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60节
“没错,我们现在就需要建一个类似于友谊社的组织,并且不断吸收力量,总有一天,他会亲自推翻俄国,将波兰复国。”
一个军官看着旁边一个不说话的人,询问道:“东布罗夫斯基,你的想法呢?”
这位新来的军官是一个学霸,他在彼得堡炮兵学校获得准尉军衔,然后被送到高加索服役。
他也是一个爱国的人,他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一本关于波兰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的书,立即阅读起来。当读到青年科希秋什科手抚父亲的佩剑,宣誓要为被奴役的祖国夺回自由的情节时,激动异常,举起右手,宣誓要为被奴役的祖国夺回自由的情节时,他激动异常,举起右手,当场大声朗诵科希秋什科的誓词。这一举动大大激怒了学校当局,他被狠狠地抽打20鞭子。
这样爱国的人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唯一的困难就是,他们不知道这个组织怎么发展,除了复国这个目标外没有其他的纲领,而组织的分布啥的更是无从谈起,不知道谁能帮他们一把。
第163章 找帮手
切尔克西亚首都巴塔尔帕申斯卡亚,此时已经改名切尔克斯克。作为建国后第一任伊玛目,穆罕默德的负担是很重的。
首先是政体,切尔克西亚遵从其他国家例子变成伊玛目国。而为了平衡国内派系的力量,第一届全国大会即将开幕,由28名长老和20名农村代表以及12名市民代表组成。明面上看这个大会无懈可击,但实际上就是派系有个谈话的地方罢了。
在地方规划上,当地被分成6个省,每个省设立总督一名,省下面是县、镇、村三级行政区划。而做完这些事也花费了很长时间,但国家也不能只做这些事。
经济方面,切尔克西亚大部分人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工商业。国内有少量的工坊和店铺,需要的生活用品得从伊朗进口。在打通高加索的道路后,双方的贸易开始提升。
来到这里,他们才算真正摆脱俄国的高压统治。虽然有些人更亲近奥斯曼,但当下的局势决定了他们只能依靠伊朗。两个新成立的国家同意伊朗军队进入他们的领土,共同应对俄国威胁。
俄国在法奥两国的和平协议中拒绝了一些条款,这让奥地利感到不快,奥地利外交部长通知俄罗斯说如果他们拒绝接受全部的和平条件,奥地利将与俄罗斯断交。腓特烈·威廉四世也在一份发往圣彼得堡的电报中表达了他对奥利地和平提议的支持。沙皇现在已经处于孤立无援之境了。
亚历山大二世的弟弟,已经是高加索总督的康斯坦丁大公坚持继续作战,而且他也给各位一个重要的理由,他们可以集中一点,从高加索进攻伊朗,占领德黑兰后威胁英国最重要的印度。
“这样做可以解决帝国目前的困境,一旦印度遭到威胁,那我们就可以逼迫英国进行和谈,只要英国退出,那么法奥两国的协议就是废纸,就算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参战也不能抵挡帝国的脚步。”
财政部长被禁止参加会议,沙皇实在不想听求和的消息。而且财政问题从彼得大帝时期就存在,为了胜利,他还将教堂的大钟给拆了。
而现在,为了俄罗斯帝国,他们也要不顾一切的压榨资金,抓住帝国每一个硬币,这样才能赢得战争。
“陛下,我们预计需要50万的军队南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到第比利斯,只要突破到这里,我们就能收割大量的利益。英国也会按照我们的意思和谈。”
这是目前的最好办法,亚历山大二世也痛快的批准了。尽管俄国有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外交孤立这些问题,尽管俄国已经付出了60万人伤亡的代价(大部分在冬天冻死),但只要这个计划成功,俄国就依然能够赢得最终胜利。
伊朗的异军突起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但都以为是昙花一现而已。毕竟强如拿破仑那样的统帅不也是倒在莫斯科的城下,不用担心。
这个时候伊朗在欧洲的大使也没有闲着,他们不停的和当地的政府见面会谈,希望他们能留在战争中。
目前来看,法国准备退出,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必要情况下会加入。英国是出嘴不出力,目前看几乎是伊朗一对一打俄国。所以现在,他需要新的帮手才行。
雅罗斯拉夫在第比利斯的市政厅见到了纳赛尔丁,不同的是他是俘虏,对方是伊朗的统治者。他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召见自己,难不成他想当拿破仑?
