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206节
一炉铁水倒入模具,加上其他技术,就成为了可以使用的钢铁。穆拉德看着这样的生产过程感到好奇,要不是危险,他都要再靠近点看看。
“这些生铁和钢会出售到哪里?”,穆拉德询问钢铁厂的技术人员。
“大部分会出售到建筑工地,还有武器厂、火炮厂、造船厂等。
现在钢铁用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也在努力扩大产量。目标是100万吨。”
好宏伟的目标,英国现在连生铁带钢一共是620万吨。想要达到或者超越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外还有法国的120万吨、美国的160万吨、德国的90万吨。伊朗排在第五,超过奥地利、西班牙和俄国。
工人们的薪水一周也是20到40里亚尔不等,比美国高出三分之一。不过这里面有一部分要上交工厂食堂用作餐费,当然就别指望能给工人们有啥好吃的,能给你吃饭就偷着乐吧。
穆拉德在钢铁厂视察,纳赛尔丁则去了乡下的村庄。大不里士周围的乡村都基本完成了现代化,每户人家拥有蒸汽脱粒机和一系列农具,有的人家还拥有二十多匹马从事运货的生意。
几个村庄之间还有小学、邮局和诊所,道路也由土路变成了石子路。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纳赛尔丁和村民一起吃了午饭,进去农田视察时,还亲自向他们分发了烟草。这样的举动让农民们感到惊喜,正如同以往多次视察那样,纳赛尔丁一如既往的和农民见面,展现自己亲民的形象。
沙阿向他们讨论目前的生活情况,工作好不好做,有没有赚钱,平常的物价如何。和俄国的亚历山大二世一样,纳赛尔丁也是伊朗全国国民的小父亲,只不过这位小父亲更加关心他的孩子们。
——————————
话说回来,这位俄罗斯的小父亲在干什么呢?
在净化国家!
获得解放者这个称号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在军事、法律、地方等各个方面开始了改革。
充满期待、改革氛围浓厚的年代开心地扭头看去。但最初的改革,包括废除农奴制,都很令人失望,之后就产生了不满情绪,而且这种情绪弥漫开来,最终波及了每一个人。
有些人之所以不满,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财产,比如地主,而有些人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获得的东西又太少,比如农民。相当部分的官僚机构都认为变化来得太快,而许多人却又认为变化来得太慢。
国内的不满情绪很普遍。皇帝不再是精力充沛、残忍暴虐的,军官们还给现在的君主起了个绰号:‘老女人’。这让亚历山大二世非常痛苦。
他好不容易克服了内心的抵制,走上了改革之路,因为他觉得自己遭到了惨败,只有这种方法才能恢复帝国的权威,恢复俄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地位。但是现在,所有人都恨他,恨不得他去死!
左派认为他对民众太狠;右派认为他对民众不够强硬;西化派认为他改革的不够深;斯拉夫派认为他抛弃了俄罗斯的美德。谁都不满意,以至于暴动越来越多,他的统治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为了稳固局势,皇帝陛下做了两件事。首先是查封。利用秘密警察大肆搜捕反对派,特别是那些无政府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捣毁组织、查封报纸和特别文字,甚至连进步这个词都不能出现。
其次是通过外交和压制其他民族主义来转移注意力,向东方进军就是这些年俄国的主要扩张路线。从华沙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的版图不断的扩大。
而随着版图扩大,俄罗斯的民族问题更加严重。从“人口的民族构成”来看,72.5%的人为俄罗斯人;但帝国境内也同样生活着6.6%的芬兰人,6.3%的波兰人,3.9%的立陶宛人,3.4%的犹太人和7%的其他民族。此外乌克兰人没有进行调查,在小俄罗斯地区的东正教人口自动被认为是俄罗斯人。
俄国欧洲部分是帝国的中心,也是一道围墙。芬兰的统治平静如水,那里的居民都满足于自己的命运,对议事会也很满意,而在西伯利亚,土著人口不多,无法抗衡殖民化。
