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56节

  趁着这个冬天,英国、法国、奥斯曼、伊朗四国继续讨论联盟事宜,同时将条件都说一下,以便作为未来对俄国的谈判蓝本。

  对奥斯曼来说,他就是希望俄国不要再打他们。而对英法来说,从削减俄国土地到保持黑海自由航行都有,最重要的是保护东地中海稳定以及打消俄国扩张的念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他们在奥斯曼和印度的利益。

  而正好,伊朗的要求完美符合他们的需要。德黑兰要求废除1828年签署的土库曼恰伊条约,同时获得高加索山脉以南的俄国领土,并且还要让车臣人和切尔克斯人独立建国。

  这个要求的确可以让俄国将目标转移到内政,英法可以预想到,俄国内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同时伊朗的俄国仇恨会更加高,为了保护自己,那伊朗肯定会继续向英法靠拢。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利好。

  帕默斯顿为首的鹰派自然是支持伊朗的条件,只是要土地而已,又没有赔款,这对俄国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条件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俄国如果不同意,恐怕会损失的更多。

  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加雄伟的计划:波罗的海的奥兰群岛和芬兰归还瑞典。俄罗斯控制下的一些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省份割让给普鲁士。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王国,作为德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屏障。但要想实现这样的结果,就必须联合瑞典、普鲁士和奥地利。

  他主张英国应该花更大的力气说服德国人加入针对俄罗斯的战争,因为柏林离沙皇俄国边境不过几天的行军路程,德国居民主要为新教徒,与英国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他们应该很担心俄罗斯入侵。而且从地理上说,德国是一个理想的基地,可以从那里出发将基督教西方从“野蛮”的俄罗斯手中解救出来。

  而拿破仑三世的设想是把克里米亚归还给奥斯曼帝国。他是意大利独立的坚定支持者,相信克里米亚战争是一个机会,能够以此迫使奥地利放弃伦巴第和威尼西亚地区;作为补偿,奥地利可以获得对多瑙河两公国的控制权。但是他寄予最大同情的还是波兰独立运动,这也是法国外交政策最紧迫的问题。因为他认为奥地利和普鲁士可能会同意重建一个独立的波兰,因为这些国家需要在自己与俄罗斯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以应对俄罗斯的扩张企图。

  此时俄军士兵口粮配给已经大大减少,唯一的肉类食品是从死牛身上割下已经开始腐烂的肉做成咸肉,每天都有十几名俄军士兵开小差逃跑。为了提振士气,沙皇下令发动一场进攻。但进攻只持续了三个小时,俄军很快就被打退,损失了一千五百人后,在空旷的乡野上撤退。因为沿途无处休憩藏身,大批兵员因疲惫和寒冷倒下,他们冻僵的尸体就这样被丢弃在茫茫草原之上。

  俄军不仅兵力不足,而且极为分散,在防御上出现了许多薄弱点,当时俄军的120万作战部队中,26万驻防波罗的海,29万三千在波兰和乌克兰西部,12万在比萨拉比亚和黑海沿岸,还有账面上的20万在高加索。

  俄军的防线如此漫长,自己也极其担心联军会取得突破长驱直入,因此制定了一份在1812年战争路线上发动游击战的计划。而这项计划没有取得成功。虽然在基辅附近确实出现了一些农民武装,且有些人数众多,最多达七百人左右,但是多数人以为他们是为解放自己的农奴地位,而不是为了打击侵略者而战。

  当战斗失败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时,沙皇已极度病危。他在之前就因流感卧床不起,但是依然坚持处理日常政务。当他感觉好一些时,不顾医生的劝阻,在零下二十三度的天气下,没有穿上冬衣就外出检阅军队。第二天他又再次外出,当晚健康状态急剧恶化,患上了肺炎。

  尽管有医生治疗将他从天堂拽了回来,但目前俄军的情况的确是不忍直视。而为了尽早结束战争,奥地利向两方提出了四点解决方案,包括黑海自由航行,奥斯曼境内的教徒一律平等。

  尼古拉一世表示愿意接受,他意识到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欧洲大战一触即发,对此担忧不止,因此愿意寻求一个体面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途径。

  英国对俄罗斯的动机持怀疑态度,维多利亚女王告诉外交大臣,在她看来俄罗斯接受方案不过是一个外交伎俩,目的是阻止联军占领克里米亚。女王认为军事行动不应停止,为保证俄罗斯接受四点方案,联军必须夺下塞瓦斯托波尔。

