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50节
3月6日,法国向俄国宣战。
而这样的举动也激怒了俄国国内的民众,斯拉夫领袖波戈金在给尼古拉一世的信中写到。
法国从土耳其那里夺得了阿尔及利亚,英国几乎每年都在印度并吞一个公国,而这些都不会影响势力平衡;但是当俄罗斯占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时,尽管只是暂时的,却干扰了势力平衡。法国在和平时期占领罗马并驻军了好几年,但那不算什么;当俄罗斯还只是在考虑占领君士坦丁堡时,欧洲和平就受到了威胁。
为了支持一个可悲的犹太人的谎言,英国向希腊发出威胁,烧毁了它的舰队,那是合法的行动;但是当俄罗斯要求签署一份条约保护几百万基督徒时,却被看作是在近东扩张势力,牺牲势力平衡。在西方国家身上,除了盲目的仇恨和恶意外,我们不能指望还能得到任何东西。它们不理解我们,也不想理解我们。
尼古拉一世在旁边空白的地方写上,这正是问题所在。
俄国下令宣布进行全国动员,打算趁着英法没有到达之前拿下保加利亚,然后直插伊斯坦布尔。当然,对于巴尔干的广大东正教徒,俄国也可以利用。
为了让沙皇接受泛斯拉夫主义理念,波戈金很聪明地从两个方面说服沙皇:尼古拉认为自己承担着保卫东正教的天赋使命,同时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遭到西方的排斥。他声称俄罗斯已别无他路,只有与斯拉夫人携手,因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已经和土耳其人结盟共同抵制俄罗斯的“神圣使命”了。
波戈金指出,如果斯拉夫人成为敌人,俄罗斯将变成一个二流强国。尼古拉在最后几句话下面划了三道横线: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到来了——也许比波尔塔瓦和博罗季诺还要伟大。在这个当口,俄罗斯不进则退——这是历史规律。但是俄罗斯真的可以退却吗?上帝会允许吗?不!
他正在引导着俄罗斯伟大的灵魂,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光辉灿烂的俄罗斯历史上看到。他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彼得大帝在东方建立了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巩固了俄罗斯,亚历山大扩大了俄罗斯版图,然后尼古拉把俄罗斯丢给了拉丁人。不,这样的事不能发生,这样的事不会发生。上帝与我们同在,我们绝不能退缩。
但是,尼古拉对泛斯拉夫主义依然有所保留:他并没有波戈金在巴尔干地区动员大批斯拉夫人组成军队的幻想,在政治理念上他不赞同煽动革命起义,而更愿意从宗教立场上对斯拉夫人的解放运动提供支持。然而,英法越是明确表示反对俄罗斯占领多瑙河流域两公国,他就越倾向于把赌注押在建立一个东正教同盟上,威胁说如果奥地利也加入西方列强反对俄罗斯的话,俄罗斯将支持斯拉夫人起义。
强烈的宗教信念让年迈的沙皇变得草率鲁莽,不惜牺牲俄罗斯经过几十年的外交和武力才获得的利益,在与斯拉夫人共同一战上孤注一掷。
第133章 开战
而此时,南高加索方向又出变动,波斯鉴于支持奥斯曼,正式宣布和俄国断交。
“我对贵国的表现很失望,你们站在了错误的一边。”
亚历山德罗维奇生气的看着纳赛尔丁,谁知道对方看着要睡着了,他更气了。
“请大使不要生气,这只是我国根据奥斯曼的条约而做出的举动。不用担心。”
这根本没有把他说的话听进去啊,亚历山德罗维奇只能放狠话:“希望沙阿能够考虑与我国的关系。”然后就走了。
俄国人真是容易生气,他只不过是晚上看地理分析图太晚了,所以刚才才要睡着了。真是不可理喻。
不过算了,目前俄军注意力已经全放在巴尔干和黑海,高加索这块已经少了很多。这对伊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这次不仅有伊朗的军队,还有沙马里部落的5000援军,目前大量的军队已经前往大不里士,正在等待最后的时刻。
那些从普鲁士留学回来的人全部送到前线,让他们担任中底层军官。不过,财政大臣这几天在他面前天天哭穷。
原本根据财政部的预算,战争开始每年900万里亚尔的军费够用了。但经过核算,每年1100万已经是最低了。如果要占领土地,那么这上面的重建费用、治安费用啥的都要加上,预计会突破1500万。
目前政府储备的资金还有2100万,此外沙阿同意会出1800万里亚尔购买伊朗国债,加上其他临时收入,估计可以到4500万里亚尔(450万英镑)。这对伊朗来说已经是突破极限了,但如果能打败俄国,这些钱就值得。
而且,既然俄国能通过东正教会撺掇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人反抗,那么他们也能通过什叶派推动当地人抗争。
