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62节
在参谋讲述中,他的脑海中已经浮现波斯人的部署,主要是进攻各个交通要道,广大的其他地区则是派骑兵监控。
这种办法就是针对集结大规模军队的俄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走其他地方,只能通过交通要道走。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目前还剩六万人的俄军,没办法从其他地方经过,如果分批回到罗斯托夫更容易遭到攻击。所以最好是快速回去,那么,交通要道成为唯一的选择。
第169章 戛然而止的战争
伊朗军队开始追击败退的俄军,伊朗骑兵和俄国哥萨克在田野里对战,有不少落单的俄国士兵被杀。
一些俄军想要和伊朗军队拼命,但被对方凶猛的火炮和骑兵给赶了回来。在距离罗斯托夫不远的帕夫诺夫,双方再次爆发一场对战。
这次战斗中,格鲁申科再次损失6000人逃脱了伊朗追捕。随后在罗斯托夫城等待救援,而此时康斯坦丁也遇到了麻烦。
俄国南部已经是起义不断,阿斯特拉罕的起义更是扰乱了伏尔加河的贸易。一些家乡在南部的士兵偷偷跑了,而底层军官为了多拿军饷向上面报备,说士兵都在。最严重的地方,士兵缺口达到20%。
康斯坦丁的部队走走停停,沿途消耗极大的物资。好不容易到了顿河沿岸,结果当地的哥萨克早就造反了,没办法,他们还需要先平定当地叛乱才能前进。
此时北高加索的局势,在伊朗击败俄军占领叶卡捷琳诺达尔后就日益明朗。俄国重要的伏特加贸易受阻后,他们的财政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5月12日,英法荷普奥五国联名致信俄国政府,要求他们偿还9.2亿英镑的债务,不然就亲自带着军队前来要钱。
内部的动乱,财政的萎缩,亚历山大二世真的压力山大。就在这时,他的那些贵族亲戚一个劲的劝说沙皇和谈,而现在的俄国军队每个月也要吞下240万英镑的军费,内外交困下,亚历山大二世命令康斯坦丁军队停止前进,同时宣布和各国进行和谈。
“不管这一决定多么让人痛苦。继续战争不可能再取得更多成就,拒绝和平反而可能导致更耻辱的结局,俄罗斯也许会失去克里米亚、高加索,甚至芬兰和波兰。”
亚历山大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靠俄罗斯的精神是无法长久取胜的,尤其是目前的情况下。这场战争如果继续下去,奥地利军队逼近俄罗斯西部边境时,利沃尼亚的民众可能会跟芬兰人和波兰人一样起来暴动。和这些风险相比,和谈中的要求算不了什么。
财政部长再次成为沙皇最倚仗的大臣,他告诉亚历山大,如果再过15天,那俄国就不得不宣布破产。现在停止战争,能让俄国喘口气。
他赶紧联络在国内的外国银行,和他们就债务问题进行协商。同时采用一系列手段稳定国内金融秩序,俄国的情况暂时稳定,可以专心的进行和谈了。
———————————
纳赛尔丁也得到了英法大使的联合请求,伊朗和俄国之间的和谈也同意了。还说要不是俄国阻止,和谈早就开始了。
两国大使可以肯定沙阿说的是真的,俄国的蛮横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伊朗只是自卫反击而已,如果不是俄国咄咄逼人,他们怎么会这样。
这次和谈的地点放在了法国巴黎,体现出法国重新获得了欧洲强国这一地位。和谈唯一可能的另一个地点是维也纳,那里是1815年条约的签署地,但是维也纳被英国人否决了,自从克里米亚战争开始以来,英国人就一直对奥地利人外交努力的真实意图疑虑重重。
仗打到这个份上,也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实际上如果再过一年,伊朗也撑不下去了。这场战争花费了伊朗超过7000万里亚尔,并且还有大量的士兵伤亡。伊朗军工相关产业虽然得到发展,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比以前沉重的。
“得亏现在好点,不然财政要被吞了。”纳赛尔丁想着。
伊朗的地位也有了一定提升,现在欧洲各国都在谈论这场战争中各国的表现,其中俄国军队的表现是负面的。而各国中伊朗军队的表现,最为让各国赞赏,现在有报纸将其称为近东的普鲁士。而奥斯曼军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的相当不错。
