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94节
但要记住,欧洲不只有法国一个国家。英国、荷兰等国家纷至沓来。伴随着1838年《盎格鲁—奥斯曼贸易公约》的签订,英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大量的原材料出口到英国。
法国虽然生气,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英国他打不过。但伊朗的加入他受不了,因为价格优势,就算质量较差也能出售的很好。法国商品出口直接断崖式下跌。
距离不远的特拉法加商行是法国最大的一家商行,自从伊朗参与贸易后,他们的销售额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更是跌破了二百万销售,只有198万法郎的营业额。
老板贝鲁最近急的上火牙疼,早知道自己商行最大的时候曾经创下一年1600万法郎的销售额,这才几年啊,就变成这样了。
“该死,那些伊朗人正在抢走我们的生意!”
除了贝鲁,还有其他法国贸易商来到这里。他们对于伊朗的贸易扩张感到愤怒,都是国家,怎么不能留余地呢?
“有什么办法,我看了他们的货,的确是好。而且色彩也挺丰富,说是他们巴格达的染料厂出产的染料做的。”一个贸易商这么说,因为伊朗染料的确不错。成本也仅是本土制造商的一半。
“难道,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伊朗夺走我们的客户?”
众人感到压力大,奥斯曼的物产丰饶,利润很高。要是走了不知道从哪里寻找新的贸易对象,但也不能就这样不管,伊朗商行扩张太快,已经开始收购一些破产的欧洲商行,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伊朗就会将他们赶出奥斯曼市场。
“我们去找找大使,我们的利益受损,他不能不管,帝国政府也不能不管。拿破仑三世想要坐稳位置,就少不了我们的资金。”
拿破仑三世想要支持,资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也是一个工业化支持者。非常支持贸易扩张,而他们在奥斯曼受损,拿破仑三世要是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就得去争取。
“只能这样了!伊朗真是我们的敌人啊!”
不仅是法国商人,就算是英国商人也不得不大规模撤出叙利亚,仅在贝鲁特留有部分商行。但英国家底厚,奥斯曼不行,就去加拿大,当地也是需要他们这些商人活跃经济。
法国虽然也有殖民地,但他们的进取之心全是比较小的。此外拿破仑三世在路易斯安那是倾向自己的那些亲戚和奉承之人,生意全给他们了,自己只能在奥斯曼继续待着。然后,然后就是被伊朗吊打,只求法国大使给他们讨回公道。
第531章 奥斯曼政府
“苏丹,这是奥地利给的建议,从首都修到萨洛尼卡,然后到萨拉热窝,这段铁路可以说是更快的调动我们的军队,也能促进我们的经济!”
大维齐尔拉什迪帕夏向阿卜杜勒阿齐兹苏丹汇报铁路进程,随着君士坦丁堡—埃迪尔内铁路的开通,奥斯曼也是有铁路的国家了。就是这铁路奥斯曼也不是百分百控制,国库空虚,只好让英法入股了。
奥斯曼每年的收入是6600万奥斯曼里拉,折合里亚尔为5500万。就这些钱只有伊朗的三分之一,能干什么事?
“既然如此,那就和英国讨论一下。尽快建成。”
苏丹下了命令,但财政大臣卡米尔帕夏知道,又要借钱了。
庞大的外债是克里米亚战争的后遗症,奥斯曼的贷款快速突破两千万英镑。坦齐马特时期的西化改革耗费巨大,但未提升征税效率。包税制没有彻底改革,奥斯曼政府甚至把对烟草税的征收承包给法国公司。就算是这样,收入提升也有限。
政府明面上对农产品征收10%的什一税实际征收中,地方官员层层加码,农民实际负担可达20-30%。同时对集市交易征收小额税,税率混乱,地方截留严重。
“苏丹,目前英国和法国对我国的贷款利率都达到了6%,如果我们贷款,还钱要付出很大一部分利息。”
卡米尔帕夏说出了现在遇到的问题,如果利率越来越高,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还不起,到时候会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但肯定很惨。
奥斯曼现在已经欠债很多,再这么扩张下去只有破产这一条路。唯一安慰的是,这条路法国和西班牙已经走过了。奥斯曼可以学他们来弥补财政,但代价恐怕就是皇位更迭或者付出性命了。
“但现在怎么办?总不能去向伊朗贷款吧?”
阿齐兹也是一脸惆怅,遥想登基的时候,自己是何等的风光,现在却变成了这样。想着将奥斯曼变成世界强国,结果强国没做到,卖国做到了。怎么伊朗就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他却要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不公平!
“恐怕只有这样,伊朗给出的贷款利率只有3.5%,这可以让我国少付一半的利息。”
伊朗给的条件的确很好,因此他们也打算接受,但看样子不少人不同意。
“话是这么说,但我们要拿什么为抵押呢?”
“之前不是有过了吗,再来一次又有什么不行?”
前几天奥斯曼向伊朗提出的用铁路筑路权换取贷款,对方已经给了回应,说答应了。这下子换取了贷款,再来一次就好了!
“这次是伊兹密尔铁路,下一次是什么,是不是要延伸到其他地方?”
