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40节
第386章 南美洲的讨论
阿巴斯有些可惜,一切还得等父亲回来再说。不过他还是希望能够援助那些同胞,他可是听到不少关于西班牙殖民美洲的故事,里面殖民者对当地民众的残忍事情可是罄竹难书。他作为什叶派的信徒,有责任给这些异教徒一点颜色看看。
“大维齐尔,您能说一下智利吗?”
阿米尔点头,指着地图上那一个细条,这就是智利,他的旁边是一个叫阿根廷的国家。
“听说他们还在为了当什么总统争论不休,为什么不选个国王呢?”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国家被至于一个人的独裁之下。”
阿巴斯对这个理由嗤之以鼻,“这只不过是几个贵族妥协的结果,真以为这是什么灵丹妙药啊!
看看这些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们连自己的土地都管不好!”王子冷笑一声,“阿根廷和智利为了一片沙漠打了二十年,现在又为总统宝座撕破脸……这正是真主赐给我们的机会。”
穆拉德有所沉思,“但如果智利和阿根廷一起合作就会对我们有很大压力。”
不过这样的顾虑纯属没有,因为两国内的考迪罗内斗比对外还要厉害。保守派和自由派、联邦派和中央派等内斗,而伊朗趁机跨过安第斯山脉,将巴塔哥尼亚所有地区的部落连接起来。
由伊朗政府、宗教会议、王族三方共同出资建设的协会开始规划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打通安第斯山脉两边,增加港口和公路建设。
同时为了抵抗智利和阿根廷,大多数部落都皈依了什叶派。一些不愿意改信的也得到尊重,他们的目标就是抵制阿根廷和智利的进攻。同时也要发展当地的经济。
部分河谷地区可以适当发展农业,当地生产的粮食和水果用来满足当地民众。而其他地方则可以发展畜牧业,通过养殖羊驼和绵羊山羊,通过出口羊毛来获得收益。
伊朗在阿根廷的进展很顺利,在巴塔哥尼亚后,阿根廷还没有征服的潘帕斯地区也加入进来。这里的气候比南边要好多。协会开始将重心转移到这里,成为巴塔哥尼亚和潘帕斯行政区。
根据1860年的地区行政报告,一共有15万的原住民皈依了什叶派,还有3万没有皈依,但愿意效忠沙阿。他们在伊朗人的帮助下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原始社会迅速解体,农工商业获得发展,羊毛和粮食成为交易的大宗商品。
有了羊毛就可以发展纺织业,在克尔曼,已经有超过100台手工纺织机和6台机器纺织机,通过羊毛纺织,每年获得的收益可以弥补一半的行政开支。
但阿根廷内部面对伊朗的扩张,还在进行内斗。1853年,十三个省在圣菲制宪会议上批准建立阿根廷共和国的1853年宪法,但直到 1860年才称为阿根廷联邦。由于没有重要的贸易港口,布宜诺斯艾利斯离开联邦极大影响了联邦各省的经济,这也是内战再次爆发的原因。
在1860年宪法改革和1861年的内战之后,阿根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霸权和巴托洛梅·米特雷的领导下实现了统一,当地暂时和平了下去。但对于南方的情况,他们也不得不和冤家智利进行合作。
“目前来说,我们已经向当地运送了4500人的军队,并且还有24000人的新移民,他们已经在当地定居下来,如果智利或者阿根廷想要拿下,也得有许多顾虑。”
阿巴斯已经拿起波斯弯刀,相传这是和他同名的阿巴斯大帝使用过的。
“只有这些仍是不够,要想安全,就必须要彻底将敌人消灭。阿根廷是,智利也是。”
“的确,但如果国家灭亡,恐怕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敌视,比如英国。”
英国对拉美地区的兴趣由来已久,从胡安·卡博托远征美洲起即已开始向本地区扩张。阿根廷独立运动爆发前夕,英国对拉普拉塔地区的野心暴露无遗。在独立运动爆发后,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经济渗透。
1825年2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经过谈判签署了《英国——阿根廷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结果是英国商人控制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金融市场。基本联系是英国纺织品换取阿根廷皮革的贸易,阿根廷依靠英国的制成品、英国的航运、英国的市场。
“英国,又是英国。如果阿根廷真的是一个独立国家,为什么要怕远在天边的国家,难道他们是英国的殖民地吗?”