大俄罗斯心态开始发力,沙皇政府平等的压迫每一个少数民族。犹太人、波兰人、逊尼派、什叶派,俄国政府逼迫他们迁移到指定区域。特别是南方地区,和伊朗的冲突结束后,开始对当地进行人口迁移计划,以至于一年二十来回暴动都算是少的。
而普鲁士和奥地利与法国发生战争,在俄国看来,这是一个大好时机,可以趁机宣布无须遵守巴黎条约限制其黑海权利的条款。在法军在梅斯投降,承认法国战败之后,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向欧洲各国发了一份通报。英国激烈反对俄国单方面做出的这个决定,但它们没有任何手段来加以阻止。
这确实是外交上的胜利:没有发生战斗,只是利用欧洲有利于自己的局势,便在1856年战败之后拿回了失去的东西。在内政举步维艰时,外交上的胜利振奋了亚历山大二世。黑海解禁,他们就可以再次对奥斯曼发动战争,一鼓作气解放巴尔干的东正教兄弟,直到君士坦丁堡城下。这样,俄国也就能冲出地理限制,舰队将航行在世界各地。
第565章 闹心的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着一个又一个命令,他是真怕了。自己的改革没有赢得掌声,反而将支持自己的地主推到了反对的方向。
“基辅、敖德萨这些地方必须配上更多的警察,一切有关乌克兰、波兰语言的书籍都要查封,不能让一本继续流通。”
波兰人辜负了他的信任,自己已经对他们非常好了,为什么还要起义,必须要出重拳打击。
亚历山大二世是带着怨气下的命令,自己改革还成他的错了。那干脆不要改了,就在这里等着那些农民把他们撕成碎片。
“陛下,“内务大臣颤抖着呈上密报,“敖德萨港查获的走私书籍里.有法语版的《伊朗改革纲要》。
沙皇突然将笔掷向鎏金地球仪。“所以现在连波斯人都敢教训我了?“他冷笑着抽出佩剑,剑刃扫过桌面的咖啡杯,克里米亚战争的银制杯托滚落在地,“告诉高加索总督,再让一本波斯刊物越过阿拉斯河,就让他去西伯利亚!”
纳赛尔丁可出尽风头了,同是改革,伊朗的改革人人称赞,他的改革遭受诟病。
越想越气,亚历山大二世直接召开临时国务会议。而被沙皇命令的众人不敢有半点怨言,急匆匆来到了冬宫。
“陛下!”
国务会议主席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向沙皇行礼,作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他致力于将俄国改造成英国那样富裕强大的国家,也是政府改革的主要推手。
“好了各位,都坐下!”
众人落座,亚历山大二世拿出了一份报纸。那是介绍伊朗改革的新俄罗斯报,里面说明伊朗改革后的成果,上面展示繁荣的图片狠狠的打了在坐所有人的脸。
“你们都知道了吧,同样是改变,伊朗将自己改成了普鲁士那样的国家,而我们却仍在原地打转!这是为什么?
是我们的决心不够,还是遭到了什么阻碍。朕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康斯坦丁大公马上说道:“陛下,任何改变都要经历一场斗争,臣在访问伊朗的时候了解过情况。伊朗曾经和国内的人打过一场战争,在这之后他们才开始推动各种的措施。”
“大公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打一次内战?!”陆军大臣米柳京询问。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事实已经很清楚了,陛下承担了多大的压力才让农奴获得自由,但那些人非但不感恩,还屡次暴动,这辜负了陛下的恩情。现在就应该将他们统统流放!”
康斯坦丁反驳:“法令已经执行了几年,怎么能说撤回就撤回!这样一来,局势就会更加混乱。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推行法令,化解这场危机。”
此时,内政大臣亚历山大·叶戈罗维奇·季马舍夫冷笑一声。“大公阁下,我不想泼冷水。但目前的局势的确不是一纸法令就能解决的。”
他拿起文件读了起来,“从去年开始,各地的农民暴动就增加了150%,波尔塔瓦等省份甚至增加了300%。这些人需要去西伯利亚清醒清醒。
还有,在法国发生的事传到了国内,一些城市内的工人也发生了暴动。这也就是圣彼得堡力量强,没有人敢动。在莫斯科,已经有工人捣毁机器,成立了什么工会,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用军队镇压!”
