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32节
工商部做出的工业计划以十年为一个过程,以政府主导军工、钢铁、矿产等重工业,引导、鼓励私人发展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增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充实社会资本;活用闲置资源,尤其要以增加出口为主轴,改善贸易收支。
有了这个计划,伊朗就可以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了。在目前这个阶段,国家必须要大量出口来获取资金,国内太穷了,基本没啥可压榨的。
纳赛尔丁也铁路之后又开始推动电报的普及,同时他也欢迎其他新科技的进入。这样能够推动国家发展更快。
国家银行成立后,成为了唯一发行里亚尔的部门。这让金融稳定了下来,并牢牢将汇率稳定在1英镑兑10里亚尔上。随着货币、市场的统一,商品交换、经济交流更加密切;里亚尔流通范围的扩大,民众对里亚尔信用的依赖程度提高,政府的威信也有所提高。
恰赫巴哈尔,伊朗最南端的城市,位于阿曼湾的出入口。是伊朗通往印度洋的最近和最佳的通道。
这里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视地方,因为伊朗的主要港口城市都处于波斯湾里,而只有恰赫巴哈尔位于霍尔木兹海峡外,因此这里也是重要的港口城镇。当地的市政人员大多来自于新军军官和开明官僚。
这里的商业潜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当地政府也提交了从恰赫巴哈尔到伊斯法罕的铁路建设提案,不过需要的资金很多。
和恰赫巴哈尔一样的还有许多城市,他们都希望能够改善交通情况,为此向铁路局上书早日建立铁路。但国家资金还是短缺,能够维持大不里士铁路建设已经是从盈余中扣出来钱了。而要想将这里的建设推动下去,就需要更多的资金。
这个时候,银行的好处就展现出来了。工商银行愿意贷款200万里亚尔给伊斯法罕铁路,劝业银行出100万,凑300万里亚尔用来修建德黑兰—伊斯法罕铁路。不过其他铁路还需要排队等待。
1848年3月25日,伊朗沙阿正式发布命令,从4月1日开始,一切海上奴隶贸易勒令停止。陆地上的奴隶贸易延长到9月1日停止。
在经历无数的扯皮后,伊朗终于在废除奴隶贸易上迈出一大步。虽然还是有些遗留,但对于伊朗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对于国内的奴隶,沙阿没有给予他们相应的自由,不过只要他们付出一笔钱,就可以获得自由。也就是说,自由是有代价的。
其实现在宣布基本没啥实际意义了,大部分奴隶在之前几个月内战中被释放,他们成为佃农、手工业者、小商人等。
而且,现在的奴隶贸易已经衰落了,已经没有多少人被卖入伊朗,只剩下一个法律允许。现在宣布非法,也算是给欧洲看看,伊朗是如何努力向前走。
——————————
奥地利帝国内部的抗议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在民众对压力下,维也纳体系的缔造者,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辞职流亡,维也纳体系崩盘。
此时的唐宁街十号,约翰.罗素首相正在思考当前的世界局势,首先是法国问题,刚刚建立的临时政府,在外交上已经向大英帝国表示了善意,要不要接受他还在犹豫中。
维也纳体系已经崩盘了,未来的欧洲政治格局又该怎么建立?
不要看英国人外交手段玩的很厉害,在维也纳体系崩盘前,首相大人还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真的土崩瓦解了,他就感觉头疼了。
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各国保持了势均力敌,英国人可以放心大胆的在海外开疆扩土。
“首相阁下,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继续之前的战略构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朝,削弱奥地利的实力,同时挡住法国人向意大利扩张!”外交大臣帕麦斯顿提议道
首相皱着眉头说:“帕麦斯顿先生,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实际上,为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平衡,我们还需要奥地利存在。
现在奥地利的内部矛盾重重,搞不好就解体了。到时候没有了制约的情况下,哈布斯堡家族将重新回到德意志地区。”
在血统论的欧洲,首相不是杞人忧天,一旦奥地利解体,剩下的奥地利邦国回归德意志几乎成为了必然。
就算不是哈布斯堡家族统一德国,换普鲁士人上也一样啊?一个统一的大德意志帝国出现,对英国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奥地利的情况,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峻。维也纳的暴乱很快被镇压,别的地方虽然不稳,却没有爆发大乱。
为了欧洲革命,不波及到俄罗斯,俄国政府就必须要支持奥地利,再加上我们的支持,就算是匈牙利叛乱爆发了,也会很快被镇压下去!