目前谈判的主要障碍是英国的强硬立场,英国并不急于结束战争,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他们未赢得一场主要战役,无法让自己的荣誉感得到满足,也无法为巨大的损失做出交代,毕竟攻占塞瓦斯托波尔是法国人的功劳。
在好战情绪高昂的报刊和公众的鼓励下,帕默斯顿重申了他提出的最低条件,并威胁说如果俄罗斯不接受英国提出的和平条件的话,英国将继续作战,并在波罗的海发动春季攻势。
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都对帕默斯顿的行为感到厌恶,皮埃蒙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干脆把帕默斯顿形容为一头疯狂的动物。法国人急于寻求和平,不像英国人那样坚持要惩罚俄罗斯,他们需要与俄罗斯人和解,以实现拿破仑三世对意大利未来的计划。
法国一直对意大利统一持同情态度,认为可以帮助皮埃蒙特从奥地利那里夺回伦巴第—威尼西亚地区,并将哈布斯堡势力从意大利其余地区清除出去。作为交换,法国可重新占领萨伏依和尼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法国需要得到俄罗斯的支持,或至少让俄罗斯保持武装中立,才能击败奥地利,因此法国人不愿意顺从英国人惩罚俄罗斯的意图。
而作为战胜国之一,伊朗也将派出大维齐尔阿米尔和外长佩泽什基安为代表的伊朗谈判团。他们的要求也向各国提出,包括承认切尔克西亚和伊玛目国独立,南高加索地区归伊朗,废除和俄国签订的条约。
这些东西基本没啥问题,英法也表示接受,但俄国看着是不会轻易拱手让人。割让土地比割他们身上的肉还疼,丝毫不想自己吃的太多有没有消化不良的问题。
而伊朗连续大胜让奥斯曼国内有些不平衡,为啥啊,他们比伊朗早改革了十几年,为啥战斗力天差地别。是不是自己改革力度不够大,少数民族获得的权利还不够多,只要解决这个,国家凝聚力是不是就上来了?于是,一场对奥斯曼少数民族更大的让步正在酝酿中。
第170章 巴黎和谈(上)
英国方面派遣外交大臣克拉伦登,俄国则是派遣外交官奥尔洛夫伯爵,此外负责主导会议的是法国外长瓦莱夫斯基伯爵。加上奥斯曼、撒丁、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家的使者,6月20日,决定近东问题的和谈正式拉开帷幕。
克拉伦登率先拿出一份和约,里面的内容基本和之前提出的方案一样。但里面的议题又增加了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多瑙河两个公国问题。
多瑙河两公国位于多瑙河出海口,一直是奥斯曼的附属国,但同时也被俄国反复蹂躏。虽然英法奥三国都同意中止俄罗斯对多瑙河两公国的保护权,并将多瑙河变为一条对商业航行开放的河流,但在赶走俄罗斯人之后应以什么来取而代之这一点上,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根据主权在民原则,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公国应该经过公民投票决定他们的未来。他们可以成为两个国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国家。”
瓦莱夫斯基伯爵提出让两个公国统一的方案,不出意外遭到俄国和奥斯曼的反对。这样做是让俄国和奥斯曼同时失去他们,而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们绝对不会放弃。
“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需要置于其他国家的保护才行,之前的历史证明,俄罗斯有能力这么做。”
阿米尔看着俄国人所谓的据理力争,有些想笑。头一次见到战败国也能这么理直气壮的,这就是实力的体现吧。
克拉伦登一直没有说话,他对这个是保持默认的。但奥地利外交部长也加入反对行列,如果两个国家合并,那他的特兰西瓦尼亚是不是也要去合并?
“阿米尔阁下,不知道您怎么看?”
