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212节

  从西西里国王到西班牙国王,马克西米利安统治的区域骤然扩大。面对的问题也更多,而财政问题再次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难题,恐怕,还是得麻烦伊朗。

第583章 立宪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1870年1月1日,纳赛尔丁在巴格达正式签署《伊朗宪章》,颁布议会选举法律。

  宪章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教为什叶派。沙阿为国家元首与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拥有批准法律、任命首相与大臣、缔结条约、宣战媾和、赦免罪犯的权利,并保留直接控制军队、外交、宗教基金的权利。

  宪章

  并且宪章也规定了国民兵役、纳税为义务,言论出版自由不得违背教义与国家安全。

  上议院成员三分之一由沙阿任命,此部分成员应为在科学、艺术、军事、行政、商业等领域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士。三分之一由各省省议会间接选举产生,确保每个行省至少有1名代表。剩下三分之一为贵族成员。任期分别是终身和八年。

  下议院通过选举产生,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选举权上则更改为一年纳税超15里亚尔或者拥有2000里亚尔的不动产,且年满25岁的男性。

  在席位上,还划定了宗教保留席位,包括东正教三席、亚美尼亚教会四席、祆教两席、犹太教、东方正统教会、天主教各一席,加起来总共12个席位。算上其他席位,下议院一共是350个议席。

  帝国议会具有法律的同意权,关于国民权利、义务等带有法律保留的内容,未经帝国议会同意不得变更。另外,帝国议会也有法案提出权和预算同意权,可以通过审议预算来监督行政权力。此外,也有条件地具有上奏权和建议权。

  不过议会作为立法辅助机关,在制定法律时需要沙阿的许可和国务大臣的署名。另外,沙阿也保留了发布紧急敕令和独立命令的权限。

  司法方面则采取世俗和宗教法院双重制度,世俗法院审理民事、刑事案件、宗教法院处理婚姻、继承、宗教事务。由沙阿任命6名世俗法官、6名宗教法官组成的最高法院,裁决法律合宪性。

  政府方面,大维齐尔仍然作为政府首脑,虽然位居国务大臣之首,但其地位与各大臣平等。同时大维齐尔更名为首相,同时设立副首相协助首相处理政事,副首相由首相提名,沙阿批准,并且能够兼任部门大臣。

  作为制约内阁的机构,沙阿还设置了枢密院等机关。此外,还有重臣会议、御前会议等众多议事机关。王族和政府之间的权限划清,双方互不干涉,必要的时候需要由沙阿的私人秘书负责处理。

  《伊朗宪章》签署的消息如惊雷般传遍伊朗大地,德黑兰街头挤满了欢呼的民众,他们挥舞着象征什叶派的绿色旗帜,将宪章文本抄写在墙壁上、传单上,奔走相告这一“终结专制、开启民智”的时刻。

  然而,欢呼的浪潮尚未褪去,改革落地的现实阻力便已浮现。1月中旬,下议院选举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各省选举委员会刚成立便陷入争议。

  在伊斯法罕,当地贵族以“纳税标准过低”为由,要求将选民资格中的不动产门槛从2000里亚尔提升至5000里亚尔,声称“低资产者缺乏政治判断力,易被煽动”。这一提议遭到商人阶层强烈反对,德黑兰商会联合12省商户罢市三日,商铺门上悬挂着“宪章即契约,不可违逆”的标语,迫使选举委员会维持原标准。

  与此同时各个政党开始活跃,进步党、复兴党、自由党、辉格党四个较大的政党准备在三月的选举中夺得最多的席位。各个报纸都在刊登最新消息,是一点也不放过啊。

  宗教界对宪章的态度则更为复杂。什叶派高级阿亚图拉们认可国教地位的规定,但对宗教法院的权限划分心存疑虑。数位宗教学者联名上书沙阿,要求扩大宗教法院对民事案件的管辖权,认为婚姻、继承事务与宗教教义紧密相连,不应受世俗权力干涉。

  与之相对,少数派宗教领袖却对保留席位感到满意。亚美尼亚教会大主教亲赴皇宫致谢,承诺动员信徒支持新政权;犹太教拉比则开始筹备选民登记,希望选出能真正代表犹太社群利益的议员。

  而在议会选举之前,内阁改组成为了第一大事。穆沙拉夫奉命改组政府,大部分部门保持不变,财政大臣沙赫里亚里兼任第一副首相。

  新增的部门则由原本部门的部分人员补充,最重要的就是部门次官,工商次官萨迪格直接被任命为建设大臣。殖民大臣原先是海军次官、水利大臣是农林次官、卫生大臣则是原德黑兰中心医院的院长、宗教事务大臣,自然是纳赛尔丁亲自提名的赛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也就是当初在大不里士法庭上畅所欲言的那位。