而且,车臣和切尔克斯人已经放弃了奥斯曼,改向纳赛尔丁称臣。在沙米勒给沙阿写的信中说道:“我们是您的子民,但我们已精疲力竭……与我们的信仰之敌交战已久。我们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处于灾难之中。”在与俄军的交战中,沙米勒的部队已被逐渐挤出他们在车臣和达吉斯坦的游击基地。
俄军的战略不是直接攻击反叛武装的据点,而是将其包围,通过烧毁农作物和村庄断绝反叛武装的粮食来源。俄军部队还通过砍伐森林等手段把反叛武装从隐藏之处赶出来,同时向反叛地区修建道路,以方便俄军。
目前已经有几百个车臣村落投向俄方,希望能继续耕作,免遭战火蹂躏;反叛武装内部则士气低落。俄罗斯人认为他们已经成功地遏制了反叛势力,于是把高加索地区的大部分部队调往多瑙河流域战线,切尔克斯海岸上一些规模较小的俄军要塞也随之关闭。
这正是伊朗人能利用的机会。如果能在高加索地区打败俄军,就能鼓舞黑海地区的波斯人和其他起义者,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地区俄罗斯统治的倒台。
土耳其人一直不敢公开支持沙米勒。根据1829年签署的《哈德良堡条约》,苏丹同意放弃对高加索俄占地区的领土诉求,在那之后,面对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的干预,俄国成功保住了高加索地区。但是当奥斯曼向俄罗斯宣战之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纳赛尔丁看着时钟,这次预订的进攻时间是晚上12点整。这个时间段发动突袭是能够将成果最大化的,目前还有12个小时。
此时的前线,伊朗的四个军团共七万人已经就位。士兵转移火炮,骑兵擦亮马刀,火车站人山人海,大量的士兵和物资从德黑兰和阿尔达比勒送来,大不里士已经没有人会发愁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大部分人被雇佣去运送货物了。
“报告,第七团已经到达预备地点,随时准备发动进攻。”
“让他们趁着这个时间睡一觉,等发出信号后进攻,如果谁在进攻的时候没有醒来,那就不用醒了。”
鲁哈尼让士兵下命令后继续和萨拉米商讨情况,对方已经是伊朗总参谋长了,所有事情都需要商议。
“攻占埃里温固然重要,但这里的地势很高,火炮转移有些麻烦,而北阿塞拜疆地势低,不如先拿巴库再图其他?”
萨拉米摇摇头,“这虽然简单,但俄军也会依托地势居高临下进攻,既然要出其不意,那就必须在俄军反应过来前占据有利地形。只要拿下埃里温,巴库也是手到擒来,我们也可以顺势而上,争夺第比利斯。”
争夺埃里温不是重点,第比利斯也不是,只有彻底将俄军赶到高加索以北,伊朗才能安全。同时对于巴库,伊朗也可以从中受益许多。
毛奇作为观察团成员在旁边看着地图,目前看一切都很顺利,这和他的想法一样,在圣彼得堡得到消息前率先歼灭24万俄军。依托高加索山脉对抗俄军,这是伊朗唯一赢的办法,因为盟友奥斯曼已经将大部分军队调往巴尔干镇压塞尔维亚起义了。
如此放心的将背后放给伊朗,英国的保证是其中之一,加上唇亡齿寒,奥斯曼也不担心伊朗捅刀子。和俄国比,这个百年敌人也是显得这么可爱。
伊朗自然没有时间和心思对奥斯曼不利,俄国,俄国才是他们唯一的目标。
“第六、七、八三个军在阿尔达比勒待命,更多的是征召来的士兵,目前正在向大不里士集结,在开战后,我们必须向前打出一片地方,所以,速度是关键。
各位,这事关伊朗的命运,不管你的信仰、语言还是身份,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伊朗人。你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打败俄国,这不仅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你们自己。
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父母,你们的孩子都在等着胜利的消息,现在,请做好准备,享受这最后的宁静!”
萨拉米和鲁哈尼的联合命令下到前线,所有士兵的申请都不太一样,有的兴奋、有的不安,有的向安拉祈祷,保佑他能够活着回来。
天,渐渐的暗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所有人的神经都在紧绷,他们握紧手中的枪,炮兵紧紧挨着火炮,炮弹已经就位,只有后方火车站还在不停的运送士兵和物资。
萨拉米掏出怀表,此时是十一点五十分,还有十分钟就要开战了,这个时候的安静最吓人,他的目光紧紧的看着前方,俄军这个时候虽然有些意识到敌军会进攻,但基本没啥动作,他们在堡垒中举办宴会,殊不知这是他们最后的宁静。
纳赛尔丁此时也跪下向真主祈祷,这个时候,时钟响了,沙阿睁开眼睛,该来的终于来了。
1852年3月10日,纳赛尔丁向真主祈祷,伊朗万事俱备,开战!
