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45节
在交易所的贵宾室里,几个人正在讨论这些天的情况。
“不过伊朗也挺厉害,竟然公然应对我国和荷兰。勇气可嘉,但只不过是顽强一时,很快他们就会臣服。”
所有人点头,在他们看来,伊朗就和那些拒绝英国善意的国家和部落一样。只需要拿大炮一轰,对方就会乖乖投降。如果对方还不妥协,就直接拿着大炮架在首都,他们想不投降都不行。
“哎,锡矿又跌了。”一个人得到了股票最新价格。
“意料之中,过不了多久锡矿储量降低,价格就会暴涨。现在抛售的都是承担不起的倒霉蛋,只有我们才会笑到最后。”
锡矿的价格已经跌破了1英镑,就如同一根皮筋,正在准备大规模的反弹。
在另一个房间,两个人正在看着下面所有人的抛售情况。他们的恐慌样子在某些人的眼中,是赚钱的好机会。
“没想到加赫拉曼先生对股票这么感兴趣,您要是放心的话,不如交给我,我会让您的本金增加一倍。”
对方笑着摇头,“罗斯柴尔德先生过奖了,我只不过是运气好一点而已。要说谁在伦敦呼风唤雨,那肯定是您和您的父亲。”
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内森.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内森非常注意培养几个儿子的技能。1833年,英国政府从罗斯柴尔德银行借了2000万英,内森让莱昂内尔亲自运作这笔贷款,结果组织得非常成功,由此,莱昂内尔在英国金融界声名鹊起。
1847年,他当选为伦敦市选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正式进入政坛。并开始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力。不过比起政治,还是金融更让他感兴趣。
“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银行家里,依靠运气才获得今天的位置。不过,我很好奇贵国在马来亚的情况,毕竟因为这件事,伦敦城内天天都能听到战争的声音。”
加拉赫曼笑着说,“国家之间有些摩擦很正常,拿破仑利用战争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不也是被英国赶到了小岛上了却余生。”
“说的是”,莱昂内尔点头,“不过您看出来没有,所有股票中,只有锡矿跌的最惨。而根据我的调查,有一些人正在瞧瞧收购锡矿交易合约。”
“这种情况应该挺常见的”
“是啊,但要知道锡矿的交易合约有120万英镑。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多的现金,想来这背后应该是有支持者的。”
放眼全英国,排名第二的巴林银行账面上也才有50万英镑,而且还不能一次性全拿出来。至于法兰西、普鲁士、奥地利这些更是不值一提。而伊朗这个新兴国家竟然能够拿出100多万来,肯定是沙阿支持着他们。
“您这么聪明,想来已经知道了是谁了吧?”加赫拉曼喝着来自远东的茶叶。
“那么您认为我会怎么做?向首相,向女王告发?哈哈,我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金钱没有祖国,我们只需要赚钱就行了。”
“是啊,只需要赚钱就行了。你们应该在欧洲和美国赚的挺多,各国都要依赖您和您的银行贷款才能生存。甚至奥斯曼的苏丹也是如此。”
1848年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后,各国向罗斯柴尔德银行借款的数量增加。光是意大利就有800万英镑的贷款,法国和奥地利1000万以上,奥斯曼也有。
“贵行想要在伦敦赚钱,这能够理解。不过,我更希望双方能够合作。比如,在奥地利和奥斯曼的投资。”
伊朗在奥斯曼和奥地利投资超过1000万英镑,突然涌出这么大的资金让各国银行眼红,因为这意味着伊朗还有更多的资金等着投资。如果能让沙阿投资欧洲各国,那每年的汇款收益将是多少。
“很抱歉,这个需要沙阿的批准,不过我相信沙阿很乐意和您达成合作。不过现在,还是看看这些人的狂欢吧,毕竟这是他们最后的好日子了。”
“说的也是。”
——————————
维也纳会谈继续进行,第二天,第三天,都是没有结果。三方谁都不肯让步,但他们私下都开始了各种动作。
荷兰政府宣布将动员3万军队,英国的三艘军舰将从普斯茅斯港出发,前往新加坡。而伊朗内部也已经做好战斗准备。
最添上一把火的就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宣布要支持英国和荷兰的正义之举,还说如果可以,他随时都会支援20万军队。
这让更多的人认为战争最终会打起来,而且不同于克里米亚,伊朗没有英国法国支持,很快就会失败。到时候,又会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但底层民众只需要根据情绪喊口号就行了,而政府要想的可就多了。他们对那些没有开化的国家和部落都要费力,更别提已经进入初步工业化的伊朗了。
而且,伊朗现在上下一心。不像奥斯曼那样四分五裂,如果不能3个月内让他们投降,财政就会崩溃。要是游击战,耗费成本还会增加。
“首相已经发来电报,如果真的要开战,他们就要准备1200万英镑,这对于我国经济来说是不行的。”
罗素勋爵怎么可能不知道最近国家都需要钱,1858年开始的大恶臭逼迫他们改建伦敦排水系统。此外对殖民地的投入也需要资金支持,更别提还有2800万英镑的国债利息偿还。格莱斯顿大臣不得不再次寻找财政收入,也许需要继续增加国债。
“但是现在伊朗根本就不妥协,听说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都疯了。那些商人恨不得马上开打,他们好继续赚钱。”
罗素勋爵觉得自己从没有见过这么硬的对手,但从马来亚和英国本土的消息一个比一个坏,这让他怎么谈?
