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33节

  “亲爱的弗朗茨,你最真挚的朋友从德黑兰向你问好。关于你的贷款请求,我感到很抱歉。我建议你从国内的银行动手,英国和普鲁士都整顿银行为工业助力,想来奥地利也可以这么做……”

  在古列斯坦宫的长廊里,阿卜杜拉和阿米尔两人开始说了起来。一个是沙阿的王叔,一个是国家的大维齐尔。两个最有权势的人讨论的,自然也是重要的大事。

  “你说奥地利突然给沙阿写信,真的仅是贷款吗?”

  阿卜杜拉摇头,“我想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奥地利的债务情况已经有不少时间了,不会是现在就开始紧急。我想,这一定要寻求我国对他们的外交支持。”

  阿米尔开始沉思,“外交支持,最近奥地利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伊朗支持啊,就算是奥斯曼,也只是承诺了他波斯尼亚地区。”

  “大维齐尔怎么忘了,不是还有个地方,奥地利是必须要争夺的。”

  阿米尔反应过来,“你是说,和普鲁士。”

  阿卜杜拉点头,说道:“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德意志邦联几百年,如今自然是不肯放手。而普鲁士的快速发展让他们感到危险,这不才写信,借着贷款问题来试探我们的态度。”

  奥地利一开始就在和普鲁士的争斗中落入下风,1833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提供了德意志各邦国在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统一。在政治上,德意志关税同盟巩固了普鲁士的霸权地位,并促进了所谓的“小德意志方案”的形成。

  而在初期,奥地利却不以为然。梅特涅对贸易不甚上心,只是谴责了普鲁士及其做法。但自从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之后,奥地利的情况更加严峻。1848年以后,施瓦岑贝格坐上了梅特涅的位子,奥地利决心要加入关税同盟,但却一次次地被普鲁士拒之门外。

  要是这么说,那伊朗也要站队了。未来普鲁士和奥地利打起来,伊朗就必须选择一方,而根据目前的友好态度,肯定是支持奥地利的。但奥地利的情况……实在是惨不忍睹。

  奥地利拥有40万常备军,并且财政收入的一半都用作军费。但他们四分之一的军队需要用在意大利;而普鲁士的征兵制意味着,普鲁士人口尽管还不到它几个敌人人口的一半,老毛奇却能部署几乎同样多的第一线部队。

  奥地利陆军本来就缺乏经费,没有真正的参谋制度,并且受上级无能的领导;不论个别部队如何英勇作战,他们在广阔原野的交锋中都会死于更为精良的普鲁士步枪之下。

  “这么说,我们还得帮助奥地利了。”阿米尔说道。

  “恐怕是这样”阿卜杜拉点头,“两国之间的贸易太多,如果奥地利失败了,恐怕会影响起来。”

  “但奥地利这样的情况也是积重难返,除非……他们内部打一架。”

  阿米尔给出了成功率最高的方案,但对于奥地利来说显然是不可能。他们只能看着沙阿会怎么做。

  “根据奥地利目前的情况,我建议你和普鲁士进行和平谈判。尽早将这个泥潭脱身。德意志统一势在必行,但你的奥地利方案已经行不通。必须要转变思路,考虑其他的方法了。”

  这是纳赛尔丁能给弗朗茨最大的建议了,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统一德意志已经是不可阻挡。奥地利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除非弗朗茨和他一样,被一个穿越者附了身,不然没办法。

  当然纳赛尔丁也不可能长期为奥地利提供策略,但大量的投资已经在这里,就算不为奥地利政府想,也得保住自己的投资。

第369章 东非总督

  一辆马车在德黑兰横行街头,旁边的路人都在避让,生怕被撞倒。有眼尖的人发现,马车上的徽章是伊朗东非的纹章。

  阿米尔刚出了古列斯坦宫,准备回到政府大楼时,也看到了这辆马车。

  马车在宫殿门口停下,伊朗在东非的新任总督叶尔马克.赛义德走了下来。

  “大维齐尔!”叶尔马克看到了阿米尔,上前打了招呼。

  “总督阁下,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你火急火燎的回来。”

  “出大事了,我必须要面见沙阿。”

  还没说完,叶尔马克就要冲进去。阿米尔和阿卜杜拉拉住了他。

  “别冲动,我们和你一起去,是什么事情需要面见沙阿。”

  又是在长廊下,叶尔马克将事情告诉了两位大臣。

  伊朗在东非的扩张除了面对葡萄牙外就是那些黑人部落。这些年伊朗也驱逐了不少黑人,他们沿着一条路进入纳赛尔丁湖西部的部落里。成为当地酋长的奴隶。

  在纳赛尔丁湖西部,坐落着布干达、班约罗、托罗、安科拉、卢旺达以及布隆迪王国。它们是充沛雨水和肥沃土壤的产物,促成了一种较为密集较为稳定的人口状态,超过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通常情况。

  其中,布干达有着湿润而肥沃的土地,因此拥有密集且相对较多的人口。他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重商的对外政策,寻求控制本地区的经济资源,由一种军事文化来驱动。