况且,我们也不需要撒丁王国完全击败奥地利,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出面调停,只要不让法国人出兵支持撒丁王国,局势就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帕麦斯顿想了想说。
奥地利就是在近东地区制衡俄国人扩张的最大力量,如果现在奥地利人向俄国人救助,那么放弃一部分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在所难免。
撒丁王国想要统一意大利还要他们自己努力,伦敦只是提供有限度的支持,成功了固然最好,失败了也不会牵扯到英国。
第84章 雇佣外国人
3月19日,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宣布取消书报检制度,并且向德意志各邦国发出外交照会,要求召开各邦联合会议。商量德意志统一的事情。
国王通过柏林的街道,并在城内的腓特烈斯海因公墓出席了不幸遇难的平民起义者的集体葬礼。国王本人,部长们与将军们身着象征着革命的黑红金三色服装。同时,计划在被普鲁士统治的前波兰王国领土起义的波兰囚犯也被释放,在全城游行并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示威期间遇难的254人被列在御林广场的灵柩台上。
梅特涅主张的建立普奥俄三国同盟的希望破灭,普鲁士同奥地利、俄罗斯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
莱茵兰、黑森-莱茵、卢森堡和普法尔茨共同有着1795年后被拿破仑统治的历史。拿破仑的军队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在他统治下建立的社会,行政和立法措施更击垮了从前神职人员与贵族在此地的封建统治。尽管莱茵兰的土地并非最优良的耕地,但林业却是一个传统的强大产业。
受益于马克伯爵领地附近的煤炭资源和通向北海的莱茵河河道,莱茵河左岸的土地在19世纪成为了德国最主要的工业区。至1848年,亚琛,科隆和杜塞尔多夫已高度工业化,拥有数种不同类型的工业。
然后,经济危机来了。当地的工厂破产增加了40%,价格一泻千里。工业品卖不出去,不过还是有一些国家会购买商品,只不过非常少。
苏莱曼尼每天看着柏林发生的一切,觉得他们是大逆不道,竟然敢反抗他们的国王,但一看到路易十六的结局,又觉得很合理,可能欧洲的民风彪悍吧。
“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苏莱曼尼想着。
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正在和另一个人争吵。
“什么意思,我随时为了国王而献身,结果你就让我去做后勤?”
“现在已经是最好的了,国王已经准备颁布宪法和召开议会,战争根本爆发不出来。”
“该死,国王怎么能对那些人妥协呢,应该调拨军队去杀了他们。”
这个高个子的人刚说完,对面的老头就惊恐的看着他。“你,你真是疯了,难道要把王国送入地狱吗?”
“送王国入地狱的不是我,是你们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国王受暴民胁迫,你们第一时间不是去勤王,而是在这里扯皮,哪里还有一个忠臣样子。”
这个人苏莱曼尼认识,是柏林州的州议员,听说他本来是候补,但在正式开会4天后,有一位议员因为身体原因退出,然后他就上来了。
看着这位生气的样子,看来他是一位国王的支持者。
在柏林,自由派、保守派、共和主义者、君主主义者在这里共襄盛举。这在伊朗是前所未有的,不过小时候的教育和在军事学院的教育让苏莱曼尼知道,忠于君主才行,共和只是一群想要夺权的人对幻想。
“易卜拉欣,今天说好了要去勃兰登堡门的,你在这里干什么?”
“没什么,随便看看。”
伊朗在这场欧洲革命中只能当个吃瓜群众,或者趁此机会在莱茵兰地区抄底。伊朗的经济还没有达到欧洲这样的高标准,暂时不用担心国内会有这样的运动。
不过这个时候,各国和伊朗的进出口有不同的提升。大多来自进口机械和出口地毯农产品,毕竟本国民众还是需要大量的粮食的。
第一人伊朗驻普鲁士大使此时在莱茵兰收购破产工厂的机器,还有招募工人,因为经济危机,他们的薪资是很便宜的。
“我们在汉堡已经招收了100多人,而在鲁尔区有了300多人。主要集中在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化工、煤炭开采等大型工业。还有一些是食品、纺织这样的轻工业。”
因为汉堡交通便利,所以大使将普鲁士人才引进的指挥地放在这里,而他就是在这负责对各地区的招收工作进行指导。
“对教育和科研人才的引进还不够,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教授高级工程师这一类高级人才。听说曼彻斯特已经招募到500多人,我们也快完成任务吧。”
这次大量引进人才也是伊朗政府推动的政策,也许老师不会心动,但那些失业的技术工人可会心动,为了生活,他们什么都会做。
他们也可以移民到海外,但经济危机来的太快,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失业了,加上维持日常生活,买船票的钱都没有。这就让伊朗占个便宜,至于这些人在伊朗生活习不习惯,那就看他们的适应能力了。
而地方政府见状也不阻拦,这样能减少点暴动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反正这条路给他们了,要是不愿意也没法了。
当然了,不只是曼彻斯特,伊朗还将手伸向了苏格兰。广撒网是好的,而且英国招募750人的额度马上就满了,大使突发奇想,拿50个名额给爱尔兰,看看能有些什么?