  波兰人也支持发动一场欧洲大战对付俄罗斯。在法英两国资助组建了一支波兰军团,这支军团由一千五百名波兰流亡者、沙皇军队中的波兰战俘和逃兵组成,由英法提供武器。

  由于英国因为缺乏强制征兵制度,无法大规模增加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传统上一直依赖外籍雇佣兵,在克里米亚的大批兵员损失让英军更加依赖招募外籍军团。而英国在克里米亚的部队人数只有法军的一半,这意味着在决定联军作战目标和战略上,法国占据上风。

第151章 攻守变换

  “沙阿,英国的首相换人了。对俄国强硬的内政大臣上台成为首相。”

  佩泽什基安将英国高层变动的消息告知纳赛尔丁,他早就有预料。因为去年也是英国议会选举,帕默斯顿所在的辉格党在议会中获得402个席位,而对手保守党只有240个。

  这样下来,对俄强硬的帕默斯顿上台已经是板上钉钉。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利好,所以必须在春天后对俄军进行更大的打击,将他们彻底赶回高加索北部,保证伊朗安全。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俄国人的野心就连英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他们对土地的执着简直是狂热。”

  不过军事上的行动就交给军方好了,沙阿要做的,就是增强国力,保证伊朗能够继续维持战争。

  伊朗的钢铁、铁路、电报、军工、纺织、食品因为战争而兴盛,国内的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大多流入到这些行业中,而为了打开贸易,伊朗的纺织品开始和英法抢客户。同时依靠殖民地对外输出,贸易势头无法阻挡。

  “对了沙阿,东方总督传来消息,说清国要订购火枪和火炮。”

  “嗯?”纳赛尔丁疑惑,“是清国政府吗?”

  “额,不是。是清国南方另一个国家。”

  哦,那明白了。原来是他们,不过为啥他们知道自己有一批运到东方的火枪呢?

  如果纳塞赫会读心术肯定会笑场,商行里的武器不都是经过沙阿允许才放在东方的吗。而且这些东西商行又用不上,所以要想办法出售。

  于是,在英国香港总督访问南京的时候,纳塞赫带着护卫和翻译也前往南京,并且和当地自称的九千岁和翼王见了面。

  纳塞赫向他们推荐伊朗生产的武器,并通过展示他的威力让对方感觉这些东西他们很需要,于是定下3000枪支和二十五万发子弹。因为需要悄悄弄过来,所以价格就贵。因此这些东西的总成交额为40万两银子。

  对方很爽快的给了定金,因为他们的国库非常富裕。还说未来会订购更多的武器。这场非常顺利的生意就这么达成了。

  本来一开始商行是准备出售给北京方面的,但那些官僚一个比一个傲慢,说什么都不需要。也只能出售给南方了。

  而且伊朗商会已经和他们达成协议,只做生意,而且不出售违禁品。这就让对方同意他们进入境内贸易,于是大量的瓷器、生丝和茶叶开始由伊朗商人订购并且出售。

  此外,从英国订购的两艘战舰已经到达阿巴斯港,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战舰,政府取名为大流士号和伊斯玛仪号,成为伊朗海军的基础。

  在造船业方面,几个造船厂大多是依靠政府订单和补助来生活,但也开始进入世界市场拼杀。航运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需求,随着航线的兴盛,造船业的发展也很快就要起飞。

  ——————————

  俄国其实也在暗中和伊朗接触,当尼古拉一世拿到对方的条件时不顾自己的身体扳倒了办公桌。

  “该死,他们怎么不说把察里津南部都划给他们。贪得无厌,总有一天会反噬他们。”(您在自我介绍吗?)

  旁边的各位大臣脸色有些难看,毕竟从来都是别人割地给他们,从来没有俄国割地给别人。亚历山大王储站在一边脸色也有些难看,本以为对方会提出废除土库曼恰伊条约,但没想到对方还要高加索以南的土地,顺便还要承认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人的国家。

  “陛下,波斯人的条件简直是不可接受,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给他们一次教训。”

  战争部长请求沙皇下令总动员,征兵80万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这直接遭到财政大臣反对。

  “80万,你这是要让帝国的兵力增加一倍。就算是在40年前也没有这么做过。更何况我们已经征召50万人,这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不这么做,历代先皇留下来的土地就会丧失殆尽。英法已经向塞瓦斯托波尔进攻,波斯也将我们的军队包围在第比利斯。不增加军队,难道就看着他们占领吗?”

