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22节
为了更好的集思广益,纳赛尔丁决定从教士、贵族、开明官僚中选出一些人组建专家会议来讨论各项法律和政策。专家会议相当于伊朗的立法机构,负责进行一系列政策的讨论和通过。
第一届专家会议预计在今年3月集结完毕,侯赛因将任命为议长。并且开始更多的讨论。
在离开会议厅后,几位宗教学者和米尔扎进入另一个房子里。
“阿亚图拉,现在只有您才能领导我们了,政府突然对库姆出手让我们损失惨重了。”
“是啊,您要振作起来啊。”
众人七嘴八舌说着,米尔扎面色沉重的告诉他们:“我曾经三次写信给库姆,让你们不要一个劲的和政府对着干,现在看到了吧,这就是下场。
这已经不是以前的时候了,如果我们要想继续维持声势,就得转变一下以往的情况。”
学者一看,赶紧询问有什么对策。
“你们要知道,现在政府占着优势,不管我们怎么动员民众都不行了。但如果政府持续引进新事物,而忽视本土的文化,这样下去国将不国,我想民众肯定会抗议的。”
这个时候他们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原来如此,让我们成为伊朗文化的代表就行了。”
米尔扎点点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持现状,而且现在也不要想着推翻沙阿了,王储可不是好惹的。我想你们应该得到教训了。”
伊朗是孤独的,在说着阿拉伯语的中东说着波斯语、信仰什叶派,和其他地区格格不入。但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始时的雄厚文化让他们自豪,哪怕阿拉伯征服了波斯,哈里发也需要波斯官僚帮助他们统治各地。萨法维王朝的建立确立了什叶派为伊朗的国教,而现在,什叶派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变才能适应当下的局势。
第57章 投资计划
“卖报了,卖报了,1个里亚尔一份。”
德黑兰街头到处都是售卖报纸的孩子,报纸成为当地市民了解新事物的重要手段。
德黑兰也出现了几家使用机器的工厂,生产的布匹质量很好,而德黑兰商会也见到了机器的威力,正好工业联合会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就全部加入进来了。
联合会在德黑兰设立了一次展览,来自大不里士的商品让德黑兰市民非常青睐。而且还吸引到贵族的购买。
贾法尔也去看了看展览,这些东西都是从机器里制造出来的让他感到很新奇。
“王子殿下,您也来了?”
“是啊,听说这里有好玩的,自然要来看看了。”
贾法尔跟随他们进入会场,看到第一个东西就是蒸汽机。
“殿下请看,这是蒸汽机,可以很容易的将水从地下抽上来。只需要给他们添点煤炭就行了。”
贾法尔看着旁边黑漆漆的东西,看来这就是煤炭了。不过这也太神奇了,给这个家伙喂煤炭就能连续不断的工作,这不比养奴隶划算?
他接着看了看来自大不里士的地毯,看着比德黑兰的好。他也亲眼看到如何用机器编制地毯,速度快的让他都看不见。
“如果投资这个,不就能赚很多的钱了?”贾法尔心里想着。
他现在手上有45万里亚尔,如果拉上其他人可以凑上120万,到时候投资地毯编织厂,钱还不是滚滚来?他真是聪明,不过今天可不止有他一人这么想过。
作为首都,德黑兰拥有不少贵族和富商。他们手中拥有大量的资金,正好可以投资工业。加上政府对纺织、地毯编织、食品等行业提供优惠政策,当地投资量很快就会暴涨。
既然说了要富国强兵,那么军队也要进行改造。恺加王朝全国拥有军队6万和民兵15万,除了大不里士的军队战斗力可以外其他的都要改变。毛奇也是审时度势,向纳赛尔丁提交了更大的军队改革计划,预计在伊朗训练12个军19万人。并且全国还要建立义务兵役制,20到40岁的男子需要在常备军服役3年,然后去后备军服役3年,这样能做到全民皆兵,也能快速集结军队。
这12个军将在重要城市驻扎,并且边境城市需要加强防御,装备各种防御措施。不过这样子需要的资金更多了,大概要2100万里亚尔。
阿米尔头都大了,这么多钱让他去哪弄。但纳赛尔丁也不肯退让,这笔钱最后还是让他来弄。只能希望税收会有大的增长。在叛乱过后,政府的税收简化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税种陆续被废除了。
除了农业税外,别的税收就和农民没有关系了,反正不会向他们收取。
制定计划容易,要具体实施计划就不是那么的简单了。闹的沸沸扬扬的公务员考试,在1847年1月拉开了帷幕。
最先开始考试的是财政部,不是不想同时开考,而是政府没有那么大的场地。不同于后世的学校满天飞,随便借用一部分教室就可以考试了。现在可找不到那么多场地,很多人不得不在露天广场进行考试。
考场上,考生们都在认真地答题,有的在低头思索,有的在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捞腮,监考人员在通道里轻轻地来回走着,安静极了。
这是伊朗第一次公务员考试,监考人员都非常的业务,可是他们给考生造成的压力却非常大。
