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33节
英国人对帕西人有着与对印度人截然不同的印象。他们认为印度人“消极、愚昧、无理性,外表顺从却内心诡计多端”,而帕西人“勤勉、讲道德、精明”。帕西人也不同于印度人对西方文明的强烈抵制,而是鼓励本族的年轻人进入英式学堂,学习先进的知识。于是,帕西人越来越多地进入城市,进入英属印度政府的管理部门和工商业领域,成为英国商人的买办,也成为在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进行沟通的中间人。
和帕西人比起来,伊拉尼人对历史就很短了。他们也这里生活也不过四五十年,当时卡扎尔王朝对教徒的迫害逐渐加深,祆教徒们纷纷从伊朗逃亡。与印度的帕西人相比,这些流亡印度的祆教徒跟伊朗的祆教徒的血缘更近。伊拉尼人仍然会说波斯语和琐罗亚斯德达里语方言。
在伊朗减轻对祆教的迫害后,已经有一些人从印度回到了伊朗,并且在亚兹德定居。当然也有些帕西人从印度回到了伊朗,虽然印度很好,但英国政府采取的宗教改信政策还是感觉不妙。正好伊朗承认了祆教,不如回去看看。
印度总督达尔豪斯侯爵对于这样的现象没啥感觉,因为他正在推动他最大的政绩——无嗣失权,也就是说如果印度土邦统治者没有后代,那么他的土地在他死后就归东印度公司所有,哪怕是过继的都不行。用达尔豪西的话说,这一原则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邦国,它们可能会带来烦恼,但我敢说,它们永远不会带来力量”。
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印度进步。而为了将文明播撒到各地,他开始准备对锡克帝国的战争。
锡克帝国现在内乱不断,而英国在经历了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后觉得,只有征服旁遮普地区,控制阿富汗和印度唯一的出口白沙瓦才行,于是,他们开始重新组建军队,准备吞并锡克帝国。
而锡克帝国的所有人此时忙着争权夺利,只有个别人想着团结一致对抗英国。目前看,灭亡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
第86章 伦敦的茶
“阁下,在伦敦还住的习惯吗?”
外交大臣帕麦斯特在他的官邸接待伊朗驻英国大使哈兰迪,作为重要的西亚国家,英国很重视和伊朗的关系,当然也重视伊朗在阻止俄国南下的重要作用。
“多谢阁下的问候,我在这里感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这里的一切让我大开眼界。相信贵国一定能够将这些东西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话让帕麦斯特很受用,这不是变相说让英国统治全世界吗。“多谢阁下的祝福,大英帝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全世界的国家带入文明的新世界。”
哈兰迪感觉英国人有点得意过头了,世界上这么多国家都会听他的指挥吗?
但现在他还是夸赞英国,说他们是世界文明的先锋。然后才是他们要正式讨论的内容。
“我国和贵国之间还有许多国家,他们我想贵国不会忘记向他们传播文明把?”
“当然没有,但这些地方牵扯其他国家,我们需要一些长久的计划才行。”
说着,帕麦斯特拿出一张印度和伊朗地图,指着上面的地方对哈兰德说道。
“大使请看,这是印度和贵国之间。里面有上百个土邦和国家部落,我认为两国应该帮助他们,带领当地的人民走向文明。”
呦呵,难得啊。竟然让伊朗带着他们进入文明社会。仔细想想,这些部落的确是硬骨头,英国一个一个政府要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不如让伊朗吞并,然后英国再将伊朗变成自己的市场。
“我希望两国之间的边境能够稳定在目前的状态,当然,阿曼在波斯湾北部的沿岸可以全部交给贵国管理。”
看来为了让伊朗继续对抗俄国,英国给出的东西不少,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是阿曼和其他国家的。但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
此时的英国开始意识到,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直接统治全世界,所以开始进行另一种统治方式:即控制全世界主要交通要道,向全世界输出商品,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其他国家。
为了保住英国的地位,还要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衡,防止其他国家一家独大。因此,他们在七年战争时支持普鲁士,拿破仑战争时组建反法同盟。而在西亚,则支持奥斯曼和波斯对抗俄国。
