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21节

  “听说是不少人都被抓了,还燃起了火。怕是要烧的干干净净了。”

  他们越说,越觉得政府的动作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农民,现在进城出售农作物的人无时不刻都在说沙阿的恩德。

  “这怕是要有大的变动了,上面都在说什么向西方学习,西方有什么可以学习的?”

  “别管这么多,我们听从上面的命令就行了。”

  德黑兰的农民最先获得了土地,那些地主也拿到了赔偿金。虽然他们损失了不少土地和地租,但比起宗教集团的损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就连王公贵族也拿出不少土地换取金钱,比起每年坐收地租,不如拿一笔快钱。

  农民们也拿到了自己的土地,但大部分是通过贷款获得,以后几十年就要为政府还贷款了。一想到自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就大幅度提高,明年估计有个好收成了。

  纳赛尔丁在朝堂上已经是大权独揽,沙阿的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要是突然去世,现在也算储存经验了。阿米尔的地位也随着职位升高而升高,财政大臣兼任工商大臣,伊朗的经济部门由他一人掌握。

  “见过殿下,普鲁士国王向沙阿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希望能快好起来。”

  普鲁士驻伊朗大使汉斯.冯.霍夫曼向纳赛尔丁行礼,作为第一位普鲁士大使,他带着普鲁士的使命而来。

  普鲁士也想要获得更多的市场,国内的资本家也要获得更多的利益,正好波斯使团来访,和他们打好关系说不定就能获得一个大型市场。

  在派人和波斯沙阿确定后,普鲁士正式派遣霍夫曼为驻波斯大使,负责在当地的外交事务。

  “这一路来阁下可是有点累了,不如先去歇息?”

  “多谢殿下的好意,不过我现在还不算累,这是我国国王送给贵国沙阿的礼物,请收下。”

  而在财政部的房间里,阿米尔正在会见另外一位到来的德国人。

  “阁下就是李斯特先生吧,果然是不同凡响啊,我拜读过您的书籍,受益匪浅啊。”

  “原来阁下也读过我的书,不知道有何感想?”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没有想到,在距离普鲁士几千公里外的波斯就有他的忠实读者。作为经济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工业优先的策略被古典经济学所不容,他也一支推动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设,但还是停滞不前。

  本来他都心灰意冷,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普鲁士要派遣使团去波斯看看,他被幸运的选中了,一同前往德黑兰。

  “您的工业发展理论说的非常好,就连王储都对您的著作爱不释手。”

  一听到他的著作得到王储的青睐,李斯特很高兴,他的思想终于得到肯定了。

  “不知道阁下愿不愿意成为我国的顾问,为伊朗的经济贡献自己的智慧?”

  这样的邀请李斯特怎么能拒绝,直接答应了下来。他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理念。

  李斯特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他在书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业阶段--农业阶段——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在他看来,上述五个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

  由于他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所以,他论述的重心在于后三个阶段。他认为,处于农业阶段的国家应当全力向农业和制造业阶段和农业、制造业与商业阶段过渡。在李斯特的心目中,处于第五个发展阶段的农业、制造业和商业阶段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在该阶段上,农业、制造业和商业三者之间和谐地相互协作并作等比例的发展,全国现有资源也可供制造业支配。

  李斯特成为了工商部门的经济顾问,加上毛奇在大不里士练兵,普鲁士对波斯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

  ——————————

  波斯的内战没有影响赛义德在中亚的行程,在布哈拉,他和布哈拉埃米尔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但在浩罕,他遭到了阻碍。

  自从摆脱布哈拉的统治后,浩罕汗国迎来了鼎盛期。通过军事行动,浩罕汗国征服了哈萨克地区的主要城市突厥斯坦,迫使该地区的哈萨克部落和吉尔吉斯部落臣服。其疆域范围的北面到达了巴尔喀什湖,西面直到锡尔河流域,达到了极盛。

  但在这段时间,其国内的统治阶层逐步发生对立,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等游牧部落的叛乱也时常发生,政权实际上很不稳定。北方的俄国入侵了哈萨克草原,直接威胁到了浩罕汗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浩罕汗国曾尝试与奥斯曼帝国联手,并且与英国保持友好,以牵制俄国的南下。然而,国势大不如从前的浩罕汗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御来自俄罗斯的压力了。

  尽管如此,浩罕对于伊朗还是有一定的戒心。他们只愿意签署通商条约,而不签署同盟条约。不管赛义德怎么说都不行,他只好带着这些条约回去复命。

  中亚地区的情况已经弄好了,要是能把印度和阿富汗地区也施加影响力,沙阿估计会开心的。

  要是阿富汗还能在忍耐之内,如果牵扯到印度那就想想自己的墓地订好了没有。动英国王冠上的明珠不是找死吗。

  而且现在印度除了一个明面上的莫卧儿帝国,独立自主的就剩下一个锡克帝国,其他的都是英国的保护国。波斯要想在这里动手,英国军队直接杀过来了。

  “嗯,去看看喀布尔和赫拉特吧。”,赛义德看看地图,决定去阿富汗地区看看,印度就等着下一次好了。

第55章 金本位,里亚尔

  这一年伊朗的变化是巨大的,影响不亚于改朝换代。最重要的乌里玛力量被大量削弱,剩下的也被政府收编。而为了这次变革,不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除了呼罗珊总督没有到外,其他省份总督都在新年前一天来到了德黑兰。纳赛尔丁正式全部全国地方政府改制,其中12个省高官调任到其他地方,剩下9个高官则从政府中选拔,他们对沙阿是忠诚的,政策也可以进行持续推动。