  在伊朗没有入侵之前,海岸商人就开始带着自己的商队朝内陆渗透了。许多尼亚姆韦齐人成为富有的阿拉伯人和印度商人的运夫,但与这些新来者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尤其当进入内陆的大批海岸商队使当地社群的粮食供应变得紧张时。

  伊朗和这些部落也是友好贸易的情况,大量的贸易通过纳赛尔丁湖进行完成。这条商道将黄金、象牙、宝石、矿物、奴隶运出,使非洲国家能够从外部世界换得稀有的奢侈品和必需品如织物、地毯、瓷器、香水、枣、盐等。从外部引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资助一些部落进行火并,这样好渔翁得利。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但在南部地区,葡萄牙境内的黑人多次向他发动袭击。还杀死了不少伊朗人。伊朗开始大规模的驱逐部落黑人,但他们发现,一些黑人手中竟然有了火枪。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估计是有些国家想要对伊朗出手。不知道会是谁,英国?葡萄牙?

  “这件事,的确非同小可。其他地方没有影响吧?”

  “还没有,不过以防万一。还是要和沙阿报备一下。”

  看着两人去而复返,还加上东非总督。纳赛尔丁感觉接下来的情况可能不太好。

  “说说吧,什么情况能把你这个东非总督亲自来。”

  在听说东非事情后,纳赛尔丁觉得,这肯定有英国人的影子。

  英国和葡萄牙的关系可谓是亲父子,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里斯本就是英国军队反攻西班牙的重要港口。大量的援助都从这里运送到前线。

  同时,英国和葡萄牙的同盟是欧洲历史上最古老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同盟。从1373年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四百多年。而1810年的《英葡条约》确认英国在葡萄牙的商业特权,强化了双边关系。

  在经济上,英国商品在葡萄牙享受低关税,导致葡萄牙工业受压制,经济依赖英国。葡萄牙沦为英国的经济附庸,工业受压制,但精英阶层接受这种依赖。

  所以明面上,葡萄牙和伊朗有些冲突。实际上,是伊朗和英国在非洲上的较量。

  “沙阿,我们该怎么做?”叶尔马克询问。

  “先不用管他们,只要能维持住目前的情况就行。葡萄牙的财政情况很差,他们肯定不会深入探索。再派点探险队,最好是沿着河流深入。

  另外,看看能不能再移民一些人到东非。扩充实力,英国的地方据说已经有几十万人了。”

  沙阿发话了,三人也根据他的方针准备行事。非洲的殖民,各国还是不太上心,英法都已经看着美洲去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还在争德意志第一,所以,认真探索非洲的只有伊朗一个国家。

  伊朗在东非殖民中,小农开垦是一个,贵族圈地是另一个。王族成员利用自己的特权大量圈地,然后变成种植园或者畜牧场。棉花、咖啡、茶叶、蔗糖成为他们的种植产品。养殖牛羊也成为他们另一个创收来源。

  其中,沙阿在东非的土地最多。包括最肥沃的土地基本被他和王族给占据,这些占目前伊朗东非土地的20%。在这上面的黑人只能强制搬迁,或者成为种植园的奴隶。

  法赫塔已经成为东非的一个大城市,拥有人口上万人。种植园的产品经过这里,然后通过铁路做送到摩加迪沙或者桑给巴尔。而经过大量的开发,当地也出现了主动移民的社区。比如皈依什叶派的爱尔兰人、奥斯曼人、埃及人;来自远东的华人;又或是亚美尼亚人。

  而对于当地的黑人,伊朗则采取驱逐和隔离两个政策。总督府划出一部分地方作为他们自己的保留地,当地的土壤比较肥沃,酋长们也不算有怨言。同时每个月特定时候还会有人和他们进行贸易,而黑人也可以进种植园或者工坊打工,只不过薪资很低。

  随着伊朗的殖民,当地的保留黑人出现了分化。酋长和部分黑人富商积攒了大量财富,而底层黑人则温饱都成问题。伊朗不让他们从事中等以上的职位,他们不用读书认字,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对于东北部的非洲部落,伊朗则没有多大殖民力量。大多以友好贸易为主。这个地方也是拥有众多的部落和割据政权,伊朗则通过贸易和探索来描绘地图。具体的情况,还得等当地出现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后才能交涉。

第370章 俄国的内忧外患

  康斯坦察,黑海沿岸新崛起的港口城市。发展势头仅次于君士坦丁堡和敖德萨,而能从小渔村短短几年发展出现在的小镇,交通的改善功不可没。

  来自金狮公司的300万里亚尔投资,用来建设康斯坦察到布加勒斯特和雅西的铁路。同时还资助库扎大公资金来改善民生。而罗马尼亚的粮食也大多出口到伊朗,双方建立起比较紧密的经贸关系。

  而最近,从康斯坦察到雅西和奥地利利沃夫的火车格外的多。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运价也因此涨了好多。

  东布罗夫斯基和波兰复国军先坐船,然后转火车进入雅西和利沃夫。从这里他们步行进入俄国境内。他们也成为波兰起义的助力,扩大了当地的反抗。

  为了最大限度的杀伤俄军,起义军化整为零,依托森林和农村开展游击战,避免正面交锋。同时在华沙组建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的纲领。宣布解放农奴,争取农民支持,但多数农民因恐惧俄军报复未响应。

  亚历山大二世将30万军队调到波兰,准备一举歼灭起义军。同时下令,准备撤销波兰会议王国,逼迫那些起义贵族站队。

  东布罗夫斯基的军靴陷在融雪的泥泞中,他举起镀银的望远镜——这是德黑兰兵工厂特制的“礼物“,镜片上蚀刻着波斯文与波兰文对照的刻度。远处,俄国哥萨克骑兵正焚烧村庄,黑烟在暮色中扭曲成沙阿王冠上的狮日徽记。

  “准备好了吗?”

