其他兄弟都已经获得勋章了,他们还没有。没有激烈的战斗,哪里来的显赫战功,这让他们怎么进步?
在罗斯托夫,当地指挥官格鲁申科得到了康斯坦丁大公的命令:要求他带领军队前往北高加索。
目前他拥有的守军是三万人,康斯坦丁还将顿河附近的大约八万人交给他指挥。根据大公说法,这些都是军队精锐。
但考察后格鲁申科气的差点骂人,这里有一半以上连枪都没打过,而且在这一半打过枪的群众中。还有不少都只是在基本训练时使用过,其中参加过军队的只有不到一半。
而且他们的武器库存也不够了,除了调拨到克里米亚,仓库主管贪污走私,保管不力,现在能用的火炮只剩下20门,炮弹也只够打半个月的。
这样的军队也就能在顺风局发挥作用,要是失败,他们马上就跑。只不过这些话没办法对圣彼得堡那些老爷们说,只要一说就是俄罗斯帝国一定能够战胜敌军,宣传的斯拉夫主义都快能当饭吃了。
没有办法,格鲁申科只能带领十万军队前往,企图用数量来压倒对方。而当看到连绵起伏的阵地工事后,他倒吸一口凉气。他可是知道伊朗军队抵达这里也就两天左右时间,没想到这么快就将修建完毕。
但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位于阵地后的俄军炮兵开启了大战的号角,仅有的火炮为俄军开路。而伊朗这边的火炮不仅比俄军多,威力也比俄军强。
在俄军某个火炮阵地,士兵们正在给眼前的火炮装着炮弹,而军官则在不停的催促:“快点,打趴下这些波斯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厉害。”
这个时候一阵低沉的啸声由远至近的处传来,作为担任过多年炮兵职务的这位军官立刻面色大变:“快跑!”
说完后不等士兵反应过来,他立刻向旁边跑去。尽管挡不住直接命中,但是至少能躲过火炮产生的冲击。
而被军官大吼震惊到的士兵,看着军官的举动立刻吓的立刻四散奔逃,有机灵的立刻追着军官跑去。只不过人终是跑不过炮弹,在他们刚跑两步的时候,一发炮弹直接落在炮位边。只听一声剧烈的爆炸声响起,一门火炮直接解体。在炮位上还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士兵,立刻没了身影。这些士兵连惨呼声都来不及叫出,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作为火炮数量劣势一方,格鲁申科可有些沉不住气。
“不能这样下去,我们火炮完全处于劣势一方。真要等分出胜负,我们获胜的几率并不大。现在马上进攻,要快!”
在两方炮击还在进行的时候,俄军罕见的发起了进攻。伊朗军官赶紧命令士兵开枪。
“开火,快开火。”
子弹打向对着自己冲来的俄军士兵,俄军就像被阻挡的潮水一样,死死的压不过那条无形线。
“不能这么下去了。”格鲁申科一声怒吼,“为了帝国的荣耀,乌拉!!!”
说完后他立刻向伊朗阵地冲了过去,看到军官都这么勇猛,俄军士兵也是立刻跟了上去。而这一些士兵的举动立刻引起了连锁反应,看到有人带队冲锋后,其他指挥官也是做出了一样的选择。于是在战场上,发生俄军全线冲锋的景象。
第167章 一切向好
这些士兵无惧迎面而来的枪林弹雨,迈着步伐向不远的伊朗阵地冲了过去。
而在后方观察着战场局势的苏莱曼尼得知这一景象后心情激动的说道:“这就是我想要的战术,他做的好啊。”
接着他对身边的参谋命令道:“立刻告诉前线,不管用什么,火炮、机枪、火枪,用一切手段杀伤俄军。”
伊朗士兵也的确是这么做的,纳迪尔型机枪再次大显身手。俄军再次被打了回去,但他们忍受着巨大的伤亡,终于冲到了伊朗阵地前。
格鲁申科怒吼着拿着装上刺刀跳进了战壕,而在他身后紧跟着的其他俄军士兵也跳进了战壕。而防守阵地的伊朗士兵,除了一开始遭受突袭损失了几个人之外,其他人纷纷拿起刺刀,与俄军士兵进行激烈的搏杀起来。
这样的白刃战场面在阵地上到处都是。不过和俄军单打独斗不同,伊朗士兵之间有着不错的配合。他们三三两两依托着队友,和对手进行着战斗。
近战中倒下的士兵以俄国人占据绝对的多数。而看到自己战友纷纷倒在血泊中,俄军士兵再也压不住内心的恐惧纷纷被赶出了阵地。
狼狈逃出的格鲁申科气的不行,特别是看到伤亡数字后更是要晕过去。因为俄军损失竟然超过两万人,而看样子,对方伊朗损失只有三四千人,这样的比例实在是太没想到了。
对于这次战斗伊朗方面也在总结,主要是前线压制武器不够,这倒不是说一线阵地压制的机枪太少,而是损失太多。在俄军不要命的冲锋下,不少机枪都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
而针对这一情况,苏莱曼尼的做法也是简单粗暴,直接从二三线阵地调集不少机枪加强到一线阵地。果然在随后几天里,俄国人在更为猛烈的枪林弹雨下,完全被压的没办法靠近伊朗阵地。
在俄军冲锋了几天后,伊朗也开始了冲锋,在带队军官的鼓舞下,士兵们同样爆发出高昂的士气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斗进行了10天,格鲁申科就受不住撤退了。敌军火力太猛,这几天他们的伤亡超过了五万,再不撤退这些人估计全都报销。
伊朗巩固了叶卡捷琳诺达尔的堡垒,而他们自身损失也超过了4500人。接下来就等着其他军队汇合就行。
——————————
纳赛尔丁回到德黑兰后,大维齐尔阿米尔向沙阿汇报这些天的事情。首先和和俄国的和谈,不出意料是失败了,对方根本没有和谈诚意,他们直接打道回府。
目前伊朗已经筹集能够支撑一年半的战争资金,只要前线不大规模溃败,就一定能耗死俄国。
“沙阿,还有一个消息是来自清国,准确的说是来自他们的对手。”
一听是清国,纳赛尔丁马上来了兴趣,询问道:“他们想要什么?”