第134章 扩大
十二点一到,鲁哈尼命令炮兵开火,200多门火炮一齐发射,炮弹如雨点般落在了俄军堡垒和附近。
在要塞的俄军还在睡梦之中,结果被炮弹砸下来的碎石给弄醒了,不过有一部分因为喝了很多酒,现在还没有醒不过来。
“怎么了,怎么了?”
刚刚从宿醉中醒过来的俄军队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因为一颗炮弹顺着被压破的房顶砸到他的面前,然后带走了他。
半个小时的炮击,俄军此刻都是懵的。一些活下来的士兵已经意识到了这是受到了攻击,他们拿起武器准备防御,但来不及了。
七万伊朗军队喊着真主至大跨过了两国边境,此时已经有俄军用火炮攻击汹涌而来的敌军,但伊朗军队仍以极大的勇气向前,他们一拥而上,控制了军营和堡垒,和里面的俄军进行拼杀。
“为了真主!!!”
此时俄国守军发现,现在的伊朗士兵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情况,而且从上到下整个更新了一遍。他们的眼里没有对他们的害怕,取而代之的则是仇恨。
一个伊朗士兵连续杀死了两名俄国守军,为了泄愤,他竟然将俄国人的头砍了下来,并且插在木棍上。而其他俄国人,下场也不怎么样,这是他们迟来的代价。
俄国的白蓝红三色旗被士兵扔在地上,取而代之的是伊朗的太阳狮子旗。在解决了边境防御后迅速向前推进,他们第一个目标,梅格拉就在不远处。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军团四万人从阿尔达比勒向北进攻,目前也顺利突破俄军防御,准备一口气冲到巴库。
此时已经是3月10日早上,一切已经变得不一样。准备离开伊朗的亚历山德罗维奇也收到了伊朗向俄国宣战的正式公告。
各个伊朗报纸都在宣传对俄国作战的行动,说这是向俄国复仇的绝佳机会。伊朗民众也被这股情绪感染,纷纷支持对俄作战。而因为通讯有些延迟,在伊朗军队还在攻城略地的时候,圣彼得堡还没有得到消息。
而此时俄军在巴尔干地区遭遇到了阻碍,他们陷入多瑙河三角洲里,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粮食供应不足,无法支持人数众多的俄军,许多士兵因饥饿与疾病倒下。到了现在,入侵多瑙河公国的俄军中,有九万人病倒了。
随着俄军损失不断加剧,缅希科夫越发不愿意继续保持攻势。此时他开始担心奥地利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的集结。
西边奥地利军队正在集结,多瑙河公国的俄军被敌军包围的危险很大。他请求沙皇下令撤退,他甚至违反了沙皇加快进攻的指令,担心奥地利会趁俄军后方空虚发起进攻。
缅希科夫对奥地利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奥地利因为担心俄罗斯会占领塞尔维亚,已经动员军队在塞尔维亚边境集结,准备镇压塞尔维亚人可能展开的暴动,同时阻挡俄军从东部入侵奥地利的塞尔维亚人聚居区。所以奥地利一直在要求俄罗斯从多瑙河公国撤军,并威胁说如果沙皇不下令撤军的话,奥地利将对俄国宣战。
在陆地战呈停滞状态的同时,已经进入黑海的英法舰队向黑海港口敖德萨开炮,开始了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英国从抓获的商船水手那里得到情报,称俄罗斯在敖德萨集结了六万名士兵和大量军火,准备送往多瑙河前线。
事实上,敖德萨港口没有什么军事价值,能抵御西方舰队的只有几座炮台。他们向敖德萨总督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投降并交出所有舰船。在未收到任何回复之后,联军的九艘蒸汽机船、六艘火箭船和一艘驱逐舰向港口发起炮击。
炮轰持续了十一个小时,严重破坏了港口,摧毁了几条船,炸死了几十个平民。炮弹还击中了克里米亚总督沃龙佐夫建在港口悬崖顶上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宫殿,其中一颗加农炮弹打中了敖德萨第一任总督黎塞留公爵的雕塑。
敖德萨遭遇炮击向俄军指挥部敲响了警钟,说明西方舰队已逼近多瑙河前线,现在的问题是,英法联军还需要多久到达,增援锡利斯特拉的土耳其军队。缅希科夫担心如果继续在多瑙河流域公国保持攻势,俄军所面临的局面将变得非常糟糕。他在尼古拉一世的信中写到。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敌人,不仅有海上力量,而且还有奥地利,普鲁士看来也在背后支持。英国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奥地利和她站在一起,因为如果没有德国人的支持,他们不能对我们怎么样,如果欧洲各国都在针对我们,我们就不能把多瑙河作为战场。