  这份宪章通过参考十几个国家的法律总结而来,尽管民间也有许多宪法草案,但在纳赛尔丁看来,许多草案“错将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自由过激论者的著述视为金科玉律,企图颠覆国家的统治秩序。”

  而法治建设并不是单单颁布一套参考自列强的法律就能完成。另一方面,伊朗国内的一部分保守派也希望建立绝对君主制体制,而这样的想法却偏离了立定宪法的意义。

  因此,找到一部适合现状的宪法。这需要以沙阿为中心团结全国国民,并赋予议会一定的权力,并能够平衡各方的力量。这才是宪章诞生的根本条件。纳赛尔丁也是希望这份宪章能够稳定住国内,至于其他的,走一步看一步吧还是。

第584章 议会选举

  在递交给沙阿的报纸上,都是写着立宪的好处和沙阿的英明,然后再附上各地的情况,贵族、乌理玛、市民之间是明争暗斗。那些记者可是闻着味过来,为了这个消息,他们可是会上天入地的。

  “伊斯法罕发生游行,商人和学生抗议贵族的蛮横行径。”

  “大不里士十万人游行,支持立宪。”

  “德黑兰请愿团已经到达巴格达。”

  穆拉德看着这些头条,对于地方反应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种平和的表象被撕破,贵族和地主主导的政治体制破产,新的阶层开始发声。

  “这就是新的时代,要多倾听一些不同的声音。”

  纳赛尔丁正在拟定上议院的名单,虽说按照三三制来提名,但贵族方面没有沙阿点头不可能成为议员,地方议会选举团则是之前仿照专家会议的模式组建起来。谁上来,谁下去,都需要沙阿的一句话。

  在重大贡献者的类型中,军队占30%,工商业占40%,大学和科学院占30%。而在贵族里包括各地的酋长、特殊的领主占60%。为了防止他们在地方继续施加影响,就让他们来巴格达聚一聚。

  在所有上议院议员中,什叶派占91%,剩下的是逊尼派和其他宗教。就算是宗教学者中,逊尼派也只有两位,其余的都是什叶派。

  “通知这些人,让他们尽快赶到巴格达。”

  “是”

  纳赛尔丁将议员名单下发,通知这上面的人前往首都。同时继续关注立宪后各地的动态,贵族地主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对碰简直是太好看了。

  这种在政党上也有提现,进步党和复兴党获得地主贵族的支持多,自由党和辉格党在知识分子当中的支持率高。而随着这一年在专家会议中的表现,进步和复兴两党被称为政府党,自由党被称为平民党。

  由于有了之前专家会议选举的经验,这次伊朗议会选举各方倒是显得平稳了许多。报纸成为各个政党的舆论争夺地。

  几个政党从内政的各个方面激烈讨论,从农业改革到工业政策,再从军队讨论到贸易。谁也不肯相让,都认为自己的才是正确的。

  外交也成为了他们争论的地方,进步党在报纸上鼓吹进一步加深伊朗和奥地利之间的友谊,并且还要和德国组建反俄罗斯同盟。这一举动让奥地利大使表示认可。

  而自由党的观点则提出要创建和平的社会,因此就必须和英国法国打好关系,并且维持目前和俄国的关系。这得到了英法两国的认可。

  而在第二天就有消息传来,大不里士的地方选举站出现骚乱。几个地主雇佣的打手试图抢夺选民的选票,被提前部署的士兵当场控制。消息传到巴格达,进步党立刻在报纸上发声,指责“自由党暗中勾结地方势力破坏选举”;自由党则迅速回应,称“是进步党支持的贵族想操控选票,被抓后倒打一耙”。双方的舆论战愈演愈烈,连德黑兰的咖啡馆里,客人们都分成两派,为各自支持的政党争得面红耳赤。

  各地警察开始维持秩序,国家安全局也暗中派出秘密警察查找不稳定因素。不管是谁,都不能破坏选举。

  为了充分的让民众知道政党的主张,沙阿下令在巴格达剧院内进行一次辩论。但很快变成了骚动。

  进步党领袖阿卜杜勒·哈米德正被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他手指着身后“维护选举公正”的横幅,慷慨激昂地说道:“自由党为了夺权,不惜勾结地方恶势力,这种行为是对宪法的践踏,是对伊朗人民的背叛!”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刻响起一阵附和声。

  不远处,自由党领袖穆罕默德·礼萨也不甘示弱。他面对镜头,举起一份印有进步党与贵族往来信件的报纸,语气坚定:“大家看看,这就是进步党所谓的‘公正’!他们暗中支持贵族操控选举,被抓后反而倒打一耙,这种谎言迟早会被揭穿!”记者们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将两人剑拔弩张的气氛推向高潮。

  下面听众的争论声更是激烈到几乎要掀翻屋顶。穿长袍的商人指着对面穿西装的学生吼道:“进步党才是真正为国家着想!和奥地利、德国结盟,才能抵御俄国的侵略,发展工业!你们自由党只会空谈和平,迟早把国家拖入深渊!”