他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自己是波兰人,在俘虏的俄国军队中,波兰人就有1500多人,还有200多的立陶宛人。他们大多是收钱替别人从军的,本来想着过日子,结果没想到成了俘虏。
波兰人的教育水平还是挺高的,不过他们的俄语不太好,都是受的天主教会教育,加上俄国人的压迫,自然有了反抗的心思。
历史上波兰也曾依靠过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曾谴责过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波兰政策,公开宣称自己秉承“自由主义”理念。波兰贵族仿佛看到了波兰复国的希望,转而将民族独立的希望寄托于沙皇。希望沙皇俄国与普鲁士在日后发生冲突,并在沙俄获胜的前提下,将普鲁士占领下的波兰地区与俄国占领下的波兰地区合并,重新建立一个波兰国家。但后面的情况就都知道了,拿破仑来了。
1806年,拿破仑在波兰民众的欢呼声中进入华沙。1807年,在拿破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进行谈判之后,决定将普鲁士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中所得到的波兰领土合并,成立华沙公国。华沙公国为拿破仑提供2万名士兵,跟随他参加征服西班牙的战争,另有10万波兰人在1812年与拿破仑一起进入俄国境内作战。1815年,随着拿破仑的彻底失败,华沙公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俄国沙皇兼任国王的波兰王国。
拿破仑战争期间波兰军事传统复兴,使波兰走上武装复国的道路。1830年波兰王国军队军官地下革命组织发动起义,起义军在第二天傍晚便攻占了整个华沙。波兰议会废黜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兼任的波兰国王,宣布波兰独立。在12万俄军的镇压下,历时10个月的起义失败。
1846年2月,波兰革命者发动针对俄、普、奥的总起义,但只有克拉科夫的起义得以发动,建立国民政府。这场起义只坚持了39天,便被俄、普、奥三国联军共同镇压了下去。
连续三次起来被镇压,波兰民众仍然没有放弃复国的希望。俄罗斯由于缺乏普鲁士那样精密复杂的官僚统治机器,无法在占领区实行彻底的俄罗斯化政策。当地的乡绅保留了许多社会和法律的特权,波兰学校继续存在。因此这一部分是反抗力度最大的。
纳赛尔丁知道资助波兰复国是可能性1%的事情,但他只是需要俄国损失更大而已。至于复国,大不了让他们等到1919年。
第164章 稳定
“沙阿,人已经带到。”
雅罗斯拉夫被带到纳赛尔丁面前,对方用波斯语向他说话,可他听不懂,还是旁边的一个翻译让他明白沙阿说的话。
“我应该说你是波兰人,还是俄罗斯人。”
“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称自己为波兰人。我的国家虽然灭亡,但总有一天,他会重新出现在欧洲大陆上。”
真是个波兰人,看来他的策略基本正确。可惜没有在1848年推动,不然会更加成功。
“原本以为俄国人都是团结的,但看情况好像不是这样子。”
俄军俘虏都被弄去修铁路了,但没想到他们内部还有矛盾,波兰人、立陶宛人和俄罗斯人打在一起。要不是他们将这些人分开,估计会出人命。
“我知道你们,当初奥斯曼进攻维也纳的时候是波兰的索别斯基国王带领军队击败他们。不过能沦落到现在这个样子,不得不承认你们的议会立大功。”
雅罗斯拉夫不懂什么上层斗争,但对方直接说波兰灭亡咎由自取时,他生气了。
“尽管波兰遭遇了很大的挫折,但他永远不会灭亡。”
“我知道,这也是我今天见你的原因。”纳赛尔丁站了起来,走到大型欧亚地图前。“目前俄国已经展现出颓势,如果你们愿意合作,我可以给你们一些援助。”
好呀,他真想当拿破仑啊?但雅罗斯拉夫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但纳赛尔丁给的资助太多了,不仅同意让他们进入伊朗军校学习,还出钱给他们建立组织。但作为交换,他们要作为军队和伊朗一起与俄国交战。
“我希望你们明白,现在没有人对你们的独立事业感兴趣。现在是你们最后一次机会,要是能抓住,复国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纳赛尔丁看了一眼雅罗斯拉夫后就走了,他知道这个条件对方肯定会答应,不管从长远看有什么坏处,但只要复国,一切好商量。
波兰人太想独立了,哪怕只有一年也行。肖邦就算在法国去世,也要让姐姐将他的心脏带回华沙。更别说在波兰本土生活的人了。
“沙阿,俄国大使一直要求我们退到1828年的国境线,还说这样是两国和谈的基础。”
这个消息在预料之中,就俄国那个看土地比自家孩子还紧的样子,让他们割让真是难为他们了。
“早就想到了,就他们那个样子怎么可能会放弃。估计早就开始调兵遣将了。”
现在就是伊朗和俄国的战斗了,在大雨结束后,伊朗先锋开始穿过高加索山脉,前往北高加索。
