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4节

  “我没罪,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我有什么罪?”

  阿米尔直接拿着一踏文件给巴孛看,“这都是向总督请愿要求处死你的,上面说你散播谣言,污蔑安拉和他的使徒,还企图推翻设拉子总督。”

  “栽赃,这是栽赃。马赫迪为了百姓四处奔走,而那些人呆在自己的豪宅中无所事事,这是他们的栽赃陷害。”

  旁边的教徒马上反驳,但被巴孛禁止。“不要多说,是非还是由总督来判断好了。”

  “你竟敢让总督去判断,我还以为你会拼命解释呢。”

  “不管再怎么解释,总督不相信就是白说,那不如不说。”

  啪!啪!啪!

  纳赛尔丁拍拍手,“不得不承认阁下的嘴很厉害,但不仅是大不里士,德黑兰和库姆也有不少信件要求我杀了你。很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追随你?”

  “如果总督大人愿意,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就明白了。”

  “请!”

  巴孛酝酿了一下,随后说道:“有一个家庭,一家七口人。靠着耕种老爷的土地为生,农闲时还会做些生意贴补。本来日子也能过得下去,但最近几年开始,天灾不断,但地主的租子和上面的赋税没有变,不仅如此,还要提前征收十几年的税。

  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像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土地,但产出一点也没有变多。到了年底,就算将家里的口粮交上去,也远远不够。

  于是,为了凑齐这些钱。女儿被迫嫁给了一个五十岁的人,两个儿子被迫去一个富人家庭中做事,后来被人没有理由的打死。母亲和爷爷也因为积劳成疾去世,就剩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今年的赋税的确是齐了,但下一年呢?”

  纳赛尔丁知道这是伊朗农村的现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佃农每年要上交一半以上的收成给地主。就算是这样每年家破人亡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

  “所以,这就是这么多人追随你的理由?”

  “总督大人,他们只是想要一个能够幸福生活的社会,只是想摆脱现状。为什么那些教士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店铺生活的很好,而那些农民生活的那么惨。古兰经已经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靠着肆意曲解其中意思获利。库姆就是一个臭水塘,里面污秽不堪,是所有恶臭的集中之地……”

  “住口!”阿米尔制止了接下来的发言。“你怎么敢这么说,难道不怕死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市长,如果我怕死我一开始就不会说这些了。而且,您不觉得我说的都是事实吗?”

  阿米尔也承认这是事实,但这样大胆的话他是真敢说啊。

  “你说的很好,要是在伊斯坦布尔,你肯定能主持阿亚索菲亚的礼拜。”

  没想到巴孛对奥斯曼不屑一顾,“奥斯曼只不过是经过一系列幸运才成长为现在的国家。伊朗从几千年前开始就统治着大片土地,现在只是沉睡了,需要一场吉哈德唤醒。”

  没想到巴孛对奥斯曼这样看,虽然被称为异端,但始终对十二伊玛目保持尊敬,只不过是立场上的不同。

  “你的想法很好,我都差点沉浸其中了。既然你是为了百姓,那我也给你一个机会。过几天会有一场法庭审判,你可以为自己辩护,当然也能从中带几个人来,至于成功失败,只能靠安拉愿不愿意了。”

  “多谢总督大人,您和那些人不一样,您一定可以成为好的君王。”

  巴孛被押了下去,阿米尔在一旁焦急的询问总督为什么要这么做。

  “殿下,直接签字让他死了,就好,为什么还要让他给自己辩护?”

  纳赛尔丁笑笑,说道:“我亲爱的老师,您等着就好了。这个人和我接触的那些人不一样,说不定他也能给阿亚图拉他们增加新鲜血液。”

  注:巴孛是巴哈伊信仰的创始人,历史上的他在1850年在大不里士枪决。年仅30岁。

  他死后,巴哈伊教徒发动起义,开始实行公社制度,后来被镇压。虽然起义失败,但也沉重打击了恺加王朝。

第37章 伊斯坦布尔

  “这个赛义德说的其实也是伊朗最关键的问题,教士掌控大量的土地,和部落一起压迫佃农。都说地主残忍,但他们是伊朗最大的地主。”

  这话也没错,虽然教士地产只占全国土地的15%左右。但都是土地肥沃地区。高级教士甚至还有大量的店铺,这增加了他们的话语权,有时候连沙阿的命令都不听。

  “这…”

  “有时候,敲打一下是有好处的。”

  虽然阿塞拜疆的教士默认了总督行动,但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教士还一直是抵抗恺加王朝的统治。正好借巴孛的事情敲打一下他们,看看能不能让他们醒悟。

  “对了,钢铁厂的情况如何了?”

