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66节

  《伊朗和俄国之间关系紧张,战争迫在眉睫》,这是奥地利的题目。

  但各国都想看看议会制度在伊朗能不能立足,这是伊朗第一次选举。但沙阿为这次设立极高的门槛:必须满25岁并且一年纳税10里亚尔以上才能投票,这就直接排除了大部分人,因为他们一年纳税没有10里亚尔。能有6里亚尔就算家境挺好的了。

  国内那些想要开设议会的人,无不高呼沙阿英明。并且准备投入精力,效仿英国议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过,因为这是伊朗的第一次大事。所以怎么做还得从其他地方考察和借鉴,特别是政府,这些事情要耗费他大量的精力。这让刚上任大维齐尔的穆沙拉夫感觉精疲力尽。

  “大维齐尔,这是河中的报告。叶海亚总督开始驱逐俄国人到锡尔河北岸。”

  “嗯”

  俄国人一直想要渗透到锡尔河南岸,因此每个月伊朗总能逮到几个“迷路”的人,并将他们送回去。

  伊朗知道他们是谁,俄国也知道伊朗知道他们。但双方就这样维持着平衡。直到间谍案的爆发。

  伊朗加大了巡视力度,并且更改了以往的做法。不是驱逐吗,直接改监禁,关进附近的监狱,每天的食物和水定量。每天还要经受炎热的气候,俄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生不如死。

  不管是出于愤怒还是其他目的,和俄国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目前亚历山大正在全力发展国内根本没有用其他精力针对其他事情,为此,沙皇一直在修好周边各个国家的外交关系。比如和瑞典、罗马尼亚讨论经济合作,和奥地利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缓和。还是之前说的,一切以国内为先。

  将民众对国内问题的视线转移到国外去,这一招中外不知有多少政府才用过。有的成功了,有的是失败了。

  叶海亚和总参谋长萨拉米,陆军大臣鲁哈尼商量情况。在办公室内,这里被放置着一张硕大的作战桌,上面用一条红线将上面划割为两部分,一边写着伊朗一边写着俄国,这赫然是伊朗与俄国的边境地图。而在这张边境地图上还标注城镇、军队、要塞、道路等各项军事标记,而萨拉米参谋长正拿着指挥棒,一边指着地图某处,一边讲述着情况。

  “目前的话,适合小规模冲突的地点有好几个。

  一个就是阿克梅切特,这里是最重要的地方,俄国当初打下这里也是费了很大的力气。还有一个是上游的奥特拉尔,这里也适合进攻。”

  从地图上看,锡尔河是两国的边境线。不过在这里针对水资源和其他情况两国还有分歧,很明显伊朗决定用这件事做文章。

  “我的建议是以阿克梅切特为首,这里不仅控制着锡尔河节点,还是俄国在当地的前进基地。”

  这个的确不错,拿下阿克梅切特对伊朗最为有利。但还需要考虑国际上的情况,这次应该没有英法奥斯曼来分散俄国注意力了。

  “要是俄国发动全面战争怎么办?”叶海亚询问,他对河中的情况最为清楚,但对首都的情况不太了解。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在高加索的两个盟国可以帮助我们。此外,俄国南部还有大量的新月教徒,俄国恐怕会先防范他们。然后才是我们。”

  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俄国就已经进行同化政策,但收效甚微。伊朗的崛起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更是加剧了哈萨克和南俄地区的民众反抗情绪,暴动一年比一年多。而俄国最需要的就是稳定,为此对军队和警察的投入仍然是第一位。

  “我们需要快速行动,先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再争取有利地位。”

  鲁哈尼做出总结,其他两人也表示同意。这场冲突事关伊朗国运,不能有什么差错。

  这两天讨论的挺多,看了一下无非是两点。

  一,这么轻易就让大维齐尔辞职。

  二,轻易答应了抗议民众的请求,主角是废物。

  先说第一个,大维齐尔辞职早有情况。他知道一个专职宰相当久了会发生什么,因此对奥斯曼战争结束后就一直递交辞呈,直到现在才批准。

  第二个,什么叫轻易答应和废物。那要这么说的话直接派军队镇压成一个血腥星期日就不是废物了?如果镇压了,那么接下来你们会看到全国暴动此起彼伏,然后是那些宗教势力借着这个机会卷土重来。到时候,主角直接醉生梦死得了。