印度方面,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越来越力不从心,根据1833年印度法案,东印度公司转变为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开始进行更多的印度扩张,恒河流域已经基本掌控,但印度河流域还没有。所以需要波斯的支持。
阿曼在波斯湾北部拥有不少港口,其中包括瓜达尔这个港口城镇。此外阿富汗地区的赫拉特、坎大哈和喀布尔三国维持现状,哈兰迪觉得这个筹码不错。
“我希望贵国能承认我国在布哈拉、希瓦和浩罕三国的特殊权益,我国也愿意承认贵国在印度的主导权。”
这里的印度不只是东印度公司控制下的印度,还包括印度河流域以及锡克帝国。这实际上确认了波斯不会对印度做出什么事情,也间接说明现在波斯以对抗俄国为第一要务。
“请大使放心,大英帝国愿意保证贵国的完整。此外,两国之间的留学、商贸也会给予一定的方便。”
现在伊朗和英国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内阁也看中伊朗成为继奥斯曼后最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所以对于伊朗要求的东西基本都会答应。
伊朗也不敢要的太多,只让英国承认了中亚三汗国为伊朗的势力范围,阿富汗地区则维持分裂现状,伊朗保证不会对印度地区有任何非分之想。
此外,英国愿意再给伊朗提供550万英镑的贷款,利率低到3.5%,而且还款期限可以更长。毕竟是一个大客户,给多点也不是不行。
在拜别哈兰迪后,帕麦斯特回到自己的官邸,他要更注意欧洲发生的革命。
现在自由派分子已经占了上风,法国正在左右互搏,德意志在讨论统一,撒丁和奥地利在亚平宁争的你死我活。
在法国农作物的低收成给占全国四分之三的农民造成巨大伤害,消费锐减。数十万的农村人口被迫节衣缩食;羊毛与棉麻纺织业濒临崩溃。工业生产过剩,各类工厂,特别是易受行情影响的中小型工厂,纷纷倒闭。
失业人口骤增加剧了农村人口贫困化,大量乡村小企业的失业工人迁入大城市寻找工作。就这样,经济危机加速了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后果是小市民政治力量的壮大。而另一个人则登上了法国政治舞台—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拿破仑家族族长,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侄子。他的父母在拿破仑一世在位期间,成为傀儡政权荷兰王国的国王和王后。1815年,拿破仑一世兵败滑铁卢,波旁王朝复辟,波拿巴王朝的成员被迫流亡他国。他成长于瑞士图尔高州阿尔嫩贝格,受教于巴伐利亚奥格斯堡的一间文科中学。
在成年后他前往意大利和西班牙,参加了当地的几次起义,在拿破仑一世的儿子拿破仑二世死后,他成为了拿破仑家族族长,但因为法国的要求,他只能在英国待着。
二月革命后,七月王朝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路易-拿破仑亦因此得以回国。回到法国后,临时政府却以莫须有的理由将其递解出境。四月,他再次回国并获选为巴黎市议员。他没有政务上面投入多少精力,也没有给同僚留下深刻印象。路易-拿破仑大半生都在国外生活,讲法文带有德国口音。
就在这时,法国当局下令关闭国家工场,并规定15至25岁的青年工人一律编入军队。成为了工人起义的导火索。当初设立国家工场的目的是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和最低限度的收入来源。这引发工人极度不满。随后,工人发动武装起义。一天后,起义者控制巴黎郊区和部分巴黎市区。
随后部长会议主席卡芬雅克将军率领的国民自卫军奉命镇压起义。短短两天后,起义者最后的据点被占领,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有超过10,000人被杀或受伤,超过4000人流放到阿尔及利亚。虽然成功镇压,但对卡芬雅克的形象也有损失,估计年底的选举有了变动。
第87章 稳定的外部环境
阿米尔当上大维齐尔后的几天里,就有不少人上他家送礼。都是打招呼想要拉关系的,阿米尔第一次看到这个职位带来的吸引力。
现在他可以施行更多的政策,但主要还是发展工业和军队。而目前国家的情况虽有好转,但还需要政府更多的指引。
在经济方面,从英普两国订购的机器和工人陆续回到伊朗。他们通过奥斯曼和格鲁吉亚来到大不里士,然后再运送到全国各地。得益于经济危机,这些机器成本不到一年前的一半,伊朗纯属捡漏。
农业方面,经历了土地改革后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去年的粮食生产就增加了7%,棉花增加了14%。此外,土豆、甘蔗等作物都增加了50%以上,因为之前的种植面积少,所以增长幅度大。