的确如此,这在各个大臣中没有什么分歧。贱民还能反了天不成。
“还有,关于伊朗,希望听听各位的意见。”
这个话题他们可再熟悉不过,伊朗可以说是沙皇的要害区。谁也受不了一个经常被自己欺负的邻居竟然强大到从自己这里拿走属于他的地(高加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陛下,”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亲王回答,“目前我国和伊朗之间还是不要轻举妄动,至少在军队改革完成前是这样。伊朗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波斯了,再次发动战争只怕会得不偿失。”
作为亚二登基后就在的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可以说是政府老人了。既然他说这样,沙皇也倾向是这样。但他还是不甘心。
“难道,我们就这么看着伊朗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你应该最清楚了,亲王。
从荷兰手中夺取苏门答腊,在非洲扩张领地,将琉球收为保护国,吞并阿根廷。这些都是伊朗二十年做的。而我们呢,除了在西伯利亚,没有其他扩张的地方!”
这话说的,当那100万领土不存在是嘛。
“陛下,我国和伊朗之间还有工业上的差距。他们的钢和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还有商船、铁路、电报这些,而我国的小麦和黑麦也大量出口到伊朗。罗斯托夫等城市甚至比莫斯科还要繁荣。”
财政大臣赖滕向亚历山大二世递交财政部的报告,在和伊朗通商后,俄国的出口在当年就增长了20%,关税增加了7%。主要是出口粮食和原料,进口纺织品和煤油。
现在,伊朗是俄国第三大贸易国。仅次于英国和普鲁士。若是发生什么变动,对目前的俄国经济来说影响可谓不小。
“陛下,虽然话有些不合适。不过臣还是建议,陛下可以去巴格达进行一次正式出访!”
戈尔恰科夫的话犹如惊天巨浪,震动了整个会议。
“亲王殿下,亏您想的出来。我国和伊朗之间有仇,让陛下去怕不是被当地人的抗议轰回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现在已经不是俄罗斯一家独大的时候了。如果我们想要维护南方的稳定,就必须要有伊朗的支持。
况且……况且我们也需要向伊朗学习,看看他们的改革是什么样子的。我知道这说的不合理,但当初彼得大帝也曾隐姓埋名前往荷兰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行?”
就算是这样,仍然有人反对。俄国和伊朗之间处于下风只不过是暂时的,要是去了巴格达,还不知道伊朗会怎么拿捏。
亚历山大二世在座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直接宣布会议解散,只留下戈尔恰科夫和康斯坦丁大公。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只不过等两位大臣出来的时候,是一脸的轻松。
第566章 联姻?
正让沙皇念念不忘的伊朗沙阿还在向北,前往高加索地区视察。
埃里温、巴库、第比利斯、苏呼米等地方这些年来发展的比在俄国统治下快了不止一倍。而伊朗的统治政策将民族转化为宗教,伊朗治下没有什么民族,只有信仰不同宗教的国民。而政府也是包容的,只要为国出力,不管信仰什么宗教基本上都是一视同仁。当然什叶派仍占主导,这是伊朗文化的根本。
同时在高加索地区,还有相当大的反俄情绪。正因为自己在伊朗统治下生活越来越好,他们对于俄国越来越痛恨。依附于俄国的贵族、地主、富商平等的压迫每一个民众,而这种生活尽管过去了十三年,但包括孩子们在内的全体人们对俄国的仇恨更深了。
1856年,格鲁吉亚说俄语的还有将近50%。到了现在只有不到2%的人还说,格鲁吉亚正教会使用格鲁吉亚语做着弥撒,俄罗斯的影响力大幅衰落。
在巴库,将近十万人自发欢迎沙阿的到来。纳赛尔丁在这座城市里全方位视察,关心当地民众的生活。当地的报纸上甚至刊登了一张沙阿在医院探望生病的石油工人的照片,这一对比,俄国沙皇也太不当人了。啥时候像路易十六那样砍了就好了。
“沙阿,巴格达的电报。”
纳赛尔丁没有接,直接让穆拉德看看是什么事情。前些日子接到了德国联合梯也尔准备进攻巴黎的电报,这封会是什么,已经开始进攻吗?