  “殿下,设施已经就位,都是用的本地的煤炭和铁矿,预计一年生产钢铁两万吨。不仅可以满足我国的建设,还能出口。”

  钢铁作为重工业代表,自然需要尽一切力量来扶持,缺乏资金就让银行给予贷款,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铁路、军工、能用的地方都给用上。而在大不里士—阿尔达比勒铁路完工后,准备将线路延长到马赞德兰,并且准备向沙阿提出建议,修建一条从大不里士经过德黑兰到马什哈德的铁路,这样朝圣时间也能缩短一点。

  “这样的工厂不比纺织工厂,想要赚钱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之前就必须让政府来承担所有损失。”

  除了钢铁厂,还有煤矿和铁矿也是归政府所有。全部采用蒸汽机来进行抽水作业,未来矿石产量会大幅提升,但同时钢铁厂的产量也会提升,本土产量跟不上,只能从俄国和奥斯曼进口了。

  在回去的路上,阿米尔向纳赛尔丁汇报接下来的计划。

  “工业联合会已经派了一个代表团前往英国考察技术,另外推广马铃薯的命令已经下发到各个地方。”

  “很好”

  ——————————

  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正在和群臣商议情况。自从父亲马哈茂德二世去世后,他成为这个拥有将近两千多万人口的帝国统治者已经七年了。

  当初父亲的死讯正在传达至伊斯坦布尔之际,奥斯曼帝国军在尼济普被叛变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击败。同时,穆罕默德·阿里讹称亚历山大港已被苏丹的顾问卖给俄国,使艾哈迈德·费夫齐·帕夏将港口交给对方,奥斯曼帝国的舰队正赶往亚历山大港。在欧洲势力的介入下,穆罕默德·阿里被迫妥协,签订黎凡特和平协议,奥斯曼免于受到进一步攻击,并重新占据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

  为了履行父亲的遗志,阿卜杜勒·迈吉德马上着手推行改革。先是公布了花厅御诏,然后推动军队建设、纸币流通,并且决定以星月旗作为奥斯曼的国旗。在欧洲看来,这位苏丹将继承前任苏丹的遗志来重振奥斯曼。

  “现在帝国要抓紧改革,俄国的野心昭然若揭,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已经越来越不稳定。我们必须拥有四十万军队才能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四十万,如果按照一个人一年7英镑的薪水来算,那就是需要280万英镑。而奥斯曼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400多万英镑,直接占了大半收入,那其他方面也要有影响。

  “尊敬的苏丹,目前帝国的财政收入不允许拥有这么多的军队,25万已经是极限了。”

  已经成为大维齐尔的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以国家财政的角度来说明情况。他也没想到奥斯曼的财政已经衰落到这个地步。

  奥斯曼的收入主要包括东西方商旅的过路费、对米勒特收的人头税,再加上其他税收组成。受价格革命的影响,16世纪末还能收600万金币的奥斯曼,过了一百年只剩下200万了。而且奥斯曼的财政问题具体表现很多,有几点特别突出:

  首先,国家财政的公私账户不分。帝国的国库分为公共金库、王室私家金库,但是实际运作当中,经常出现应当归公共金库的收入归入王室私家金库的,王室后宫的消费支出由公共金库支付。

  其次,就是国家军队太过弱鸡。这个时候的军队战斗力看着上升了,但内部极其腐败,给军队发军饷花掉了奥斯曼帝国的大量财政收入,但是军队却总是打败仗,尤其跟俄罗斯和奥匈帝国打更是屡战屡败。

  另外,奥斯曼的边疆太不稳定了。巴尔干地区的希腊人、波黑人,东北边的亚美尼亚人,南边的阿拉伯人等各民族都有民族起义的爆发,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镇压边疆地区的叛乱。

