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38节
哈里森没有碰茶杯,单刀直入:
“萨迪格先生,伦敦对汉志的局势变化……十分关切。”
萨迪格轻轻搅拌着茶匙,糖块碰撞杯壁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关切?”他抬起眼,“真主的旨意罢了。奥斯曼人连朝觐者的饮水都无法保障,又怎能守护圣城?”
“确实。”哈里森放下茶杯,“不过,我国更关心的是——波斯湾至红海的航运安全。”
他故意瞥向墙上悬挂的地图,那里用红笔标出了从巴士拉到吉达的新航线。
哈里森的指节在椅背上微微发白。英国确实依赖红海航线维持对印度的控制,而麦加政权更迭可能影响亚丁港的安全。
“我国一贯尊重奥斯曼对圣城的主权。”领事选择官方辞令。
“对对对!我知道贵国一向如此。也就像贵国尊重埃及的自治。”
哈里森终于端起茶杯,啜饮一口后突然换了话题:
“听说波斯湾的珍珠捕捞季快到了?我国商人最近在巴林遇到些……许可证问题。”
萨迪格会意地点头,从抽屉取出一份文件:
“没错,这是沙阿陛下签发的《波斯湾贸易特许令》——英国公司将获得珍珠捕捞份额的30%,比去年提高5%。”他顿了顿,“当然,前提是伦敦承认现状……并适当‘劝阻’奥斯曼的军事冒险。我想这个情况贵国能够理解吧?”
侍从悄无声息地送上一份密函。哈里森瞥见火漆印上的狮子徽记——印度总督府的标志。
萨迪格假装没注意到领事的表情变化,自顾自地说:“对了,我国在马斯喀特的舰队最近‘偶然’救了一艘英国商船——海盗猖獗的时代,国际合作很重要,不是吗?”
哈里森的脸色更加难看,但他还是表示赞同。这艘船实际上就是向桑给巴尔贵族运送军火的,后来因为风暴不得不寻求伊朗的帮助。但出乎意料的是,伊朗只是扣押了船只,没有向英国提出抗议。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您说的对,我国感谢伊朗为营救商船做出的一切。”
黄昏时分,哈里森走出府邸,手中多了一份未盖章的《英波红海谅解备忘录》草案。其中第三条用铅笔写着:“英国保留在吉达的领事权,波斯必须确保红海的航运安全。”
不远处的地方,几个士兵正在将奥斯曼留下的老旧火炮熔铸成其他东西——上面清晰地錾刻着阿拉伯文:“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纳赛尔丁是主的影子”。
第381章 入主
麦加城外出现了一支队伍,但当地的市民没有丝毫慌张。他们知道,这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沙阿来了。
纳赛尔丁第一次走朝圣路,实在是有些难走。要穿过中间广袤的沙漠,白天的高温、晚上的低温都是纳赛尔丁没有体会到的。看来自己还要多看看这里。
终于,他看到了所有新月教徒心心念念的麦加城。
纳赛尔丁骑在纯白的阿拉伯战马上,炽热的阳光将他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麦加的城墙在热浪中微微颤动,宣礼塔的轮廓渐渐清晰。
“陛下,我们欢迎您的到来。”萨迪格策马上前,向纳赛尔丁行礼。
沙阿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道路两侧跪拜的民众。他们中有商人、农夫、贝都因游牧民,甚至还有几位身着奥斯曼旧制服的退伍士兵——所有人都低着头,但眼神中并无恐惧,只有好奇与敬畏。
麦加的城门缓缓打开,没有战火,没有抵抗,只有悠长的诵经声回荡在空气中。
纳赛尔丁轻夹马腹,纯白的阿拉伯战马踏着优雅的步伐穿过城门。马蹄铁与石板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街道上格外清晰。
“真主至大!”
