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207节

  “也许吧,最近安纳托利亚遭遇的旱情严重,估计是被这个情况给压的喘不过气。

  而且因为苏丹的浪费钱财行为,已经在国内有了不小的怨气。我看啊,军队很快就会又一次政变的。”

  想要阿齐兹下去的人可是非常多,对内,他无法进行深度改革,只能对细枝末节进行修改;对外,他无力提振奥斯曼的国际地位,连塞尔维亚都能骑在他的头上,而这只不过是对方抱上了俄国这条大腿。

  “有多久没有见见这位老邻居了,他们现在一定过的很苦吧。”

  纳赛尔丁还惆怅起来,要是未来奥斯曼解体,那伊朗独霸中东可就有些太无聊了。但奥斯曼又是伊朗的敌人,不如,两国合并好了,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国合并,天下无敌。

  当然这件事只是概率相当小,只能是想想。随着德国成立,世界格局逐渐定型,而伊朗的崛起强势改变了所有事情,说不定世界大战也会提前到来。伊朗需要做好准备。

第567章 新的欧洲格局

  在法国,巴黎攻坚战进入最后最血腥的阶段,最顽强的抵抗发生在东部的工人阶级区,战斗一直持续,直到最后的巷战。只有极少数的抵抗仍在持续,特别是最贫困的东部地区,如美丽城和梅尼蒙当。战斗到4月5日晚间全部结束。

  麦克马洪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暴动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

  严厉的报复随即展开。以任何方式支持过公社的行为都被视为政治犯罪,数千人被起诉。一些公社社员在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公社社员墙边被枪决,而数千人被临时拼凑的简易军事法庭判决并枪杀。

  而在这之前,公社就下令焚毁巴黎的各主要建筑,包括杜伊勒里宫、卢浮宫、卢森堡宫、巴黎歌剧院、巴黎市政厅、内政部、司法部、王宫、以及香榭丽舍大街两旁的豪华饭店和高级公寓楼,“宁愿见其消亡,也不留给敌人”。这个时候的巴黎,需要重新修缮才能恢复往日的风景。

  第一笔战争赔款已经开始输送,一共7.5亿法郎。甘必大已经四处宣传爱国债券,各省的法国民众掏出钱来购买,他们想让德国军队赶紧离开,将自己的家底都贡献了出来。

  德国成立、哈布斯堡重回西班牙,欧洲均势被打破。英国需要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外交,更重要的是,随着伊朗、德国等国的崛起,留给英国的贸易份额不多了。

  《法兰克福合约》一经签署,俾斯麦的工作便已完成了。他担任外交大臣不过九年时间,却在这短短九年中完成了之前许多政治家多番努力未能完成的事业。德意志统一,他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但还有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等着他,那就是维持德国的外交环境。

  俾斯麦知道德意志渴望和平。新一代人应当在新秩序下成长;旧伤口需要时间来抚平,原先的分歧应当被遗忘;多年同心协力的努力必将巩固他所建立的联盟,直到战败国的猜忌得以平复、新帝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坚定稳固为止。

  法兰西是个主要危险因素。而对此,可行的外交手段只有一种:只要德意志的军队足够强大,就不会再有哪个法兰西政治家—就算巴黎民众也不会妄想独自开展复仇之战。

  德奥同盟仍然是外交主轴,历史上俾斯麦能够将奥地利和俄国拉在一起组建三皇同盟,但是现在不行。奥地利和俄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且正向冰点进发。

  克里米亚战争后的第五年,俄国重新拾起了向巴尔干进军的外交政策,但这和奥地利的利益产生冲突。奥地利虽然对奥斯曼的领土没有强烈想法,但弗朗茨也不想让俄国人占便宜,他宁愿让伊朗吞并了整个奥斯曼,这样他们谁也别想好。

  同时,伊朗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仍然在蜜月期。双方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密切,在奥斯曼的铁路中,有将近二分之一是两国建造的,距离打通两国陆上交通仅有一步之遥。