  “大维齐尔,你从波斯回来已经有一阵子了,最近听说他们的王发布了什么诏书,说要改变现状。”

  迈吉德向雷希德帕夏问道,他和穆罕默德一样,都认为英法是朋友,俄国波斯是敌人,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要土地的,而且波斯信仰的什叶派和奥斯曼信仰的逊尼派是死敌,这在教义上也是不共戴天。

  所以,波斯一有风吹草动,奥斯曼也就紧张了,生怕他们又出来一个纳迪尔沙。

  “苏丹不用担心,根据臣的了解波斯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们好从英国手里骗取资金,他们的体系已经无法维持,又看到我们的强大所以才火急火燎的提出了这个。

  但他们就算是模仿也模仿不到位,他们只看到了皮毛,没有学到我们的精髓。我们解放了数百万的亚美尼亚人、希腊人、犹太人,让他们和普通臣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这会激发他们的爱国心,以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帝国。”

  苏丹对雷希德的话表示认可,这个诏书他可是废了很大劲,听从了不少专家发布的。把最先进、最亲密的法国投资技术思想带入国内,奥法两国可有几百年的交情,他的先进放在奥斯曼是一样的,一定能够恢复苏莱曼大帝时期的荣光。

第38章 国家的中亚政策

  “现在东部稳定了,还是要提防俄国人。他们在索菲亚煽动希腊人、塞尔维亚人造反,不得不防啊。”

  不只是他们两个,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也被俄国煽动起来。巴尔干地区的东正教占绝对优势,同属于一种宗教的俄国也是打算将巴尔干变成他前进的堡垒。

  1812年,希腊独立;1817年,塞尔维亚公国建立;1829年,和俄国达成协议,允许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自由选举大公。这些事情都在削弱奥斯曼在巴尔干的控制力。

  所以奥斯曼要自强,历代苏丹都想重振帝国。马哈茂德二世通过吉祥事变铲除了禁卫军这一最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阿卜杜勒才能更进一步改革。

  “俄国军队在克里米亚集结,他们随时可能进攻多瑙河,以我们现在的军队是阻止不了他们的,我们需要法国的支持才行。”

  这是真的,因为凭借奥斯曼的力量不可能打过俄国的。但不知道法国愿不愿意帮忙,毕竟1812年法国被俄国暴打一顿,60万军队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回来,这样强大的国家,要是能拉上英国就好对付了。

  奥斯曼还在考虑如何请英国人帮助他们,伊朗的沙阿已经收到王储的改革建议书。针对外交局势,纳赛尔丁的建议让穆罕默德眼前一亮。

  虽然伊朗比不过奥斯曼和俄国,但对于中亚几个小国还是庞然大物。而伊朗的贸易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亚,保住中亚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地盘,还能和俄国制造缓冲地带。

  “哈哈哈哈,不愧是我的儿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穆罕默德给赛义德看了纳赛尔丁的外交政策,赛义德也是点点头。

  “我们在图兰地区的贸易需要保护,而且俄国还没有占领这些国家,这是我们的机会。”(图兰:古代伊朗对河中地区的称呼,起源于伊朗列王纪)

  现在中亚地区分为希瓦、布哈拉和浩罕三国,他们目前都对伊朗朝贡,但俄国的压力逐渐增大,如果他们不保护,估计这几个国家就会成为俄国领土了。

  “沙阿,臣愿意出使三国,签订条约,让他们纳入您的统治。”

  赛义德自告奋勇准备前往中亚,穆罕默德也有这个意思。奥斯曼,俄国和英国都不行,只能向中亚前进了。

  “那也好,我会调拨一部分军队一同跟随你前往。另外你也要安抚住那些部落,他们闹起来会有大麻烦。”

  穆罕默德说的是土库曼人部落,他们分布在呼罗珊地区和图兰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土库曼斯坦一带。恺加王朝建立后,部落政治得到一定遏制。沙阿也逐渐限制土库曼部落的权利,但他们还是能够起来造反。所以赛义德不仅要出使三国签订条约,沿途还要安抚住这些蠢蠢欲动的部落。

