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35节
“只能硬上了,我要在麦加宣布,波斯人的宣称是没用的。”
不仅是汉志的阿卜杜拉反对,就连奥斯曼帝国内部的宗教学者也引发了一场论战。以大穆夫提为首的学者认为伊朗沙阿自称哈里发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教义,但什叶派学者则说沙阿是阿里的后裔,自然就有资格成为哈里发。
当然,也有一部分逊尼派学者加入什叶派的行列。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哈里发,兵强马壮者得之。
从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开始,到奥斯曼帝国,哈里发就是一个或有或无的情况。那个时候,不都是通过血与剑来获得的吗?
现在伊朗最强,那么哈里发自然是要让伊朗沙阿获取。奥斯曼如今已经不是原本的强大国家,他只不过是依靠异教徒苟延残喘的国度。要论正统,伊朗比奥斯曼正统多了。
这也是逊尼派的无奈,奥斯曼已经衰落,埃及被打回原形,只有伊朗在茁壮成长。国内的什叶派也硬气起来,逊尼派要是再不做改变,恐怕要被什叶派肉体消灭。
而且吧,伊朗提出的复兴阿拔斯王朝也有点黑色幽默。这原本就是什叶派信徒起义,然后被逊尼派夺了果实。现在要说复兴,逊尼派为啥感觉浑身发冷?
伊朗内部倒是对这件事挺欢迎,什叶派宗教会议认为,麦加和麦地那就应该让伊朗管理。奥斯曼已经失去了守护圣城的条件,伊朗必须要取代奥斯曼,成为圣城,乃至所有教徒的守护者。
而且,哈里发也不是逊尼派认为的宗教—政治领袖,而是伊玛目在世俗的代理人。而现在,沙阿就是伊玛目选择的代理人。如果他不是哈里发,那谁是?
而且对哈希姆家族,伊朗的报纸也是火力全开。什么堕落、酗酒、好色,什么词语都用上了。这么个东西,必须清除!
第374章 访问巴格达
什叶派和逊尼派这么争论,那么伟大的纳赛尔丁沙阿在干什么呢?
答:在访问。
根据日程,纳赛尔丁会访问埃尔祖鲁姆、摩苏尔、巴格达、纳杰夫和巴士拉。视察当地的工厂、学校、清真寺和港口等设施,沙阿每到一地,就受到当地的欢迎。
“沙阿,这是巴格达最大的纺织工厂,投资超过100万里亚尔,雇佣4000名工人,顺利的话,第一年会生产价值60万的棉布。”
这是德黑兰纺织公司在巴格达的最大一笔投资,此时这家国营企业改名为波斯纺织公司。资产总值超过850万里亚尔,其产品在国内外非常畅销。
“这里还是要加快建设,纺织业是我国的重点产业,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来进行鼓励。”
纳赛尔丁看着崭新的纺织机和正在工作的工人,向着旁边的工商大臣、巴格达市长、工厂的经理等人说着建议。当然,他们也是要遵守的。
“沙阿放心,我们会进行努力,争取将这里变成我国最繁华的地方。”
纺织工厂只是巴格达的一个缩影,在当地还有其他工厂落户。新建的工业厂房,吸引了无数前往打工的人,而这些人的到来,又促进了商贸的发展,巴格达开始重新焕发出属于自己的繁荣。
参观完了工厂,纳赛尔丁要去水坝和附近的村庄看看。他们乘坐马车,赶往最近的村庄,沙阿的排场浩浩荡荡,沿途有许多民众向沙阿表示欢迎,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被要求的,起码也是展现出沙阿的受欢迎度。
距离巴格达最近的哈巴卜村拥有农户180户,人口近千人。沙阿的到来让他们感到欣喜,都到村口迎接纳赛尔丁。
沙阿平易近人的报道已经宣传了很多,他竟然能和市民农民握手,并且关心他们的生活,这在哪个君主面前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却做到了。
看着一望无际的农田,纳赛尔丁询问他们的生活。就像普通的家长一样,询问孩子们最近的情况。而农民的回答说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要不是土地政策的实行,他们的生活恐怕还得是原来那样。
土地政策是政府对新领土面临的土地问题进行的改变,巴格达条约签订后,伊朗通过地租条例,要求佃农的地租不超过收成的30%,且必须用现金支付。为了让政策彻底的实行下去,在当地的官僚都是经过政府层层批准,选拔的都是能力强、责任心高、对沙阿忠诚的人。
美索不达米亚的耕地数额还得让伊朗政府进行统计,而且大部分的土地都是由部族掌控。到1860年,整个新领土的耕地数量才统计出来,一共是350万顷,95%被部族掌控。
此时地租令已经初见成效,虽然有部落依靠地形来进行抗争,但面对工业革命时的力量,他们最终也不得不出来投降。他们的土地被全部没收,然后分配给佃农。对于其他部落,则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这就是土地赎买政策。
伊朗专家会议在1860年8月通过《土地法令》,地主最多保留2公顷的土地,超额部分以市场价或者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进行征收。而发放的补偿一部分用金钱,还有企业股票或者政府债券。
然后轰轰烈烈的土地征收运动开始了,在巴格达以北地区的过程最是顺利,因为当地是逊尼派的地盘,本着为以后考虑,当地的长老倒是很痛快的交出了土地。
而在南部什叶派的地区,当地的抵抗就激烈起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同胞来了还要没收他们的土地,哪怕对方给予补偿也不愿意更换。但很可惜,沙阿是铁了心的要推动。如果不愿意,那实在不好意思,要不您去东非或者阿劳卡尼亚看看去?