阿巴斯的疑惑穆拉德可以回答,“总体来说,的确是这样。阿根廷接受了英国的大量投资,同时也是英国主要贸易国,可以说,阿根廷就是靠着英国生活的。”
房间陷入一片寂静,阿巴斯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的目光扫过地图上那片广袤的潘帕斯草原,最终停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港——那里停泊着数十艘悬挂米字旗的货轮。
“所以,阿根廷人表面上赶走了西班牙人,实际上却换了个更精明的主人?”王子冷笑一声,“他们用牛肉和羊毛换来的不是自由,而是伦敦银行家的债契。”
“不仅如此。”阿米尔回答,“阿根廷的地主已深度绑定英国利益,牧场主儿子们在剑桥读书,法官收受伦敦银行的股票分红。连酒吧里都在喝威士忌,西班牙语里混杂着英语词汇。”
“但这恰恰是我们的机会。”穆拉德指向潘帕斯草原的什叶派据点:“被英国踩在脚下的人,最渴望新的盟友。”
“大哥,我希望你能让我去这里,相信我,一定可以将阿根廷变成伊朗的领土。”
这个穆拉德是不能做主的,王族成员前往大洋彼岸,出了什么意外谁都负担不起责任。但他表示会和父亲说明,让他尽快前往。
有了这个保证,阿巴斯高兴的走了。穆拉德则摇摇头,他这个弟弟,太喜欢战争了。也不知道巴塔哥尼亚怎么样了。
第387章 巴塔哥尼亚(一)
阿巴斯王子念念不忘的巴塔哥尼亚,此时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建设。
被任命为巴塔哥尼亚和潘帕斯专员的穆斯塔法在科罗拉多堡进行指挥,此时当地的人口已经增加到22万,这已经是几乎全部的原住民数量了。
伊朗的到来给让他们直接跨越到工业时代,一些人被编入军队,他们拿着新式火枪,开始和阿根廷军队和民兵斗智斗勇。
而原本在被征服土地上的原住民也活跃起来,他们烧毁阿根廷地主的农场,逃离了当地。又或者充当情报者,提供当地的阿根廷民兵消息。搞的当地苦不堪言。
“我们已经组建起10000人的民兵,还有4500的正轨军队。这些对于目前防守来说绰绰有余,只需要沙阿一声令下,我们就会攻破布宜诺斯艾利斯。”
艾哈迈迪原本是巴塔哥尼亚的一个马普切部落的酋长,伊朗传教士到来后他最先带着部落人集体皈依什叶派。之后被委以重任,在说服当地部落归顺时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还是要小心,我们目前只有20多万人,而阿根廷有100多万。直接打恐怕会得不偿失。”另一个人说道。
阿根廷的人口基本上在150万左右,因为美国内战的缘故,不少移民到了南美,但智利和阿根廷接受的移民较少,大多归了巴西。这下可便宜了佩德罗二世。
再说资源禀赋,阿根廷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农牧业,农牧业发展的基本资源要求就是土地。为了扩大土地面积,阿根廷历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主要的一种办法是发动所谓的“荒漠远征”,屠杀和驱赶印第安人,进而占据他们世代生息的土地。1833年,由阿根廷总统罗萨斯领导的征服活动就带来了内格罗河以南的数千平方英亩的土地。
土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和牧场规模的扩大,只是资源禀赋的一个方面,还有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将这些土地组织起来的制度。1826年上台的阿根廷政府实行长期租借制度,规定个人和团体可以在20年内以较低的固定租金租用公共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但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租借者不得出售。
这种制度没有规定租借土地的最大限制,租借人占用的土地往往超过30万公顷,较小的地块也有上万公顷。到1860年,293名土地所有者就占有860万公顷土地。土地过于集中,让阿根廷形成了一种以大地产为核心,租佃制和分成制普遍盛行的土地制度。
“各位,目前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向北。阿根廷占领的都是肥沃的土地。我们必须拿下这里才能在当地立足。不然,迟早受制于人。”
这话引起所有人赞同,毕竟他们占领的巴塔哥尼亚太荒凉了。阿根廷占据的拉普拉塔平原可以说是最肥沃的土地之一,如果能占领这里,就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粮食和其他商品换取物资,当然也能得到伊朗的正式确认,并入也好,变成苏丹国也罢,他们也就安全了。
“我来说一下目前的情况,智利和阿根廷是我们的敌人,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夺取阿根廷的布兰卡港,这会对布宜诺斯艾利斯进行一定的压迫。”
穆斯塔法的手重重地按在军事地图上,炭笔勾勒出的箭头直指布兰卡港。窗外,科罗拉多堡的练兵场上传来整齐的踏步声——新编组的马普切火枪队正在接受波斯教官的检阅。
“布兰卡港不仅是阿根廷的粮仓出口,更是他们的海军命脉。”他敲了敲桌上泛黄的情报文件,“上周,我们的侦察兵发现港内停泊着两艘装甲炮舰……但港口的守军不超过三千人。”
艾哈迈迪突然咧嘴笑了,露出镶嵌绿松石的牙齿:“我的部落猎人摸清了南岸的盐沼小路,涨潮时连阿根廷人的巡逻骑兵都会陷进去。”他掏出一块皮革,上面用炭灰画着歪斜的路线图,“如果夜袭,他们会连马鞍都来不及套上。”
穆斯塔法转向在座的指挥官们,声音低沉而坚定:
“三天后的新月之夜,我们行动。”
与此同时,在布兰卡港以北三十里的牧场里,阿根廷地主迭戈·埃雷拉正对着信使咆哮:“什么叫‘无力增援’?布宜诺斯艾利斯那些老爷们难道要等野蛮人烧到五月广场才醒吗?!”
管家颤抖着递上一封被血浸透的信:“老爷,圣罗莎庄园昨晚被袭击了……他们用炸药炸开了粮仓,还留了这个。”信纸上,一行歪扭的西班牙语混着波斯文写道:“土地属于真主,而真主赐予虔诚者。”
“啊啊啊啊!!”