大量的粮食涌入市场也让市场价格下降,以德黑兰市场为例,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超过10%。市民们可以以不太高的价格购买更多的粮食,这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让更多的资金涌入其他地方。
城镇中设立的银行成为民众存钱的主要措施,他们将家中的钱财存入银行,必要的时候再提取出来。不过这个时候银行是没有利息的,民众看中对方的是高安全性,总不会有人去抢银行吧。
银行拿着这些钱就去给其他项目贷款或者投资,从中获得相应的利息和股份,这些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政府资金不足时的第二选项。
“大人,这是劳伦斯先生的请求,他们已经在摩加迪沙建立了商站,如果政府能够支持他们,这里每年会输送大量的粮食、棉花和糖。”
阿米尔看了看劳伦斯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公司和索马里苏丹国发生冲突时伊朗能够支持公司,此外就没有其他要求了。当然,如果是殖民的话再进行职权分离。
“这个我想可以做到,告诉他们,伊朗会支持他们的行动,不过建议他们还是准备一支军队以防不测。”
支持,怎么能不支持。这家公司王族占有相当一部分股份,就连阿米尔也被王储分了一点股份给他。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自然要大力支持。
“他们在当地的发展很好,希望他们能够再接再厉。”
阿米尔现在也就想着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如果能有大量的原料进入,这样就不用大量进口原料了。
根据公司的报道,在摩加迪沙南部有大片肥沃的土地,可以种植很多作物,这样能够弥补伊朗农业的短板。
在开源方面,预计今年伊朗收入可以突破2000万。要是在以前这些收入够用,但是现在是的确不够用,因为王储下令要建设全国电报网,这需要全国架设电报线,还得购入电报机,还要培训工作人员,算起来还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大人,听说东方有很多获得收入的机会,我们要不要去东方?”
阿米尔看着对方,缓缓说道:“现在来说还是太早,等局势稳定了再考虑也不迟。”
“是”
阿米尔翻看着国家的数据,在这里完成工业化是相当折磨人的。在后世国家中能够完成这个的也只有东亚的老爹和两个逆子了,而且这个时候他们三个还是正儿八经的农业半开化国家,除了未来贸易,现在没有一点用。
现在,政府官僚们已经习惯了三大指标:教化、稳定、经济。
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社会稳定了,政府足够强势,地方实力派都安分守己,些许破坏社会稳定的不良分子处理掉就行了。
最麻烦还是发展经济,繁华的城市还好,现在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更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只要制定适合的地方政策就行。但农村和乡下则需要更多政策引导才行,还要小心环境,在这个缺水的环境下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对了,听说法国要选举新的领袖了,有没有呼声最高的?”
“现在有一位呼声很高,路易.拿破仑,叔叔是法国前任皇帝,他自己是巴黎市议会的一员。法国预计年底举行选举,看样子他上台是板上钉钉的。”
此时的拿破仑已经开始展现自己的野心,他自吹是其伯父拿破仑一世的继承人,是“民族统一”的坚决维护者,并且还向所有各阶层人员提出了煽动性的纲领,许下了诱人的诺言:他答应给天主教徒“信教自由”;向工人保证“消灭失业”、“大赦被捕的起义者”、“实施劳工保护法”、“推行八小时工作制”;向农民保证“减轻赋税”、“保护小土地私有制”,以“消灭贫困”;用“低息贷款”、“减税”来安抚工厂主等富裕阶层,等等。
在暗地里,波拿巴四处活动,发展其党羽势力;勾结君主派和教权派;收买莫莱和梯也尔,重用心腹佩尔西尼,利用保王的“普瓦蒂埃街委员会”,为自己效劳。
甚至不惜大量金钱,不仅自己花去了30万法郎,而且还从英国的一个银行经理那儿提取了100万法郎,来创办报刊、发行小册子、填谱作曲等为自己未来的竞选大造舆论。
此时法国由于民众的政治意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公民素质的良莠不齐,都无法保证选票的可靠,甚至有的选票根本不具备价值。普选活动仍旧存在政治阴影,所谓的民主无法摆脱被人为引导的束缚,民众政治意识淡薄,观念落后的话,更容易被收买选票,鼓吹执政承诺,造成贿选,骗选等后果。
阿米尔双手紧紧交叉,这个人他没有过多了解,但他的叔父可是个厉害角色,他还是不能冷淡对应。
