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49节

  拿破仑三世是矛盾的,他身上有民主共和、社会责任、为国为民的思想,但是也摆脱不掉想成为自己叔父拿破仑一世那样的目标。

  身为拿破仑侄子的他从小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把复兴拿破仑家族和法兰西帝国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他追求复兴的方法也很奇葩,那就是疯狂对拿破仑本人搞“模仿秀”,以便让法国人认为他真的被自己的叔叔“灵魂附体”了。

  比如说,在1836年,路易来到法国斯特拉斯堡,在一群死忠粉的帮助下,走到一群炮兵中间发表演讲,号召士兵们起来推翻现政府,拥护自己上台。仅仅几个小时后,警察就把他当疯子带走了,并在不久后把他赶到了美洲。

  但曾经的想法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他现在已经成为和他叔叔一样的人。这也和拿破仑家族的支持者有很多关系。

  目前法国有三大王室,除了正统派的波旁王室,就是七月王朝的奥尔良王室,然后就是拿破仑家族,实际上拿破仑家族的实力是最弱的,和另外两家底蕴深厚不一样,他们只能算是爆发户。

  而奥尔良王朝有金融集团支持,波旁王朝有贵族、资本家们的支持,拿破仑家族的支持者是农民和市民为主的底层民众。虽然人多,但没有政治权利。

  不过,正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教会离不开农村信徒,资本家离不开城市这些打工人。久而久之他们也支持拿破仑家族了。

  在他的加冕仪式上,各国特使都来到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奥斯曼和波斯两国大使,他们可是让法国重新伟大的重要盟友。而且波斯沙阿已经答应访问,他可要好好的准备一下。不过在这之前,得把俄国人给解决了。

第130章 战云密布

  拿破仑三世登基的消息传到了全世界,尼古拉一世认为这只是一个暴发户抓住机会起来了而已。他叔叔都在俄国的寒冬前失败了,他肯定也会这样。

  英国方面也没有派重要人员去参加加冕仪式,毕竟他们可是多年的敌人了。而且英国也是七次反法同盟的召集人,现在去参加拿破仑家族的加冕礼,有点不太合适。

  就算没有重量级人物前来,也不碍事,反正自己已经是法兰西皇帝了,他们不承认也得承认。

  但很快,麻烦来了。在南部地区的省份,一些市民拿起枪支组建共和军,誓要将这位法国皇帝拉下马。

  不过拿破仑三世可比前任厉害多了,直接下令镇压,要么处死,要么流放。而为了拉拢人心,拿破仑三世直接宣布大幅加薪,公务员基本增加了40%的薪水,天主教会也在明年会获得5300万法郎的拨款。而且为了巩固统治,拿破仑三世还扩编了公务员队伍,法国的行政官员从47万扩充到了62万。

  同时考虑到自己的支持者,废除了一系列的苛捐杂税。然后大家都说皇帝万岁。现在唯一出现问题的就是财政。

  在支出和收入,一增一减之下,法国政府财政距离破产不远了。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国内银行家和财团支持,但这也是需要代价的,你得有利益交换才能说服对方拿钱给你。

  目前就得让财团有钱可赚,也就是投资。只有投资才能驱使他们将钱拿出来,不过目前看,没啥地方能够投资。

  既然如此,那就激发一下民众对民族主义情绪好了,这样也能转移一下注意力。

  于是他向奥斯曼大使表示,法国会坚定的支持他这一方,并且派出两艘战舰前往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加油打气。

  而有了法国撑腰,奥斯曼也就硬气起来,苏丹直接拒绝了俄国要求。这没有大家的出乎意料,俄国人的要求,换谁也不可能同意。

  然后,缅希科夫就宣布,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断交。而这个时候英国也放弃了和谈希望,宣布支持奥斯曼政府。

  不过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还想救一下。这个人就是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如果俄国进攻,一定会进攻多瑙河两公国,这对奥地利来说是不可以发生的。所以在断交一天后,奥地利知会俄奥英法四国,提出在维也纳继续进行和谈。

  阿卜杜勒.迈吉德苏丹对于和谈已经不抱希望,因为他知道俄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而且在英法的支持下,奥斯曼军队换上了现代化的武器,作为防守的一方,他们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而且不仅是武器,军费需要英法提供,想要赢得战争还要英法的援军。真不知道奥斯曼近代化改革改了个什么?工业工业不行,财政财政不行。