禁寺入口站立的已不再是奥斯曼红帽军,而是身着波斯近卫军服饰的士兵,他们腰间弯刀的刀鞘上刻着《列王纪》的诗句。
正午时分,沙阿登上萨法山的讲坛。在他身后,十二名波斯工匠刚刚安装完成的镀金扩音装置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麦加的长老们捧出三件象征统治权的圣物:克尔白的金钥匙、先知时期的古剑和汉志地区的土地册。但沙阿没有触碰任何一件,只是解下自己的佩刀递给伊玛目——这个反传统的举动引起一阵骚动。刀鞘上用钻石粉末刻着《古兰经》经文:“你们当服从真主,服从使者,服从主事人”而主事人三个字的镶嵌工艺明显比其他字更崭新。
当官方仪式进行时,麦加集市里正在上演更真实的权力交接:伊朗商人用纯银的第纳尔收购奥斯曼旧币,前奥斯曼税吏排队领取伊朗的忠诚津贴。
当夜,沙阿在临时行宫召见了特殊客人——哈希姆家族最后的直系后裔阿里·伊本·侯赛因。这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被带进来时,腰间挂着沙阿刚赠予的镶玉匕首。
“圣裔的血脉应当延续。”沙阿将一杯波斯玫瑰茶推到他面前,“我准备在德黑兰修建一座比麦地那更宏伟的先知清真寺,由您的家族世代掌管。”
年轻人颤抖的手指碰翻了茶杯,他知道,如果要保全家族,那就必须答应沙阿的要求。
“感谢沙阿的好意,家族会一直支持您。”
当哈希姆家族臣服的消息传遍汉志时,麦加集市的金匠们连夜赶制新的货币模具——银币背面首次出现了波斯的狮日徽记,而正面克尔白的图案周围,细小的波斯文铭刻着“纳赛尔丁沙阿守护两圣地”。
哈希姆家族的臣服,意味着汉志地区所有家族向伊朗臣服。纳赛尔丁宣布,将汉志一分为三,分为北汉志、麦加和南汉志三省。同时南方的也门宰德派也向伊朗投诚,沙阿签署法令,允许当地部落继续维持自治。当地部落可保留武装,但必须购买波斯军火。
一切都在继续运转,但还有更多的变化在当地展现出来。比如,沙阿准备进行巴格达—麦加的铁路投资规划,这样可以让更多人来到麦加朝圣,这样当地的收入也变多了。
不仅如此,汉志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的西部,地形以汉志山脉为主,气候干燥炎热,降水较少。这种地理环境限制了农业的发展,但同时也促进了贸易活动,因为汉志地区是连接内陆和高原地区的重要通道。因此,以商贸朝圣为主,发展经济才是正解。
纳赛尔丁连发二十多条命令,包括增加朝圣航线、推动土地赎买政策、鼓励当地民众前往德黑兰等地。总的来说,这些政策都没有错,但具体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还得看看情况。
——————————
而奥斯曼,伊朗占领麦加的消息已经震动了整个国内。一些逊尼派虔诚教徒号召发动圣战,将圣城从异端手中夺回。但更多的还是观望,他们不知道能不能打过伊朗,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民众,他们都有亲人在伊朗打工,开战后他们第一个伤心,因此是坚决反对的。
“我们要抗争,向边境出发,要狠狠的打伊朗人的脸。”
凯末尔看着咖啡厅的情况,翻了个白眼。这说的挺好,问题是谁来?据他所知,奥斯曼的军队根本没有做好准备。而伊朗的军队已经磨刀霍霍,要是再来一次战争,恐怕他们都得赔进去。
还有,奥斯曼的反应能力太差。沙阿都进麦加了才准备反击,恐怕对方早就做好准备了。而且就算是伊朗和奥斯曼的共同敌人—俄国,此时也在扑灭波兰地区的起义而无暇下手。沙阿挑选的时机真是好时候啊,凯末尔心中再次为纳赛尔丁点个赞。
“在想什么?”希纳西询问。
“没什么,你说伊朗挑选的时候真好,英法忙着在美洲,俄国忙着在波兰,苏丹又在旅游,正好拿下麦加。
说真的,如果我们在伊朗,应该可以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
虽然这话有些不合时宜,但希纳西还是点头。现在他们要认清现实,伊朗已经超过奥斯曼,成为西亚第一强国。接下来怎么做,就成为他们的思考。
“我也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因为不管是什么,好像都是死胡同。苏丹看着不像要坚定下去,虽然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也只是法律和大学改变,其他方面也没有变化。”
希纳西说的凯末尔也知道,坦齐马特说的挺大,但实际上效果甚微。奥斯曼能得救的概率已经小于一半,如果能换个苏丹,也只是撑一阵子而已,除非……
凯末尔不敢想了,再想,他恐怕真的要付诸行动了。
第382章 汉志
阿齐兹苏丹也得知了麦加的情况,他当然是愤怒了,因为自己的哈里发、两圣地监护人的身份不就失去了吗。他甚至想要打伊朗大使一顿,让他跪在奥斯曼的旗帜下谢罪。
但在大臣的劝说下,他还是忍下了。为啥,因为奥斯曼目前还真是没有能力和伊朗打。上次和伊朗战争后,奥斯曼的军队开始改组升级,但效果只能说很差。因为没钱,每年那么一笔预算到军队里就剩下三分之一了。而因为奥斯曼一直没有进行财政革新,收入增加有限。就算意愿再怎么强烈,也无济于事。
“难道,我们就要被伊朗欺负吗?”苏丹怒吼,所有大臣都不说话。
“苏丹,目前来看,只有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我们不太可能得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支持,而且西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也在动荡,不如先和伊朗谈判,注意力集中在塞尔维亚再说。”