  “放心吧将军,为了独立,我们的人都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话音刚落,远处的村庄就传出了一阵爆炸声。哥萨克骑兵一起被炸上了天。

  像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有好几次。东布罗夫斯基和民族委员会成功联系,并且在南部的亚采沃牵制了一部分俄军。而随着军队不断到来,他的力量也日益增长。

  伊朗很满意目前的情况,俄军的注意力被牵制在华沙。这就意味着他们在中亚没有精力,但对方也想到了这点,为此送来一封沙皇的亲笔信。

  “亲爱的纳赛尔丁……真肉麻!”

  沙阿怎么也没想到亚历山大二世会给自己这样写信,这也太那啥了。

  他皱着眉头将信纸抖开,羊皮纸上的火漆印还沾着圣彼得堡的雪松香气。

  “朕与卿皆承天命”沙阿突然用波斯语高声念出这句开头,宫廷诗人刚记录到莎草纸上就僵住了笔——沙皇竟在正文里夹杂着《列王纪》的诗句。

  “高加索山脉两侧的雄鹰应当共享和平的橄榄枝?哈!”

  纳赛尔丁完全感觉不到和平,只有无休无止的争斗。而且俄国这些年也是一个劲的增加军备,完全没有和平的迹象。

  “沙阿,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分析,俄国人的财政如果还得不到改善,沙皇政府有可能会宣布破产。”

  财政破产,在欧洲大陆从来都不是一件新鲜事。尤其是沙皇政府,一旦政府债务超过了承受能力,他们就会宣布破产。

  政府破产意味着前面的债务他们无限期的暂停支付,直到债务重新整合,具体情况可以询问哈布斯堡时期的西班牙。

  “破产?亚历山大二世要是真敢这么做,欧洲的银行家们会立刻掐断他的脖子。”

  财政大臣点点头,补充道:“陛下,俄国已经拖欠了法国和英国银行的大量贷款,如果宣布破产,他们的国际信用将彻底崩塌。但问题是——如果他们真的走投无路,可能会采取更极端的措施。”

  “比如?”沙阿眯起眼睛。

  “比如……一场战争。”军事顾问低声说道,“一场能转移国内矛盾、同时掠夺新资源的战争。”

  房间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沙阿的目光缓缓扫过墙上悬挂的中亚地图——俄国的阴影正从高加索一直延伸到伊朗边境。

  “所以,他们要么对波兰发动更残酷的镇压,要么……把矛头转向我们。”

  “也不一定,说不定是奥斯曼,也有可能是远东。目前看俄国也没有多少军队用来对抗我国,但对远东,只需要两万人恐吓一下就行。更不用说还有目前的动乱。”

  远东的动乱还没有平定,当地低效的政府也没有心思去进行。尽管有人上书,说要征讨西边,但现在的情况看是不可能的。

  “这个概率应该挺低,俄国人要想去远东,他们没有铁路,骑马也得有几个月,这还是路况良好的情况下。

  我想,他们应该对奥斯曼又上心了。秉承着拯救同胞和解放君士坦丁堡的使命,四处杀人,劫掠。”

  纳赛尔丁想起自家的东正教会了,看看多老实。向沙阿效忠,学习波斯语,还有比这更好的吗?

  “沙阿,我们要不要加大对奥斯曼的投资?”

  “当然,俄国人想要这里,我们就必须阻止他,还有英国、法国,他们也不能阻挡我们。奥斯曼必须是伊朗的,就像阿契美尼德王朝一样,这历来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纳赛尔丁对于恢复波斯第一帝国的疆域显得很上心,这个疆域中除了埃及,其他的都很完美。而奥斯曼已经证明自己并不能统治这片土地,不如让别人来。

  “政府如果没有资金的话,王族会提供一部分,只不过还需要发行政府债券。”

  一提到政府债券,穆沙拉夫就感觉自己心疼。现在还没有兑现的债券超过1.2亿里亚尔,虽然大部分属于王族,但也不能不兑现,因此每年的财政支出压力很大。要不是石油公司的收入缓解,还不知道怎么办了。

  “遵命沙阿,我会和工商部讨论对奥斯曼投资的具体情况。”

  “嗯”

  奥斯曼现在就是各国的投资地,只不过大部分资金流入到航运和金融中。奥斯曼的各项财政收入被外国逐渐掌控,农业法的颁布想要推动商业化农业,但失败了,地主兼并了更多土地。伊朗自然也要凑个热闹。

首节 上一节 133/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