战争大臣阿夫尼帕夏一直是反对向伊朗贷款,眼看着老二要取代老大位置,不好好想想巩固地位,怎么还能向老二贷款呢?
“唉,实话告诉阁下吧,之前你争取的300万里拉实际上也是从伊朗贷的款。现在的税收已经补不上支出的缺口,只有加税和借贷两条路。但现在加税,只怕是将更多的人逼到叛乱的地步。
如果阿夫尼帕夏能快速平定克里特岛的叛乱,那么现在还会有盈余。”
暴发于去年的克里特岛叛乱让奥斯曼焦头烂额,当地的希腊人不满当地官员的腐败以及对希腊合并的幻想发动起义。奥斯曼派军队去镇压,结果希腊起义军和他们打起了游击战,并且雅典方向还一个劲的请求国际协助。
要知道希腊独立就是请求英法俄等国家协助才完成的,如果起义都是这样,那没过多久,奥斯曼就会被瓜分完成。他这个苏丹也就成了末代苏丹。
“如果要继续贷款,那要将什么抵押?”苏丹询问财政大臣。
“塞浦路斯,伊兹密尔到安卡拉的铁路,还有矿税。这些应该可以借到5000万里拉。”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些只怕不止5000万里拉。单是塞浦路斯就值3000万,甚至更多。这直接抵押,那叙利亚也保不住了。
“能不能换换,这样的话,有些人就要不满意了。”
苏丹对于贷款已经是轻车熟路,自己的哥哥在位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借贷,自己也是如此。谁让奥斯曼没钱呢。
“就这样吧,赶紧去办!”
“苏丹!”
阿夫尼帕夏还想说什么,但苏丹直接离开了。这个国家,怕是没救了。
卡米尔帕夏回到自己的家,嘱咐任何人不要进书房后,关上了房门,已经有客人等着他了。
“这是奥斯曼军队的详细资料,还有未来准备在巴尔干修建铁路的报告。”
这些在政府内部被赋予机密的文件,如今却被轻松送给了人。而且送的……还是伊朗人。
“没想到掌管奥斯曼财政的卡米尔帕夏这么轻易的就将这些送人。”
“现在谁不知道奥斯曼快要垮了,俄国人、塞尔维亚人和希腊人虎视眈眈,他们恨不得瓜分国家的土地。但我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曾经卡米尔帕夏也是个致力于改革的爱国主义者,但身居高位时才发现,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这政府之中。尸位素餐的官僚和躺平享受的苏丹成为了改革的主要障碍,而自己却没有一点办法,只能在这艘漏水的大船上勉强补缺。
但自己也需要找一条退路,自己的积蓄啥的都存到了伊朗银行里,自己也打算辞职。但为了家里人能后过的更好,他走上了和伊朗政府暗通款曲的路子。
“相信我,你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这些文件挺重要的,当然卡米尔帕夏给伊朗最大的礼物则是奥斯曼的外交信函。因为克里特起义和民族问题,奥斯曼打算邀请各国在君士坦丁堡开会,但伊朗被排除在外。这点小聪明在伊朗看来不值一提,无非是孩子闹脾气罢了。
“现在,我只希望我和我的家人能够活下去。”
奥斯曼,奥斯曼,谁都可以踩一脚,到底他该怎么办?
第532章 对东方的策略
大久保利通终于见到了伊朗的统治者,这位沙阿现在才三十六岁,十七岁继位,将近二十年里努力使国家强大,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果然是有魅力的。
对于伊朗和萨摩藩的战争,大久保利通认为这是文明给予野蛮的重重一击,伊朗是为了开化日本所以才发动战争。
之前和大维齐尔的交谈中,对方对自己为了国家而奋斗的精神而“感动”。同意帮助他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而在巴格达博览会上,那些工业化的东西也是让他大开眼界,日本需要引进这些,要快!