  但军队不止是征召就行,你也得有军火才行。根据目前的情况,在战争开始时贮存了100万件枪炮;此时只剩下了9万件。在1656门野战炮中,只有253门可用。火药和子弹的库存情况可是根据情况计划使用五年的,一年里就下降了这么多,谁贪污了一目了然。

  尼古拉一世强撑着站起来,下达了命令:征兵,增援。

  此时俄国大部分地方已经相当寒冷,而被征召为士兵的农奴被迫向南前进,一路上冻死饿死不少。俄国财政部为了弥补惊人的亏空,俄国财政部在柏林和阿姆斯特丹借债,但那时卢布的国际币值下跌了;为了弥补剩余的不足数,它采用了印钞票的办法,这样就导致价格的猛烈上涨和日益增多的农民动乱。

  在此以前,财政部建立银本位卢布和取缔一切期票——它已在拿破仑战争和征讨伊朗、奥斯曼和波兰造反者时破坏了健全的财政,的大胆的尝试,这时完全被克里米亚战争所破坏。

  法国也开始表现出一些紧张的迹象。虽然它是一个富国,但它的政府不得不与铁路建筑商等人向信用动产公司和其他银行家争夺现成的资金。黄金正在流向克里米亚和君士坦丁堡,造成了法国国内的物价上涨;歉收的粮食帮不了忙。

  法国人对这场冲突的早期热情很快就烟消云散。通货膨胀引起的民众骚乱,加剧了拿破仑三世要求和谈的心情。

  在他看来,俄国已受到惩罚,法国的威信已经提高,而且重要的是,不能因为把黑海周围的冲突升级而过于分散对德意志和意大利地区事务的注意力。

  但目前来看,俄国的还会继续战争,加上帕默斯顿的上台,拿破仑三世只能继续维持战线。

第152章 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新的一年里,不管是俄国还是英法,又或是伊朗。他们的目光都在盯着地图上的两个地方:格鲁吉亚和塞瓦斯托波尔。

  塞瓦斯托波尔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但戒备质量看着不咋地。列兵刚刚从战壕里爬出来,用冰凉的水洗了洗古铜色的脸,转向东方,迅速地在胸口划了个十字,开始祈祷;几匹骆驼拖着一辆笨重的大车,吱吱呀呀地驶向墓地,车上满满的都是带血的尸体,将在那里被掩埋,混合着煤炭、牛肉、粪肥和潮湿的味道在码头蔓延。成千上万件各色物品乱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木柴、肉块边角、石笼网、面粉袋、铁条等等就这么堆在码头边。

  民用帆船上,各色人等挤在一起。士兵、水手、商人、女人纷纷沿着海滨频频靠岸、驶离。稍远处一大块空地上,塞满了大批的方木梁、炮架,还有横七竖八正在睡觉的士兵,周围是马匹、篷车、装着弹药盒的绿色野炮、架在一起的步兵滑膛枪。士兵、水手、军官、商人、女人和孩子来来往往;载满干草、麻袋或是木桶的大车川流不息;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个骑着马的哥萨克军官,或者是坐在滑板车上的将军。

  塞瓦斯托波尔是一个军事城市,海军基地有一万八千人的部队,而在这里的约四万人口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海军基地的运作联系在一起,正是这种紧密的关联造就了这座军港的顽强。

  有些水手和他们的家人自从建港之时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城市的社会生活很单调,在市中心大道上,除了海军制服外,极少能看到穿着正式大衣的人。这里没有出色的博物馆、画廊、音乐厅或是其他知识文化的珍宝,市中心威严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全都带着军事色彩:海军部、海军学校、军火库、军营、修船厂、军队商店和仓库、军队医院,这里还有一个军官图书馆,是欧洲最富有的军官图书馆之一。

  在联军入侵克里米亚之前,人们无尽地狂欢、暴饮、豪赌,仿佛没有明天一般,妓女的客人络绎不绝。联军登陆的消息传来,向人们泼了一点凉水,但是下级军官依然信心爆棚,以为俄军一定能打败英法联军,仍在为1812年的胜利而干杯。

  但俄军接连的失败让塞瓦斯托波尔的平民恐慌起来,所有人都以为联军随时可能从北边进攻,所以当他们看到联军舰队出现在南边时,都感到不解,误以为城市已经被包围了。城市中的许多居民开始自发地逃离,但是被俄军阻止了。

