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41节

  马普切战士的呐喊在街巷间回荡。许多市民惊恐地发现,这些“野蛮人”竟然用流利的西班牙语喊话:“投降!我们只杀拿枪的人!”

  火焰吞噬了码头区的木制栈桥,灼热的气浪扭曲了空气。一名阿根廷军官挥舞着军刀试图组织防线,但溃散的民兵已经听不进任何命令。几个吓破胆的士兵甚至丢下步枪,扒下军装混入逃难的市民中。

  港口总督卡洛斯·门多萨将最后一份机密文件投入火盆。透过破碎的彩窗,他看见市政广场上飘扬起了绣着新月与狮子的旗帜。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这次突袭,2000多阿根廷正规军和民兵丝毫没有产生战斗力。他们全部被俘或者被杀,同时还有200多市民被杀,而伊朗一方损失了260多人。

  布兰卡港被占领的消息很快随着逃出来的人传遍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阿根廷的首都以及地方最大的利益集团,他们要求米特雷总统调兵前往,夺回布兰卡。

  “这是阿根廷的耻辱,我们必须夺回布兰卡,这样才能保护我国的领土。”

  阿根廷议会上,布宜诺斯艾利斯集团的议员要求政府拨款100万比索,用来组建远征队。但罗萨里奥和科尔多瓦地区的议员联合其他内陆地区抵制这个法案,他们知道,一旦这个提案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更加强大。到时候再想要夺权就难了。

  英国人也感觉不对劲,伊朗怎么会突然袭击布兰卡,这不是让他们的投资打水漂吗?

  英国对阿根廷的投资主要是以政府贷款为主,1860年英国向阿根廷提供的政府贷款占其对阿根廷投资总额的81%。虽然不多,但也有300万英镑。

  英国大使马上往伦敦发电报,希望英国能敲打一下伊朗,连续战胜俄国和奥斯曼让他有点找不着北了。必须要让他知道,到底谁才是霸主。

  此时布兰卡全城都已经被占领,按照以往的特性,应该是把他们都给杀了。但他们都是文明人,就不太好弄这个。只不过就是将总督、市长以及叫嚣的人切成片了。据说这是遥远的东方才会有的刑罚,切成片后,脑袋插在教堂门前,差点把主教给吓死。

  同时,郊外的庄园也被清理完成。并且开始了新一轮的土地分配,所有参加的士兵每人可以得到60亩的土地,牺牲士兵的家属可以得到40亩。很快就将土地分配完成,对于城内,他们张贴公告,宣布他们将统治这座城市,只要不犯罪,他们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第389章 巴塔哥尼亚(三)

  布兰卡港此时还有3000多人,其中2000多民兵和正规军,1000多的市民。士兵们开始重新建设这座港口,同时派去的临时市长也开始规划从布兰卡到科罗拉多堡的路线。

  至于当地的民众,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不错了。而且他们还算有底线,没有直接把教堂充了公。这应该还能继续生活下去。

  当然,伊朗给他们的惊喜还有很多。比如第二天,临时市长就宣布,当地免税一年,并且招募修建清真寺和码头的人员,薪资比他们之前雇佣的时候还高。

  在布兰卡沦陷后,其郊外的农场牧场也大规模的废弃,地方处于不管情况。既然如此,那伊朗只好收下了。

  阿根廷这边已经炸了锅,有人要征兵、有人要反对、有人说不爱国、有人说太自大。这可让米特雷总统感到焦虑。

  作为布宜诺斯艾利斯成长的总统,米特雷一直致力于整合阿根廷,让其变成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他经常和内陆省份斗智斗勇,成为总统后更是如此。

  这次布兰卡港的失陷,实际上是对他们布宜诺斯艾利斯集团的严重打击。在港口附近的土地也是相当肥沃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小麦和牛肉从这里出口。

  米特雷总统盯着桌上那份染血的战报,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橡木桌面。窗外,五月广场上聚集的民众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求马上进攻,另一派要求攘外必先安内。

  内阁成员们吵得面红耳赤,财政部长甚至摔碎了咖啡杯:

  “我们拿什么打仗?国库里剩下的钱连发军饷都不够!”