而在南高加索,伊朗开始了清洗新占领区的运动。大量居住在该地区的俄罗斯人、小俄罗斯人被驱除到蒂萨河以西。根据伊朗的要求,而这些人允许携带财物离开。不过作为作为绝大部分被驱除的俄罗斯人,其主要财产都是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所以这导致该地区不动产价格的暴跌,大量有资格购买的伊朗民众蜂拥而至,抢购这些被迫放弃的财产。
不过这些人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有10万人被驱逐。但他们的财产总价值高达2350万里亚尔,这些东西大部分由政府没收,然后分配给士兵和低价出售给当地农民。
当战火远去后,当地开始了重建。伊朗政府拨款500万里亚尔用来恢复当地生产,巴库地区更是重要的投资对象,当地生产的石油是重要的财富来源,必须要好好投资。
对于士兵,伊朗也不能亏待了他们。作为新时代的军队,自然不能将士兵用完就扔。所以对因为战争伤残的士兵,除了给予勋章和24个月的薪水外,给予一块耕地也是重要的章程。
而欧洲军队就差远了,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打仗时军饷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战事不顺时尤其如此,有时要给出纳贿赂才能拿到应结的军饷。过惯了军中生活,士兵的手大多很滑,在1807年的埃劳战役在冰天雪地里结束后,华沙的犹太奸商用雪橇拉来几桶白兰地,冻坏了的法军士兵争相购买,一杯竟要六法郎。这可苦了这些士兵们。
而伊朗出于对新土地长久治理的需要,重新弄起了军功授田的法子。残疾的士兵和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家属优先获得土地,如果不要土地可以换成相对应的钱财。
而伊朗士兵一听有土地分配,都是嗷嗷的往前冲。这样的奖励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沙阿的恩赐,可不得多拿几个人头。
南高加索的人口统计也出来了,得益于俄国人之前粗制滥造的人口普查。伊朗政府可以多招募几个公务员来统计结果,在当地教会的协助下终于完成。
目前整个南高加索人口为200万人,其中格鲁吉亚人90万,阿塞拜疆地区80万,亚美尼亚人15万。还有天主教、新教、琐罗亚兹德教等一系列教徒。当地的宗教情况复杂,就这还是大规模驱逐东正教徒的结果。
第比利斯为首的十几位主教已经宣誓效忠于沙阿,纳赛尔丁自然也不会过多为难。但为了测试他们的忠诚,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个时候,各个教徒依然进行自己的生活,当地生活基本没有大的影响。
而有了苏呼米后,伊朗就有了黑海出海口,向欧洲出口不用过奥斯曼或者绕道好望角了。各个建设仍在火热进行中。
仅仅一天后,雅罗斯拉夫就答应了纳赛尔丁的要求。他和波兰士兵组建民族协会和沙阿签订协议,纳赛尔丁提供资金和军火,并且让10名波兰人进入伊朗军校学习,而民族协会需要协助伊朗在接下来的战斗。可以说,双方各取所需,但协会现在在南方,距离华沙很远,所以接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165章 前进
伊朗军队跨过高加索山脉,前往北高加索地区。此时正是冬天,伊朗运送物资的车辆绵延不断,大多是过冬的衣服和罐头,这些东西可以帮助军队度过冬天。
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人发挥自己的优势,用骑兵不断袭扰俄国军队。在北高加索的俄军苦不堪言,最近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沙皇下令30万军队南下高加索,以康斯坦丁大公为总指挥官。
亚历山大已经是一个赌徒,他想要借着对伊朗的战争从而实现战争翻盘。所以继续征集士兵,还将波兰地区的士兵都调动不少,同时提高税收和加速印钞。目前看俄国经济缓解了,但未来看着不太好。
支援即将到来无疑是最好的消息,他们只需要坚守就行。而且现在非常冷,伊朗肯定也不会出兵,他们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但伊朗军队没有休息,他们对于冬天已经有所准备。他们分三路大军向北方进发,而在这三路大军当中,右路大军在伊斯法哈尼率领下,计划攻占阿斯特拉罕等城市,破坏俄国在伏尔加河的贸易。而中路大军由萨拉米亲率主力,缓缓向罗斯托夫逼近,让顿河地区陷入混乱。
而左路军队作为先锋,在苏莱曼尼率领下,进攻叶卡捷琳娜诺达尔。然后汇合中路大军,准备进攻罗斯托夫。
在萨利斯克,这座距离叶卡捷琳娜诺达尔最近的小镇,伊朗攻来的消息让不少人都慌乱作一团。大批的民众从家中带着自己财物,坐上马车等交通工具进行逃难。而没能坐上交通工具的人群,而且沿着道路向更远的罗斯托夫等地方进发,他们打算躲到顿河北部去暂避风头。
“波斯人来了!”