瓦莱夫斯基突然叫他,明面上是尊重伊朗,实际上就是当枪使。毕竟一个国家在高加索硬抗欧洲压路机两年,他们的建议其他人多少都能听点。
“我的想法是尊重两国民众的意见,如果合并是民心所向,那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去阻止。”
这算是同意吧,是吧?奥尔洛夫伯爵马上说道:“这两个国家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
“请问是他们没有做好准备还是贵国不愿放弃得到手的东西,恐怕贵国还想要占领奥斯曼吧。”
眼看要吵起来,瓦莱夫斯基赶紧转移话题。关于奥斯曼帝国的基督徒问题,他们共同签署一个国际宣言,强调维护奥斯曼帝国内基督徒权利的重要性。并且恢复了圣诞教堂和圣墓教堂的原状,而这正是俄罗斯代表希腊人提出的要求,沙皇曾多次强调这一点。
而奥斯曼也承诺进行改革,苏丹许诺给予非穆斯林臣民完全的宗教和法律平等、拥有财产的权利、凭能力加入奥斯曼帝国军队和成为公务员的权利。
很快就剩下几个议题了,关于伊朗的三个要求,英国同意、法国默认、俄国反对。
奥尔洛夫伯爵说这是对俄罗斯帝国的侮辱,并且可能会发生新的战争。
但阿米尔丝毫不退,他说:“这是我国最基本的条件,而且大部分领土都是你们在40年前从我国手中夺走的,现在也不过是收复而已。”
想要不损失领土的前提下和谈,俄国这是做梦。
“好啊,如果条约签订,我敢肯定,你们一定会后悔今天。”奥尔洛夫伯爵放出威胁。
“您不用威胁,我国的和谈条件从去年就放出来了,如果贵国真的要我国后悔,今天这个和谈就不会有。”
伊朗在俄国的间谍传递的消息中,说现在俄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经济衰退,就算是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关闭的工厂和店铺越来越多,失业的工人坐在工厂前要求重新雇佣他们来弥补他们没交的税款。这说明俄国财政已经到达极限,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这里。
因为伊朗和俄国之间的问题,这场谈判注定早有许多波折。帕默斯顿给克拉伦登的信件中说支持伊朗的正当请求,而法国的拿破仑三世和瓦莱夫斯基也是默许的。
拿破仑三世一直想要看着俄国吃瘪,不给他们一点震撼他们还是会威胁欧洲体系。而瓦莱夫斯基的观点就比较私有了,他不仅想要看俄国失去土地,更有一个波兰独立的想法。
瓦莱夫斯基也是半个波兰人,他的母亲是玛丽.瓦莱夫斯卡伯爵夫人,而父亲则是在欧洲有一定影响的人,名叫拿破仑一世。
不过,看着波兰独立有些困难,就先支持伊朗的要求好了。他说道:“先生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是为了和平,请各位不要争吵。”
“我国的条件一个也不会变,我们要求俄国承认现在的国境线,这是我们最后的要求。”
奥尔洛夫站了起来,“你们的条件,我需要上报给政府定夺,失陪了。”
俄国代表直接被气的离场,这次谈判也就草草结束了。而各个国家代表在私下里也在不断交涉,争取为自己的国家获得最大的利益。
奥斯曼的要求,其实也没啥要求,只不过让俄国退出奥斯曼的地方而已。自己就是个气氛组,哪来的胆子提更多。
代表奥斯曼参加和谈的雷希德帕夏是真羡慕伊朗啊,可以向俄国提出这么多的条件。
这些条件都是伊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获得的,而且沙阿的事迹也随着报纸传到欧洲,一位君主竟然能前往前线给军队加油打气,一时间,那种中世纪时君主带头冲锋的形象出现在纳赛尔丁身上。
而反观奥斯曼苏丹,就在首都待着,要说一点没做是冤枉他了,但和纳赛尔丁比起来真是差得远。不管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都称赞纳赛尔丁的英勇。就连那些瓦哈比派也承认,纳赛尔丁拥有哈立德的勇气。
俄国实际上没有太多筹码,他们的经济已经撑不住了。虽然经过谈判暂时稳住了银行家代表团,但俄国不能重启战争,不然国债就会被他们抛售,这才是真的无能为力了。
第171章 巴黎和谈(下)
亚历山大二世也不想放弃南部的领土,但目前看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内部的恐慌压过了割地的愤怒,自立为阿斯特拉罕可汗的人带领军队进攻察里津,里海东边的哈萨克人也掀起起义浪潮。放任这些人不管,迟早会是第二个普加乔夫。
尽管再怎么不舍,该割让的时候也需要割让。而且为了表示诚意,阿米尔表示伊朗不会在黑海设立舰队。
行吧,这勉强可以答应。而且伊朗的地位已经不是他能压的了,不少国家都重新看待伊朗。就算不承认他也不行了。
而且这些地方丢了大不了从其他地方补回来就是了,四舍五入也不算丢失。
同时伊朗也和英法等国进行私下会晤,贡献自己为了欧洲和近东和平提出的方案。其中包括让多瑙河两公国组建成一个国家,来充当奥斯曼、奥地利和俄国之间的缓冲。
为了更好服众,伊朗建议是采取民众投票的方式选举元首。在两国统一后由英国、法国、奥地利、奥斯曼、俄国和伊朗六国共同监督。这样共同监督的方式不仅可以制止俄国的渗透,也能保住多瑙河的航行安全。
克拉伦登赞赏伊朗为了地区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这样不仅能促进和平,还能制止巴尔干的争斗,真是挺好的。
最后还有一个一直未挑明的问题:波兰。拿破仑三世支持重建波兰会议王国的想法,这是一个根据《维也纳条约》建立的自治王国,但是其自由受到俄罗斯的侵蚀。
在和平会议开始后,拿破仑三世很清楚其他各方都不会为波兰伸张,原来的想法已不现实,于是表示自己会支持温和派提出的条件,包括维持波兰语的地位,保护波兰不被俄罗斯化等。