  城市供水能力降到了危险的程度,喷泉断了水,居民只能从井里打水,而这个季节井里的水位本来就很低。联军从俄军逃兵那里得知城里的供水来自他们驻扎的高地,于是切断了水源,塞瓦斯托波尔只剩下给海军码头供水的水渠中还有水。

  当英法联军在南边高地上安营扎寨,准备炮击的时候,城内的俄军开始夜以继日地加强城南的防御工事。这时候缅什科夫不见了踪影,指挥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的任务主要落在三个人的身上:黑海舰队参谋长科尔尼洛夫中将;工兵托托德尔本;军港总指挥纳希莫夫,他是锡诺普海战的英雄,很受水手欢迎。

  加强防御工事的工作进行得匆匆忙忙,不得不凑合了事。工程刚开始,守军就发现塞瓦斯托波尔没有铁铲,于是派人去敖德萨紧急采购,三个星期之后派去的人回来了,带回来的却是四百把铁锹。与此同时,城里军民用木板做成木铲开始了工作。

  尼古拉一世给戈尔恰科夫将军写信,提醒他当年在面对拿破仑时,是“俄罗斯人的特殊精神”拯救了国家,呼吁他再次鼓起这种精神对抗英法两国。

  “告诉我们年轻的水手,我的全部希望都在他们身上。告诉他们不要向任何人低头,寄希望于上帝的慈悲,记住自己是俄罗斯人,是在守卫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信仰,将自己托付在上帝手中。愿上帝保佑你们!我的祈祷全都为你们而做,全都为我们的神圣使命而做。”

  同时,联军投入了漫长的围困准备工程。英军在运送火炮时问题重重,不得不把许多大炮拆了,才能从船上运到岸上。而此时的法军已经开始挖堑壕了。他们冒着俄军的炮火,慢慢地朝塞瓦斯托波尔防御工事方向修筑锯齿形的堑壕。三千名法军士兵冒着俄军的猛烈炮火挖掘,每天晚上开挖新堑壕,白天则修补被俄军炮火破坏的部分,爆破弹和迫击炮的炮弹就从他们头顶飞过。

  半个月后,法军已经修好了五座炮台,用泥土袋和木头做成栅栏、胸墙和堞墙,超过五十门大炮被安装在高出地面的平台上。此时联军决定,炮轰塞瓦斯托波尔。

  一大早,晨雾刚刚散去,俄军观察哨就发现敌人炮台的炮眼已经打开。未等敌人开火,俄军抢先开炮,接着联军的火炮,包括七十三门英军火炮,五十三门法军火炮,一起轰鸣。塞瓦斯托波尔被淹没在一片巨大的黑色浓烟中,浓烟飘浮在战场上空,天色都为之变暗,联军炮兵根本无法瞄准目标。

  临近中午时分,联军舰队加入了炮击行动,在港口入海口外排成一个弧形,从那里向塞瓦斯托波尔开炮。在长达六小时的炮击中,联军共投入了一千二百四十门大炮,而守军的海岸炮台只有一百五十门炮。开炮产生了巨大的烟雾,让俄军炮手连联军军舰在哪里都看不清楚。有些炮手被吓破了胆子,但也有一些十分勇敢,尽管联军炮弹就在他们头顶附近炸开,还是瞄着笼罩在烟雾中的联军舰队冒出火光的地方开炮。

  联军舰队一共发射了约五万发炮弹,却没有造成什么实际的破坏,只好起锚离去,清点损失:五条船严重损坏,三十名水手阵亡,超过五百人受伤。联军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困战中注定只能扮演配角。

第153章年的情况

  伊朗军队已经在第比利斯南部的鲁斯塔维扎营,这里距离第比利斯只有25公里。为了尽快占领这里,伊朗军队再次加码,从巴库地区调拨军队向西牵制部分俄军,南部军队作为主攻推进。

  对面的俄军也已经相当狠了,沃龙佐夫亲自带着士兵在第比利斯忙上忙下。将第比利斯变成一座要塞城市,城中的60000居民全部动员起来修筑防线,现在就希望支援的俄军能够及时赶到,不然这个地方撑不了多久。

