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20节

  原本没有推动的铁路方案直接推动,从大不里士经过哈马丹、加兹温,最后到德黑兰,这条铁路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动脉。

  随后,德黑兰又出台了《土地租赁法案》,规定了农民对土地拥有租赁权,最高租金不得超过土地收益的百分之四十。这是为了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存权益,如果不进行限制,估计要不了多久又要爆发暴动了。

  这些法案下去,最先开始哀嚎的就是资源最丰厚的马赞德兰地区。当地乌里玛也想叛乱,但农民听到这些消息后直接将想要进攻德黑兰的乌里玛暴揍了一顿,然后送去了德黑兰。

  笑死,好不容易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点,你还想阻拦?

  虽然他们也是信仰什叶派,但自己的利益受损还是毫不犹豫的反抗。德黑兰附近和马赞德兰的地主只好乖乖的交出土地。

  民众和政府的对立情况得到改善,不知不觉中叛乱丧失了农民这个最大的基础,当然目前只是首都附近最先发生转变,别的地区还需要时间发酵。

  除了土地法案,纳赛尔丁还提出一项特赦令,宣布即日起投降的敌军士兵可以获得赦免。并且给予路费回家。

  这些士兵都是农民,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听到德黑兰发布的两项命令后,他们开始逃跑,起初是一两个,后来变成七八个一起跑,最后还是乌里玛杀了十几个人才稳下来。

  看来前线是不行了,他们决定转移到库姆再做打算。11月4日,叛乱军队退到库姆,伊斯法罕的军队也在这里集合。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赎买土地,根据财政部门的估算,需要至少1200万土曼,而财政部能拿出来的只有200万土曼。

  此外,军队的工资、铁路建设的费用、王族的日常开销等都需要用钱,因此,搞钱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点。

  纳赛尔丁号召全国民众捐款渡过难关,但响应者寥寥。也对,谁会把钱送给别人呢。不过还好,他临走时让银行印刷了一堆爱国债券,只要出钱购买,未来十年里就可以获得利息,到最后一年就能取回本金。

  这样新奇方法只有商人敢购买,另外王族和官员也购买了不少,剩下的就看推销员的卖力程度了。

  “鉴于目前的国内局势,我提议废除地方关税,缓解商人们的不满情绪!”阿米尔提议道。

  纳赛尔丁没有阻止的意思,伊朗的部落人数数量太多了,占到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也是地方关税的主要受益者。如果不将他们打压下去,按照他们的作死属性,估计未来所有的问题还要令他头疼。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纳赛尔丁已经不介意让叛乱来的更猛一些。市民、农民的利益诉求,政府进行的改革实际上已经满足了。

  拉一派打一派,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在政治上总是不会错的。

  废除地方关税,只是损害了大部落的利益,小部落们是没有资格从中牟利的,甚至他们的利益还受到了损失,没有了关税至少他们生产的一切产品会更加有竞争力。

  “财政大臣说的没错,现在废除关税,可以让经济尽快恢复元气,这对我们非常的重要。

  因为战争的原因,今年我们的财政收入恐怕会大幅度降低,如果不是没收叛乱分子的财产,恐怕现在政府就要破产了。

  接下来的平叛战争,肯定是花钱如流水,这些钱恐怕也是杯水车薪,必须要想办法开源节流。”

  伊朗这个农业国家大头肯定是农业税,但接下来几年花钱肯定是大头,所以还是得想办法增加收入。

第52章 攻占库姆

  因为大部分的文件在大不里士,所以纳赛尔丁还要让人去取,这非常耗时间。所以铁路建设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议程。

  德黑兰的爱国债券也卖的越来越多,商人和市民是购买的主力。而随着首都附近局势好转,他们对政府的信心大增,加上土地改革法案的推出,农民的向心力也在不断增强。

  政府已然占了上风,在11月9日开始,政府军和叛军针对库姆附近的阵地进行反复争夺。政府军这边采用的是新式火枪火炮还有王储发明的子弹,而叛军这边还是冷兵器和火铳。他们只能靠人命去填,这样才能保护住圣城的安全。

  居住在库姆的宗教学者不打算妥协,他们加固城防,打算与这座城市共存亡。但城内的居民不打算这么做,要知道政府已经下了命令,说他们未来可以获得一块土地,如果没命了就没办法获得了。

  库姆郊区的农民自发的为政府军充当向导,引领他们进攻库姆的薄弱之处。这些学者说话挺利索,但到了战场上只剩下逃跑了。但除非他们逃到奥斯曼的地盘,不然他们必死无疑。

  “怎么办?我们怎么办?”

  在库姆神学院里,一大堆什叶派教士坐在一起,大阿亚图拉坐在中间,此时的他们都没有什么好主意,要么投降,要么殉道。

  投降是不可能的,殉道,他们还没做过,但他们谁也不敢。听说会很疼。

  “要不,我们和政府谈谈?”