  是,这显得特别窝囊,但如果各位读者是主角会怎么做呢?而且也不是说不立议会,只不过这件事是催化剂,直接提前了不少。就像各国都有自由主义运动,伊朗也不例外。

  不知道这段能不能解惑,实在不行,以后再来一篇。

第456章 渡河

  克孜勒奥尔达,伊朗这边叫阿克梅切特,俄国这边叫佩洛夫斯克要塞。这里紧靠锡尔河,俄国占领后将其改为军事堡垒。因其扼守锡尔河中下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伊朗河中第一军团的帕希尼扬团长正在针对着下达着命令。“炮兵什么时候能到,他们可是接下来的主力之一。萨拉米将军可是说,在预定时间赶到,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后天就是预定时间了,可是他们居然还没到。”

  看着怒不可支的将军,参谋长穆萨维忍不住说道。“目前看来炮兵团已经不能在规定时间全员抵达,那我们是不是需要考虑从友军部队借一些装备。这些重炮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赶到了。”

  帕希尼扬想了一下,点头答应。

  这次他们准备渡过锡尔河,在距离阿克梅切特两公里的地方建设定居点。这件事要成功,必须要隐秘。

  夜色如墨,锡尔河的水面泛着微弱的月光,数百名伊朗士兵屏息静气,划着小船向对岸缓缓前进。桨叶轻轻拨动水面,生怕激起太大的声响。河岸边的芦苇丛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掩盖了船队行动的细微动静。负责这次行动的突击队长站在最前方的一艘船上,目光紧盯着对岸黑魆魆的轮廓,手中的望远镜不时扫过俄军堡垒的方向。

  “保持安静,“他低声命令道,“再往前三百米就是登陆点。”

  然而,就在船队即将靠岸时,对岸突然亮起几束火光。紧接着,一声尖锐的哨响划破夜空——俄军的巡逻队发现了他们。

  “敌袭!敌袭!”俄语喊叫声瞬间打破了夜的寂静。

  刹那间,俄军堡垒的火炮轰鸣,炮弹呼啸着砸向河面,激起巨大的水柱。一艘小船被直接命中,木屑和血肉在火光中四溅。队长咬牙吼道:“全速前进!不要停!”

  对岸的火把骤然增多,俄军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要塞方向传来——哥萨克骑兵出动了。

  对岸的俄军已经集结,火枪的射击越来越密集。士兵们拼命划桨,子弹从对岸的俄军阵地如雨点般射来,水面被子弹打得噼啪作响。几名士兵中弹落水,但其他人仍在奋力向前。终于,第一批小船冲上了河岸,士兵们迅速跳下船,匍匐在河滩上,借着夜色的掩护向俄军阵地逼近。

  “散开!建立防线!“队长拔出军刀,指向俄军堡垒的方向。伊朗士兵们迅速展开,利用地形构筑临时掩体,同时架设起随船携带的轻型火炮,准备反击。

  俄军的反应极为迅速,堡垒内的步兵列队冲出,试图将伊朗人赶回河里。双方在河岸边的泥泞地带展开激烈交火,枪声、呐喊声和伤员的惨叫声混杂在一起。俄军的火炮仍在不断轰击河面,试图阻断后续的增援部队。

  哥萨克骑兵已经冲了过来,马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列阵!列阵!”伊朗军官嘶吼着,士兵们匆忙组成防御队形,刺刀对准冲来的骑兵。

  第一波骑兵冲入伊朗士兵的队列,马刀劈砍,鲜血飞溅。伊朗士兵拼死抵抗,但面对骑兵的冲击,阵线开始动摇。

  穆萨维看着河中的激战,向身边的人怒吼。

  “炮兵呢?!”

  “还在路上”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报告,“说是至少还要一小时才能赶到!”

  他知道,前锋必须坚持到援军抵达,否则这次行动将彻底失败。于是说道:“让工兵假设浮桥,必须让主力部队尽快过河!”

  穆萨维迅速安排人手执行命令。

  战斗愈发激烈,俄军显然不打算让伊朗人站稳脚跟。他们调集了更多的步兵,伊朗士兵的防线被一步步压缩,伤亡不断增加。

  就在这危急时刻,东方的天际线上突然亮起一片火光——伊朗的炮兵团终于赶到了!

  “开火!掩护渡河部队!”帕希尼扬几乎是吼出了命令。

  瞬间,伊朗的重炮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夜空,狠狠砸在俄军堡垒和阵地上。爆炸的火焰照亮了战场,数名哥萨克骑兵连人带马被掀翻。

  “该死的,总算来了!”帕希尼扬啐了一口,随即高喊,“全军冲锋!趁现在!”