“他们想要订购我国更多的武器,并且已经将订金付过来了。”
上次的武器通过德黑兰军工厂生产后通过商行运送到对方手中,在使用后给出了五星好评。他们靠着这些东西在西征路上势如破竹,有个指挥官一度跳水自保。
武器上的巨大成功更加刺激了对方向他们订购更多的武器,而商行也开始了抬价,毕竟万里运输的确成本高。
最终,他们确定了第二次军购合同,对方订购价值400万白银的武器,不过因为运输问题,价格被提升到450万。
这样一笔合同自然是需要好好对待,德黑兰和伊斯法罕军工厂进行了一波扩张,连带着铁路、港口、钢铁都进行扩张。
而不只是军购,伊朗商人进入他们控制的地方进行多次贸易。通过收购生丝和茶叶然后转卖给其他国家赚取差价。这样的贸易为伊朗缓解了财政困难。
“这样的生意不能长做,清国政府还是不愿意购买吗?”
“是的沙阿,清国政府对武器好像有种天生的排斥。他们宁愿用大刀,也不愿意用枪支。”
伊朗政府和清国政府进行交涉,对方派了个皇族成员和阿卜杜拉交涉,那位倒是对伊朗挺感兴趣,不过那位皇帝陛下感觉还是有些排斥,因此只决定两国建交,其他章程只能慢慢谈。
不过最近东亚是挺热闹的,听说距离清国不远的日本也被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伊朗商会也准备去日本港口扩大贸易,他们已经成为东亚最大的新月教商人团体。并且不断发挥影响力。
“多做点生意有好处,伊朗必须重新提振对世界的影响力,最好是让清国放弃对南国的宗主权,我们需要扩张在交趾的土地和势力范围。”
有宗主国的确挺麻烦,伊朗对越南进行更多的战争需要考虑到清国的情况,对方必须不下场才行。
交趾地区也开始发展起来,西贡逐渐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船只停靠数量增多,英法荷等国家都在西贡设立商馆。
而这里对越南和柬埔寨两国的影响最大,越南大部分的商品经过伊朗商人的手出口到世界,而伊朗生产的东西也大量销售到越南和柬埔寨。不过因为伊朗工业能力还差点,因此当地的自然经济只遭受了较小的破坏。
不过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当地什叶派和琐罗亚兹德教信徒的出现,在西贡,第一座清真寺和神庙拔地而起,随后开始传教。因为对越南和暹罗夹在中间,不少人都将伊朗当成自己的救星,为此也改信了宗教。
巴赫拉姆也试图改造当地成为伊朗的聚宝盆,他废除了柬埔寨的奴隶制,推动当地的大米种植,同时从菲律宾和巴达维亚吸引华商进行建设,而当初为建设而贡献400万银子的华商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被纳入伊朗商会中,利用自己的优势深入湄公河,为了伊朗编制一张贸易网。
目前来看他的政策是成功的,当地经济发展起来,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增长,西贡的地位会越来越高,伊朗的收入也会增加。
第168章 前进
柬埔寨国王安东庆幸自己押对了,有了伊朗的保护,柬埔寨可以喘口气,不受南越和暹罗的袭扰。虽然对方拿走了许多权力,但也尊重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存权,只要没有大的变动,让他们统治又何妨?
