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44节

  “致伦敦外交部:普鲁士愿意在马来亚问题上保持'善意中立',前提是贵国在即将到来的德意志内部事务中采取同样立场”

  秘书迟疑道:“首相,这样露骨的交易.”

  “英国人现在比我们更需要盟友,”俾斯麦冷笑,“他们正被波斯人搞得焦头烂额呢。”

  虽然俾斯麦不清楚英国人的想法,但他们肯定希望能有更多国家支持。普鲁士这时候雪中送炭,想来他们一定很感动。

  不过,普鲁士也得平衡和伊朗的关系。虽然伊朗和奥地利之间的关系很好,但毕竟距离远,要是速战速决对方也反应不过来。而从长远看,伊朗是普鲁士的重要贸易国,双方的贸易快速上涨。特别是伊朗的煤油,是当地容克和资产阶级的重要生活用品。

  “再给德黑兰发电报,普鲁士支持伊朗在马来亚的正当权益,希望双方能够和平解决问题。”

  至于那个最重要的俄国,自然是支持英国的。毕竟两个敌人,一个远在天边,一个近在眼前,亚历山大二世还是分的清楚的。

  英国和伊朗同意在维也纳进行和谈,荷兰也表示同意,但他只是个凑热闹的,具体还得是看其他两国谈判。

第396章 维也纳谈判(一)

  奥地利帝国首都维也纳,英伊荷三国的外交团陆续到达。英国这边是外交大臣罗素领导、荷兰则是首相约翰.托尔贝亲自率领。

  伊朗派了外交大臣阿卜杜拉为代表的团队,萨迪格也在其中。他们的目的有两个:第一,让英国承认穆罕默德王子;第二,让荷兰把苏门答腊吐出来。

  地点设在维也纳的美泉宫,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专门为谈判找了个好地方。而对于伊朗代表团,皇帝也派出自己的亲信迎接,这凸显了奥地利对伊朗的不同态度。

  “奥地利想要和异教徒结盟。”,托尔贝首相和罗素勋爵向谈判地点前进时说话。

  “也不能怪他,毕竟只有伊朗坚定支持奥地利皇帝。据我所知,奥地利和西西里如今的投资大多是从伊朗流入,另外在去年的威尼斯动乱里,伊朗也帮了不少忙。”

  英国的外交情报搜集还是挺不错的,他们知道奥地利的任何事情都有伊朗的影子。以往的匈牙利也没有这么闹腾了,不就是因为被破拆了。现在除了匈牙利人,其他民族都一个劲的赞颂皇帝,祝他万寿无疆。

  “我们现在就要团结起来,让伊朗放弃在马来亚的利益,只要他们让步,那么其他地方也可以让步。到时候所有地方都会拿走的。”

  托尔贝点头,他们来到了会议室,阿卜杜拉已经等候多时了。

  “罗素勋爵,您的身体还是这么的好,这一路上想来很辛苦吧。”

  “为了我们之间的和平,再辛苦也是值得的。现在三国在远东的局势恶化,女王陛下想要恢复和平,所以派我来了。”

  罗素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好像说英国为了和平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阿卜杜拉随后和托尔贝首相打了招呼,对方明显冷淡了许多,知道是因为十年前伊朗夺走了西婆罗洲,心里有怨气。如果要让他知道伊朗准备拿走苏门答腊,不知道他会不会向伊朗开战。

  三方就座,谈判在美泉宫开始了。

  罗素率先说话:“马来亚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远东的和平,我国和荷兰在当地的商业利益受到了影响,贵国若是真的想要和平,就应该彻底退出马来亚。”

  阿卜杜拉缓缓放下茶杯,瓷杯与银托盘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退出马来亚?”他微微一笑,“罗素勋爵,您似乎忘了,穆罕默德王子已经被推举为霹雳苏丹,这是当地民众自愿拥戴的合法君主,而荷兰在苏门答腊的统治——”他看向托尔贝,“则是建立在无数亚齐人的尸骨之上。”

  托尔贝脸色铁青:“你们有什么资格谈论殖民地的合法性?你们在巴库和高加索的所作所为,难道就光明正大吗?”

  萨迪格突然插话:“至少我们不会像荷兰人那样,把反抗者的头颅挂在巴达维亚的城门上示众。”

  会议室内的温度骤然降至冰点。

  刚开始就这样不是罗素的想法,他赶紧说:“我想关于东印度,荷兰已经在当地统治了上百年,据我所知,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当地。”

  “您说的对,罗素阁下。”阿卜杜拉向他传递了一份资料,“这是亚齐和马来亚当地民众请求我国介入的请愿书,他们已经说明这些年来荷兰对他们的压榨,请求沙阿救他们于水火。”

  “这是污蔑!”托尔贝大声说着。“我国统治下当地已经进入了文明世界,怎么能听信这些野蛮人的一面之词呢?”

