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34节
第371章 圣城(一)
纳赛尔丁如此看重奥斯曼的投资,不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也是为了防止英法过多占据当地的份额。
英国人发现,他们出口到奥斯曼的纺织品,以及进口奥斯曼的棉花烟草也出现了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伊朗的工业品和大量的购买需求。他们在奥斯曼的经济扩张速度超出了想象,并且在挤占他们的市场。
伊朗的棉布、服装、煤油、家具大量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同时奥斯曼生产的粮食、棉花、烟草、木材等原料大量出口到伊朗。而从中的贸易额占到了奥斯曼一年贸易的四分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增加。
而伊朗自己投资的铁路也正在完工,从埃尔祖鲁姆到安卡拉、摩苏尔到阿勒颇,每一条铁路都是伊朗百分百控制。
而伊朗也在奥斯曼境内开设工厂,勘探矿产。趁着法国注意力转向美洲,伊朗趁机夺取了大量法国在黎凡特的生意。谁让伊朗有成本优势。
而随着前往伊朗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一种新的介绍所在奥斯曼内部应运而生。他们大多从事两国之间的贸易,还有邮政、工作介绍等副业。而无一例外,他们都是什叶派人。
这下好了,希腊人、亚美尼亚人负责奥斯曼和欧洲的贸易,什叶派负责和伊朗的贸易,只剩下逊尼派在挨揍。估计苏丹也挺纳闷,怎么努力五十年,不如伊朗努力十年。
而伊朗内部的铁路建设也正在提速,从摩苏尔出发,经过巴格达和纳杰夫,最后到达巴士拉的美索不达米亚铁路已经通车。同时巴格达—德黑兰的铁路运送的乘客和货物都是非常之多,电报线也在进行铺设,准备用新时代的科技彻底控制这片地方。
沙阿也在准备首都的搬迁工作,一些文员已经开始在巴格达进行办公。巴格达的建设也将进入尾声,当地的农业已经恢复,工商业也得到发展。库尔德人则归顺了伊朗,他们发现自己辗转腾挪的空间已经消失,在大炮面前,还是投降的好。
伊朗的亮眼表现也让整个新月世界掀起了一场波浪。他们都有一个疑问:奥斯曼到底还行不行?什叶派给出了否定的回答,死硬的逊尼派分子则支持奥斯曼。而更多的人用自己的脑袋想出了答案,跟着伊朗有前途。
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是所谓的汉志地区。这里不仅拥有麦加和麦地那两大圣城,还有传说中夏娃的墓地。
圣城每年吸引数十万教徒朝觐,对朝圣者征收的费用占总收入的一半。南边的吉达是重要的港口,转运印度、埃及的商品。而受英国东印度公司影响,已有欧洲商人在这里设立代理处。
麦加城中,负责守卫汉志的谢里夫,阿卜杜拉帕夏正在召集其他人开会。他需要为汉志和圣城想想了。
此时的汉志已经成为奥斯曼和南部也门地区最重要,也是唯一能联系的陆上通道。但随着伊朗影响力的不断加深,汉志也逐渐改变以往支持奥斯曼的风格,开始向君士坦丁堡索要更多东西。同时驻扎在当地的奥斯曼军队也减少到500人,汉志已是“半自治”状态。
“各位都知道今天来的目的吧?”帕夏询问着。
“知道,我们要做出决定了。其实向波斯效忠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奥斯曼能占领、埃及能占领,如果我们主动向波斯表示忠诚,说不定他们能给我们更好的条件。”旁边一个人说道。
其他人不说话,因为这个人属于汉志东部地区部落的。平常多次和利雅得的沙马里部落进行贸易,一来二去也和部落首领,同时也是伊朗利雅得省高官交谈上了。在对方的描述中,伊朗对他们是非常的宽容。只要表示忠心,伊朗都会给他们很好的生活条件。自己也过的比其他部落要好。
“但我们还得想想,虽然埃及和奥斯曼轮流占领这里,但从来没有异端进入麦加。如果我们答应了,全世界的教徒怎么看?”
