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47节

  “这是一定的,沙阿非常欢迎贵行共同开发当地。”

  底层人的悲喜和高层无关,在这场证券交易风暴后,其他银行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为了不倒闭,他们再次求助伦敦的霸主,罗斯柴尔德银行。

  金融界一阵腥风血雨,政界也是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同意了这个协议,但保守党人不同意,他们认为王国战无不胜,答应这个就是向伊朗认输。

  保守党领袖德比伯爵要求政府否决协议,这简直是丧权辱国,英国绝不可能答应。

  帕默斯顿首相在议会上据理力争,宣称这是一场胜利,他们不仅获得了柔佛,还会向日本和朝鲜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他们会从那里获得大量的利益。最后还是以333对302票通过了维也纳协议,其中有部分自由党议员投了反对票。但不管怎么样,这场持续77天的马来亚危机终于结束了。

第403章 协议之后

  “沙阿,臣不辱使命,和英国签订了协议。”

  纳赛尔丁看着已经签署的维也纳协议,满意的点头,他得到消息,英国军舰已经离开了马斯喀特附近,马来亚地区的舰船也已经退到新加坡。伊朗安全了。

  “你做的很好,为伊朗的利益寸步不让,守护了伊朗的国家尊严。”

  这次危机,让伊朗增加了苏门答腊岛的领土。势力范围在东南亚不断扩大。

  苏门答腊岛矿藏和农产品种类繁多,不仅有石油、橡胶、棕油、锡、胡椒、椰干、剑麻,还有煤、金、钻石、稻米、咖啡、茶叶、木材等。此外这里扼守马六甲海峡起始点,是通往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重要门户。伊朗需要在这里投入大量资金,将苏门答腊打造成东南亚永不沉没的堡垒。

  “为国家效劳是我们的责任。”

  话都说完了,接下来就是治理苏门答腊了。当地的人口需要统计,土地需要开发,经济需要发展。至于拨款,则由政府和东方汇理银行共出1000万里亚尔来进行初期投资。

  “给马来亚拨一些款,穆罕默德那孩子我清楚,这时候估计是头疼呢。”

  纳赛尔丁知道穆罕默德是有些情绪的,但他有什么办法。身为王族成员,他必须要为伊朗的利益付出什么。为了安抚他,穆拉德已经前往马来亚和弟弟见面。

  “沙阿请放心,我们会全力支持王子的执政。”

  阿米尔的话让纳赛尔丁放心不少,不过接下来还是要讨论一下关于对远东的共同出兵协议才行

  明面上的协议是这些,但暗地里还有一堆共同出兵的协议。比如逼迫朝鲜和日本开港和夺取殖民地。

  此时日本已经被英国和伊朗势力入侵了大半,特别是伊朗把日本首富三井家给团灭了后,英国银行已经在大阪占了半壁江山。

  三井家覆灭的第三年,大阪造币局的熔炉依然日夜不息。那些铸有英国国徽的货币正通过商船源源不断涌入,逐渐取代德川时代的金小判。而依靠条约,日本各地都没有组建起像三井那样的全国银行网络。大阪的经济直接萎缩了30%。

  不仅是英国,伊朗更多的投资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那些欠款的大名,伊朗利用他们给的特权在当地修建工厂,而大名用土地入股参与分红。比如盛冈藩在青森入股了一家纺织厂,一年的分红就占了封地收入的三分之一。

  幕府对于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想要改变的,英国也想适当增强远东实力来抵抗俄国。为此英国派遣顾问协助幕府来进行改革,现任将军德川家茂极力推动公武合体。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但是还有不少人反对幕府,萨摩藩和长州藩,以及那些尊王攘夷的聚集在西南地区,准备随时给予幕府致命一击。

  而朝鲜呢,此时的君主年纪小,由他的生父执政。他极力推动闭关锁国政策,全国港口没有一个开放。这让英国感到痛心,毕竟这么大一块利益吃不到。

  作为协议中的一条,英国和伊朗会拉上法国和奥地利一起对日本和朝鲜出兵,替幕府扫清障碍和逼迫朝鲜开港后分割利益。至于那个最大的国家,则维持现状,但俄国也休想拿到任何一点利益。

  这就说明英国决定放弃支持中亚的阿古柏,此时远东已经准备派遣人前往消灭这股势力。俄国人想要救他,但自己也被波兰事情牵制。也许等解决了波兰就可以马上调转枪头支援,但伊朗呢,他们是不是还得防备着他。