  ——————————

  德黑兰

  奥斯曼作为伊朗盟友已经通知沙阿,未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请一定要遵守条约。

  纳赛尔丁立即下令全军做好战争准备,同时召开了军政两届的扩大会议。

  “沙阿,各位大臣。和俄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我们已经在大不里士集结军队,准备在开战后按照计划进攻。”

  鲁哈尼在地图上指着几个地方,说道:“目前俄国在北阿塞拜疆地区有20万军队,但有相当一部分人老弱病残,不过黑海地区是俄国的主战场,这里可以让我国直接进攻。

  开战之后我国能动员35万军队向埃里温进攻,等拿下这里后就会沿着路进攻巴库和第比利斯。同时,切尔克斯人和车臣会在北方起义响应,只要打到高加索山脉,俄国再想南下就没那么容易。”

  在这个制订了将近五年的计划里,各位大臣也是操碎了心,他们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从纳赛尔丁登基开始就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军工厂全力生产武器弹药,同时大量进口原料和勘探国内的煤铁铜等资源。

  此时伊朗的武器库存达到一个高峰,光火炮就超过800门。当然大多是进口的,因为国内生产只能满足60%的需求。

  阿米尔想了想说:“我们要做好和俄国长久对抗的准备,而且马赞德兰也要小心俄国军舰袭击。按照目前情况,我们可能要打两年以上。”

  一听到大维齐尔说的两年以上,财政大臣恨不得马上晕过去。也不怪他,伊朗的财政实在是脆弱,如果真按照动员35万人进攻,伊朗一年就需要900万里亚尔。而且会逐年增加。

  不过经过这几年发展,伊朗工业已经有了起色。工业化的苗头展现出来,加上统一全国和宗教改革,伊朗的经济已经没有那么脆弱。

  “目前我们不应该当第一个发动战争的人,最好是等到英法入场再去打,不然他们以为我们是炮灰,就不去派兵了。”

  佩泽什基安提出补充,目前看的话法国是一定会出兵的,英国的话也是大概率。但他们何时出兵才是关键,不能全让伊朗和奥斯曼在前面顶着。

  “我们应该可以获得英法的支持,特别是英国,要是我们败了,那他们的印度就危险了。”

  纳赛尔丁可以确定英国一定会参战,因为伊朗也加入的话那俄国距离印度只有一步之遥了。英国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伊朗也有获得南高加索的需求,拿下格鲁吉亚后伊朗就可以获得苏呼米和巴统两个黑海港口。伊朗就可以直接通过黑海港口出口商品,不用在经过奥斯曼了。

  为了保护高加索,不仅需要高加索山脉进行屏障。车臣和切尔克斯两个民族也要建国充当缓冲带才行。

  现在伊朗还有个优势是对铁路的运用比俄国强,此时俄国只有一条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广大南部地区只有土路,运送物资还得用牛车输送。而伊朗目前已经完成从德黑兰到大不里士的铁路,所有物资可以从德黑兰集结,然后运送通过铁路运送到前线。这样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第131章 第九次俄土战争

  计划已定,现在就等着俄国发动战争了。所有政府机器都运作起来,死死的盯着欧洲和谈的结果。

  全国各地的征兵处按照登记名册通知人前往报道,他们会经过一个半月的训练,然后前往大不里士,随时候命。

  就这些训练费用每天也是天文数字,虽然顶的过去,但财政大臣不知道用完储存后伊朗该怎么办了。

  ……

  东方,上海。

  作为南京条约的一部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开港。1845年,清英签订《上海租地章程》,由此开始租界的历史。此后,法国与美国相继设立租界。许多外国人也来到这里探险或者做生意。

  赛帕商行在刘长庆的引领下在半年前正式进入上海,这里的地理位置不错,适合贸易和商业。英法等洋行也庆祝第一家伊朗商行进驻上海市,以后就都是同行了,自然要打个照面。

  众人认为这就是个小型商行,就算发展起来也得需要时间,不过前些日子突然有股势力开始大量购买土地,只要是上海的都拿下来。

  按照现在的地价,上海一亩土地的价格在20~50英镑之间。根据不同地方所以价格不同,但对方直接不论多少都吃进,这让各位意识到,有人看中了上海想要进行开发。

  纳塞赫也没想到沙阿竟然直接通过汇丰银行转过来40万英镑,也难为他想到伊朗目前在东方没有银行了。作为帕西人,纳塞赫自然知道土地价格会根据开发水涨船高的,所以在上海囤积大量的土地准没错。