阿卜杜拉帕夏也是担心这个,因为从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后,就没有什叶派国家控制这里了。如果伊朗进入,不知道会掀起怎么样的腥风血雨。
“但目前的局势已经不允许我们继续等待了,那个哈里发看着没有一点进取之心。难道我们还要在他的身上浪费时间吗?”
“那也不能将这个让给异端,你们知不知道伊朗的统治者在干什么,他做的事情有很多都是违反古兰经的。”
会议室的争吵还在继续,阿卜杜拉帕夏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紧锁。大厅内的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神色各异的脸上。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慎重,“但麦加和麦地那不仅仅是汉志的圣城,更是整个世界的圣地。我们的决定,影响的不仅是汉志的未来,还有千百万教徒的信仰。”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处克尔白天房的轮廓。夜色中,圣城的灯火依旧明亮,朝觐者的诵经声隐隐传来。
“奥斯曼人虽然衰弱,但他们至少还是逊尼派,维持着圣地的‘正统’。如果我们贸然倒向波斯……”他顿了顿,没有继续说下去。
“帕夏大人,”一位年长的麦地那贵族站起身,语气沉稳,“可如今的奥斯曼连500人的驻军都难以维持,税收年年加重,却不见任何回报。我们汉志的商人、部落,甚至圣城的学者们,都在抱怨。而伊朗人——”
他环视四周,压低声音:“他们承诺免税三年,开放波斯湾的贸易特权,甚至允许我们保留现有的权利。他们只需要名义上的效忠。”
“名义上的效忠?”角落里传来一声冷笑。众人转头,发现是一直沉默的吉达商人代表。“伊朗的‘名义’背后是什么,各位难道不清楚?他们的‘宽容’只对那些彻底臣服的人。看看巴林,看看阿曼沿岸——表面上自治,实际上的税收、军队、港口,哪一样不是被波斯人牢牢控制?”
大厅内再度陷入沉默。
阿卜杜拉帕夏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或许……我们还有第三条路。”
“第三条路?”众人疑惑地望向他。
“自治。”帕夏的目光变得坚定,“既不依赖奥斯曼,也不依附波斯。汉志可以成为独立的国家,以圣城的地位争取各国的承认。”
“可这需要强大的盟友,”有人质疑道,“没有外部的支持,我们如何抵挡奥斯曼的怒火?如何应对波斯的野心?”
“英国人。”帕夏微微一笑,“吉达的欧洲商人越来越多,英国东印度公司早就想在这里建立稳固的据点。如果我们承诺开放港口,给予他们贸易特权,他们未必不会支持我们。”
“可英国人也是基督徒!”一位宗教学者忍不住反驳,“让异教徒插手圣地事务,这比波斯人更危险!”
“但英国人不会干涉我们的信仰,”帕夏冷静回应,“他们只在乎商业利益。而波斯人……他们若是进来,第一个要改的就是麦加的礼拜方向。”
这句话让所有人脸色一变。
第372章 圣城(二)
一位始终沉默的贝都因酋长缓缓起身,他古铜色的脸庞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坚毅。“我的骆驼队上个月刚从大马士革回来,”他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奥斯曼人正在那里处决任何质疑哈里发的人。而波斯人”他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币扔在桌上,“这是他们在巴士拉新铸的货币——上面刻着十二伊玛目的名字。”
阿卜杜拉帕夏凝视着那枚银币,突然伸手将它按住。“诸位,”他的声音突然变得无比清晰,“或许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别人?”
他大步走向大厅中央,黑色斗篷在身后翻飞。“六百年前,我们的先祖守护着这片圣地时,既没有奥斯曼的旗帜,也没有波斯的银币。汉志的尊严,从来不需要外人施舍!”