  俾斯麦也清楚,奥地利和伊朗之间的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硬要奥地利和俄国打好关系,信不信第二天伊朗就全面撤资,到时候一场经济危机都是简单的。

  另外奥地利每年也从德国进口大量的军火和其他产品,奥地利的军队此时说不上是世界前列吧,但也比之前好了不少。为了维持军队和进口,伊朗的资金至关重要,想要让奥地利放弃这个是不可能的。

  除了这些,对德国国内的邦国伊朗也是渗透不少。德意志帝国中还有王国、公国、自由市等其他政体,伊朗利用金钱来投入这些地方。特别是在国内第二大邦国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二世获得了一笔350万里亚尔的资金用来修缮新天鹅堡,而对波斯地毯的喜爱又让他痴迷上波斯文化,他甚至准备修建一所伊朗文化的建筑,但被伊朗驻慕尼黑领事劝说,准备亲自到巴格达一饱眼福。

  对于国王的举动,巴伐利亚的大臣们都表示默认,至少现在国王能正常处理一些事情了。总比之前精神病那样好多,也就默认国王的行为了。

  这还只是个例,德国国内的城市里都能看到出售伊朗商品的店铺以及宣扬伊朗的设施。一千零一夜通过改订大量出售,成为了德国孩子们的图书,里面的故事也是让他们感觉到新鲜,对伊朗这个国家更加好奇。

  俾斯麦对伊朗的渗透也是无可奈何,这不就是文化沙龙嘛,你打算怎么办,直接封了?那伊朗不得带着奥地利一起和你断交。但好在伊朗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反俄,其他的事情他不干涉。这才是俾斯麦真正要做的事情。

  以德奥同盟为主轴,再联系西班牙和西西里,德国对法国的包围网开始形成。只要让法国孤立起来,他的计划就成功了。对于俄国,扶持伊朗就够了,这也是德皇邀请伊朗沙阿来柏林访问的原因。

  而对英国,俾斯麦就相当直接,就是直接臣服。臣服于日不落帝国的国际秩序,德国未来不会寻找殖民地,不会发动任何一次战争,说到底,你想让我干什么都没关系!

  如此恭顺的态度让英国高层非常满意,这个时代的英国是最鼎盛辉煌的黄金时代,上上下下弥漫着一种迷之自信。认为事情还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只要自己的海军和殖民地还在,其他国家就不可能挑战英国的地位。

  而在解决了英国后,其他事情就好做了。对于俄国,保持稍微好点的态度就可以。毕竟俄国的粮食也是对德国国内容克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困扰,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抓紧消化这些成果,德国现在,要起飞了!

第568章 官员私人时间

  伊朗再次迎来了欧洲客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和瑞典国王卡尔十五世。前者希望伊朗支持自己在中非的扩张,后者则希望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

  奥地利在刚果的殖民让利奥波德二世心痒痒,当地的橡胶贸易大多进了皇帝的腰包。要是比利时能有一块地种点东西卖出去,那钱还不是滚滚来。

  但比利时太小,想要从英法手中获得殖民地,难度有点大。所以将手伸向了中非地区,不过担心和奥地利的范围冲突,因此想要让伊朗从中调停一下。

  他成立了国际非洲协会,在开幕仪式上,他说:“今天将我们聚集在一起的议题值得人类朋友关注。揭开地球上仅存的、尚未被现代文明之光照耀的地区的迷雾,刺破笼罩在人民上空的黑暗。在这个进步的时代,这是一场亟待进行的圣战。”

  利奥波德二世发表此番演讲时,距离比利时通过天主教起义脱离新教荷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仅仅过去了几十年。利奥波德二世在继承父亲的王位之前甚至曾谋划通过进攻荷兰或入侵莱茵兰来“壮大比利时”,不过后来他认为这些想法不切实际而放弃了。取而代之的,他更专注于通过殖民扩张来扩大国土。他写道:“我们要在那遥远的彼岸,找回曾经失去的省份。”