  当然这件事不能让他亲自做,为此又让刘长庆招募三名当地人作为买办。他们负责在上海进行购地建房。

  “大掌柜,这几个月我们在上海购买了1458亩地,用银277860两。”

  刘长庆挥了挥手,让小伙计离开,他自己则抱着账本去给大老板看看。

  目前南方匪患还没有出广西,他们在永安遭遇围困,看着是要被消灭了。不过他们要是突围,肯定会去江宁,那里有长江天堑,可以不用担心围困。

  “大人,这是我们在上海的购地情况。另外我们也开始在当地收购茶叶和生丝。”

  因为伊朗没有和清国签订任何协议,所以英法获得的那些条件伊朗目前也没有,不过因为是外国人,当地的官员对他们还是很客气的。

  “对了,之前在广州见到城市里面还有一座城,那里面是什么人?”

  刘长庆一思索就知道老板说的是哪个了,“大人,那是八旗居住的城,在战争时候他们会行动起来保卫城市。”

  原来如此,不过看情况这个作用已经没有了。因为到处都是提笼架鸟的,一说自己就是什么旗什么旗的,看着也不想打仗的,倒像是享受的。

  除了生丝和茶叶,赛帕商行还经营广州到西贡的短期航线以及到布什尔的长期航线。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建立起伊朗商人在东亚的据点,如果不是因为海军拉胯,估计也可以逼迫其他国家开门了。

  ———————————

  在维也纳和谈的同时,纳赛尔丁宣布支持奥斯曼的一切正当要求。而伊朗国内已经进行全国总动员状态。

  军工厂、钢铁厂全部开足马力生产,来自英国的机械已经到达,并且迅速加入生产中。

  而军工生产提升后的影响是,纺织等行业的利润率飙升,大不里士的纺织厂利润提高到70%,德黑兰低点,也有42%。

  如此高的利润率,引起不少人投资纺织厂、食品厂,成立矿业公司,勘探煤铁。伊朗本土不行,那就去索马里。于是也带动航运的增长。

  如果从纸面数字看,俄国拥有蒸汽动力企业3000个,伊朗只有一百多家,而资本额伊朗更是只有俄国的一个零头。

  人口上,伊朗只有俄国的七分之一,军队数量也不用说了。唯一能超过俄国的只有铁路里程,此时俄国只有500多公里的铁路,而伊朗已经运营的铁路超过800公里。

  俄国的大规模征兵让军队看着庞大,在1848年革命时期。尼古拉一世随时准备派40万大军去平息同时代的巴黎叛乱。

  不过除了一些军警和军事殖民外,其他的军队也不是特别有战斗力。例如,在匈牙利之役遭受的伤亡中,除1000人外,其余人的死亡全是由疾病引起的,因为军队的后勤和医药供应工作毫无效率可言。

  约40万在战争开始时匆忙入伍的新兵完全没有受过训练,而且从农奴市场抽出那么多人,损害了俄国的经济。

  最后,存在着后勤和经济方面的弱点。由于在莫斯科南部没有铁路,马拉的供应车不得不穿过数百英里的干草原,那里在春季解冻和秋季下雨时是一片泥泞的海洋。况且马匹本身也需要许多饲料,以致巨大的后勤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小得不成比率。

  这样有问题的俄军开始集结,并且向克里米亚出发,企图让奥斯曼和波斯两国屈服。但有了英法撑腰的奥斯曼拒绝了俄国的所有条件。

  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时伊斯坦布尔爆发大规模民族主义运动。35位宗教领袖联名向苏丹上表,要么圣战、要么退位。

  阿卜杜勒.迈吉德宣布,即日起不会和俄国进行和谈。尼古拉一世认为这是对伟大的俄罗斯帝国的侮辱,于是,1852年1月10日,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第九次俄土战争爆发。