  俄军的火炮被压制,步兵的冲锋也被炸得七零八落。河对岸的伊朗主力部队趁机开始架设浮桥,工兵们冒着炮火,将一节节浮桥组件推入水中,迅速连接。

  炮火的压制让俄军的反击暂时停滞,伊朗士兵抓住机会,呐喊着冲向俄军防线。刺刀与马刀碰撞,枪声与喊杀声交织,河滩上的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

  俄军指挥官意识到局势不妙,立即下令集中火力轰击浮桥。几发炮弹命中桥体,木屑和铁链崩飞,但伊朗工兵悍不畏死,跳入水中抢修。

  “再坚持十分钟!”,已经渡河的帕希尼扬鼓舞着士兵,“桥一搭好,胜利就是我们的!”

  终于,在炮兵的掩护下,浮桥成功架设完毕。伊朗主力部队如潮水般涌过锡尔河,俄军的防线被彻底冲垮。

  残存的俄军士兵开始向堡垒撤退,而伊朗军队则乘胜追击,将桥头堡牢牢钉在了河对岸。伊朗士兵紧追不舍,直到要塞的城墙开始咆哮,子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才迫使伊朗人停下脚步。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战场上时,帕希尼扬站在新占领的高地上,望着远处仍在冒烟的俄军堡垒,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将军,我们成功了,”穆萨维走上前,脸上带着疲惫却兴奋的神情。“桥头堡已经稳固,工兵正在构筑防御工事。”

  帕希尼扬点点头:“让部队休整,但不要松懈。俄国人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反扑。”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挖掘战壕,架设临时掩体。尽管俄军的要塞仍在虎视眈眈,但伊朗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锡尔河的河水依旧静静流淌,但这一夜过后,这片土地的历史,将彻底改变。

第457章 阿克梅切特冲突(一)

  黎明前的锡尔河东岸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帕希尼扬踩着泥泞的河滩巡视刚刚建立的桥头堡阵地。士兵们正在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挖掘战壕,潮湿的泥土混合着晨露沾满了他们的军装。

  远处佩洛夫斯克要塞的轮廓在渐亮的天色中显得格外阴沉,城墙上不时闪过的金属反光提醒着所有人,俄军的狙击手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片新占领的阵地。

  “把枪架在那个土坡后面。”帕希尼扬指着河岸一处微微隆起的高地,几名士兵立刻拖着沉重的机枪向指定位置移动。

  黑黝黝的枪管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突然一声尖锐的呼啸划破天空,帕希尼扬条件反射般扑倒在地。“炮击!”他的警告刚落,一发炮弹就在三十步外炸开,飞溅的泥土像雨点般砸在士兵们的背上。

  俄军的反击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烈。佩洛夫斯克要塞的炮兵阵地喷吐出连绵不断的火舌,炮弹接二连三地落在伊朗军队简陋的阵地上。一发炮弹正中正在架设的机枪阵地,两名士兵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昂贵的机枪零件散落一地。帕希尼扬吐掉嘴里的泥沙,看到穆萨维正猫着腰向他跑来,参谋长的军帽不知去向,额头上还挂着血痕。

  训练有素的伊朗士兵迅速跳入刚挖好的散兵坑,但仍有二十多名来不及躲避的工兵被弹片撕成了碎片。帕希尼扬看着情况,俄军显然动用了至少两个炮兵连的12磅拿破仑炮,这种滑膛炮虽然老旧,但对付缺乏坚固工事的滩头阵地仍然致命。

  “将军!侦察兵报告俄军步兵正在集结!”穆萨维的声音几乎被接连不断的爆炸声淹没,“至少两个营的兵力,还有骑兵配合!”

  帕希尼扬抹了把脸,转头望向河面。后续增援部队的渡河行动已经被炮火完全阻断,十几艘小船在河心打着转,有些正在燃烧。他咬了咬牙,从腰间抽出镀金的军刀:“传令各连队,准备白刃战。告诉士兵,沙阿在德黑兰等着我们的消息。”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时,俄军发起了冲锋。穿着深绿色军装的俄国步兵排着整齐的横队向前推进,雪亮的刺刀在阳光下连成一片令人眩晕的银光。在他们两侧,凶悍的哥萨克骑兵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加速,马刀在空中划出致命的弧线。伊朗阵地上残存的几挺机枪突然喷出火舌,冲在最前面的俄军士兵像割麦子般倒下,但后面的队伍立即分散开来,继续向前逼近。

  “稳住!等他们进入五十步再开火!”帕希尼扬沿着战壕奔跑着鼓舞士气。当俄军逼近到危险距离时,他猛地挥下军刀:“开火!”数百支步枪齐射的轰鸣震得地面都在颤抖,浓密的硝烟顿时遮蔽了整个前沿阵地。但俄国人实在太近了,第一轮排枪过后,潮水般的敌军已经冲到了战壕边缘。