第399章 最坏的打算
纳赛尔丁和穆拉德一起听着维也纳谈判的内容,目前已经陷入僵持。谁都不肯让步。
“沙阿,俄国已经表态要支援20万的军队。另外普鲁士的态度也不明朗……”
“普鲁士不用考虑,俾斯麦首相可是很精明的。他肯定会私下找英国,换取他们对普鲁士对奥地利战争的支持。”
俾斯麦的想法早就被后世扒的差不多了,外交天赋点满的他肯定会用这件事来孤立奥地利。然后自己再狠狠的插一刀。
“父亲,我们要和英国开战吗?”穆拉德在旁边担心的询问,在他的认知里,英国是能够搅动欧洲风云的国度,他的海军和商业非常强大,伊朗恐怕不是对手。
“不会打起来的,他们肯定要扯皮,只要能够坚持住,我们就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纳赛尔丁其实也是在赌,赌英国人不会和他们打。对外战争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计划、物资啥的都需要进行讨论,最重要的还是资金。
从40年代开始,英国的对外战争费用直线上升。对远东的两次战争花费超过800万英镑,克里米亚战争花费8000万英镑,镇压印度起义花费4000万英镑。更不用提其他小的动乱,英国的国债直接暴涨到8.3亿,这对于他们的财政压力很大。
因此,英国人要想打伊朗,就得至少准备1000万英镑,这对于他们的财政来说是不可行的。何况财政支出还会随着时间而增加。
“沙阿,我们已经攻占了苏门答腊岛中部地区,目前正在向南部地区出发。此外我国商船被迫走其他航线才行,这对于我们的影响很大。”
危机的影响开始出现,远东和伊朗之间的商船为了安全,被迫走东部群岛进行贸易。时间一长,那么成本也会增加。这对于伊朗外贸来说是不利的。
“现在正是比拼耐力的时候,奥斯曼有什么反应?”
“奥斯曼民众抗议,但苏丹没有一点动静,还让人驱赶民众。”
果然是这样,纳赛尔丁想了一下,下达了一道命令。
“让格鲁吉亚、特拉比松、马斯喀特还有秦尼斯坦都准备好,所有士兵取消休假,让他们随时待命。”
纳赛尔丁不得不想最坏的打算,如果开战,他的心血恐怕就要付之东流,不管是什么,他都要守护伊朗和他所拥有的一切。
但目前的消息来看,有坏消息也有好消息。坏消息是:英国的加尔各答号、征服者号和抵抗号战舰已经在波斯湾附近,征服者号拥有101门火炮,此外还是风帆和蒸汽混合动力的。抵抗号则是英国已经建设完成的铁甲舰,采用蒸汽动力,负责执行威慑任务。
他们一起来到波斯湾,就是为了震慑伊朗,让他们屈服。但目前来看,伊朗还没有妥协的样子。但他们的海军怕了,有两艘伊朗海军军舰见到他们直接躲进马斯喀特港不出来,他们的威慑力还是很大的。
征服者号舰长决定深入马斯喀特,如果对方炮击,就有了和伊朗开战的理由。
战舰已经看到马斯喀特的港口,本以为会看到对方逃跑,但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炮台和大炮。
伊朗海军投入很少,而且要防止英国应激反应,所以战斗力比不过英国。为此,伊朗就将大部分天赋点在了岸防和绿水海军。特别注重海岸防御。
以马斯喀特为例,伊朗在当地修建了三座堡垒,材料用引进的波特兰水泥制作,这种材料凝固后硬度可比天然石材。并且大规模用于防御工事和基础设施建设。堡垒中装有68磅的线膛炮,射程3000米到4000米,可以击穿战舰的防御。但不到最后一刻,伊朗是不会出手的。
而好消息是:荷兰人很明显态度有些松动了,托尔贝首相已经开始通过奥地利和伊朗接触。原因无他,荷兰快要撑不住了。
不同于英国,荷兰的财政要比英国脆弱且稳定。但同时也更依赖殖民地,1.2亿荷兰盾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一是通过荷属东印度获得的;此外,500万的贸易顺差,更是有80%来自巴达维亚。
虽然荷兰的纺织业、造船业开始发展,但规模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英国和比利时的廉价工业品冲击荷兰本土产业,关税收入受限。因此对于殖民地是相当重要的。
托尔贝首相已经得到消息,如果要发动战争,那就要增加1.5亿荷兰盾的债务,这在12亿的国债上再添加沉重的一笔。荷兰政府绝对承担不起。
阿卜杜拉已经转交伊朗的条件:以1350万里亚尔的价格购买苏门答腊,同时还会给予荷兰贷款以及投资,另外荷兰在苏门答腊进行的奴隶解放款项伊朗也会承担。这对荷兰来说已经是相当可以了。
“英国虽然有些头疼,但只要把荷兰解决,那就是我们和英国一对一的对决。如同决斗般的对峙。”
阿米尔赞同这个,只不过现在伊朗的对外财政大多是由王族来负担。谁让政府财政不给力呢。
“对英国的出口有些不顺利吗?”