一名名士兵荷枪实弹的充当监考官,要是心里素质不好的人,估计看了这个架势都要发挥失常。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叮、叮叮”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考生们一个个不得不垂头丧气的离开考场,显然大部分人都自我感觉考的不好,很多人卷面上都留下了大片的空白。
不仅是财政部,其他部门也是如此。不过因为是第一次考试,通过率不会很低。而且他们大部分都家庭都是贵族,后面打点肯定少不了。
“殿下,这次我们需要超过5000人充实中央和地方政府。但考试都人已经达到了20000人。”
四选一的通过率的确很高,但这还是第一步。未来的考试中,警察部门需要从军队系统招募,此外还会增加许多部门,他们还有机会。
“这次考试,是为了伊朗选拔人才。你们要认真审题,为国家挑选真正的人才。”
纳赛尔丁向大臣们定下挑选方针,他们退下后这位摄政开始想别的事情,那就是将王族财政和国家财政分开。
王族财政和国家财政分开才能明确职责,这样也不会产生其他麻烦。王族年金是前不久才确定的,按照财政收入的1.5%提取,每年大约20万里亚尔。
年金这个比例已经是很好了,太多了会让财政系统紊乱。而且现在伊朗的收入也是比较少,能有20万还是很不容易的。
此外,乌里玛们占有的土地其中一部分划给了王族。还有马赞德兰的森林以及库姆的一部分店铺,这些每年也能创造几十万里亚尔。
这点钱对于王族来说远远不够,纳赛尔丁准备再置办一些产业了。但具体要做些什么,他就头疼了。
农业不用考虑,尽管他们不缺土地,可是这方面的回报率太低了。那怕是种植经济作物,这个回报率也不可能快速发家致富。
金融业倒是一个选择,可惜王储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这个年代金融行业黑幕重重,要是被人坑了他哭都来不及了。所以就算是大不里士银行,纳赛尔丁也只是拥有其中一部分股份而已。
挑挑拣拣过后,纳赛尔丁觉得还是投资地毯编织和食品有前途,通常跟着政策走的企业,都是有“钱”途的。
除此之外,挖矿也是一份非常有前途的产业,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只要后台够硬,找到一座富矿山,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一会儿功夫,他就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堆商业项目,具体怎么实施,还要做市场调查。
第58章 专家会议
在摄政的催促下,3月3日,第一届伊朗专家会议正式开幕。
这次会议拥有成员61人,其中乌里玛9人,还有亚美尼亚代表2人,犹太教代表1人,祆教代表1人。
此外,王族代表8人,贵族和部落代表9人,剩下的31人都是各个地方的重要改革派人物。他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继续推动他们的提案。
这也是沙阿在病倒后首次参加会议,不过他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需要王储搀扶才能行走。
纳赛尔丁看了看沙阿,穆罕默德点点头后,他打开了自己手中的文稿,大声读了起来。
“诸位议员,诸位大臣。从伊斯玛仪开创重新建立帝国以来,伊朗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每一次都挺了过来。
但是现在,俄国人抢夺着我们的土地,奥斯曼欺压我们的人民。而伊朗还没有从中醒来,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纳赛尔丁开始宣布几条命令,作为未来几十年的执政纲领:
1,大兴议会,集思广益。
2,万众一心,讨论各项事务。
3,发展经济,农工商三业全方位发展。
4,移风易俗,振兴教育。
5,提高国际地位,重回国家巅峰。
这是伊朗未曾有之变革,沙阿需要各位团结一致,为国家复兴而奋斗。
会议成为了伊朗的立法机构,并且开始审核各个方案和讨论。但中央政府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
专家会议中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效仿普鲁士,推行国民教育。
随着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国力衰弱。为了振兴国家,普鲁士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教育改革。包括设立师范学院,培养合格的教师。普鲁士政府认为,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普鲁士建立了师范学院,专门培养教师。普鲁士还规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和资格才能任教。