  “具体情况还得和英国讨论,不过我们只需要保证在当地的商业利益就行,土地的话就让他们争夺好了。”

  纳赛尔丁是不太想深入远东的,目前还是要将注意力转到国内。也就是他向大臣们说的发展、稳定、独立政策。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独立。这是伊朗未来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这个时候阿米尔开始说话:“沙阿,我们已经开始对麦加进行拨款,另外对非洲的投资也增加了不少。”

  伊朗应该是对非洲的殖民地最上心的,大量的农业投资填补了伊朗的原材料和粮食缺口。有力支持了伊朗工业。而对麦加的铁路建设会改变当地的交通,一个崭新的圣城马上诞生。

  “这里是我国最薄弱的地方”纳赛尔丁用手杖指了指也门,“选派的人手必须要能够解决当地的部落问题,另外当地的军队不要太多,以免引起英国的反应。”

  英国在阿拉伯半岛还有亚丁这一块殖民地,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印度和好望角的重要港口。英国能够容忍伊朗占领广大的阿拉伯半岛,因为当地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没有一点价值。但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要让亚丁感受到危险。

  “亚丁,英国人开始在当地部署了4000军队,看来是防着我们。他们在埃及的投资也增加了。”

  英国对埃及的经济渗透可以说是最厉害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现代化建设耗资巨大,埃及外债从1850年代的300万英镑飙升至1862年的6800万英镑。外债的 60%由英国银行持有,年利率高达7-12%。

  在出口上,美国南方棉花出口中断,英国纺织业转向埃及棉花。英国商人以低价垄断埃及棉花收购,出口量从50万坎塔尔增至250万坎塔尔,但每坎塔尔仅15先令,农民利润被严重剥夺。

  “埃及已经成为英国的傀儡,为了我国安全,我认为还是不要过度接触埃及,将注意力放在奥斯曼就好。”

  “嗯,这次的危机让我们获得了收益,但也吸取了教训。接下来,就要把工业弄好,国家之间对抗,具体还得看工业实力。”

  纳赛尔丁重申了发展工业的命令,政府必须要推动重工业和新兴工业的发展。以石油收入为财政保障,大力发展其他产业,这才是未来最重要的政策。

第404章 沙皇的烦恼

  苏门答腊最大的城市巨港,正在举行交接仪式。荷兰总督和军队指挥官向伊朗派遣的人员交接这座城市和岛屿的权力,从今天起,苏门答腊正式成为伊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穆拉德和穆罕默德共同见证了这次交接,望着伊朗国旗升起,感觉国家的影响力扩张好快啊,这真的快要将整个东南亚变成伊朗的地盘了。

  “怎么样,当苏丹还不错吧?”,穆拉德询问弟弟。

  “还可以,除了不能去其他地方,还是行的。”

  穆拉德知道弟弟心里有气,毕竟他不能像伊本.白图泰那样游历各国。这是他的梦想。

  “父亲知道你心里生气,但他也是没有办法,马来亚的地理位置太重要。没有人坐镇不行。”

  穆罕默德知道这个,但他还是有些心情不好。“但哥哥,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去旅行吗?”

  “为什么?”

  “因为那些曾经和那些叛军的战争,父亲一下子把五位王子给杀了。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人被软禁,当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有种感觉,我们未来也会因为王位而相互残杀。”

  穆拉德没想到弟弟能看的这么远,他还是安慰他。“这件事应该是不可能的,你放心好了。”

  “嗯,希望这是不可能的。”

  穆罕默德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让霹雳走上快车道,特别是国有化锡矿开采,这位他们找到一个大的财源。而穆拉德这次来,也给弟弟带来了不少他急缺的东西,包括资金、士兵、顾问。当然纳赛尔丁不是那种想要全面控制的人,只需要让他们在外交跟着自己就行了,这也是给孩子们极大的自主权。

  阿巴斯听说弟弟已经去马来亚当苏丹,气的和父亲理论,结果被关进小黑屋反省去了。他会上场的,只不过需要年纪更大点。

  苏门答腊暂时先以总督统治,等稳定后再进行分省。穆拉德在参与了总督的就职仪式后,和弟弟一起前往马来亚进行访问。

  萨迪格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到了这里成为总督,虽然比不过中央政府部门,但自主权非常高,如果能够做出点成绩,那么再调回中央可能性会更大。