  一个人提出了建议,但大阿亚图拉一个眼神,这位就被拉了出去。

  实际上拥有这种心思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是神学院的学生,资产比较少。和这些老保不同,他们也看到世界和伊朗的巨大差距,需要进行一定的自我变革,但他们的话语权很弱,所以面对大阿亚图拉的命令时反对变得软弱。

  但不管阿亚图拉怎么清除异己,他们的声音总会出现。但他们还有一个顾虑,就是政府会不会清算他们。

  不过这个很快就被打消了,德黑兰政府再次重申政策,对于继续叛乱的会加重处罚,而现在投降的既往不咎。

  此外,那些低级的什叶派教士纳赛尔丁也是进行拉拢,特别是那些神学院学生。他们没有资产就不用受到打击,就看他们愿不愿意了。

  11月16日,政府军组建了几架投石机,将大量的劝降传单抛入城中。城中的民众大多识字,因此传播的很快。

  传单上没有写什么投降的话,只是用长篇大论说明伊朗现在的困境以及俄国的逼近,而现在却在打内战,这是伊朗的耻辱,这个时候就应该万众一心,洗刷这些耻辱,希望你们能及时回头。

  十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最容易受到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影响。和俄国战败的耻辱让他们如鲠在喉,而政府的自强不息和宗教学者的只为私利相比,他们自然会做出选择。

  至于部落,他们才不会插手这个呢。他们现在已经定居下来,可以经营其他产业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打仗呢?

  11月28日,1.3万政府军对库姆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库姆已经是全民皆兵,但在热武器时代,已经不是光靠人多就能够赢得战争的。

  即便是库姆军队前所未有的爆发,作战士气+200%,依然改变不了乌合之众的本质。再加上武器弹药不足,很多士兵手中的装备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热情再高也挡不住子弹横飞。

  “轰”的一声,一发炮弹落到了距离神学院七十米的地方,直接带走了三名守军的生命,又制造了两名伤员。

  “各位,快走吧!敌人就要兵临城下,库姆守不住了!”

  这个时候不少人的忠臣属性爆发了,在城防快失守后,第一时间通知学者们跑路。

  没有办法,库姆面积又不大,城防的部队一崩溃,就只能准备神学院保卫战了。

  一些学者绝望的说:“不,我哪里也不去,我要与他共存亡!”

  “为了未来,你们必须要立刻离开这里。”他们哭丧着脸的劝说道。

  如果不走,等到对方抓到他们时就没有好下场了。留全尸就算他们仁慈了,而且他们还有家庭,有孩子,如果不跑,那他们的家族也就完了。

  一个阿亚图拉咆哮道:“废物、饭桶、蠢货……要不是你们这帮无能之货,我们怎么会失败呢?到了现在,你们不思考怎么退敌,居然想着跑路……”

  但不管他们怎么说,政府军已经用火炮轰开了城门,很快向神学院杀去。

  领头的将领到达神学院时,这里已经烧了起来。不过他没有去救火,而是寻找学者的踪迹,他怀疑他们是趁乱逃跑了。

  事情也不出他预料,军队在库姆南门抓到了上百个学者,其中还有十几个阿亚图拉。不过大阿亚图拉还没有找到,听他们说是在圣地法蒂玛的陵寝里。

  “所有人注意,看到一个老头就给我抓起来。”

  士兵们进入陵寝外围,阿亚图拉肯定不会做出刨开陵寝这么丧心病狂的事情。所以他一定在外面。

  很快,大阿亚图拉的踪迹就找到了。不仅是他,还有他的三个妻子,一群孩子,还有其他几个阿亚图拉和家人,都是库姆最资深的宗教学者。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让我们一起去见安拉吧,我会向他们倾诉当权者的罪状。”

  其他人点点头,一些年轻人拿刀将其他人一一砍杀,随后又相互攻击。到了最后一人,他只能用刀抹了脖子。

  总共48人都被没了命,在处理了他们的尸体后,直接被打上了叛乱者的标签,他们所有的荣誉都被剥夺。

  这次进攻库姆,抓住了上千名宗教学者和五千多名负隅顽抗的守军。他们所有的财产都被没收,神学院因为被烧毁由政府出资重建,但从此刻起,教育和司法从宗教中开始剥离。因为学者损失惨重,所以从其他地方调拨一些。

第53章 宗教改革和人员选拔

  攻下库姆后,对伊朗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这是从萨法维王朝以来第一次对什叶派乌里玛进行的大型打击。这不仅打击了对方的威望,也代表世俗政府开始控制宗教领域。

  再然后,因为这次进攻损失了大量的学者,乌里玛的力量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一切都得由政府撑起来。这使得宗教不得不依附政府存活,加上土地被剥夺,这种态势更加明显。

  纳赛尔丁趁机推动了宗教改革法案,法案规定,什叶派教士获得的学者头衔需要由政府认可,否则不算合法。

  为了更好的管理全国,政府会设立一个什叶派教士会议,参与者包括霍贾特、阿亚图拉和大阿亚图拉。其中大阿亚图拉需要从阿亚图拉中互选产生并由政府批准。而大阿亚图拉的数量也被严格限定在5到12人之间,而政府会从大阿亚图拉中挑选一位作为法基赫,也就是教法专家来管理全国什叶派。