事情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梯也尔命令军队进攻巴黎。而负责指挥的是法国元帅麦克马洪。
秉承着复辟帝制的理念,加上十万法军战俘。麦克马洪轻易的突破了城墙,开始进入巴黎的各个街道,公社最悲壮的一幕:流血周开始上演。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撑不了多久。那些俘虏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麦克马洪又是出色的统帅。最多半个月,巴黎就会重新改天换地。”
这次工人的举动也的确是让穆拉德开了眼界,没想到他们也能组建属于自己的政权。而且那些政策也是相当先进,要是他们再有一支十万人的大军,法国全国恐怕要变天。
“一切都是拿破仑三世咎由自取,他想超越叔父,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走出他的影子。
想要在战争中获得威望,却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内部也是一塌糊涂,能有今天的情况,只能说是不意外。”
纳赛尔丁在旁边评价着拿破仑三世,这位在法国叱咤风云的人物终究还是倒在了色当战役的堡垒前。德国崛起不可阻挡,英国肯定后悔自己没有阻止他们。
啊对了,前几个月英国政府也发生了更迭。自由党的格莱斯顿取代保守党的迪斯雷利成为首相,英国的政策开始转为内政治理,对外部殖民的兴趣锐减。
但邻国的法国政权更迭,英国作为老邻居还是非常关心。德国的崛起和伊朗收购苏伊士运河公司可以说是他们的失职,印度和本土危险了。
“对了,下个月的运河开通典礼。穆拉德,你替我去出席。”
“是”
随着伊朗的撒钱攻势下,苏伊士运河将在10月举行开通仪式。这种重大外交典礼纳赛尔丁开始让穆拉德出席,已经19岁的继承人必须要在外面露脸。特别是在埃及和奥斯曼这样的国家,必须要让那些人知道,伊朗未来的沙阿是什么样子。
“另外,”,纳赛尔丁还没有说完。“你再去一趟君士坦丁堡,阿齐兹苏丹要和你见面。”
穆拉德有些呆愣,旁边的阿卜杜拉也是,看来之前沙阿说的是真的了,伊朗要和奥斯曼联姻。
“父亲,我现在还不想结婚,我才19岁啊!”
“只是看看罢了,这次苏丹可是下了大力气劝说,还说可以奉上塞浦路斯作为嫁妆。
我看对方这么有诚意,就让你先去看看,实在不满意再找别人。”
这件事还要从年初说起,阿齐兹苏丹正式向纳赛尔丁提出两国王族联姻,也就是将奥斯曼的一位公主嫁过去。
为了表示重视,阿齐兹还将自己的侄子,和伊朗继承人同名的穆拉德王子为特使前去拜访。那时候穆拉德正在去德黑兰巡视,因此还不知道。
等到他回来,就得知奥斯曼要嫁公主给自己。据说是阿齐兹苏丹的侄女,也就是前任苏丹的女儿。
前任苏丹一共留下20个女儿,阿齐兹也没说哪位公主会联姻,只是请王子去君士坦丁堡。估计是让他亲自选。
“塞浦路斯,阿齐兹苏丹是走投无路了吗?”
阿卜杜拉当然知道塞浦路斯意味着什么,之前马哈茂德二世也是以叙利亚和塞浦路斯为报酬让穆罕默德.阿里出兵希腊。如今这场领土交易再次提上日程,这足以说明奥斯曼遇到的困难已经达到了无法阻止的地步。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