此时的巴尔干,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争斗最为激烈。奥斯曼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统治了几个世纪,衰落和不稳定为各个地区的独立运动提供了机会。
奥斯曼对塞尔维亚的统治可谓是重重压迫。塞尔维亚人被征税,基督教信仰受到限制。这一时期,塞尔维亚文化和历史遭受了重大挫折,但塞尔维亚人保持了坚韧不拔的民族认同,保护和传承自己的语言、信仰和传统。因此在反抗奥斯曼时,和保加利亚一样激烈。
苏丹也没有办法,比起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伊朗的确是有些遥远。而且这些人在俄国的支持下,一个劲的反对奥斯曼,必须要彻底镇压下去才行。
而伊朗国内自然是一片欢腾,在沙阿的带领下,他们拿下了麦加和麦地那。这在宗教情感上更加依赖沙阿,宗教领袖们联合发表声明,宣布支持沙阿的一切决定。就连那些抵制土地赎买的长老,也在宗教情感下顺从。政策进行的非常顺利。
通过土地政策迸发出来巨大的生产力,如同之前在伊朗进行的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对于两河流域的治理伊朗也特别用心,开始规划水坝、水库、水渠三水设施,预计投入2000万里亚尔。
纳赛尔丁这些天在会见汉志各种名流,宗教领袖、麦加商团、当地有名的学者等,他们大多是逊尼派,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向什叶派。并且开始歌颂阿里和他的后代,其中包括纳赛尔丁。
“沙阿,我们准备在吉达和延布各设立一个工业区,免税五年,预计可以吸引200万的资金流入。”
萨迪格成为纳赛尔丁的助手,开始协助沙阿处理汉志地区的事情。在当地生活了将近一年,他对汉志的基本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
“嗯,目前看要想联通巴格达和麦加,还得经过大马士革才行。”
纳赛尔丁想到奥斯曼修建的汉志铁路,就是从大马士革为起点,麦地那为终点。但修建过程中遭到了当地部落的反对,但伊朗修建没有这个困难,阿拉伯人基本被他收复,不是被宗教就是被金钱。
“沙阿,目前大马士革还在奥斯曼手中,我们应该考虑从萨那到马斯喀特的铁路。但英国人在亚丁肯定会有反应。”
话虽如此,但从萨那到马斯喀特一路上也是崇山峻岭、沙漠众多。可能还得绕道,这一路下来,成本可就多了。
但如果建成,其中的好处也很多。比如双方的贸易往来时间可以缩短五分之四,军队也可以快速部署到汉志,这些都是铁路带来的好处。
“哪怕再困难,也要试试。港口还要扩建,天大的好日子还在等着他们。”
纳赛尔丁看着萨迪格,示意他过来答话。
“萨迪格,我记得你是第一批前往英国留学的人。”
“是的,受沙阿的恩情,我前往英国的牛津大学进行学习。回国后先去了大不里士市政府,然后进入外交部任职。算下来,也有12年了。”
纳赛尔丁点头,“12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谁能想到当初比不过奥斯曼的国家如今这么厉害。
对了,我在外交部看到过你的名字。说是在巴尔干进行不少外交任务。”
萨迪格有些自豪,“是的沙阿,我在1858年到1859年间前往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希腊三国,还有瓦尔纳和伊拉克利翁两个城市。和当地的不少人进行会谈。
沙阿,这些国家虽然比不上英国和法国,但他们也可以给奥斯曼造成一定的麻烦。我们和他们打好关系,百利而无一害。特别是罗马尼亚,我们可以支持他在多布罗加的权利,也可以支持他在比萨拉比亚的主权,这样一个国家,我们必须拉拢住。”
这话沙阿是赞同的,奥斯曼把外交搞的天怒人怨,国内民族也是相互仇恨。现在奥斯曼的主要矛盾是国内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买办和农村保守派的矛盾。除非政府有决心打破一切,不然没用。
而且,关于罗马尼亚。纳赛尔丁总有种熟悉的感觉,好像自己以前也在这里生活过,不知道是为什么。
但当地的资源和地理位置是真的好,而且,他还和俄国有领土争端。这就有了将对方拉入阵营的理由。而且双方还可以在贸易上加大合作,罗马尼亚的粮食矿产都是伊朗需要的。
“你干的很好,而且你在耶路撒冷和麦加的任务也出色的完成。等你回去后,就可以向外交部报道了。”
“沙阿!”萨迪格要跪下来了,他知道回去报道就意味着自己的职位可以上升了。说不定还有爵位,这可是晋升贵族的大好时机。有不少人都是出色完成了任务然后得到高升,现在终于轮到他了。
“当然,我希望你能写一份关于奥斯曼的外交报告。如果我国再次和奥斯曼打起来,他们的外交情况如何。”
沙阿的话萨迪格自然是答应下来的,不过目前还是将汉志的情况弄好再说。
第383章 沙皇的愤怒
俄国此时也顾不上伊朗又开疆拓土了,他们的波兰都快要没了。这场起义算是将波兰人积压已久的怨气给爆出来了,甚至快要向布列斯特和里加蔓延。
亚历山大二世的头都要秃了,怎么明明是碾压局,结果却僵持下去。还有,那些训练有素的波兰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陛下,我们的军队正在坚守布列斯特,另外,他们还发现了一些东西。”
“是什么?”
大臣将手中的枪递给沙皇,一支火枪,比俄国的还要精密,但上面却有波斯文字。
“好啊,又是他!”
亚历山大二世气的把手中的枪扔下,“告诉军队,一定要快速拿下华沙,给他们这些人一点颜色看看。”
自从纳赛尔丁上来后,伊朗就处处和他们作对。亚历山大真的压力山大,而且南部地区的那些异教徒,一看伊朗起来,心思也活跃了。特别是哈萨克地区,简直是不要太累。总督都累病了两个。
“你们说说,这到底要怎么办?”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