颁布义务教育法,要求所有儿童接受教育。普鲁士政府认为,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因此必须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1763年,普鲁士颁布了《普通学校规章》,规定所有7至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
普鲁士教育制度的建立取得了显著成效。普鲁士的国民素质迅速提高,国家竞争力明显增强。普鲁士也成为当时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伊朗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提振经济和扩大支持范围,但这个提议遭受到将近三分之二的人反对。
穆罕默德已经能够行走了,但纳赛尔丁的摄政还被保持。沙阿宣布大部分事情由王储处理就行,他只需要做最后的决定就行。原因就一个,太费钱了。
没错,在很多人看来义务教育就是劳民伤财。一些议员还举了例子,当今世界上的两大强国英国和俄国,都没有搞义务教育,而隔壁的普鲁士王国搞了义务教育,并没有因此成为世界霸主。
而且就算是搞,也只能进行教会式义务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把义务教育委托给什叶派教士,政府拨款给他们,让清真寺负责义务教育就行了。
这个从成本上来说确实可以节省一部分,清真寺遍布全国,学生可以回家去住,省去了学校建设费用;神职人员有其它收入,不靠工资过日子,只要发放一些补助就行了。
但问题是,如果这么做,那当初为什么还要打仗呢?这不就白做了吗?
不过考虑到现在要推行义务教育有些难,所以改成了设立最高学府和送人出国留学两份计划。
按照方案,伊朗全国被分为14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立一所大学。同时国家每年资助200人出国留学,让他们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为了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政府还会雇佣一些外国人充当讲师。这就是目前教育改革的方针,不过军队教育还会继续深入,争取让每个士兵都认识字。
纳赛尔丁还在原来的办公室里处理着提议,大不里士—德黑兰铁路已经通过,同时对布什尔、阿巴斯港等港口进行升级,公务员们也到达各地开始工作。传统的地方贵族失去了自己的政治特权,他们也没有能力掀起风浪,因为要想这么做得有很多人加入,但是现在连农民都不听他们的了,只希望土地赔偿款能快点到。
经过这么一次会议,伊朗政府和乌里玛的关系有了缓和的迹象。宗教界人士不是不愿意改革,而是希望保守些,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缓慢改革。
同时,9位乌里玛议员提交了保护本土文化的议案。成功将自己和伊朗文化绑定,纳赛尔丁也知道他们的想法,但也由着他们去了。
就在专家会议召开的时候,政府军已经开始进攻马什哈德。当地民众和乌里玛听说德黑兰政府决策后认为大势已去,于是无血开城。最后一片拼图完成。伊朗重新恢复稳定。
而他们投降的时间也刚刚好,赛义德带着人从呼罗珊回来没有遇到抵抗。他也是到达这座圣地后才知道这些天国内发生的事情,于是快马加鞭的回到德黑兰。
“沙阿!”,赛义德一回来,就跪在穆罕默德的面前。
“快起来,你出使东部辛苦了,怎么还要跪着呢。”
“那些叛徒竟敢这么对您,我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回来让他们付出代价!”
穆罕默德制止了这位老人的说话,转而询问他出使的情况。
“沙阿,臣这次出使希瓦、布哈拉、浩罕、赫拉特和喀布尔五国,和他们签订了贸易条约,并且和希瓦、布哈拉和赫拉特签订同盟条约。”
这次的外交可谓是收获满满,一个将近500万人的市场被伊朗吞下。虽然赫拉特和喀布尔需要和英国分享,但中亚三国就不用了,直接从俄国口中夺取。
唯一的缺点就是需要铁路延伸到中亚去,相比之下,俄国比伊朗更快运送军队到中亚,伊朗必须要比俄国更快才行。
第59章 到处找钱
今天的德黑兰报纸卖的非常快,因为上面的一则消息显得尤为惊人:大不里士和阿尔达比勒之间的铁路已经开通,大不里士市长和阿塞拜疆总督出席了开通仪式。
他们亲自乘坐火车从阿尔达比勒出发,就用了不到半天就来到了大不里士。
同时带来的还有当地生产的棉花和粮食,见到这个东西速度这么快,民众都想去乘坐这个东西。
这一百多公里的铁路成为伊朗变革的一步,经过这么一顿宣传,商人和市民开始对铁路充满憧憬。希望大不里士的铁路赶紧到德黑兰。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