埃雷拉将染血的信纸攥得粉碎,双眼布满血丝。他猛地拔出墙上装饰用的燧发手枪,对着天花板扣下扳机——
砰!
枪声在庄园大厅回荡,吓得仆人们跪倒在地。
“集合所有雇工!发枪!”埃雷拉的声音嘶哑如野兽,“我要让那些家伙知道,谁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当三十名持枪的庄园护卫在庭院列队时,没人注意到谷仓屋顶上闪过的黑影。
一个马普切少年轻轻调整了手中火枪的准星。她的视野里,埃雷拉正挥舞着军刀激励手下。
“为了阿根廷!杀光那些——”
“咻!”
埃雷拉的宽檐帽突然被子弹掀飞,弹孔边缘还冒着青烟。整个庄园瞬间大乱。
“他们在楼上!“有人尖叫。”
但对方早已顺着绳索滑到地面。他吹响鹰骨哨,远处立刻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马普切游击队在同时袭击周边七个庄园。
黎明时分,潘帕斯草原上升起二十三道烟柱。当地新建的庄园被毁,马普切民兵占领了这里。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报纸将这场袭击称为“魔鬼的丰收”,但逃难的庄园主们传播着更可怕的消息:这些野蛮人竟然拿起了火炮和火枪。
这就说明,他们的背后有人支持,而且不用猜,就是伊朗人。
第388章 巴塔哥尼亚(二)
布兰卡港内部,所有人都感到心慌。马普切人怎么这么快就打到这里了,明明远征军已经将他们驱赶到其他地方。
“怎么办,我们要不要跑?”,一个妇女询问自己的丈夫。
“没事,我们的军队很快就会把他们打跑的。还是去睡觉吧!”
妇女紧紧攥着丈夫的衣袖,目光不安地扫向窗外。他们在布兰卡的最外层,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枪声。
“可我听码头的水手说,那些马普切人这次不一样了……”她的声音发颤,“他们拿着从没见过的火枪。”
丈夫强作镇定地拍了拍她的手,但指节却因用力而发白:“援军很快就会到的,那些野蛮人只会趁机偷袭……”
新月如钩,南大西洋的海雾笼罩着布兰卡港外围的盐沼。艾哈迈迪率领的五百名马普切战士像幽灵般穿行在芦苇丛中,他们的靴子裹着羊皮,踩在泥泞中几乎无声。远处,阿根廷哨塔的火把在雾气中晕开昏黄的光圈。
午夜零时,港口的教堂钟声刚敲过十二下,第一声爆炸就从海军仓库冲天而起。
“轰——!”
阿根廷守军慌乱地冲出营房,却见港口的“自由号”炮舰已被烈焰吞噬——潜伏的马普切人炸断了它的龙骨。与此同时,盐沼中突然亮起无数火把,马普切战士的冲锋号角撕破夜空。
“真主至大!”
火枪齐射的爆响中,阿根廷民兵的防线瞬间崩溃。而在城外,突然出现了大量的马普切人,他们使用大炮轰炸布兰卡的城墙,这让内部的市民感到惊慌。
“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快跑!去教堂!”
布兰卡一开始就是由要塞改的,因此防御能力还是有的。趁着城墙还没被轰塌,市民们赶紧去教堂躲避。
教堂的铜钟疯狂敲响,钟声混杂着炮弹的尖啸与城墙崩塌的轰鸣。市民们如潮水般涌向市中心的圣马丁大教堂,却惊恐地发现铁门已被锁死——阿根廷守军早已将这里改成了临时指挥部。
棱堡城墙上,老炮兵马丁内斯突然僵住了。他的望远镜里,盐沼边缘竟出现了六门锃亮的青铜野战炮——那绝不是土著能拥有的武器。
“他们,怎么会有这个……”
话音未落,一道白烟从敌方炮阵升起。马丁内斯最后看到的,是自己被气浪掀飞的左臂。
头缠绿巾的马普切工兵抱着炸药包冲进东部城墙被轰开的缺口。他们身后,三百名身穿波斯制式军装的突击队呈楔形阵列推进。
轰隆!城墙被炸开一个大口子,军队鱼贯而入。
随着东城墙在炮火中轰然倒塌,整座城市的地面都在震颤。一对躲在面包店地窖里的夫妇紧紧相拥,面粉从震裂的木桶中簌簌落下,将他们染成惨白的鬼影。
而穿透爆炸声传来的,是整齐的波斯军鼓声。妇女突然想起码头上流传的可怕故事——那些穿着深蓝色军装,用铁链锁着阿根廷战俘的异国士兵。
整个布兰卡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市民们像受惊的羊群般在狭窄的街道上奔逃,有人抱着圣像跪在路边祈祷,有人则疯狂地捶打着紧闭的商铺铁门。
“往港口跑!上船!”一个满脸煤灰的水手在人群中嘶吼。
但码头的景象更令人绝望——最后一艘商船已经离开了港口,为了不让敌人获得有用物资,所有仓库都被炸毁,整个码头是一片火海。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