  纳赛尔丁在巴格达招待两位客人,利奥波德二世在和沙阿讨论的时候,多次询问伊朗市场对钻石、金沙、橡胶、香料、象牙、木材等商品的贸易量……。

  他这是话里有话,就是想告诉纳赛尔丁,比利时也是这些资源的一个潜在的供货商!只要他们能支持比利时进入非洲。

  这样的情况下,纳赛尔丁有什么理由反对。反人权吗,殖民要有人权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颠倒的。特别是在这个年代。

  卡尔十五世的想法就简单了,瑞典需要发展工业和贸易,想要赚钱。既然如此,和伊朗开展通商合作就是意料之中。

  和平以及工业化进程让瑞典人口增长都很快,从1800年的240万人增加到1850年的350万人。由于新耕地的开垦,从1810年到1860年,可耕地增加了2倍。炼钢、造纸等本土优势产业得到发展,而随着第一条铁路干线,即连接斯德哥尔摩、哥德堡和马尔默的铁路开通,大大促进了金属、工程等行业的发展。

  瑞典的木头和矿产可以交换伊朗的煤油,在斯德哥尔摩和巴格达也有一定数量的两国商人进行交易。到1868年,有305名瑞典商人和129名伊朗商人在伊朗和瑞典交易。两国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双方很快签署了《伊朗—瑞典友好通商条约》,两国将进一步降低贸易门槛,鼓励木材、煤油等商品交易。同时将开通布什尔到斯德哥尔摩、巴士拉到奥斯陆的两条航线,这可是两条长线路,当然运河开通后就不太一样了。

  萨迪格将条约原本放到工商部的档案室里,像这样的条约里面还有十几份。包括奥地利、玻利维亚、阿尔占、罗马尼亚等国家,每签署一份协议,伊朗的经济就能好一分。

  “长官,接下来您要出席延布工业区的落成仪式。还有要处理巴士拉工业的事情。”

  “知道了。”

  拉巴尼大臣因为要随着穆拉德王子出访,工商部的事情就让他这个次官负责。这个时候萨迪格真正享受到大权独揽的滋味,决定一个部门的决策竟然这么好。现在全国的工业政策都是从这里做出,自己要稳妥一点,要是工业出现什么问题那他这个位置也就到头了。

  延布工业区早在1864年就已经建设完成,最初拥有10家工厂900名工人,后来不断扩大,到了现在已经拥有25家工厂和3000名工人。在工业区外围还有大型集市和住宅区,就算那些老顽固再怎么反对,实打实的钱他们可不会推出去。

  麦加商团的人都在这里出售他们的商品,周围的部落也更改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由游居改为定居。放牧变成打工和商业,加上麦加这座城市的吸引,汉志地区恢复了阿拉伯帝国时期的繁荣。

  现在延布工业区还在扩大,预计将工厂数量增加到60家。萨迪格就是去看看当地情况的。

  巴士拉方向则是造船业和航运业有些问题,因为布什尔等原本港口的争夺,巴士拉的航运一直起不来,需要更多的政策帮扶才行。

  萨迪格决定亲自考察一下,看看巴士拉出了什么问题。他好写详细报告打上去。

  “嗯嗯嗯嗯嗯嗯……”

  萨迪格有些无聊,他看向办公桌旁边的信件,拿出几封看了看。一封是在大不里士的母亲写的,关心他在巴格达怎么样,自己要赶紧给父母回信。

  还有一封是苏莱曼写的,说听从了的他的建议,前往运河区投资做生意。预计至少有10%的利润,改天请他去府上做客。

  说起运河,萨迪格也是没想到伊朗能从法国嘴里夺走这个项目。要知道为了这个,法国人整整花费了十年,现在快要成功了,就被伊朗夺走了。要是法国政府回过味来,估计得恨死伊朗了。