  一场血腥的肉搏战随即展开。帕希尼扬亲自挥舞军刀冲入敌群,锋利的刀刃砍进一个俄国军官的肩膀,温热的鲜血喷了他满脸。在他左侧,一名伊朗士兵用步枪格挡哥萨克骑兵的马刀,木质枪托被劈成两截,下一秒骑兵就被斜刺里冲来的伊朗兵用刺刀挑落马下。战况很快演变成混乱的贴身厮杀,到处都是扭打在一起的身影,惨叫声和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

  此时锡尔河上突然传来一阵汽笛声。帕希尼扬在厮杀的间隙转头望去,只见两艘冒着黑烟的武装蒸汽船正逆流而上,船头的十二磅舰炮喷出耀眼的火光。炮弹准确地落在俄军后续部队的队列中,顿时打乱了敌人的进攻节奏。船侧舷的速射炮也开始发言,暴雨般的弹幕将哥萨克骑兵成片扫倒。

  “是我们的炮艇!”浑身是血的穆萨维激动地大喊。原来萨拉米得知先头部队遭遇危机后,立即命令驻守上游的河防舰队紧急驰援。这回河中地区的电报发挥了作用,舰队这才突破俄军袭扰,来到这里。

  这个及时的支援彻底扭转了战局,俄军开始仓皇后撤,丢下满地尸体和伤员。伊朗士兵们发出胜利的欢呼,但帕希尼扬知道这仅仅是暂时的喘息。他立即组织人手加固阵地,同时派出通信兵乘小船返回西岸,要求增派更多火炮和工程部队。

  正午时分,当俄军的炮火暂时停歇时,河面上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景象:数十艘满载士兵和物资的渡船在炮艇掩护下浩浩荡荡驶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几艘特制的平底船,上面固定着拆解状态的野战炮。帕希尼扬长舒一口气,有了这些重武器,他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工兵们迅速在河岸架起浮桥,一队队生力军开进桥头堡阵地,随行的还有医疗队和弹药补给。

  几个精疲力竭的伤员靠在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外,军医正用沾满血迹的绷带为他们包扎。远处佩洛夫斯克要塞的城垛上偶尔闪过的金属反光提醒着所有人,俄军的反击随时可能到来。

  “把缴获的哥萨克马刀都收集起来。”帕希尼扬踢了踢脚边一具俄军尸体,这个留着浓密胡须的骑兵至死都紧握着镶银的恰西克弯刀,“等运回德黑兰,都是给沙阿陛下的好礼物。”

  “将军!”穆萨维满脸烟尘地跑来,手里攥着份电报,“萨拉米将军的急电!俄军最近的地方调来了增援部队,至少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正在赶来!”

  帕希尼扬望向东北方的地平线,那里隐约可见闪烁的火把长龙。他擦掉刀上的血迹,声音沙哑得可怕:“命令工兵连夜加固浮桥,把重伤员先送回去。再给德黑兰发报——”将军顿了顿,目光扫过阵地上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就说锡尔河桥头堡守得住,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大炮,越多越好。”

  河面上突然刮起一阵带着水腥味的夜风,吹散了浓重的硝烟味。帕希尼扬抬头望向星空,发现东方的天际已经泛起鱼肚白。这场血腥的拉锯战,注定还要持续很多个这样的昼夜。

第458章 阿克梅切特冲突(二)

  “伊朗军队趁着夜色渡过锡尔河,在佩洛夫斯克附近构筑防御阵地。目前已经急调军队前去。”

  奥伦堡的总督康斯坦丁.考夫曼向圣彼得堡发电报,虽然俄国在这里拥有将近六万人,但大多聚集在哈萨克地区,锡尔河沿岸部署很少。

  而且他们的重心放在了镇压波兰起义上,对于中亚,松懈了一些。

  在克里姆林宫内。内政大臣彼得.瓦卢耶夫正在讲述伊朗渡过锡尔河的情报。与会的除了亚历山大二世之外,还有俄国的其他内阁成员。

  在听完报告之后,亚历山大二世开口说道。“各位,都说说吧。”

  等到他话音落下,不少人将目光转向陆军大臣米柳京。因为这是军事上的事,所以需要这位军事主官来答复最好。

  “陛下,我认为目前伊朗的举动是是对我国的试探,既然间谍暴露了,那他们对完全占领锡尔河没有丝毫顾忌。所以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必须以最强硬的态度反击。”

  没等这这位军事主官发言,目前担任第三厅长官的多尔戈鲁科夫就站出来率先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首节 上一节 166/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