  “殿下,这是劳伦斯和李斯特等人的请求,现在地方关税已经清除,是时候统一货币了。”

  之前在阿塞拜疆进行的统一货币政策施行的不错,当地的经贸活动增多,税收也增加了不少。

  但这也只是按照平常的金银汇率进行货币发行,而现在要在全国推行里亚尔,就必须确定里亚尔和其他外国货币的汇率。

  此时主要欧洲国家都采取金本位制,因此采取金本位是没有问题的。但你发行货币不是印刷出去发就行了,还得通过银行、法律等手段推动里亚尔,最终普及全国。

  “现在还是需要成立一个银行,这也是劳伦斯一直说的。侯赛因传回来的报告说了英格兰银行和法兰西银行这两个中央银行的具体情况,我想可以作为国家银行的参考。”

  纳赛尔丁为只是说参考,因为这两个银行独立性太强。尤其是法兰西银行,里面的股东是由200个银行家族控制,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到现在,不管是谁,在银行大门前都停止了脚步。

  刨去这些,其他地方对于本国银行都是有借鉴意义的。特别是中央银行,这不只是一个银行中的银行,而是一个带着行政职责的金融部门。从拟订金融政策和发展战略规划,到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草案,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与制度,以及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甚至管理国库等等,完全可以看成掌管金融的职能部门。

  “殿下,将如此多的职能放在一家银行中,这可能有些不太妥当。”

  别怪阿米尔拿这个说事,因为让一家银行来掌管一国的金融,这就算前所未有了。

  面对阿米尔的话,纳赛尔丁开口道。“老师你也看到了,这不只是一家银行,而应该算一个部门,只不过这个部门具有一些银行的特性,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被叫做银行。当然也可以换个名字。”

  阿米尔从王储这里听到了坚定的声音,看来他是铁了心的准备推动这个了,希望殿下做的一切都对吧。

  财政大臣都没意见,大维齐尔更没有意见了,哈桑越来越觉得自己被阿米尔架空,除了负责平常事务外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处理了。

  银行成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劳伦斯还提出了一个要点,发行货币需要准备金,不然遇到大规模挤兑就直接造成货币危机了。

  纳赛尔丁准备从查抄的财产中拿出一些作为应急资金,先把里亚尔发行起来,至于更多的金币,看去哪里发个财去。

  阿米尔也将财政情况和贸易情况整理好递给纳赛尔丁,以前只能接触到地方的情况,现在直接全国情况摆在你的面前,必须好好看看。

  财政情况中,伊朗的年收入为480万土曼,换算货币的话是960万里亚尔。这在邻国里算好的,但支出竟然有1480万里亚尔,财政赤字竟然有500万。按照阿米尔的解释,今年是因为内战的缘故造成的收入下降。明年估计能恢复。

  但现在伊朗最需要钱,各种改革都需要钱去支撑,看来,他还得去找外国借钱才行。

  贸易情况的话,伊朗的出口为620万里亚尔,进口则有930万里亚尔。而且伊朗出口的大多是农副产品,进口的则是工业品,如此大的贸易逆差和关税不自主是发展工业的障碍。说到工业,伊朗真是无话可说,国内依然是手工业为主,唯一好点的地区就是阿塞拜疆地区。

  不过其工业规模比起英法德等国,完全就是不够看。更别说雇佣人数达到500人以上的大企业更是没有。

  “现在还是要钱,各种钱。”,纳赛尔丁摸着自己的额头,说道:“现在先把银行建立起来再说。”

  新的一年,就要有新的开始。但纳赛尔丁就被钱困住了,不过从库姆查抄的财产缓解了他们的困境。

  附近的其他清真寺为了保住现在的地位,不得不将里面的存款大量上交,其中难免有些中饱私囊的,但他们交过来的数量还是很惊人。

  从库姆和附近的清真寺一共拿出来有3785万里亚尔的财产,其中能马上用的有1255万。这笔钱就用来充当银行预备金和政府应急资金了。

  与此同时,伊斯法罕的宗教军队也投降了。还是和库姆军队一样的理由,听到政府要出售土地,都回去等着去了。

  因为他们是主动投降的,所以政府保护了他们的身家性命。但自己的财产也不得不吐出三分之二来,从原本的地主变成了拿死工资的上班族。这样的心里落差太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长期适应过程。

  对于财政收入少的问题,纳赛尔丁和阿米尔来说讨论从其他地方获取税收。比如对烟草和食盐的专卖,再比如发行期限二十年的国债等。但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是要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才行。