  国防部长冷笑一声,甩出一份智利大使馆的密函:“圣地亚哥愿意借给我们一个师的兵力,条件是割让安第斯山的铜矿。”

  总统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内阁的争吵声在他耳边嗡嗡作响。他猛地站起身,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上,震得墨水溅出。

  “够了!”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米特雷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每一位部长。

  “布兰卡港已经丢了,再吵下去,丢的就是整个国家。”

  国防部长递上的智利密函在烛光下泛着冷光。米特雷盯着那行刺眼的条款——“割让安第斯山脉铜矿开采权”。

  “智利人这是趁火打劫。”外交部长低声道,“他们巴不得我们和波斯人两败俱伤,好独占巴塔哥尼亚。”

  财政部长擦着额头的冷汗:“可如果我们不接受,军队连下个月的薪水都发不出……”

  阿根廷的国库已经空了,他还记得国防部长疯了一样把国库刮了三尺,勉强凑出一点钱来进行征兵。而今年的税收还得过段时间才能收上来,现在他们是真的没钱了。就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大总统,米特雷深吸一口气,只说了让他想想的话。

  而在内陆省份,科尔多瓦和门多萨的高官们却暗中松了口气。在科尔多瓦高官的私人庄园里,几名内陆省份的实权人物正举杯畅饮。

  “让布宜诺斯艾利斯那帮老爷们尝尝苦头也好。”科尔多瓦高官在私人沙龙里举杯,“他们垄断港口税收的时候,可没想过分我们一杯羹。”

  “米特雷那个书呆子终于尝到苦头了。”门多萨高官摇晃着红酒杯,“布宜诺斯艾利斯垄断港口税收几十年,现在也该轮到我们说话了。”

  更糟糕的是,流亡在蒙得维的亚的联邦派领袖乌尔基萨突然发表声明:“如果中央政府无力保护国土,各省有权自行组织防卫军。”

  这给了所有联邦派成员一支强心针,他们可以重整旗鼓,重新面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反动集团。说不定还能获得伊朗支持。

  “你们知道吗,伊朗只处决了几个反抗最激烈的。他们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派来的,而其他人基本上没有动。”

  科尔多瓦高官点头,“我知道这个,虽然有可能是为了赎金,但也说明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合作。”

  在做的各位不仅是高官,也是各省的大地主。当初阿根廷独立的时候,他们这些人都是出钱出力,为的就是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但是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侵犯了他们的权利,那就别怪他们曲线救自己了。

  而且,和敌人合作在历史上也非常多。法兰西不就是和奥斯曼合作吗?

  什么,你说他们和阿根廷格格不入。那哈布斯堡和波斯呢?总不能把你们亲爱的卡洛斯国王踢出去吧?

  “嗯,和伊朗合作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但如果他们像那些人怎么办?”

  “这简单,各位知道德意志邦联吗?”

  众人点头,这谁不知道。一个碎的和渣一样的实体,一个个邦国在这其中,和之前的神罗没什么两样。

  “我们可以和伊朗商量,我们可以向他们臣服,也可以上交部分税收和军队,但你们不能干涉我们的内政。这样,虽然我们臣服伊朗,但无异于国中之国。”

  这个提议倒是挺好的,反正独立后那些事情还得操心,不如各取所需,如果伊朗愿意,那他们说不定还能成为贵族。听说伊朗打败了俄国,这是不是说明伊朗有能力保护自己。

  “要不,我们和伊朗接触一下?”

  这个提议得到一致赞同。

  而因为政府迟迟没有讨论出结果,中央集权派和联邦派算是冲突更加激烈。议会上争论不休,内阁也不能保持一致,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也是有很多的情况。这一切都给伊朗获得了不少时间。

  五月广场上的示威已演变成流血冲突。支持战争的青年学生与反战工人挥舞着棍棒互殴,宪兵队的马鞭也无力阻止。

  一块砖头砸碎了大教堂的彩窗,玻璃碎片如雨点般落下。混乱中,有人高喊要为布兰卡牺牲的民众报仇。

  总统府的窗帘后,米特雷望着失控的广场,手指深深掐进掌心。看来,他不得不去寻求英国人的帮助了。

第390章 交涉

  “尊敬的沙阿,我国对贵国在南美洲的行动表示担忧!”

  纳赛尔丁怎么也没想到,英国大使竟然直接跑到麦加来找他。旁边还有吉达的英国领事,为了南美洲的事情,也太敬业了。

  “史塔福德阁下,请喝杯茶!”

  但他现在哪有心情喝茶,只好婉拒了沙阿。

  “谢谢沙阿的好意,但女王陛下对阿根廷发生的事情非常上心,希望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英国对阿根廷本来没有多少想法,因为美国的门罗主义让他们只能以政府贷款的情况来获得一些经济利益。但是现在,美国都朝不保夕了,英国不少人也起了染指的心思。

  其实英国已经进入了南美,1814年,荷兰将一部分南美殖民地转让给英国,1831年正式成立圭亚那殖民地。

  同时伦敦已经和哥伦比亚、智利等国签订了合作条约。但他们还是觉得巴西和阿根廷是未来的南美洲强国,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资源太丰富了。

  阿根廷拥有南美洲最肥沃的拉普拉塔平原,巴西则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橡胶生产地区。而且和其他国家一样,都依靠出口农产品,进口工业品为主。只要出口,就一定能够赚钱。

  “这件事,其实很好解决。因为是阿根廷先伤害了我国民众,这是阿亚图拉写的信,请阁下先看一下。”

  史塔福德略微看了一下,感觉有些难办。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你说他们驱逐原住民,他们也干过,不然那些印第安人怎么没的?