  苏丹此时已经去找了英法两国大使求援,对方愿意出兵援助,但要求获得更多利益,苏丹统统答应下来,不管这些会如何压迫奥斯曼帝国,至少把眼前的情况过去。

  而此时的法国国内也是一片沸腾,法国民众都要求攻打俄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尼古拉一世给拿破仑三世的威胁:不要忘记1812年发生了什么。

  拿破仑三世马上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左翼和右翼同时炸了锅。左翼因为俄国镇压1848年革命而痛恨俄国,右翼则是对1812年战争耿耿于怀。就这样双方联合起来,共同请求拿破仑三世向俄国复仇。

第132章 英法宣战

  在开战后的两个星期,俄土双方都没有比较大的动作。因为信息延迟,直到2月俄军向多瑙河两公国进攻,并且迅速占领。

  英国政府可炸了锅了,就连很少插手政治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坐不住了,在白金汉宫召开了高层会议。而会议的结果是,派出海军进入黑海,同时派遣陆军配合法军在陆地上进攻。

  当然了,俄国也不是没有准备,在东正教会的推动下,保加利亚、马其顿和塞尔维亚地区的东正教徒开始暴动,准备迎接俄军进来。

  不过俄军在占领多瑙河公国后进展就不太顺利,然后一头撞向了南墙—锡利斯特拉。

  锡利斯特拉由1.8万奥斯曼士兵坚守,这些人经过欧洲系统性的训练,战斗力有了大的提升。

  缅希科夫命令俄罗斯进攻这座要塞,他们用火炮轰炸要塞,但奥斯曼工兵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前去修补。通常是刚炸开的缺口,工兵后脚就修补完成。

  就算是步兵,两国也是不相上下,甚至奥斯曼士兵在气势上比俄国士兵还高,因为他们是抱着和俄国决一死战的想法保卫要塞。所以作战格外勇敢。

  而在海上,情况就不一样了。2月24日,一支奥斯曼舰队驶入安纳托利亚的锡诺普港,结果直接撞上了由纳西莫夫率领的俄国黑海舰队,双方开始对战。俄军设计了一种先进的炮弹,在穿透土耳其舰船的木壳之后才爆炸,从内部将船只炸得四分五裂。

  在一个半小时后,炮击基本停止了,海面上偶尔有一两声炮响。土耳其舰队船员一半阵亡,大部分舰炮被掀翻,完全被数量和火力占优的俄军舰队打败。一些船只还在燃烧……俄罗斯人欢呼雀跃,他们进入海湾的目的达到了,摧毁了奥斯曼舰队。

  虽然不管从哪方面考虑,他们都应该停火了。如果他们在这时候停火,没人能指责他们什么,但是他们继续向失去战斗力、漂浮在海面的船只开火。俄军的三帆快速战舰驶入海湾,把仍在海面上的船只全部击沉。许多人或是被炮火击中身亡,或是在向海岸逃生时溺水而亡。除了土耳其舰队外,俄罗斯人还向锡诺普湾的土耳其人聚居区开火。尸横遍地,一片废墟,当地居民在战斗打响时,就跟随当地官员一起逃走了。

  锡诺普湾的四千二百名土耳其水手中,有两千七百人被俄军炮火所杀。当地饭馆餐厅成为临时医院,几百名伤员却只有三名医生救治。六天之后俄军才停止炮击,伤员得以被送上船只运到君士坦丁堡。

  而这个消息严重刺激了英国人的神经,他们对陆地上的战斗没兴趣,但任何在海上的战斗都会让他们反应过度。这下,英国全国也要求给俄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罗素首相因为不够强硬被议会弹劾下台了,取而代之的是阿伯丁伯爵。这位展示出对俄国的强硬状态,他对英国驻巴黎大使考利勋爵说,对话已经太迟,现在是终结俄罗斯近东海军强国地位的时候了。

  法国方面也支持采取强硬态度,拿破仑三世决心以锡诺普事件作为对俄罗斯采取强硬行动的理由,部分原因是考虑可以借此巩固与英国的联盟,另一部分原因是相信如果不对俄国人的行为做出惩罚的话,那将是法国舰队的耻辱,作为法国皇帝,他对此不能容忍。

  3月4日,英国向俄国宣战。

首节 上一节 49/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