而且,法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虽然因为奥斯曼的关系两国有些波澜,但两国贸易没什么影响。而且现在英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甚至普鲁士也要排在法国前面,所以法国的关系看着不怎么重要了。
“帮我叫佩泽什基安过来,我有话对他说。”
第88章 外交策略
佩泽什基安很快来到阿米尔面前,大维齐尔的改换没有影响到他的外交大臣职位。身为亚美尼亚人,佩泽什基安却信仰什叶派。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在政府内部拥有职位的一个原因。
“大人!”佩泽什基安向阿米尔问好。
“哦,你来了,请坐吧。”
佩泽什基安坐下,阿米尔将目前搜集的欧洲资料交给对方。“你是负责外交方面,伊朗要想强大,需要和这些国家打好关系,但也不能全部提高,不然他们以为我们像狗一样。”
佩泽什基安也知道不能恭维所有欧洲国家,只需要和最主要的打好关系就行,所以,英国、法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这些国家是伊朗最重视的。
“目前来看,俄国威胁最大,我们和英国合作对抗俄国这一个思路没错。法国和奥斯曼之间的关系很近,未来如果和奥斯曼爆发战争能让他保持中立就行。
普鲁士和奥地利据我所知他们现在被国内的民众所困扰,但这场风波结束后变向还需要继续观察。我国不像奥斯曼那样和欧洲接壤,但俄国咄咄逼人的特性仍然是悬在伊朗头上的一把利剑。”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绕不开俄国。所有人都知道俄国会继续入侵,所以在阿塞拜疆地区的军事投入最大。
“俄国的野心我们都知道,但我国和他们之间的国力差距很大。尽管已经开始追赶,如果战争真的开始,那么就必须速战速决。拓展贸易是增强国力的一个办法,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吗?”
阿米尔这么询问,佩泽什基安仔细思考起来,然后说道:“现在向希瓦、布哈拉等国家和内志的部落施加压力是伊朗最好的选择,在我们的实力没有增长前,这些地方是不会引起其他国家大反应的。”
看来外交大臣也没有什么新的想法,阿米尔向他说:“感谢你的建议,我会好好考虑的,也请你重视一下英国和俄国之间的动态,他们的变动直接关系到伊朗的生死存亡。”
佩泽什基安点点头,随后离开了大维齐尔的官邸。阿米尔知道对于俄国的野心,伊朗必须早做准备。
自从上一次的演习后,毛奇开始在全国进行军事改革。根据之前的方案,一年内整改两个军团三万五千人。每年需要资金450万里亚尔,之前借款划拨能维持三年,三年之后需要从财政收入中划出一大半来整改。这对财政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所以这段时间去增加收入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所以阿米尔想要通过拓展对外贸易获得更多的关税和原材料,这样就能降低国内工业品成本,变得更有竞争力。
与此同时,伊朗国内的教育改革也在同步。宗教神学院被拆除大部分,教会学校被迫转型为世俗学校。但因为教师不足只能开放其中几所。
为了缓解教师不足问题,政府设立了师范学院。第一批招收学生60人,学期满并通过考试后就可成为一名教师。
原本的神学院毕业的人员为了能够留在世俗学校里,大部分都改成教历史和语文的了。还有一些改成教授医学、数学这类学科,同时根据欧洲部分国家的经验,决定成立国家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门,负责进行全国的教育工作。
虽然还是有宗教残余,但学校以强调国王的权力和尊严取代强调安拉的权力和尊严。列王纪等伊朗古代书籍大量印刷并发行,波斯语开始推广,没有什么少数民族,只有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伊朗人。
国家各个地方都要钱,教育部明年就要拨款70万里亚尔用来普及教育,未来还会越来越多。而交通、电报还要很多资金投入,这里无时不刻都在说着两个字:要钱。
现在能够理解阿米尔面临的难题了,建设新的经济体系刻不容缓。同时老一套的筹钱制度不行了,要想获得更多资金,就得需要新的金融制度。
——————————
伊朗贸易公司从索马里地区的农民手中“购买了”大片肥沃土地,他们都位于谢贝利河下游,可以直接灌溉。
劳伦斯让农民种上棉花和甘蔗不种粮食,粮食从伊朗国内运输,也算是给伊朗增加点收入。
劳伦斯用花言巧语诱使当地酋长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由于不久前的瘟疫和饥荒,以及不时发生的内乱,索马里地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