因为抵抗激烈,伊朗判处2560人流放东非或者南美。当然他们只需要在当地劳动两年,就可以获得自由以及一块土地。而经过流放后,当地的土地征收工作也非常顺利,就连那些合作的部落也交出了不少。到了1862年底,一共有超过100万公顷的土地被征收,并且还预计有200万公顷的土地进行征收,并且将他们分配给佃农或者无地农民。
但如此多的土地,所付出的财政也是相当大的。光是金钱就要上亿里亚尔,更别说还有股票和债券之类的。而自从棉花投机后,纳赛尔丁也拿出自己的金库来进行土地赎买。同时佃农也要自己出钱,只不过是以低于市场价15%的价格购买,同时分24期偿还。
为了防止财政危机,阿米尔和穆沙拉夫共同制定了土地债券。年息5%,一开始按照所有土地价格的20%发放,以后每年仅支付利息,直到所有钱支付完成。当然,这笔债券也可以直接投资工商业。允许自由买卖,理论上可兑换为现金或投资。
那些失去土地的地主获得了一些可以投资工商业的债券,为了不让利益损失,他们只好去投资这些土地以外的产业。因此也是在去年,国内投资纺织、食品、日用品加工、航运等产业的资金呈爆发式增长,尽管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债券。
这下,农民获得土地、地主获得债券、股票和金钱;政府则解决了农业问题,一举三得。伊朗的工业未来也会进入喷发状态。
但相应的,农业的配套设施也要处理好。水利、市场、农具、法律,农林部都忙疯了。这么好的地,不种可惜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上的大坝也开始进行重建,用这里的水来灌溉更多的土地。
哈巴卜村就是土地政策的受益者,当地农民的积极性都大幅提高,去年收获的数量把当地的仓库都堆满了。并且向巴格达卖了不少,现在农民家里多少也有点积蓄,也不怕以前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这都是沙阿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要好好感谢才是。
纳赛尔丁也知道,为了土地政策,他和老师多次会见当地的部落长老,费劲心思才让他们松口,果然,还得是利益动人心。
第375章 新帮手
沙阿在哈巴卜村看了看新的粮仓,里面都是满满的粮食和物资。旁边的水坝和水渠也在良好运转,从底格里斯河引流的水灌溉着农田,这样的情况很快就会遍布美索不达米亚。
“沙阿,这是今天的报纸。”
纳赛尔丁接过一看,头版头条上就写着:奥斯曼苏丹失去勇气,哈里发应重新回归。
什叶派和逊尼派因为哈里发位置而吵的不可开交,报纸上的针锋相对也带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具体情况就是,逊尼派说不过什叶派,麦加的打算召开宗教会议,但除了本土,其他地方响应者寥寥。
“沙阿,沙马里王子已经送信,他们已经和其他部族军队聚集在利雅得,先锋已经前往汉志。”
纳赛尔丁想了一下,决定回到下榻处再讨论。这场视察农村的日程就结束了。
对于麦加和麦地那,纳赛尔丁自然是想要获得的。但他还得考虑其他国家,特别是英国的态度。
“英国最近在干什么?”
“嗯,他们还是在努力平息美洲的动乱,特别是当地的新英格兰共和国,说是准备重新加入美国联邦。”
在美国领土缩水后,原本因头脑一热而脱离联邦的地方开始要求重新加入。纽约州也感觉,没有联邦,他们的力量就太弱小了。
“随他们去,只要别引起他们的反应就行。
还有,改变一下行程,在巴士拉的时间缩短为一天,然后前往利雅得。”
纳赛尔丁决定亲自前往麦加朝圣,就是随从有点多,想来对方应该是不介意的。
“你说,麦加能容纳4万人吗?”,纳赛尔丁询问旁边跟随的农林大臣。
“应该是可以的,麦加每年都要接受几十万人的朝圣,沙阿这点人当然也能容纳。
还有一件事沙阿,我们准备继续收购土地,但这么下去,需要的花销就更大了。”
这点纳赛尔丁让他不用担心,就放心去干,大不了他亲自掏腰包,无论怎样,土地政策必须要持续下去。
沙阿是准备去了,就是苦了德黑兰的大维齐尔。奥斯曼大使向他表示严正抗议,但他还是说这是普通的争端,如果奥斯曼要派军队来,伊朗也会严阵以待。
这下奥斯曼是哑火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根本打不过伊朗。作为中东老大,真是有够丢脸的。
不过,这场哈里发的争论也的确影响到了国内。大多人觉得沙阿才是真正的哈里发,奥斯曼只不过是篡位的。这样的信心是好事,要说打,伊朗对奥斯曼也是不怂,就怕英国或者俄国干预。
不过好在,目前看这两国都没有动作,但还是要小心。谁知道他们私底下有没有杀招。
——————————
麦加大清真寺前,阿卜杜拉帕夏召集了不少人前来,准备宣读公告。
“先知的子民啊,我,穆罕默德的后裔,守护当地已经二十几年。我曾经发誓,为了先知的名义不受玷污,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安宁。我会尽一切力量和邪恶抗争到底!