  但是吧,他们现在有了伊朗撑腰,这就是难办的地方。难不成和几百年希望,来一次和伊朗的战争把这些地方夺回来?

  虽然英国国内对战争没有那么抗拒了,但伦敦政府是不干了,因为这钱花的太多了。现在必须要开源,我看加拿大地区和南方邦联不错,就投资吧。

  战争结束后仅仅一年,英国就向南方邦联投资超过500万英镑,其中大部分是铁路。法国也投资超过1亿法郎,生怕落下自己。

  海量的资金流入,让南方邦联的建设速度加快。大量的棉花出口换取进口商品,现在没了关税,他们的贸易发展很快。

  英国资本疯狂涌入里士满、亚特兰大和新奥尔良,铁路网迅速扩张,连接棉花种植园与港口。法国银行家则争相贷款给南方政府,换取优惠的贸易权。

  史塔福德大使放下信函,眉头紧锁。他知道沙阿的用意——伊朗在阿根廷的行动并非单纯的“保护侨民“,而是有意在南美扩张影响力。

  “沙阿陛下,”他斟酌着词句,“大英帝国尊重贵国保护海外公民的权益,但阿根廷的局势牵涉多方利益。如果贵国继续这么做,恐怕会破坏当地的稳定。”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阁下多虑了。我们只是在维护正义,就像贵国当年在印度所做的那样。

  而且,如果英国公民在异国遭遇屠杀,皇家海军难道会袖手旁观吗?”

  是啊,大英帝国过去几十年里,哪次不是以“保护侨民”为由干涉他国内政?从希腊到远东,炮舰外交早已是伦敦的拿手好戏。

  史塔福德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镇定:“沙阿,时代不同了。南美各国正在寻求独立发展,若外部势力过度干涉,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沙阿放下茶杯,指尖轻轻敲击桌面:“冲突?不,我们只是在做生意。伊朗商船需要安全的航线,阿根廷政府却纵容暴民袭击我们的商人,这难道不该纠正吗?”

  “阿根廷的问题,或许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女王陛下愿意居中调停,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击着镶嵌宝石的扶手。

  “调停?当然可以。但阿根廷必须承认我国的合法权利,并赔偿他们的损失。不然冲突还会继续。”

  史塔福德心中一沉。伊朗的态度比预想的更强硬,而英国现在并不想在南美投入太多军事资源——北美和欧洲的局势已经足够复杂。

  “但阿根廷并非野蛮国度,他们是一个主权国家,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交?”沙阿轻笑一声,“我们尝试过了,可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拒绝道歉,甚至驱逐了我们的外交官。”

  史塔福德暗自叹气。阿根廷政府确实傲慢,他们仗着欧洲移民的涌入和经济的繁荣,对外来势力并不买账。但现在伊朗人已经实际控制了巴塔哥尼亚南部,甚至开始修建港口和铁路,俨然是要长期驻扎。

  ——————————

  首相帕默斯顿勋爵已经读完了阿根廷的电报,冷哼一声:“伊朗人倒是会挑时机。”

  内阁会议上,财政大臣忧心忡忡:“我们在南美的投资刚刚起步,如果伊朗的势力继续扩张,阿根廷和巴西的市场可能会受到影响。”

  外交大臣则冷静分析:“目前最关键的还是北美。南方邦联的棉花产业已经恢复,我们的纺织工厂依赖他们的供应。与其在南美和伊朗纠缠,不如集中资源巩固北美的影响力。”

  最终,伦敦决定采取折中方案——默许伊朗在阿根廷的行动,但要求伊朗保证不干涉英国在巴西的商业利益。同时,英国将加快对南方邦联的投资,确保北美成为新的经济支柱。

  帕默斯顿勋爵站在唐宁街10号的窗前,窗外,伦敦的雾气裹挟着工业革命的煤烟,模糊了泰晤士河对岸的轮廓。

  “伊朗人以为他们赢了这一局。”他低声自语,嘴角浮现一丝冷笑,“但他们忘了,大英帝国的棋盘,从来不止一个战场。”

  他转身面对内阁同僚,声音沉稳而锋利:

  “既然他们想要南美,那就让他们暂时得意。但我们要确保,他们在其他地方——尤其是中亚——付出代价。”

  外交大臣立刻会意:“您是说……支持俄国在波兰的行动?”

  “不,恰恰相反。”帕默斯顿摇头,“让沙皇继续在波兰泥潭里挣扎。而我们,该给波斯人找点新麻烦了。”

第391章 新的潜在冲突

首节 上一节 141/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