来自沙皇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不得不下令步兵发动了超过二十次进攻,然而依然未能取得突破。在锡利斯特拉的主墙外发生了一场大战,土耳其军队在打退了俄军大规模冲锋之后,向俄军阵地实施了反击。战斗结束后,两千名左右俄军士兵的尸体躺在战场上。
许多居民走到城外,将战死的俄军士兵的头颅砍下,希望领取奖赏,但是在城门口被挡住,那些人不允许他们把这些东西带进城里。于是死人的头颅在城门外堆成了一大堆,好长时间没有被埋葬。一个俄罗斯军官祈求看在先知的份上饶他一命,但是被毫不留情地割断了喉咙。
此时英法还在讨论从什么地方登陆合适,从一开始两国就在战略上有分歧——英国倾向于在加里波利登陆,然后谨慎地向内陆挺进;而法国则希望在瓦尔纳登陆,阻止俄军向君士坦丁堡迈进。法国人还提出由较为先进的英国海军控制海上作战,同时由法军指挥陆地军事,这样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从阿尔及利亚战争中得到的经验。
这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但是任何要接受法国人号令的想法都会让英国人心生厌恶、不寒而栗,而且他们不信任法军指挥。他是一个追随拿破仑的波拿巴主义者,而法军也是一样的感觉,认为英国人奸诈,不能深交。
第135章 放缓
对于奥地利的背叛,尼古拉一世怒不可遏,他让人退回弗朗茨.约瑟夫的画像,并在背后写着:你这个忘恩负义之徒。
此时他决定陆续扩大战争,下令再次征召30万军队去前线,一定要一鼓作气,就像上一次俄土战争那样,一鼓作气突破多瑙河,直到距离君士坦丁堡不远的阿德里安。
不过沙皇目前还不知道,在南高加索,他们正陷入苦战。
伊朗军队已经进入了梅格里,这个地方的俄国守军大多是老弱病残,真正的精锐在第比利斯为主的格鲁吉亚。
此时还有将近150名俄军在城镇中心的教堂做最后的抗争,不过他们没有任何火炮等大型武器,被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萨拉米带领伊朗第一军团首先进入梅格里,当地的镇长赶紧上前用波斯语问好。
“以沙阿的名义,这里已经是伊朗的土地了。”
他的话语决定了这块土地的归属,梅格里成为收复的第一个城镇。当地的亚美尼亚人都有些害怕,生怕屠杀发生。
不过伊朗军队对他们没有大的屠杀,只不过处理了几个和俄国走的近的家伙后马上就离开了,留下一部分士兵将这里看守起来。同时将这里的粮食征收大半,只给居民一点口粮和种子粮,和其他国家比起来,伊朗军队已经算好的了。
“将军,我们很快就到卡潘了。过了卡潘就是叶海格纳佐尔,到了那里后,距离埃里温只有三天的路程了。”
萨拉米听着向导的话,又看看地图。亚美尼亚地区都是高原,这对运输相当不利。
“让士兵们快点行动,如果太慢,就把那些平民家里的车马拿出来,一定要快。”
又是一阵鸡飞狗跳,民众早有准备,只要他们不抢财物,不抢妇女就好。而在巴库那边,伊朗军队进展顺利,当地民众已经有欢迎伊朗收复的趋势。
得知伊朗军队进攻的消息,巴库地区的协会马上发动起义,带领200人进攻城镇中的各个地方,同时农民们也掀起反抗俄国地主的斗争,他们忍受不了这些人施加在他们身上的赋税和徭役,通过烧毁粮仓、抢夺粮食来做出自己的选择。
驻守在第比利斯的高加索总督米哈伊尔.沃龙佐夫准备明年退休,他身体这两年已经不太好,希望能回到圣彼得堡调养身体。
在他任命为高加索总督后,就一直致力于清除车臣势力。但在达尔戈战斗中,他差点命都没了。这个地方不适合他,还是圣彼得堡适合。
此时刚刚恢复身体的总督正在第比利斯的城堡中品尝当地美食,当地的特产还是很不错的。除了北高加索的切尔克斯人和车臣捣乱,这几年基本平稳。只要没有其他消息就行,听说俄军已经在多瑙河和奥斯曼打起来了,他这里可不能出什么乱子。
“大人,伊朗军队突然向我们进攻,我军死伤惨重。”
说什么来什么,前线的士兵给他带来的消息直接让他晕过去,果然是安逸久了身体就不行了。多亏了训练有素的医生,将他弄醒,直接命令所有人来到这里开会,讨论这个情况。
“大人,波斯肯定是有其他国家支持,英国、法国的可能性很大。”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