  在就职后,萨迪格就准备两件事,第一是统计岛内情况,第二是摇人,他也是认识不少有钱人的,让他们在这里进行投资,就可以提振当地的经济。

  苏门答腊中最先表示忠心的不仅有亚齐人,还有当地的华人。除了一些随着荷兰人走的原住民,其他人也服从了伊朗统治。

  萨迪格上场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荷兰的强制种植政策,这极大的限制了农民的自由,废除后当地民众开始支持伊朗政府,萨迪格推动的户籍和其他政策得以顺利展开。

  而伊朗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经济,此时已经解除了绝大部分地方的征召令,不过除了格鲁吉亚和河中,这两个和俄国接壤的地方必须要小心,万一对方打过来呢。不过目前看,是不是有些多虑。

  波兰起义已经进行了半年,他们的领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增大了。他们控制了华沙、维尔纽斯、考纳斯、波洛茨克等地,一度进攻布列斯特,但没有打下来。亚历山大二世再次调集军队,使得俄国军队增加到44万人,并不断的向里施压。这形成了僵持局面。

  但这个时候,波兰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内斗。最高机构中央民族委员会里,红白两派针对要自治还是独立、要不要改善农民待遇、要不要进行义务兵役制进行斗争。白党一些成员本就是想要更多自治,他们没想要独立,现在他们的目的要达到,只需要和沙皇谈判,满足他们的条件,那么自己仍是沙皇最忠心的臣民。

  但红党则是要彻底的独立,并且要实现波兰在瓜分前的疆域,也就是从波罗的海到黑海这广大的领土。为此,他们提出要增加50万军队,并且要宣布彻底解放农民自由。这触犯了贵族的逆鳞,双方差点都要动手。

  现在,唯一想要团结的就剩下东布罗夫斯基了,他在进攻的任务中英勇过人,被委员会任命为第一军团总司令。他的一腔热血撒向波兰,但高层的勾心斗角严重拖累了他的行动。

  维尔纽斯郊外的战壕里,东布罗夫斯基擦着染血的军刀。传令兵气喘吁吁跑来:

  “将军!中央委员会又吵起来了!白党主张接受沙皇的自治提案,红党要求处决所有妥协派!”

  远处传来炮火轰鸣——俄军正在进攻最后一道防线。东布罗夫斯基突然拔刀劈断身旁木桩:“告诉那些老爷们!要么给我征兵权解放农奴,要么明天大家一起上绞架!”

  东布罗夫斯基知道目前的局势虽然看着挺好,实际上一点不安全。他们没有足够的人来防守,而一直支持的伊朗也在支援一定的武器后也没有任何支持,除非他们能打到敖德萨,不然伊朗的武器不得不经过奥地利才能进入他们这里,但就是这样的路线,奥地利也断了。他们的武器必须要省着点用。

  此时的俄国大使赶紧向纳赛尔丁表示两国之间的情谊比天还高,比水还深。生怕对方突然打过来,纳赛尔丁也表示两国需要更多的理解,但希望俄国能够以包容的心态进行合作。

  而这个消息传到圣彼得堡,亚历山大二世都快要笑了。还以为他是傻子?他已经掌握了证据证明,伊朗提供的武器是波兰起义的最大助力,而且看样子,他们还要宣战。

  “驻军增加三倍?河中要塞全部翻修?”他怒吼着将报告摔在陆军大臣脸上,“伊朗人真要为了波兰跟我们开战?”

  外交大臣呈上德黑兰的国书:“沙阿说……这只是‘例行防务调整’。”

  沙皇突然冷笑:“备马!我要亲自去前线——让那些波兰贵族看看,他们拥有的只会有死亡!”