爱尔兰的都柏林是当地人口的稠密地区之一,这里的经济也比较发达,但因为1847年的经济危机,大量工厂都倒闭了。而听说有去外国的工作机会,不少工人都打算试试,毕竟活着最重要。
这里的名额也很快满了,虽然要去的国家吓退了不少人,但融入当地社会和融入天堂之间他们还是选择了前者。
“帕特里克,你也要去波斯啊,听说那里没有教堂,你这个虔诚的上帝子民受得了吗?”
“这个我知道,但比起这个,我想还是活下去更重要。”
帕特里克实际上更怕对方戳穿自己,因为他将自己包装成农业专家而蒙混过关。但他不知道到了伊朗该怎么办,人生地不熟的,如果自己死了,他的家人怎么在当地活下去?
但对方看样子也没有戳穿自己,可能是觉得他可怜吧,自己的家人都在大饥荒中死了,就剩下他和他的妻子了。这样也好,只要能挺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历史就在这里改变了一下,这个移民家庭本来要移民到美国,然后他们的后代会越来越大,并问鼎白宫。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死亡诅咒伴随着家族每一个人,不知道到了伊朗,这个诅咒还会不会在?
第85章 上任
众所周知,现在伊朗沙阿是穆罕默德,但实际做事的是王储纳赛尔丁。有一些人对沙阿说王储要发动政变,穆罕默德气的直接把这些人砍了。
笑死,要政变的话他进入德黑兰到时候最合适了,哪里还用得着现在。编瞎话能不能走点心。
而且,他现在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专家会议开幕时还能搀着走,现在也不行了。他感觉自己的大限要到了。
“沙阿”哈桑来到穆罕默德面前。
“啊,我亲爱的大维齐尔,坐吧。”
哈桑坐在沙阿的面前,虽然自己还是宰相,但他感觉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各种新鲜事物让他的脑子转不起来,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稳定政府,不让他们混乱。
“你为了伊朗尽心尽力,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持政府稳定,我要谢谢你啊。”
“沙阿谬赞了,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嗯”穆罕默德点点头,“现在的情况比之前好了很多,多亏了殿下运筹帷幄,不然伊朗还不知道往哪里去。”
“是啊,是啊。”
随后两人沉默了一下,哈桑知道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而沙阿今天叫他来也是为了政府的事情。
“我知道你这段时间过的不好,不如去大不里士看看,休息一下也是好的。”
这是明摆着要宰相辞职了,而最近政府的情况他这个宰相也是架空状态。阿米尔以财政大臣的身份处理一切有关改革的事情。
而效果这几年也是出现了,贸易大量增加,还引进了新技术和新知识。伊朗已经开始改变了,而他也跟不上趟了。
“沙阿说的是,臣的确是老了。先有北方的威胁,西方的奥斯曼、南方的英国又先后勒索伊朗。如果自身不强大,那么只有被勒索的命运。
好在,我们拥有一位伟大的王储。之前的一系列事情足以说明,他会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哈桑对纳赛尔丁的评价很高,没办法啊,好不容易出来一个愿意改变的,不支持也得支持了,不然亡国他们后悔都来不及。
1848年4月25日,伊朗大维齐尔哈桑辞职。沙阿穆罕默德宣布由财政大臣阿米尔出任新的大维齐尔。
消息一出,所有人都不觉得惊讶,因为阿米尔上台是迟早的事,他现在是财政大臣,又是国家改革的主要推手,肯定是要委以重任的。
只不过他们以为得等纳赛尔丁上台后才会成为宰相,没想到现在就成了。
阿米尔也是懵的,他怎么突然成为大维齐尔了?自己事先没有得到任何通知,都是沙阿突然宣布的,难道是王储劝说的吗?
这还真和纳赛尔丁没有关系,他也是刚得知消息。只能说这次是沙阿自己做主更换的。
这个实际上也是无可厚非,毕竟纳赛尔丁也要上报沙阿做决定。既然他成为了宰相,那就好好干吧。
阿米尔进入了宰相的办公室,见到了哈桑。
“从现在起,你就是新的大维齐尔了。恭喜你了。”
留下这么一句话后,哈桑离开了办公室,就剩下阿米尔一人在办公室里。
——————————
伊朗和印度之间的贸易也活跃起来,但也只是小规模的交易。不过在这期间,有两个团体和他们交往活跃——帕西人和伊拉尼人。
在8-10世纪间,一部分坚持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不愿改信而移居印度西海岸古吉拉特邦一带。这些波斯移民在印度被称为“帕西人”。
虽然帕西人最初是来自波斯,但大部分印度帕西人都已失去与波斯的社会或家族联系,与波斯已经没有共通的语言。在自从第一批祆教徒到达印度后的数百年间,帕西人已经将自己融入印度社会,但同时保持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传统。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