伊朗在当地征召了20000名高棉人组建军队,加上在交趾招募的,共同组建殖民地军队,维护当地的安全。而除了南越,伊朗还需要面对另一个国家——暹罗。
自曼谷王朝建立以来,暹罗就四处出击。和缅甸、阮朝都打过一架,逼迫柬埔寨割让土地,在这之前更是攻陷万象,将琅勃拉邦和占巴塞两个王国纳为附庸。
目前来看,暹罗和阮朝、缅甸并为南方三大强国,而西边的缅甸在和英国的战争中元气大伤,东边的阮朝也刚刚遭受大败,只剩下暹罗没有经受任何外国势力,而伊朗想要扩张交趾,那和暹罗迟早爆发战争。
又一艘船只离开西贡,这已经是这个月第40艘了。巴赫拉姆默默记着。
总督府坐落在西贡最高点,可以看到整座城市。自从这里开放后,就有不少船只在这里停靠。当地经济也繁荣起来了。
当地最主要的农产品是大米,前几年一度占据当地出口的八成。但这样的单一出口明显不太健康,为此总督开始推广咖啡棉花等经济作物来提高收入。
“大人,我们的人连续三次北上,都在孔恩瀑布地区被阻挡。那个地方太陡峭了,要想通过只能绕道。”
随着勘测员的探索,地图逐渐扩大。根据介绍,沿着湄公河而上就是一个叫占巴塞王国的国家,接着北上就可以看到重要的城市万象。
“既然从这里上不去,那么就试试其他地方。我们和暹罗的交涉如何?”
“暹罗国王不太情愿我们前往万象和琅勃拉邦,不过他们愿意在曼谷给我国商人划一块地作为商馆。”
就这,看来这个国王也看不清形势。需要一点点震撼给他看才行。
出于殖民地的需要,伊朗政府开始发展海军,并且再三向英国保证不会威胁印度,甚至还说英国击沉伊朗军舰,政府不会询问责任。
英国看着再怎么压着也无济于事,也就默认了伊朗海军的存在和扩张。不过要求对方军舰不得在印度附近游荡,伊朗自然是答应的。
有了英国的默认,伊朗正式发起海军大建设。而正好,螺旋桨驱动的蒸汽式护卫舰出现给了他们发展海军的机会,1850年,法国建造出世界第一艘以蒸汽机为辅助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伊朗见状直接从法国造船厂引进技术,并且高薪引进人才,至少现在他们不能落伍。
去年,也就是1853年10月。排水量1250吨的太美斯普号在阿巴斯港下水。这是伊朗第一艘采用蒸汽动力的战舰,负责在索马里沿岸巡逻。而英国和法国自然开始新一轮的海军竞赛,为了防止过度刺激英国,伊朗不准备建设太多,只要排在中等就行。
伊朗在远东没有太多军舰,为此造船厂开始建造军舰来补充。而交趾订购了三艘战舰,准备给暹罗和南越看看,自己的实力。
实际上,伊朗势力深入不仅让英国注意,更引起了两个国家的紧张——荷兰和西班牙。荷兰控制着爪哇等岛屿,西班牙则掌握着菲律宾。原本他们是不紧张的,但看到伊朗对华人的宽松态度,这让他们觉得对方想要吞并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小心提防。
可实际上,伊朗对他们的殖民地还真没兴趣。特别是菲律宾,一个独立爆表的地方不要也罢。(维多利亚3里菲律宾经常造反,受不了了)
现在的交趾不仅不用花费伊朗太多的资金,每年还能上交90万里亚尔的税收,而为了更大的利益,他们已经筹备第二次对南越的战争了。
——————————
进攻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康斯坦丁大公的手里,几万人的损失让他的精气神都没了。伊朗突然这么猛,是不是有什么高科技?但不管怎么说,俄军现在要是继续冲,可能没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怎么办呢,他话都说出去了。总不能自己打自己脸吧!现在自己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损失惨重的消息根本瞒不住,这会让军心更加慌乱,而自己必须要鼓舞他们的士气。第二个就是如何赢得胜利,现在的情况对于俄军已经十分不利,要是高加索再失败,俄国直接投降好了。
对于鼓舞士兵的士气,目前他有了初步的想法,那就是利用士兵们对沙皇和宗教的崇拜,鼓舞他们。至于战胜敌军,这需要先侦察敌人部署再说。
而且在他内心有一个想法,目前冲锋挡不住敌人的脚步。要是自己没有逼迫俄军和波斯人在莫诺尔爆发大规模交战,损失那么多兵力的话,他有信心在叶卡捷琳诺达尔挡住敌人的脚步。而现在自己只能带领这些士兵,想办法在罗斯托夫顶住对方进攻。
在康斯坦丁在为俄军士兵寻找出路的时候,萨拉米也在作为针对俄军的部署。
他看着坐在自己面前的几位将军讲到:“接下来就是将我们包围圈扩大的时候,等到他们的大部队到之前歼灭这支军队。不过在此之前,为了防止敌人狗急跳墙。我们需要作出配合攻击。”
当伊朗准备让俄军插翅难逃的时候,作为被歼灭的目标,格鲁申科也已经调查清楚目前的状况。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