  “文明有可能是被粉饰的野蛮,具体是什么自有真相。”

  罗素勋爵接过那份请愿书,指尖微微发紧——纸上密密麻麻的指印和签名,甚至还有几处暗褐色的血迹。他强作镇定地翻了几页,突然目光一凝。

  “3月,荷兰军队在南苏门答腊屠杀了400名平民,原因是他们拒绝缴纳双倍的胡椒税?”他念出其中一行,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来。

  托尔贝首相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这是赤裸裸的伪造!”他的脸涨得通红,“荷兰在东印度的统治是文明与秩序的象征!这些所谓的'请愿书',不过是你们煽动叛乱的工具!”

  “是啊,但你们的报纸可不一样。”

  阿卜杜拉拿出一张报纸,是被荷兰政府封禁的东印度日报。上面的照片清楚的记载,荷兰士兵站在堆积如山的尸体旁,面带微笑,其中一张甚至清晰地拍下了军旗上的部队番号——“皇家东印度第3步兵团”。

  “虽然贵国国内肯定会说这是文明的体现,但能够明目张胆的这么做贵国是第一个,我由衷的感到佩服。”

  托尔贝首相用眼神求助罗素勋爵,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阿卜杜拉阁下,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马来亚的事情,而不是亚齐的情况,这个时候说这里是不是不太合适。”

  就在这时,隔壁的房间走来几个人,他们手中拿着文件。

  “勋爵阁下,这是马来亚最新的情报。”

  “首相大人,这是来自亚齐的……”

  “大人,这是来自秦尼斯坦的……”

  三人拿过一看,有人欢喜有人愁。毫无疑问,托尔贝就是最愁的一个人。

  亚齐突然反抗,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根据消息,他们已经占领了达尹里、辛克丽等城镇,正在向中部的统治重心——占碑进发。一路上都是当地欢迎的民众,荷兰人在这里的统治正在崩溃。

  而英国的消息则是马来亚的变动,宋卡突然出手,扫清了当地的障碍;霹雳获得了吉兰丹,其他马来亚部落正在蠢蠢欲动。马六甲遭遇数十年以来最大的动乱。

  此时的两国还远没有后世那种呼风唤雨的程度,不管是资金还是军队,都放在印度和美洲。荷兰则是放在巴达维亚为中心的爪哇岛。马来亚和亚齐的事情可以说是让他们太过意外。

  “我觉得我们休息一下能够更高的谈判!”

  “我同意。”

  两人这么说,那么阿卜杜拉也同意了,毕竟要照顾到两人的情绪,中场休息开始。

第397章 谈判(二)

  所有人在休息室吃了午餐,此时他们的脑子里都在想着如何在接下来的情况中占优势。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我要向伦敦发电报。”

  不仅是罗素,托尔贝首相也是想要给阿姆斯特丹发消息。阿卜杜拉不用,因为他知道德黑兰已经得到了电报。

  下午的谈判也是毫无进展,各方在第一天的谈判无疾而终。他们几个晚上也是睡不着,得想着如何才能让国家利益最大化。

  “雷希贝格阁下,这是沙阿的一点心意。我国诚挚的邀请贵国皇帝陛下前往伊朗。”

  阿卜杜拉和奥地利外交大臣约翰.冯.雷希贝格见面,虽然明面上两国已经是准同盟国家,但其他国家也仅限这样的认知。英国可能更高看一点,认为奥地利和伊朗快要达成同盟协议,可能还会对奥斯曼出手。

  “多谢贵国的好意,陛下会在合适的时候访问贵国。但也希望贵国能够支持我国在德意志邦联中的行动。”

  雷希贝格一直想要重振奥地利在邦联内的影响,自从那个叫俾斯麦的出任普鲁士驻法兰克福大使后,奥地利就失去了一家独大的影响力。现在他竟然还当上了普鲁士首相,奥地利对普鲁士更加难办了。

  “这是一定的,不过沙阿一直觉得贵国应该在邦联内部采取守势。普鲁士已经组建了关税同盟,就算政治上压过一时,在经济的作用下其他国家也会支持普鲁士。”

  雷希贝格对于这个不太赞同,因为哈布斯堡一直在德意志圈子里,突然转向不仅会让巴伐利亚这些传统盟友失望,更是会被踢出这个圈子。到时候他们的处境就更艰难了。

  “阿卜杜拉阁下,您说的不无道理……”他缓缓开口,“但放弃德意志,就等于放弃哈布斯堡家族五百年的根基。”