帕夏决定借助英国的力量,摆脱奥斯曼的束缚争取独立。想当初,他的先祖穆罕默德,就是在麦地那起家,然后一路攻城略地,最终将宗教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穆罕默德的后裔,要重新举起大旗,来完成先祖的理想。
“万岁!”,所有人欢呼。这将是他们汉志地区崛起的第一步,没有人能取代他们。
在散会后,一位酋长回到家里,还有一位客人在等着他。
“萨迪格先生,你说的果然没错。他们想要将麦加独立出来,不受任何人控制。”
萨迪格点头,“您看到了吧,这群人是要把麦加推入深渊,一旦独立,英国肯定会趁虚而入。到时候,这地方也不是他们能够做主的。”
在向巴尔干各个组织牵线搭桥后,萨迪格又被政府派往汉志和耶路撒冷执行联络任务。这里位于三大洲交界,加上又有耶路撒冷这个宗教圣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耶路撒冷的总督是个非常贪财的家伙,之前纳赛尔丁访问欧洲回来时,就和这位总督讨论了半天,最后直接将城外的荒地和城内的大部分地区买了过来,这些年还不断的给总督一点资金,耶路撒冷也出现了什叶派经营的医院、学校、清真寺等公共机构。当然这些其他教徒也可以用,以至于当地居民对伊朗的好感度上升。
对于当地的犹太人、东正教徒、亚美尼亚人和其他基督徒,伊朗尽量展现出包容的态势。让他们知道除了奥斯曼,还有另一个国家也可以这么做。
对于逊尼派教徒,伊朗政府则不用这个,而是用另一个理念来宣传:复兴阿拔斯王朝。这下逊尼派也没有理由反对了。
耶路撒冷的事情比较简单,但到了麦加,情况就复杂了起来。当地主要以部落为主,奥斯曼设立的高官没有他们支持不可能做长久。而且他们都是逊尼派,什叶派的部落在当地没有什么话语权。当然继续南下,当地山区的什叶派也是他们拉拢的目标,萨迪格已经让人去做了,自己则留在麦加,寻找可以合作的人。
萨迪格在当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什叶派部落,就是和他交谈的首领。得知这些酋长准备独立建国,这实在超出他的预料。在寻求奥斯曼帮助和臣服伊朗之间,他们选择了一个最不稳定的选项。
“看来,他们真的要寻求英国人的帮助了。先知要是看到他的后代这么堕落,会降下惩罚的。”萨迪格说道。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不知道萨迪格先生之前说的那些还算不算数?”
对方哈哈一笑,“放心好了,沙阿是不会出尔反尔的。你既然投靠了我国,那自然不会亏待你。”
萨迪格拿出地图,“从杜巴到延布,这块地方我国准备建立省份,到时候首领就是当地的高官。但需要您向沙阿表示效忠。”
只要获得土地和财富,向谁效忠都没问题。随即酋长和萨迪格讨论其他情况,最后终于达成一份协议。
阿卜杜拉帕夏也开始行动,他首先是找到那些奥斯曼驻军的长官,利用教义和金钱说服他投靠自己。接着就是寻找英国人的协助,只需要拉拢英国人,独立的事情就八九不离十了。
帕夏此时正在畅想,自己成为汉志国王后攻城略地,先统一了阿拉伯半岛,然后是波斯、埃及、奥斯曼,最后沿着先祖的征服路线再走一遍。而这个帝国会走的更加长远,千秋万代后,他的名字仍然会闪耀在历史书上。
“啊,阿卜杜拉帕夏,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
英国商务代表哈里森迎接阿卜杜拉的到来后询问,帕夏的到来可是非同小可,说不定有什么大事。
“哈里森先生,”帕夏端起玫瑰香茶却不饮用,任由热气在两人之间氤氲成幕,“在这里生活的好吗?”
“非常好,这里的景色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非常感谢您的关心。”
“那就好”帕夏喝了一口茶,“您要知道,我不仅要负责麦加的管理,还要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这样才能获得生活用品。但那些奥斯曼人却阻止我们,想要让我们彻底依赖他们。
领事先生,不知道贵国愿不愿意支持一场国家的独立战争?”