  沃龙佐夫跑去了苏呼米,目的是保证格鲁吉亚与俄国本土的联系不被切断。

  伊朗财政也有些撑不住了,占领的土地需要投资建设,本土的工业交通也需要大量拨款。原本这几年平衡的财政又开始了赤字。就算是早有准备,这一年的花费也是超出他们的想象。

  去年一年因为战争,支出增加了2210万里亚尔。是财政部设想的两倍。而国内民众也基本没有钱了,伊朗政府决定,去英法市场上发行债券。

  此时英法奥斯曼奥地利等国家都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而这些债券大多由一个家族吞下,那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在柏林、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维也纳等地设立分行,并且和其他犹太人银行家族结成同盟。有政府债券就马上吞下。

  这次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土四国债券基本被他们购买。但他们唯独忘记了伊朗,本来以为伊朗会马上发行债券,结果一年都没有发行,这让伊斯坦布尔的分行放松了下来,结果伊朗政府突然宣布发行6500万里亚尔,也就是65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这直接让他们在法国的对手吞下了100万英镑的份额,要不是他们的警觉,恐怕还会损失更多。

  “没有想到,我们在君士坦丁堡的人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导致应该全部购买的债券少了100万英镑。

  这样的错误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希望不会有第二次。”

  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正在写信告诉其他国家都银行分支打起精神,自从英国的内森去世后,他就成为家族的实际领导人。对于伊朗这个新兴国家,他也是相当有信心,不过这次他们的确是轻敌了。这也说明伊朗在未来可能比奥斯曼更加重要。

  现在伊朗债券可以说是最值钱的了,其他参战国的债券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英国下降了8%,法国10%,奥斯曼14%,俄国最惨,下降了47%。

  各国的财政基本到了极限,但所有人都想赌一把,只要有一场决定性胜利,战争就可以结束。所以他们不断加码,希望自己得到胜利。

  ——————————

  经历战争的一年里,伊朗民众也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铁器价格上涨的很快,但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

  此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反俄标语,比如俄罗斯去死,杀死尼古拉。而当伊朗军队在前线获得胜利时,民众全部欢呼。多年的仇恨如今终于报了。

  而民众感受到的另一个变化则是,城镇中的医生变多了;有学问的人也可以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这样的变化的确可以称得上新朝雅政。

  伊朗的生育率很高,但人口死亡率也很高。这一加一减下来,人口增长微乎其微。

  纳赛尔丁继位后,政府就开始拨款建设医院。同时将以前的医学书籍大量印刷,并且在大学开设医学院,提高医生的社会地位。这些举措到了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效果。

  德黑兰增加了三所公立医院,政府出钱建设医疗机构,减轻民众的压力。阿维森纳、肯迪、宰赫拉威等人的医学著作成为医生的必读书,这些都是新月教和伊朗重要的医学家。

  从上到下,伊朗的种种改变不像奥斯曼那样急切的向西方学习照搬原件。而是和什叶派信仰进行融合,通过解释古兰经和宣传往日辉煌让民众接受。这让阻力小了很多,同时也没有造成上层政府和底层民众对撕裂。民众依旧对恢复黄金帝国时代抱有期望,并且为之努力。

  宗教会议有条不紊的运转,作为法赫塔,米尔扎采用一切方法为政府政策进行解读。最重要的就是说这么做都是要恢复黄金时代,同时和各个什叶派教士和传教团进行联络,扩大什叶派的影响。

  美索不达米亚的纳杰夫是最先和伊朗进行联系的,巴格达以南都是什叶派教徒,他们和伊朗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相比于奥斯曼,他们还是更愿意在伊朗生活。

  既然教士听话,沙阿也不介意给他们一点援助。安纳托利亚的什叶派信徒在沙阿的资助下纷纷南下,来到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塞浦路斯。他们会在新的地方进行生活,同时作为伊朗的触手在奥斯曼这片广袤的中东地区进行活动。

  在中东之外,什叶派还成立了两个教团负责在中亚和东南亚传教。中亚地区的教徒变化的很快,因为俄国的威胁让他们不得不转换信仰。尽管还有些人不愿意改变,但哈萨克的悲剧想来他们也不愿意看。

  另一个方向是东南亚,不过只有苏门答腊这一个地方。亚齐苏丹国派王子前来请求伊朗支援,伊朗要求对方全部改信什叶派。

  体量摆在这里,对方也不得不答应,和伊朗签订条约。伊朗货物只需要交5%的关税就行,同时允许传教团传教并建设清真寺。

首节 上一节 56/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