  窗外,美泉宫的喷泉在月光下闪烁着冷光,就像此刻奥地利外交大臣眼中的挣扎。

  阿卜杜拉从怀中取出一份烫金文件:“沙阿理解您的顾虑,所以……”

  文件展开,露出惊人的内容:1,伊朗承诺未来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战争会支持奥地利。

  2,伊朗会继续投资奥地利1000万里亚尔。并给予1500万里亚尔的贷款。

  3,两国将共同组建殖民公司,在非洲刚果河流域进行殖民建设。

  4,伊朗、奥地利和西西里将组建秘密同盟,共同对抗俄国和意大利扩张。

  “沙阿建议,与其在邦联议会与俾斯麦纠缠,不如将重心转向南方——”他指向墙上地图的意大利半岛,“威尼斯的叛乱分子最近异常活跃,而法兰西皇帝似乎忘了,尼斯和萨伏依曾经是哈布斯堡的领地。”

  与此同时,罗素勋爵正对着密码本口述电报:“致印度总督:立即加强波斯湾驻军。致驻柏林大使:向俾斯麦暗示英国可默认普鲁士统一北德意志。”

  事到如今,他只能尽最大力量压制伊朗。只需要封锁波斯湾,伊朗的贸易就会中断大半,到时候他们就会妥协。

  “大人,伦敦电报。”

  “念。”

  “苏门答腊发生动乱,亚齐突然发起进攻。”

  罗素勋爵有些不敢相信,亚齐怎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

  “这肯定是伊朗的阴谋。”托尔贝首相现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从阿根廷到马来亚,这一切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局。逼着他们吐出来利益。

  “那就让德黑兰的暴发户明白,”罗素的声音冷得像刀,“大英帝国的底线在哪里。”

  他冷笑一声:“告诉新加坡,调集所有可用的炮舰,封锁马六甲!如果伊朗人敢在苏门答腊登陆,就直接开火!

  另外再给伦敦发电报,让首相召集其他国家一起向伊朗施加压力,这样才能成功。”

  整个一夜里,三国各找各的办法,到处拉关系。而天一亮,他们又再次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但丝毫没有进展。

  此时的马六甲海峡可是热闹了,英国战列舰不屈号的探照灯划破夜空,照亮前方那艘试图突破封锁的货轮。甲板上,水手们正疯狂地把标着“椰枣“的木箱抛向大海——箱子里实则是德黑兰兵工厂最新生产的步枪零件。

  “开火示警!”舰长下令。

  炮弹在货轮前方炸起冲天水柱,但货轮反而加速冲刺。当第二发炮弹直接命中船尾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爆炸的火光中,一面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缓缓升起。

  “停火!立即停火!”舰长脸色惨白。他们刚刚袭击了“盟友“的船只。

  没过多久,英国军舰袭击奥斯曼商船的消息通过报纸传到整个中东。没人知道奥斯曼商船怎么会在东南亚,但只需要英国击中了“奥斯曼商船”就可以。

  “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这件事闹大,要把奥斯曼人的情绪激发出来。”

  纳赛尔丁下着命令,在报纸这一个新的宣传工具兴起后,舆论战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战场。如何让民众情绪为自己所用,这是所有政府都需要考虑的。

  “沙阿,亚齐的军队已经切断了荷兰人的电报线,”阿米尔展开地图,“我们的'商船'在班达亚齐卸下了最后一批武器。”

  沙阿看向苏门答腊海岸线:“英国人不会坐视不理,他们一定会封锁波斯湾。”

  “正是如此,陛下,”财政大臣躬身道,“但东方汇理银行已经提前三个月将黄金储备转移到了莫斯科和巴黎。此外国内的银行和我们在美洲的公司也集结了一批资金。”

  这次的出击,东方汇理银行作为主力,准备向英国股市发动进攻。为了这次战斗,他们拿出了价值300万英镑的黄金。此外美洲的投资也拿出了200万英镑,沙阿自己也掏了150万。按道理可以进行一次不小的战斗,但以防万一,还拉上了部分奥地利人,他们的资产也投入到伊朗的公司里。

  沙阿露出微笑:“那就让伦敦的银行家们先崩溃吧。”

第398章 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天经历了一阵跌宕起伏,锡矿股票下跌、煤铁军火这些价格倒是上涨。

  远东的马来亚危机让不少人赚钱,一进一出就获得了几千甚至上万英镑的收入。但那些投资锡矿股票的大多血本无归,只能暗暗退出股票市场。

  “最近马来亚的问题可是让不少人赚钱了。”

首节 上一节 144/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