但是现在——我必须要为麦加的未来着想了。”
说着,他抽出宝剑,指向天空。
“奥斯曼人已经丧失了对真主的忠诚,他们对异教徒言听计从,用一切手段阻挡民众对安拉的祈祷。哈里发他们已经不配拥有。
波斯人,他们靠着异端支持,在北边获得了土地。但我告诉他们,他们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我会用我的身体,将他们阻挡在麦加外!”
说完,场下响起欢呼声。他们不知道伊朗和奥斯曼,只知道帕夏说什么都是对的。他们跟着支持就是了。
这样的情况,萨迪格也是看在眼里。这里比奥斯曼还封闭,就算有商人群体也只不过是小的,而且交通还很差,没有铁路,港口也小。唯一能说的也就是圣城了。
萨迪格离开了人群,回到了自己下榻的地方。已经有人在这里等候。
“大人,萨那来的消息!”
萨迪格接过一看,只有一句话:计划正常进行。
萨迪格点头,看来南方的长老们总算达成一致意见了。
就在阿卜杜拉宣称要抵抗伊朗和奥斯曼的时候,在南方的也门地区,什叶派各个部落组建联盟,共同向当地的奥斯曼驻军发动进攻。
也门的宰德派历史悠久,奥斯曼带领军队连续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而随着伊朗贸易的增长,当地的部落也和德黑兰有了联系。伊朗商人向他们输送砂糖、烟草、棉布等商品,而当地的咖啡则大量购买。
为了避免英国的袭扰,伊朗商人绕过亚丁,在北部的荷台达进行贸易,工业联合会投资50万里亚尔用来修缮港口,并且设立商馆。当地的奥斯曼总督一看,赚钱的机会来了,纷纷鼓励民众做生意。
伊朗也趁机煽动部落起义,宗教上虽然教派不同,但都是什叶派的,都有共同目标,那就是打倒奥斯曼,先把这个解决再说。
至于战后规划,他们仍然保留当地的权利,只不过要定期前往伊朗首都和沙阿见面。
不管是什么,只要推翻奥斯曼,他们一定会帮帮场子。然后,就有了这场大起义。
部落联合起义,杀死了萨那的奥斯曼总督,占领也门的北部山区。并且继续北上,看着要向麦加进发。
刚刚骂完奥斯曼的阿卜杜拉帕夏麻了,他们是真会给自己找事。没有办法,只能写信给奥斯曼苏丹,说希望他能尽哈里发的责任,派兵驱赶这些异端,不然,他不配拥有这个头衔。
同时,阿卜杜拉还进行军队规划。命令一个部落酋长前往北方的延布,时刻紧盯麦地那附近的情况。又准备自己带领一万军队讨伐异端。实际上,帕夏没有打过仗,这次战斗胜算多少他也不清楚,但不怕,他有安拉保佑。
酋长被分配到延布,但他一点都不失落,这正是他想要的。萨迪格也在他旁边,这是帕夏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
第376章 麦加城中的暗流
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太阳炙烤着大地,远远望去,一支队伍正在快速移动。他们就是沙马里部落的先锋军队。
沙漠是他们生活的地方,对这里他们非常熟悉。对这片荒芜之地的每一处沙丘、每一道干涸的河床都了如指掌。他们不需要地图,星辰与风的方向就是他们的向导。
再往前就是汉志的地界了。”领头的法赫德队长低声对身旁的副手说道,“奥斯曼的帕夏不会想到,我们会从沙漠深处杀出来。”
夜幕降临,沙马里的战士们借着月光逼近麦加外围的奥斯曼哨站。
“记住,速战速决。”法赫德下令,“烧掉他们的补给,然后立刻撤退。我们要让他们的军队饿死在沙漠里。”
一声尖锐的呼哨划破夜空——攻击开始了!
骑手如幽灵般冲出黑暗,弯刀寒光闪烁。哨兵甚至来不及举枪,就被斩落马下。粮仓燃起熊熊大火,黑烟直冲天际。
“撤!”法赫德高喊。
战士们如风般消失在沙漠深处,只留下混乱的士兵和燃烧的营地。
此时阿卜杜拉才带领军队离开麦加不到两天,麦加的人赶紧追上他报告这个消息。
传令兵跌跌撞撞地冲进中军大帐时,阿卜杜拉帕夏正在地图前研究南方的战局。
“大人!紧急军情!“传令兵单膝跪地,声音因急促的喘息而颤抖,“沙马里的骑兵昨夜袭击了麦加外围的哨站,烧毁了三座粮仓!“
帐内瞬间死寂。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