  这个法案的重要性在于,什叶派被纳入政府管理之下。政府给教士发放薪水,使其变成国家公务员。同时政府利用什叶派的传教士,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外交活动。

  具体措施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有了法案就有了蓝图,可以一步一步来。

  但攻占库姆不是结束,伊斯法罕和马什哈德的叛乱还在继续。政府军先南下进攻伊斯法罕,然后在回头进攻马什哈德。

  不过财产查抄是正在进行的,教士集团所拥有的财富数量惊人。特别是库姆的清真寺,各种黄金打造的器皿数不胜数。这些全部充公了,还有土地、金币、书籍这些东西,他们还在清真寺里面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百多年前有人存放的财物,而且还有不少,预计在库姆能有2000万土曼以上的收获。

  虽说库姆遭受了一些战乱,但自己这座宗教城市成为了他们的保命符。清真寺和印度神庙一样成为贵族富商的财物暂管处,不过他们没有机会拿回来了。

  乌里玛再也不会说什么了,这届政府可不是吃素的。连大阿亚图拉都没命了,他们还是苟住好了。

  大不里士的阿亚图拉和宗教学者被纳赛尔丁强行叫过来,还有巴孛和他的教徒一起参加会议。虽然说不对付,但看这情况,他们需要共事一阵子了。

  而在德黑兰,纳赛尔丁面对的还是财政问题和人手问题。伊朗需要建立起文官政府保证政策在地方的推动以及税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中央集权。现在的恺加王朝采用的仍是领地制度,地方贵族和部落酋长在领地内挑战着国王的权威,部落酋长经常拒绝向国王提供士兵和缴纳赋税。所以需要提升政府的控制力。

  不过这次的叛乱也给改革提供了时机,趁着其他阶层民众支持政府,纳赛尔丁开始进行地方政府改革。

  借用新军的威力和平叛的情况,伊朗全国开始分为两个直辖市(德黑兰和伊斯法罕)和21个省。大部分都是由总督区延伸过来,王族总督很爽快交出了政权,其他总督也考虑到自己和德黑兰的差距交出来。他们将前往首都参加宴会,至于当地的人员则要通过选拔上来。

  政府事情多了,自然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既然缺人那就要对外招聘了。

  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才,都有可能会缺,唯独想当官的人不会缺。

  在伊朗不知道多少有贵族的其他孩子在家待业中,苦于寻找机会而不得,慢慢的退化成了蛀米虫。现在机会来了,自然要加入统治集团了。

  不要以为基层公务员就不吃香了,对于贵族家中的其他孩子来说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不容易。

  虽然他们也能够靠地租养着,但架不住他们能生啊。每个人都至少有两个妻子,那生育率还不得上去啊。

  这个年头的知识分子可不多,无非是贵族、富商、中产阶级,平民子弟凤毛麟角,真要是有纳赛尔丁也不敢用。

  虽然古列斯坦诏书说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但首先要保证手下人的忠心。至于能力,普通公务员不需要太强的能力,只要智商在及格线上,能够执行上级的命令,就可以胜任了。

  所以这次还是在贵族子弟中选,如果综合来看,贵族子弟的能力总体水平还要高些,他们还接受了部分父辈传承下来的人生经验,不是爆发户可以比的。

  因此,纳赛尔丁决定在全国举办一次公务员考试,不过在资格上就排除了大部分人。比如说:要通过社会知识水平考试成绩合格、政治审查(三观正确、无不良言论记录、祖宗三代无违法犯罪记录)等。

  如果没有贵族子弟开绿灯,直接进入第二轮的话,那么这场公务员考试总体上来说也是公平的。

  至少在情理上政府的限制条件,都还说的过去。在这些限制条件出来后,舆论是一片哗然。

  这么赤裸裸的排挤条件,在外界看来,这还是伊朗政府改革的一大进步,社会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英国大使甚至说这是伊朗文明进步的标志。

  这些也只能应急,要想真正变革还需要很长时间。不过他现在做的已经超出他的爷爷阿巴斯王储了。

  这些天纳赛尔丁为没有休息,都是从早忙到晚。玛利克见状也劝说儿子不要太拼,但纳赛尔丁没有听,依旧进行着工作。

  这次的考试选在德黑兰和大不里士两个地方分别考,本着就近原则,让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谁都没想到这个半开化国家突然要举行一次文官考试,这吸引了不少人,特别是现在还处于战争的时候。

  这也是给其他阶层一个上升渠道,议会这个东西现在不适用,还是弄好公务员考试再说。但就算这样,也让不少人支持政府,他们做到了以往沙阿都做不到的事情,伊朗第一次实现了全国民众大团结,当然教士不算。

第54章 经济和外交

  德黑兰逐渐恢复秩序,市场交易正常进行。

  市民们讨论着这些天来的事情,原本以为至高无上的什叶派教士竟然这么容易就被政府打败了。

  “最近库姆发生的事你们知道多少?”

首节 上一节 20/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