但奥尔洛夫伯爵不为所动,坚称俄罗斯对波兰的所有权不是基于1815年的维也纳条约,而是因为在1830—1831年,俄罗斯在镇压波兰起义期间征服了波兰。拿破仑三世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以迫使奥地利放弃意大利北部,因此为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他决定放弃对波兰的支持。
可惜了波兰,这是距离复国最近的一次,不过伊朗扶持的组织还存在,未来说不定能出现新的变动。
由于已经解决了所有主要的问题,巴黎和平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争执。几场会谈之后,和平条约草案就已经准备就绪。7月30日,巴黎和平协议签署。
协议中有以下几条:1,同盟国将它们于战争中所占领的地方归还予俄国,但俄国不得在塞瓦斯托波尔设立防御工事
2,英国、法国、俄罗斯及其他交战国撤军,黑海改划为中立地区,只对商船开放,而禁止建立军事设施,任何国家的军舰亦不得驶入
3,重申1841年在伦敦签订的海峡公约,规定和平时期,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均不准外国战舰通过
4,重新保证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确保的多瑙河得以国际开放,自由航行的权利
5,俄国放弃对黑海西北面的摩尔达维亚及瓦拉几亚两地的控制权,并把南比萨拉比亚割让予摩尔达维亚。名义上,奥斯曼为两地的宗主国,但实际当地已取得自治权。
6,奥斯曼苏丹同意推行改革以加强自身国力;同时承诺平等看待国内基督徒。
7,俄国同意南高加索地区归伊朗,并且承认切尔克西亚和高加索伊玛目国独立。
巴黎城内各处都在宣布和平条约签署的消息,报社连续不断地把这条新闻传向世界各地。下午两点钟,巴黎荣军院的加农炮发出一阵巨响,宣告战争结束。欢呼的人群聚集在街头,餐馆和咖啡馆的生意异常红火,晚上巴黎的天空被焰火映红。
第二天战神广场上举行了阅兵仪式,法军军队接受了法国皇帝、高级军官和外国使节的检阅,成千上万巴黎市民沿途围观。人们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响彻整个战神广场,胜过一千门加农炮的响声。当初拿破仑三世决定让法国参战,期待的是获得荣耀与喝彩,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
和平的消息在第二天传到了克里米亚——电报从巴黎接力传到瓦尔纳,然后再传到克里米亚。克里米亚联军的大炮发出了最后的轰响,纪念战争的结束。
在法国大使馆举办的舞会上,苏丹佩戴了由法国大使图弗内尔颁发给他的荣誉军团勋章。在受致军礼后,他和外国使节们进行了交谈,漫步在舞者之间。当军乐队奏响奥斯曼的进行曲时,这些舞者还踩着鼓点即兴表演了一番。
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不久的那一段时间里,前往君士坦丁堡的外国人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多,其中有大批的外交官、金融家、军事顾问和军人、工程师、旅客、商人、传教士和教士,这些人均对奥斯曼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影响了至少五十年的欧亚格局,他强化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对欧洲的反感。西方国家选择和奥斯曼站在一起,让俄罗斯人觉得受到了背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欧洲国家联盟与新月教共同作战,打击另一个基督教国家。
但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俄国内部的情况。战争的失败让军队信誉扫地,突出了对国防进行现代化改革的迫切性,这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建设铁路、工业化、健全的金融系统等等。
这场灾难暴露了俄罗斯各个机构存在的问题,不光是军事指挥上的腐败无能、海陆军技术上的落后、因道路不佳和缺乏铁路导致的长期存在的补给困难,还包括军队主要组成分子农奴的恶劣生存条件和教育匮乏、农奴经济无法支持一场对手是工业化国家的战争,以及世袭制本身的失败。
许多俄罗斯人心目中长期以来的国家形象——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忽然粉碎了,俄罗斯的落后暴露无遗。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听到呼吁改革的声音,每件事均遭到质疑。批评者将矛头集中在尼古拉一世身上,是他傲慢执拗的政策导致了这场灾难和无数生命的消逝。
第172章 新的开始
巴黎和约的消息传到伊朗,全国都沸腾了。他们都没想到自己能击败俄国,现在事实就在眼前,就算不信也得信了。
那些反对势力也不说什么了,毕竟你不可能说这个是假的,这会被当成国家公敌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沙阿的领导,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伊朗地位的恢复。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