突然有士兵眼尖的发现远处的伊朗军队。他们的情绪更加紧张了,不过这时军官出现在大家面前。只见这些军官大声的对他们讲到:“不要怕,敌人没什么可怕的,中了枪一样会死。握住手中的武器。”
“轰、轰、轰。”
就在这时,进攻方罗马尼亚的炮火,接二连三的落在俄军阵地及其周围。面对凶猛的炮击,这又引得阵地中的俄军士兵一阵骚动。
“趴下,躲避炮弹。”
用各种姿势躲避炮弹袭击的士兵,不仅要忍受可能被击中的炮弹。战壕周围传来士兵受伤后的惨叫声,而且还有时不时有倒霉蛋被炸中后的断手断脚飞到身边,这些都让他们吓的面色发白。
来袭的炮弹总有打完的时候,而当伊朗军队停下火炮那一刻,忍受着煎熬的俄军士兵感到自己终于从地狱活了过来。不过还没等他们缓口气,这时候军官面带焦急的神色,急匆匆对他们大喊道:“都起来,全都快起来。敌人马上要进攻了。
士兵们抬头向阵地外望去,外面的情况吓了他们一大跳,敌军已经摸到距离他们只有四五百米距离了。
士兵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瞄向眼前出现的敌人。
“开火。”
“啪~啪~啪~啪”
连续暴响的枪声,让进攻的伊朗士兵立刻趴在了地面。他们的反击也降临到俄军身上。不少俄军在敌人的反击中,无声的倒在了战壕里。而他们身边的战友完全就不能顾忌太多,只能继续和敌人交火。
两方士兵在前线的战斗表现,都被各自的指挥官收入眼前。不同于俄军指挥官急得跳脚的表现,苏莱曼尼看着俄国人的凌乱反击火力,对同样在观察这次战斗的扎里夫说到:“这次敌人士气是比之前高上不少。”
对方表示赞同,“你说的没错,这些敌人的确打的很顽强。如果给他们足够时间训练,将会是我们的强敌。”
很显然,伊朗不会给俄军时间。
“立刻命令部队加大火力,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突破敌人阵地,今天晚上就在这里过夜。”
随着苏莱曼尼下达的命令,伊朗的火炮声变得更加猛烈。而之前还是试探攻击的前线部队,也是变得凶猛起来。
防守该地区的俄军部队,在看到自己面前出现的伊朗军队后,脸色大变。指挥官拉过才传令兵急促的命令道:“立刻向叶卡捷琳娜诺达尔要增援。要是援兵来晚了,就只能给我们收尸了。”
被放开后,传令兵立刻撒腿就向城镇赶去,看着飞奔离开的传令兵,指挥官继续让俄军进行防守,经过短暂的交火后,残酷的白刃战在这个阵地上展开。不少俄军士兵连敌人衣角都没有碰到就倒在了血泊中。而少数能和敌人抗衡的士兵和军官,却要面对多人的夹击。所以这场白刃战对体系而言,完全就是一场灾难。
这快阵地很快就被占领,随后伊朗军队和切尔克西亚的士兵一起包围这座要塞。随后开始了围攻,要塞中的俄军指挥官在看到敌人突破后命令部队撤回城里,企图利用城内的地形和房屋作为工事,继续抵抗。
不过他高估了自己军队的质量。撤退命令一下达,这些才进入军队没多久的俄军士兵立刻就放羊了。于其说他们在撤退,不如说他们在逃亡。完全就是各跑各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伊朗占领了这座城镇。俄军节节败退,而在东路也是如此,俄军在阿斯特拉罕方向的防守比较薄弱,加上他们也没有想到伊朗会在冬天进攻,这几天已经出发了很长的一段距离。
第166章 对抗
在俄国政府想要赢的氛围下,底层民众终于受不了了。他们觉得沙皇也没多好,加上地主们的压榨,农民暴动越来越多。
而此时俄国国内开始传出一些声音,说的是康斯坦丁原本要准备继承沙皇位置,但尼古拉一世竟然从波兰找了一个女人诱惑对方放弃了继承权。
虽然说是子虚乌有,但在这样的敏感时期有前任沙皇的坏话多少有些动摇亚历山大的地位,沙皇命令第三厅(俄国警察和安全机构)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说父亲坏话的叛徒。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