哈里森感到震惊,他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和他讨论这个。只能说这个世界也变得他想象不到的样子了。
“看来,阁下是真的打算脱离奥斯曼了。”
“没错!”阿卜杜拉放下茶杯,因为太急,茶水也洒了一桌子。
“他们对我们的一切都进行束缚,先知诞生地方,竟然要被另一个城市压制。这是绝不允许的,只有先知才是这里的一切。”
看着对方近乎魔怔的情景,哈里森觉得,自己为大英帝国拿下一块土地的时机来了。要是能把汉志拉入帝国范围内,可以很好的保护亚丁这个港口。未来的经济也是不可估量。
“这个嘛,我需要得到唐宁街的确定,不过我可以给印度总督写信,送3000名士兵过来。”
“那么,麻烦您了。”
第373章 圣城(三)
哈里森表示可以先让印度总督送3000士兵过来,阿卜杜拉帕夏表示了感谢。加上部落的帮助,相信可以有上万人的军队。
要想造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虽然奥斯曼衰落了不少,但对付他们还是可以的。
阿卜杜拉还在进行准备,但有一件事打乱了他的节奏,那就是纳杰夫竟然有先知后裔宣布只有伊朗的纳赛尔丁才是世界唯一的哈里发。
先知后裔不是阿卜杜拉所在的哈希姆家族专有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也有属于后裔的家族,包括萨德尔家族、赛义德家族、哈基姆家族等等。只不过汉志的哈希姆家族是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这些家族在内战或者对奥斯曼的战争后都已经向沙阿效忠,他们都有代表加入专家会议,同时也是在当地的豪族。纳赛尔丁的第三任妻子就是属于赛义德家族,不仅是属于先知后裔,也是阿里的后裔。
当然,他们享受着大量的好处,自然要为沙阿做点事,比如,拿下哈里发的头衔。
哈里发在阿拉伯语的意思中为代理人,这一称号始于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其追随者推举阿布·伯克尔为首任哈里发。在这之后的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一共被成为四大哈里发。这一时期被称为“正统哈里发时代”
10世纪后,哈里发逐渐被军事强人架空,仅保留宗教象征意义。1258年蒙古西征摧毁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被杀。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虽扶植傀儡哈里发,但实权已失。1517年,奥斯曼苏丹赛利姆一世获得了哈里发的头衔,并持续至今。
作为最高头衔,什叶派都想获得。但他们的教义规定,哈里发只能是先知后代阿里和其后裔获取。但沙阿不是和阿里后裔结婚了吗,你看啊,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后代,还和穆罕默德的女儿结婚了;纳赛尔丁也是穆罕默德的后代,也和穆罕默德的后裔结婚了,闭环了呀!
世界各地都有攀附祖宗的现象,如果你能够和某位大人物有些关系,那你就有了正统性。就连西非的国家统治者也会将自己的祖宗攀附到阿拉伯的某位统治者上。
至于纳赛尔丁自己家族的祖宗攀附,则从他继位后就开始编纂。恺加家族源自突厥-土库曼部落,缺乏萨法维的“圣裔”血统。但他的曾祖父宣称和萨法维家族的后裔联姻,这为王族提供了些许的加成。
同时,在经过资助圣地、教派等手段,王族的宗教守护者身份也确立起来。但还必须继续淡化其游牧部落的身份,为此学者们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找到的资料,说恺加家族是萨珊王朝的后裔。
在萨珊王朝灭亡后,库思老二世的后代逃往中亚,并且和当地的部落进行通婚,然后就有了恺加部落。
在部落迁移到马赞德兰后,首领又和当地的名门望族联姻。而他们的祖先是巴文德家族,这也是萨珊王朝的后裔。
两大王朝血统加成,对于纳赛尔丁的统治有稳固作用。当然,追寻历史,伊朗也不像土耳其那么离谱,只是将伊朗本土的各个王朝和割据势力来进行编纂。这些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不过,既然沙阿有了神圣的血脉,那就说明他也有资格获得哈里发的头衔。而且,比那个蛮夷奥斯曼更有资格。
“这群人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不要以为都是流着先知的血脉,就可以支持一个野蛮人成为哈里发。”
阿卜杜拉帕夏觉得这是天大的笑话,哈里发是经过讨论和推举而出来的。怎么能直接宣称后代世袭呢?
“伟大的先知不会容忍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要有最有力的回击。”
“但我们要怎么做?”
一个人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怎么做?让奥斯曼来打,怕不是把他也搭上;自己来,估计还没出手就被灭了;让英国人来,人家凭什么啊?
“这个……让我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帕夏这才意识到,如果独立,汉志很快就会沦为其他国家的棋子。但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希望英国能对自己好点。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