  学生涨红了脸,反驳道:“你懂什么!英国和法国有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和他们搞好关系才能促进贸易发展!和俄国交恶,只会让我们陷入战争的泥潭!”周围的人也分成两派,互相指责,甚至有人撸起袖子,眼看就要动手。仅有的警察急得满头大汗,一边劝说一边给警察厅打电话求助。

  惨烈的选举争斗不止发生在这里,还发生在全国各地。内阁的选举干涉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有自己动手的,也有派人予以打击的。前者比如内政部试图以自由党机关报侮辱政府为由,一举逮捕自由党的部分高层,但因为遭到法制局长官与司法相的反对而失败。

  在后者,复兴党和辉格党为了争夺马什哈德的席位打的头破血流,当地市长发动当地黑社会恐吓选民投票给复兴党,结果辉格党的人和他们起了冲突,当场死了三个人,受伤17个。

  而在遥远的欧洲,英、法、俄、奥等国也在密切关注着伊朗的局势。他们知道,伊朗的立宪不仅关乎这个国家的未来,更关乎他们在西亚的利益。

  3月15日,下议院第一次选举正式开始。拥有投票权的选民决定了350个席位分布,从早上八点一直投到晚上六点,然后就是统计选票阶段。

  各省结果通过电报传到巴格达,而各种报纸也在推测谁能赢得议会大选。直到第二天中午,所有结果统计完成。

  进步党获得123个席位,成为议会第一大党;紧随其后的是自由党,112个席位,复兴党65席,辉格党34席,其他的是无党派和小型政党的当选人。进步党加复兴党一共188席,超过议会半数,政府可以继续稳定下去。

第585章 前夜

  下议院选举尘埃落定,上议院的成员也先后来到巴格达。内阁也已经改组,立宪总算是平稳的落定了。

  下议院350名议员,上议院120名议员共同在议会所在地前合影。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

  上午九点,上下议员全部坐落在议会大厅。沙阿身着黑色礼服,在王储的陪同下登上主讲台,目光扫过台下座无虚席的议员们,缓缓开口:“今天,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不是权力的削弱,而是国家治理的进步。我承诺,将严格遵守宪法,尊重议会决议,与各位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

  话音刚落,大厅内再次响起热烈掌声。下议院议长卡里姆起身回应:“尊敬的沙阿,感谢您对宪法的尊重与支持。议会将不负人民所托,履行立法职责,监督政府工作,与王室携手推动国家发展。”随后,上议院议长阿卜杜勒·拉赫曼呈上《立宪宣言》,沙阿接过文件,在上面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按照英国惯例,新任政府需要得到议会的信任投票才能正常工作。但伊朗还需要沙阿的任命,并且任命要大于议会认可。

  最终议会投票中穆沙拉夫政府获得下议院200票和上议院全体成员的支持,第一届政府内阁启航。

  成为建设大臣的萨迪格更是兴奋了好几天,自己已经执掌了一个部门,那么未来会不会向更高的地方发起冲锋。

  当然,自己也需要拿得出手的政绩才行。建设部,自然是要负责建设方面的情况。

  目前伊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不够,比如城市建筑的翻新、水利工程的发展、港口的扩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建设。对于这些地方,萨迪格已经有了想法,不过需要和财政部讨论,没钱可是寸步难行的。

  财政部仍然是在忙碌中度过每一天,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9亿里亚尔,但是支出却有2.1亿,赤字2000万,只能发行国债来弥补。

  最近国际经济是不好,贸易疲软,股市也是萎靡不振,虽说还没有暴跌,但总归是感觉不太对劲。

  在德黑兰的证券交易所内,以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交易员们无精打采地坐在交易台前,偶尔有几笔交易,也都是些小额的股票抛售。

  之前沙阿批准的经济方案开始进行,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效果的。而且还需要不断往里投入,而且新部门肯定也需要预算,特别是建设部,那个萨迪格肯定会说什么宏伟计划,然后让财政部掏钱。

  “叩!叩!叩!”

  “进!”

  财政大臣的房门敲响。一看到对方自己就感觉说的成真了。建设部的次官亲自到来,“稀客啊。”财政大臣沙赫里亚里抬头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是为了部门的拨款来吧?”