阿米尔点头,出口到英国的煤油出现了暴跌,他们转而进口西牟鸟生产的煤油,差不多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
虽然说英国商业强大,但没有美国的情况下,煤油的第一生产国就是伊朗。英国左右都离不开这个,煤油灯的普及率从56年的4%上升到现在的38%,每年出口的煤油份额相当大。
不仅是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俄国等国家的需求更多。加上煤油灯采取扁平灯芯提升安全后,煤油逐渐取代了鲸油,成为了新的照明燃料。
美国战争结束后,伊朗石油公司收入迎来暴涨。上交的利润预计今年会突破4500万里亚尔,政府财政开始依赖石油,超过食盐、烟草等收入。
“他们最后还是会寻求我国的帮助,告诉阿卜杜拉,一定要让荷兰先退出谈判,只要这样,一切就简单了。”
第400章 解决一个
托尔贝首相拜托奥地利在美泉宫找一个密封性很好的房间,他准备和伊朗达成协议。荷兰不能再拖了。
“首相阁下,请您理解我国对于亚齐的态度。这是亚齐苏丹亲手写给沙阿的信,明确说明自己带着臣民一起加入伊朗。”
托尔贝知道这只是个幌子,什么亚齐自愿,估计也是强迫。
“阿卜杜拉阁下,我想您也知道,这样的信件阿姆斯特丹还有许多。”
“既然如此,那就谈谈别的吧。”
托尔贝提出了荷兰的条件,他们可以将棉兰以北的地方让给亚齐,并且开放荷属东印度的苏门答腊市场。双方暂时停火,随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请您相信,这是我国最大的诚意了。”
阿卜杜拉摇头,“首相应该知道我国要的是什么。而且你们在苏门答腊根本没有多少利益,现在我国花钱买下,你们难道不高兴吗?”
高兴?高兴死了!除非殖民地赔钱或者战争失败,不然谁会用殖民地交易?
“阁下,贵国的条件实在是……有些无理。”
“什么?!”阿卜杜拉拔高了声音,“无理,如果您真的要扯皮,那我可要和您说说了。贵国当初占着爪哇,然后扩张。一直到了苏门答腊,并且不断的对当地进行屠杀。
沙阿收到了他们的求救信,本来想以和平手段解决,但是贵国实在是有些不知好歹。”
托尔贝也火了,他辩驳着阿卜杜拉的情况,还说这是为了开发当地,有人去世或者受伤都是正常的。
“是吗,您确定?”
望着阿卜杜拉的眼睛,托尔贝也有些底气不足。他转而打起了官腔:“对于两国在苏门答腊的纠纷,我国上下都是非常的愤慨。不过本着维护贵我两国友好的态度,所以我国愿意为此做出让步,我国愿意将苏门答腊交给贵国管理,但是我国在当地先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该笔费用也应该由贵国支出。”
这话是荷兰让步的条件,也算给国内有所交代。荷兰并不是在伊朗压力下转让苏门答腊殖民地,而是这块殖民地已经入不敷出,恰好伊朗想要,正好可以拿出来换点资金改善民生,这并不丢人。
“这也是合情合理,贵国在当地投入不少资金,不过希望贵国不要开口太多。”
托尔贝马上说道:“300万英镑,我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数字。”
三百万英镑,这可是伊朗石油收入的一大半,就为了给荷兰人补偿,他们面子也太大了吧。再说伊朗也不宽裕,把钱花在这里,一点也不值得。
“首相阁下,贵国的要求有些让人琢磨不透啊。”
其潜台词就是,荷兰人要求不切实际。
讲道理,荷兰人的要求合理吗?从公正的角度来说,荷兰人开口三百万英镑,根本没有多要。别看荷兰人手中的苏门答腊还有几十万平方公里,虽然都还未开发,别说三百万英镑了,五百万都不算贵。
但对于伊朗来说,买卖自然是需要谈判的,荷兰人狮子大开口,那么伊朗也需要慢慢的磨,一个合理的价格才是重要的。
两人从天黑谈到天亮,最终以235万英镑的价格从荷兰手中购买了苏门答腊。看来荷兰人商人属性被点满,死要钱啊!
伊朗和荷兰也签订了外交协议,除了将苏门答腊卖给伊朗,荷兰还答应会让伊朗投资阿姆斯特丹的纺织业。两国共同建设荷兰本土。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