  继续往下看,苏莱曼还说到了即将颁布的立宪宪章和正式议会。所有能投票的都活动起来,也包括他们这些团体,支持一些政党候选人在议会里实行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当然也有政府。萨迪格现在就是他们中小企业的代言人。

  议会召开在即,所有人都想要夺取议会最大党的地位,因此是四处拉赞助。萨迪格也是和一些专家会议成员交往较深,多几个朋友不是问题。

  这些对萨迪格来说关系不大,他已经进入了政府内部,那么自然不用通过选举成为议员,而是直接成为政策的发布者。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积累经验,顺利的话,再过十年他就能成为大臣了。

第569章 运河开通

  1869年7月15日,塞得港。

  小小的港口满是各国的船,船上的乘客都是艺术界、科学界、工商业界及皇室和大使中最杰出的代表。

  罗马尼亚国王库扎、奥地利首相奥尔斯佩格亲王、英国王储爱德华王子和王妃、美国副总统等重要人物到来。

  在埃及这座“沙漠大门”,这可谓是一个“星光熠熠”的场景。沙滩上到处是搭着帐篷的、来自远方的阿拉伯人和贝都因人,他们与家人带着自己的马、骆驼一起参加了埃及自托勒密时代以来最盛大的节日。

  前方竖立了三个大亭子,中央则聚集着伊斯梅尔帕夏的贵客。亭子右边有什叶派,左边则是供基督教教徒礼拜和感恩的圣坛。

  而今天的主客不是这些,当伊朗的狮日旗出现在会场时,气氛马上达到高潮!

  穆拉德王子带着一众伊朗官员到达塞得港,伊斯梅尔帕夏亲自欢迎。

  本来应该是法国人主持仪式,因为产权转移,变成了伊朗主持。这场历时十几年的超级工程如今终于完成,所有人很期待这条运河接下来的工作。

  “殿下亲眼所见,”伊斯梅尔帕夏挥手指向港内一艘悬挂伊朗狮日旗的装甲舰,“贵国海军‘波斯狮’号的位置可是排在第一位”他刻意压低声音,“威尔士亲王殿下刚才还问我,为什么伊朗战舰的炮口尺寸比皇家海军的还大?”

  穆拉德只说了一句机密就翻过篇去,反正运河在伊朗手里,英国人想要用也得老老实实的交过路费。

  全长超过九十二英里的苏伊士运河在任一端都建有港口设施和通道。水深最浅不低于二十六尺,运河底部宽度不窄于七十二尺。苏伊士运河中设置了很多允许船临时靠岸、让其他船先通过的地点,它们整体上由一个信号系统连接起来。运河两端都提供靠泊设施、燃料,并设置了水的供电点及灯塔。

  啊对了,为了防止英国海军,伊朗决定在运河区部署防御,包括几个坚固的混凝土要塞,配备最大口径的火炮和炸药,要是最后守不住,就用炸药把运河炸毁,谁也别用。

  伊朗会在这里驻军1.2万人,埃及方面也会有1万人出来防御。谁让现在埃及被英国和伊朗控制交通要道呢,而且还水火不容,说不定能利用这个左右逢源,过得舒服点。

  爱德华王储化身好奇人,四处看看,到处寻找人询问。王储妃亚历山德拉则冷淡了许多,因为丈夫的风流,她早已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了子女身上,这次只不过是例行出差。

  到来的还有美国副总统亨利.威尔逊,在1868年选举中,他取代声名狼藉的前任成为新的副总统。

  苏伊士运河开通,对美国来说重新想起了要挖通美洲运河,联通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大洋。要是能控制这里,对他们的美洲政策也是个利好。所以先让他来塞得港看看,看看苏伊士运河开通的情景,他好回去给格兰特总统汇报。