  对方将纸摊在桌子上:“沙赫里亚里大人,您看。众多城市老城区的房屋大多是百年前的土坯房,雨季一到就漏雨,部门计划用三年时间翻新六千间民居;

  胡齐斯坦省的水利渠已经淤塞多年,去年小麦减产三成,若能疏浚河道、新建水闸,明年收成至少能提两成;还有布什尔港,现在只能停靠小型商船,要是能扩建码头、加深航道,英国和印度的商船就能直接停靠,贸易额至少能涨四成。”

  “停停停停停!”,沙赫里亚里阻止对方继续说下去。“你就说需要多少吧?”

  “根据估算,总共需要1285万里亚尔,然后每年也需要投入至少400万里亚尔。”

  沙赫里亚里从抽屉里抽出一份红色封皮的账本,翻到标注“1869年财政总结”的那一页:“恐怕不能答应现在的要求,今年国际经济又不景气,在欧洲的棉纺织品卖不动,我们出口的商品数量下降,国库实在拿不出。”

  两人沉默了片刻,窗外传来街面上的吆喝声——小贩在售卖刚烤好的馕饼,骆驼商队的铃铛声由远及近。缓和了一些尴尬气氛。

  “要不这样,分阶段来?先从水利工程开始,胡齐斯坦是粮食主产区,只要收成提上去,农民的税赋能增加,国库也能慢慢充实。至于房屋翻新和港口扩建,先做规划,等明年财政好转再动工。”

  沙赫里亚里点头,“恐怕只能这样了,可以先批给600万,至于其他的……看看银行能不能帮你们吧。”

  只能是这样了,目前的经济情况的确是不乐观,不知道政府能拿出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提振信心。

  此时伊朗的经济情况又开始严重了,为了出口,许多地主将种植重心转向棉花等经济作物,减少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短期内提高了农业收入,但粮价易受国际市场和国内收成影响而波动。农林部多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但仍然挡不住地主想要赚钱的心思。

  虽然工业品出口保持增长,但在伊朗的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在已显露出经济过热的迹象,投机活动猖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际需求的萎缩,从而直接切断伊朗的经济命脉,出口。

  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行政改革开销以及王室开支,远超过了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为了应对财政赤字而增发的货币已经开始推高国内物价,民众生活成本上升。而正如财政大臣所担忧的,股市和贸易的“萎靡不振”是一个危险信号。

  奥地利作为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国内工业生产过剩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商品积压,工厂纷纷减产、裁员。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未能幸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萎缩。这一情况迅速波及伊朗,欧洲对伊朗商品的订单大幅减少,原本供不应求的地毯、丝绸在仓库中堆积如山,价格暴跌。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第二次发行国债,但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投资者信心不足,国债销售遇冷。银行信贷也陷入困境,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资金链紧张。经济危机的阴云在这上面游荡。

第586章 英国股市崩盘

  伦敦交易所一直是世界财富流动的中心,处于美洲和欧洲之间,时间上可以很方便。

  伦敦金融城不仅交易股票国债,就连那些暗地里不干净的钱也能在这里交易,每天交易的金额以千万为单位。

  在交易所大厦的花岗岩墙外。往常这个时辰,穿着黑色礼服、戴着高顶礼帽的经纪人早已挤满门口,互相递着雪茄、低声交换着情报,可今天的气氛却透着诡异的冷——有人攥着报纸快步疾走,报纸头版“巴黎股市暴跌”的标题被雨水晕开,也有人站在街角,反复摩挲着怀表链,眼神里满是不安。

  巴黎交易所已经崩溃,当交易钟声敲响,股票抛售潮汹涌而至。铁路板块首当其冲,诺曼底铁路公司股票几分钟内就跌去近25%。紧接着,制造业、纺织业股票也遭抛售,股价如断了线的风筝,纷纷坠落。

  法国的众多银行门口,挤满了焦急提现的储户。银行金库储备在疯狂挤兑下不断减少,银行家们心急如焚,他们一边紧急商讨对策,一边给交易所施加压力,希望能有方法稳住局面。

  法国的情况传到英国,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的,法国这样,那么英国也不远了。

  上午九点整,交易所大门准时打开。往日里喧闹的交易大厅,此刻却像被按下了静音键,只有穹顶的时钟滴答作响。经纪人陆续走向自己的席位,手中的交易单沙沙作响,却少了往日的高声吆喝。开盘铃声响起的瞬间,原本紧绷的空气突然炸开——“格拉斯哥铁路股票跌了!跌了五个点!”一个红头发的经纪人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的单据几乎要被捏碎。他的喊声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大厅。

  “利物浦棉花期货也崩了!”另一个声音紧接着响起。原本围在棉花交易区的人群瞬间涌散,有人跌跌撞撞地冲向电报机,想要给远在曼彻斯特的雇主发报,却发现电报机前早已排起了长队,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灼。大厅中央的黑板上,粉笔字被擦了又写,股价数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跳:铁路股、矿业股、殖民地贸易股,几乎没有一支能幸免。

首节 上一节 212/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