不过这只是一次礼貌性觐见,想要正式谈判还得对方派一个国家性团体拜访。在见过沙阿后,大久保利通就继续参观博览会了。
各国商人都青睐伊朗的商品和地理位置,东西方的商品可以开到巴格达购买。不用绕过好望角了,甚至价格还比直接进口的还低。
而且苏伊士运河即将开通,到时候好望角肯定会衰落下去。英国人最急了,哪怕要衰落,也要控制运河,就像他们将新加坡纳入直辖一样,世界上所有的黄金水道都要控制。
但现在不管哪个国家,他们手中的运河股票都攥的紧紧的。英国怎么插手也不行,只能等待时机。
纳赛尔丁没有回德黑兰,而是在巴格达长住下来。同时政府机构也正在按计划搬迁到当地,德黑兰降为首府城市,巴格达为伊朗新的首都。
伊朗沉浸在博览会的繁华之中,而趁着这个机会,伊朗政府宣布将会在三年后,也就是1870年正式颁布宪法,召开议会。这无异于将知识分子更加兴奋,纷纷说着沙阿万岁。
有了时间期限,那他们也不用讨论继续上书了。只需要等着就行。现在伊朗上下万众一心,经济繁荣,军队强盛,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
——————————
阿富汗的局势已经稳定下来,在靠近印度的边境上,驻守着超过三万人的军队。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增加。
阿富汗的小国王和太后如今也安安心当个吉祥物,大事小事都交给伊朗送来的阿富汗总督夏巴兹。伊朗为阿富汗设立了一套政治体制,国王以下是政府,政府分为国防、财政、工商、内政四个部门,至于外交怎么没有,就这样的地理位置,有没有外交都一样。
地方上将全国划分为十四个区,每个区由军队长官管理,并实行军管。一切犯罪行为都会重罪判罚。
而夏巴兹来了后,阿富汗的叛乱也少了很多,当地的部族要么被镇压,要么被招安。在稳定社会后,一系列改造接踵而至。铁路电报的大量项目上马,一下子冲击了部族的生活空间。人口流动更为频繁。
“喀布尔到白沙瓦的铁路要尽快开通,想办法让那些部族出售土地,这样的事情不能耽误。”
夏巴兹下着命令,阿富汗必须极速转弯。不然英国人就会见缝插针,就比如印度总督说的那样。
“我们永远不会为屡屡易手的突厥斯坦感到惋惜,任由它落到谁的手中吧。在政治问题上,阿富汗人得到的越多,沙俄人或波斯人得到的就越少。”
由于内战和部族的破坏,白沙瓦、坎大哈等地成为一片废墟。至于达曼和塔格布的富裕农业区,焦土政策已经将它们摧毁。贸易更是处于停滞之中,大多数印度商人已经带上财物逃回了印度。
更悲惨的是,成千上万的平民在土地上流离失所,很多人甚至失去了拥有的一切。这些物质损失对农作物产量和国家税收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所以夏巴兹一开始就用减税来稳定人心,并且从伊朗要来了不少贷款,开始了阿富汗的各项建设。而这也是第一次阿富汗全境稳定下来,在这之前部分地方都处于动荡之中,深受王朝战争、流行性霍乱和蝗虫灾害的困扰。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民众为了养活自己纷纷卖子为奴。
以巴尔赫省为主的地方,前朝治下的赋税在1860年比1850年激增了300%。此外,很多之前免税的商品现在也要向国家缴税。税负让很多小地主和劳工陷入赤贫,而当地大部分的财富都被用来建造兵营、供养军队,或是流入了喀布尔统治阶层的口袋里。恶性通货膨胀和包括一场毁灭性地震在内的一系列自然灾害,更是加剧了不幸和衰败。
在伊朗军队的强力镇压下,社会稳定下来,经济也开始恢复,有了安稳生活,支持就上来了。也就没有人去念着要恢复前朝。
“这里还需要再派军队,另外还需要更多的资金。”
夏巴兹安排着工作,一边也推动着阿富汗向伊朗靠拢。英国人肯定是要渗透的,同时在英阿战争后,以普什图人为主的南方地区开始闭关自守,激进且仇外的苏菲派长老们和乌里玛的力量得以加强。伊朗也需要防备这些人。
喀布尔政府有条不紊的推行政策,对于军队,则以哈拉扎人和什叶派信徒为主,组建了一支六万人的军队,并且还有四万人的警察队伍维持城市治安、八万人的农团维持乡村治安。
在经济上,政府实施了新的财政制度,减少了实力强大的酋长们的世袭封地,还要求对从前免税的财产征税。部分部族叛乱,后被平定。
在文化上,波斯语和什叶派被大力推广。逊尼派遭到打压,苏菲主义则遭到更为激烈的消灭。不管是从文化上还是从肉体上,这种不稳定因素必须要没。
阿富汗现在的路非常窄,除了伊朗就是英国,再没有第三个选择。但就算是有两个选择,暗地里其实只有伊朗一个答案。要是投英国,第二天伊朗就得进入阿富汗,哪怕是游击战和山地战,也得咬牙撑下去。更何况现在阿富汗已经做出了选择,所有人都认为合并只是时间问题,就需要一个时机而已!不过,也快了。
第533章 遭遇
“看到了吗,这自行车可是我爸爸从大不里士买的。1100里亚尔呢,只怕你们不吃不喝三年才能攒到钱。
哼,不理你们了,我得去试试我的新车了!”
骑自行车的孩子一溜烟没影了,只剩下其他人站在那里。
“得意什么,不就是靠着有个做生意的老爹吗,等我攒钱,一定要买一个更好的,羡慕死他!”
阿里的脑子里还是想着自行车的样子,速度真快,可比走路强多了。要是他有一辆,平常去镇上也能快点回来,要是再改装一下,还能运送货物什么的。
不过,1100里亚尔也的确是超出预算。他们家一年也不过这个收入,刨去花费后能剩下200里亚尔就已经很好了,更何况还需要防备生病什么的额外支出。
自己的积蓄也不过120里亚尔,都存了起来。在干农活之外,还从其他地方捡点东西去卖,几个月也能攒下10个里亚尔。
“阿里,你老爹找你!”,一个小孩的话将他从幻想中拉起。
“知道了!”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