  “是,沙阿,东北地区除了马什哈德外就没有一座像样的城市,不如趁此机会建立一座要塞,好方便控制边境。”

  这个穆罕默德也答应了下来,具体情况还得找大维齐尔商量。不过最近的事情政府是真的忙,因为突然增加了新的部门,这让各个贵族感觉增加自己家族实力的机会来了,纷纷上书表示自己愿意成为这个部门的领导人。

  但他们的心思穆罕默德怎么不知道,这些人没有一点真才实干,就算有也是专业不对口。就是想要在政府里面分一杯羹而已。

  但好在有几个人对农业和贸易非常了解,就暂时让他们撑起工商部门来。至于部长就先空着。

  “唉,图兰好说,就是东部区怎么办呢?”

  东部的阿富汗地区以赫拉特、坎大哈、喀布尔三个重要城市分为三个部分。原本赫拉特是听从伊朗的,不过英国想要控制这里,就逼迫定都喀布尔的阿富汗王国攻打赫拉特,并且还推翻了曾经统治这里的杜兰尼王朝。

  阿富汗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兴都库什山脉立于地区中央,河流和绿洲围绕这座山脉散开。北面的河流连接着中亚广阔草原,西部河流连接着呼罗珊地区,东南的喀布尔河则是通向印度的捷径。当初纳迪尔沙也是通过这里进入的印度。

  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英国和俄国又怎么会不知道呢,英国人虽然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国人开始担心俄国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入侵印度,扩张其帝国。英国派使节到喀布尔,希望和埃米尔结盟,以对抗俄国。

  当时,新崛起的锡克帝国刚刚夺去了阿富汗重镇白沙瓦,多斯特·穆罕默德希望得到英国人支持,收复此城,但英国人却拒绝支持他。俄国随后亦派遣了使节到喀布尔,并表示支持国王收复白沙瓦。

  为得到入侵阿富汗的理由,印度总督奥克兰勋爵在1838年10月发表了西姆拉宣言,交代了英军进攻阿富汗的四个理由。宣言表明,为确保印度的安全,英国在印度西部要有一个可靠的盟友。英国入侵阿富汗,只是为了帮助另外一个家族重夺王位。英国不否认自己进攻阿富汗,但表明此举只是为了帮助他们建立合法政府,对抗外国干涉与国内乱党。

  随后,一支20000多人的军队进入阿富汗,并且占领了喀布尔。但当地民众利用地形和英军打起了游击战,到了1842年,英军被迫撤退,奥克兰伯爵也因为中风让出了印度总督位置。第一次英国—阿富汗战争结束。虽然损失惨重,但也算是探索了当地,并且还为未来贡献了一部侦探小说人物。

  穆罕默德不知道如何对待阿富汗地区,作为伊朗的后院,他也想像之前的朝代一样占领。但现在不行,英俄两国都盯着呢,贸然吞并要引起另一场争端,到时候暴发战争他们也是得吐出来。

  这里地方沙阿就不想了,先拉拢中亚三国再说。波斯沉寂了这么久,估计他们也都想了,宗教兄弟怎么能让异教徒统治呢?

第39章 出访英国

  波斯的代表团在经历将近一年后终于来到了英国伦敦。

  在离开普鲁士后,代表团去了比利时、荷兰、法国三国。会见了荷兰国王威廉二世、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

  阿卜杜拉向三位君主见面并且考察了当地的城市系统,而从法国这里,他们看到当地金融业的发达,各种各样的银行、保险公司在巴黎出现。每天的资金流动量比伊朗一年的还要多,工厂蓬勃发展,到处都是热火朝天,但当地失业的群众也有很多。

  这个现象实在是有些奇特,但他们也没有想到什么。不过他们从巴黎这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欧洲大陆上最有势力的银行是犹太人开设的。这在伊朗是不可能出现的。虽然伊朗国内也有犹太人,但没有一个犹太人家族能成为金融主宰者,巴格达倒是有一个家族可能,就是十几年前因为一起案件跑到印度去了。

  代表团在三国完成访问后,来到了他们的最后一站:英国。当蒸汽船进入泰晤士河后,阿卜杜拉登上甲板,然后呼吸一口空气。接着差点吐出来,太恶心了。

首节 上一节 14/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