  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思,运河开通仪式正式开始,穆拉德王子负责致开场词。

  “今日,我们齐聚于此,站在非洲与亚洲的十字路口,地中海与红海的交汇之处,共同见证一个人类意志战胜自然鸿沟的伟大奇迹。在此,我谨代表万王之王、光明之冠——纳赛尔丁·沙阿陛下,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埃及人民及伟大的建设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穆拉德稍作停顿,目光扫视全场。

  “这条蔚蓝的水道,不仅是一条贯通海洋的航路,更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间走廊。它让我们回想起法老时代的古运河,回想起伊朗的祖先——居鲁士大帝与大流士大帝,他们在一个同样辽阔的帝国中修筑御道,首次将东西方紧密相连。数千年前,波斯的商队与使者便已穿梭于从苏萨到孟菲斯的广袤土地之上。

  而今日,我们并非在重复历史,而是在书写新的篇章。这条运河,是现代科学、工程与远见的结晶。它属于埃及,也同样属于整个世界。它将为所有国家带来繁荣的贸易、思想的交流与文明的对话。

  最后,让我们共同举杯:为了埃及总督伊斯梅尔帕夏的远见与毅力!为了所有参与这项伟业的工程师与工人们的智慧与汗水!为了科学与进步的胜利!更为一个更加联通、更加繁荣、更加和平的世界!”

  会场上爆发了热烈的掌声,不管是谁,对于联系起来的东西方工程自然是支持的,这样也是方便了他们的交流和贸易。

  运河正式通航的汽笛声中,伊朗商船“居鲁士”号率先驶入水道,甲板上满载着设拉子的玫瑰精油与大不里士的军工机械。在晚上,苏伊士运河上空绽放了绚烂的烟火,庆祝活动一直举行到深夜。

  运河区以外也有庆祝活动。在短短的六个星期内,人们就修建了从开罗到金字塔的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这是为给伊斯梅尔帕夏的王室贵客提供方便强征劳动力修建的。

  意大利的歌剧作曲家特别为此创作了一部歌剧,并在开罗隆重上演。演员在舞台上佩戴的所有珠宝都是真的,总价值达数百万美元。

  英国虽然几乎是唯一反对修建苏伊士运河的大国,但在为运河竣工做赞美方面从未落后过。伦敦市长在正式宴会上祝酒时宣布:“苏伊士运河鲜明地证明了我们的优秀工程师错了。

  但运河通航一时并未导致好望角航线被放弃。由于考虑到技术、成本和安全,主流的航运公司没有也不能立即对设备和组织进行相应的必要更改。因此只有伊朗航运公司和奥地利航运公司开始走苏伊士运河。

  一开始就在磨合期,但也的确方便了许多。一些地中海航运公司为了向东方发展,开始走苏伊士运河。虽然货物量少,但也在逐渐增长。相信再过不久,这里就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

第570章 埃及帕夏的想法

  穆拉德在运河开通仪式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去了不远处的开罗。

  开罗此时经过穆罕默德阿里的和伊斯梅尔帕夏的开发,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铁路和电报,本来帕夏是准备按照巴黎的样子来建造的,但资金短缺,暂时先不弄了。

  穆拉德在开罗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做了礼拜,并进入爱资哈尔大学查看。和当地的教士、学生、市民进行互动,又去参观了当地的景观金字塔。这个建筑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进入到伊斯梅尔帕夏的住处,所有的外交活动才算结束,接下来该谈谈正事了。

  伊斯梅尔帕夏之前已经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接受伊朗的指挥,同时对伊朗的贵族生活也是有所向往。

  就算是低级的伊朗贵族,也拥有比他好得多的生活。不用为欠款烦恼,可以四处旅游,在每个国家都能受到尊重。而不是像他这样,每天都提心吊胆,为了埃及鞠躬尽瘁。

  而且英国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埃及陷入危险,眼瞅着要彻底沦为附庸,伊斯梅尔也不想要统治了,帅锅给伊朗最好。

首节 上一节 20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