  地图已经更新,请移步讨论区。

第405章

  特拉比松和苏呼米的船舶一艘接着一艘,他们向着君士坦丁堡和康斯坦察前进,而他们搭载的1货物,则是现在各国想要的——煤油。

  欧洲各国民众都开始意识到煤油灯对蜡烛的优势,除了贵族和教会还使用蜡烛外,城市中已经掀起使用煤油灯的浪潮。而煤油灯需要煤油作为燃料,自然伊朗就成为重要的煤油出口国。

  巴库的原油经过提炼,变成煤油后顺着铁路出口到世界各地。而旺盛的出口需求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巴库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到现在已经是拥有17万人的大城市了。

  巴库的清晨被蒸汽机的轰鸣声唤醒。炼油厂高耸的烟囱喷吐着黑烟,将里海沿岸的天空染成铅灰色。工人们推着满载煤油桶的推车,在码头与火车之间穿梭。

  伊朗石油公司成为最赚钱的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和出口的产品都让他成为伊朗的经济支柱。沙阿和政府每个月都会询问公司的情况,足见其重视。

  “英国取消了不少订单,估计今年的增长要小了。”

  公司的总经理阿什蒂亚尼向董事长安萨里说明情况,这次的危机让他们向英国的出口减少,但利益基本没变,因为英国转而向西牟鸟公司订购大量煤油,充其量就是左手转右手,钱还在他们手里。

  “要不是控制了美国的石油生产,估计就要损失不少。根据在美国的电报,他们支持的俄亥俄州长赢得了选举。公司暂时安全了。”

  不是他们多余担心,因为外来公司通常都会受到政府打压。为了让他们顺利扎根,只能花大量资金用来打点政府,就是他们的嘴脸也太那啥了。说什么是最伟大的共和国,就是个笑话,只不过国王轮流做八年而已。

  “只需要拉拢那些政客就行了,我们可以用钱来让他们听从。所谓的选举也是他们追求的手段,不过走个流程而已。”

  两人笑了一下,此时的美国已经不是那种庞然大物,他们这些天命人终于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轨道上。

  “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保管好公司,守住沙阿的钱袋子。现在世界各国都看着我们,石油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们必须保证这个行业的地位。”

  在纳赛尔丁看来,煤炭是英国占优势,而石油则是伊朗进行垄断。这个时候对于石油的认识还不深,因此伊朗就占了先手,目前欧亚最大的巴库油田被伊朗占据,而波斯湾的石油产区也已经是伊朗的领土。无论是谁都不能撼动伊朗的石油地位,虽然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开发,但未来的趋势一定是石油。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煤油,此外还有润滑油等产品。去年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9亿里亚尔,这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这需要感谢美国的政治动荡,不然他们哪里有机会。

  ——————————

  波兰地区的起义陷入了颓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亲自前往前线,让当地的俄军士气暴涨。并且更卖力的镇压起义军,随后一鼓作气攻下了维尔纽斯。

  维尔纽斯城郊的硝烟尚未散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骑着一匹纯白的顿河马,缓缓穿过被炮火摧毁的街道。他的靴子踏过破碎的波兰国旗,身后是整齐列队的近卫军团,刺刀上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

  “波兰人必须明白,”沙皇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反抗帝国的代价,就是毁灭。”

  哥萨克骑兵正挨家挨户搜捕起义者,绞刑架上的尸体在寒风中摇晃。整个地区陷入了清算的寒冬。

  欧洲各国大多对波兰起义报以同情的态度,并批评沙俄镇压民族主义的血腥手段。同情波兰的大国以英国、法国、奥地利三国为代表,先后三次向俄国发出“照会”,要求沙俄尊重波兰议会王国的自治权并放弃“血腥报复”的镇压手段。

  其他国家如瑞典、丹麦、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王国、奥斯曼土耳其等也加入此一呼吁的行列。支持俄国的只有俾斯麦主政的普鲁士。

  其中伊朗也加入到谴责俄国的队列中,下面的格鲁吉亚正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先后谴责俄国统治下的东正教会是帮凶,要求君士坦丁堡教会进行谴责。什叶派的阿亚图拉也宣称俄国是伊朗的敌人,他们必须要投入到对俄国沙皇的战争中去,直到对方彻底毁灭。

  他们这些宗教领袖现在全都在沙阿的威压之下,包括什叶派、祆教、东正教、亚美尼亚教会,犹太教,甚至还有天主教,这些大大小小的教派都必须听从伊朗政府的命令,不然就会宣布非法。

  和奥斯曼的米勒特制度不同,伊朗的宗教制度更加的深入。比如祆教的祭司、亚美尼亚教会和东正教的牧首任命都需要沙阿为首的宗教会议批准。这个是仿照俄国建立起来的,除了沙阿、大维齐尔和继承人自动成为成员外,什叶派人员占7个、亚美尼亚人两个、祆教两个、东正教两个、天主教和犹太教一个,一共17人。

首节 上一节 147/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