  工商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纵观世界各国,只有英国人完成了工业革命,这是建立在他们拥有庞大殖民地的基础上。

  伊朗没有广袤的殖民地,想要追赶英国人的步伐,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属于伊朗的市场。

  将希瓦、布哈拉、浩罕、巴格达、叙利亚、赫拉特等地区纳入市场中,这样将形成一个大市场,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经济体。

  这里的作用可不光是经济上的,在政治上这同样可以巩固伊朗的中东霸主之位。顺便还可以打击一下在中东统治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工业革命需要从外界吸血,至少在初级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够否认。只有到了后期才可以打着贸易平衡的幌子,利用产品的高附加值牟利,让吃相变得好看一些。

  国与国之间不要谈忠心,那是不存在的。没有背叛,那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原本因为交通的情况这个计划看着不行,但铁路的出现将这里变成可能。伊朗可以通过铁路将中东连接起来,以德黑兰为中心,重要城市都以铁路为纽带建立连接,加上外交条约,一个大型贸易联盟不就来了吗?

第56章 什叶派的转变

  纳赛尔丁最近就和自己的老师说话,因为只有阿米尔能跟上自己的思路。其他大臣不知道这些新鲜事物,他只能简单的说这是为了富国强兵才让他们听懂。

  至于什么金本位,银行这些名词他们听都没听过。纳赛尔丁也不指望他们能懂,只需要听话就行。

  正好,他派去的代表团已经从英国回来了。本来是直接回大不里士的,直接被王储弄到了德黑兰。

  侯赛因等人在会议厅的中间坐下,旁边都是各位大臣和将领。纳赛尔丁坐在上面。

  “殿下,这次臣一共去了六个国家18个城市。考察了当地的各个建筑…”

  “好了好了,说说你的看法。”

  “是”,侯赛因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看了看纳赛尔丁说道:“殿下,各位大臣,西方不管是经济、政治都比伊朗要领先。一个城市的工厂生产的布匹就比全国一年生产的还要多,还有先进的船只、武器。

  相比之下,伊朗和他们相差太多。需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改变才行…”

  “住口”,大不里士的阿亚图拉米尔扎制止了接下来的说话。“都说西方怎么怎么好,难道我国就什么都不行吗?”

  “阿亚图拉误会了,我国的文化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但这些不能让伊朗富强起来啊?”

  “怎么不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为什么奥斯曼屡次进攻我国却没有彻底灭亡我们,就是因为坚持国家的文化。

  你在西方到底看到了些什么?”

  米尔扎也知道库姆的变动,这么庞大的势力说拆就拆,他们也不能轻举妄动。加上对巴孛又进行了特赦,为了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只能以伊朗文化的守护者自居才行。

  “我没有说要放弃我国的文化,但我们必须要向英国学习。您知道他们的生活吗,到处都是机器,他们可以生产我们一年都生产不出的东西。现在伊朗就是要学习这些,然后重新回到大国的地位。”

  侯赛因继续说道:“各位,我们必须要提速改变了,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夺回纳杰夫和伊朗的荣耀。”

  纳赛尔丁点点头,现在的情况是非常利于改革的,需要继续推动。教士们也只能改换思路,由什叶派教士转变为伊朗文化的守护者和其他人抗衡。

  “关于其他方面的改变,你有没有头绪?”

  侯赛因马上说道:“有的,我们可以宣布取消奴隶贸易!”

  这直接引起不少人窃窃私语,侯赛因继续说:“现在英国法国等国家都已经废除了奴隶贸易,使用奴隶是野蛮的象征,就连俄国也已经没有了奴隶贸易,从桑给巴尔等地购买奴隶不仅亏本,更是对自由的践踏。因此,废除奴隶贸易势在必行。”

  大维齐尔开始询问对方:“既然说奴隶贸易要废除,只有这一条怕是不会让其他人信服,在他们看来,使用奴隶的价格远比正常雇佣人的价格要低。而且只需要一次性支付就可以永久使用,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利好,那些使用奴隶的地主怕是不会同意。”

  这个时候奴隶制依然是可观的投资项目,因为奴隶主只需要负担食宿和督工。这比为自由劳工付工资要便宜,因为自由劳工挣得比食宿多,此时奴隶的经济效益要高。

  当劳动相对简单时奴隶制就更加盛行,因为督工简单,特别是大尺度种植简单作物时尤其如此。当任务复杂,检验业绩优劣更加困难时成本就变得更高。因此,奴隶制在大尺度生产作物时,如生产糖和棉花等,就更加富有效率。

  “关于这个,我们可以先禁止进口奴隶。先做出要废除的姿势,然后再逐渐停止奴隶使用。随着经济增长,他们会放弃使用奴隶的。”

  这直接说经济发展,但现在伊朗的各个地方才刚刚起步。这不等于什么都没说吗?

  “安静安静!”阿米尔敲了敲身边的钟,“国家现在这样需要各位齐心协力,政府已经公布了对几个行业的税收豁免令,至于奴隶贸易,废除是一定要废除的,但具体在什么时间还可以商议一下。”

  “是”

首节 上一节 21/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