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24节

  “联络我们支持的革命党和独立组织,现在需要他们出力了。不求他们取得成果,只要能够分散各国注意力就行了。”

  1848年过后,欧洲各国的革命党、独立组织,基本上都在这里进行了会师。什么匈牙利独立组织、爱尔兰黑手党、还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这些国家的组织都在美国共襄盛举,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第343章 美洲变革

  林肯也是没有办法了,总得给欧洲各国找点事做才不能让他们过度妨碍他们的内政。

  美国的西北领地一直是人烟稀少的地区,这里印第安人和白人占比是四比六。这几年移民进入的人也增加了将近两万,但他们不是那些举着十字架的,而是手中抱着古兰经的。

  而且他们也是和印第安人友好相处,通过和他们贸易来改善关系。这让当地酋长们逐渐接受了他们,共同修建城堡,开垦荒地。

  一些来自奥地利和爱尔兰的移民因为生活条件不得不前去清真寺领取免费食品。久而久之,他们也皈依了什叶派。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够活下去。

  南北战争给北方带来的的影响非常大,五大湖地区的工厂因为转军工而减少民用生活品的生产,缺少棉花又让大部分的纺织厂停摆。俄亥俄、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等地失业者飙升,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虽然获得了大量支持,但仅限黑人和中上层白人。底层民众不懂这些和他们有啥关系,他们等不了五年耕种,就想现在活下去。

  巧了,金狮公司在西部购买了一大片土地,正等着人去耕种。他们招募皈依的人前去西部,清真寺也承担了开垦土地的作用。

  什叶派的数量急剧增加,但五大湖地区没有能容纳他们的地方,不如另起炉灶,去西部看看。

  “谢里夫先生,关于贵公司的提议,董事会已经同意了,没有想到你们能投入这么多的资金。”

  “哈,谁不喜欢钱呢?而且,贵公司也没想到这个吧?”

  哈德逊湾公司代表安德鲁和谢里夫在西雅图的房子里讨论事情,金狮公司愿意用65万英镑购买哈德逊湾公司40000股,占全公司股票的五分之一。如此大的手笔在董事会会引起一阵讨论,最终还是同意了。

  前一阵子,哈德逊湾公司和西北贸易公司合并,共同进行加拿大地区的毛皮贸易。这让哈德逊湾公司的股票大涨,估计金狮公司也是看到这样的前景才来和他们商议。

  “贵公司的手笔的确震惊了董事会,不过他们都欢迎贵公司的加入。我们可以在这里共同规划美好的未来。”

  随着法国派出远征队,英国的心思也活络起来。帕默斯顿向维多利亚女王陈述北方战败后的规划,其中新英格兰和五大湖地区并入加拿大地区,纽约州等沿海地区组成大西洋王国,西部地区则组建西部行省。就给北方留下华盛顿和宾州周围的地区。

  不过这样的话英国一个人可弄不过来,尤其是西部广大地区,需要一个在当地有大量投资意愿的个人或公司来才行。这不,就上来了。

  哈德逊湾公司的主要贸易在皮毛和东部,西部地区除了哥伦比亚地区的金矿也没啥值得投资的。公司就喜欢来钱快的,其他投资没啥兴趣。

  “这里的土地肥沃,还有大量的资源。是一片天选之地,沙阿也一直念叨,为什么这样的土地没有在伊朗。”

  “哈哈哈,贵国也很努力了。能以一国之力对抗俄国,实在是文明世界的典范。”

  英国现在对伊朗的政策就是维和,让他们担任俄国和印度中间的缓冲,对阿富汗地区的吞并也放缓了步伐。如果未来满意的话,给伊朗也无妨。

  “谬赞了,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在距离西雅图几百公里远的爱达荷领地,是公司投资的重要地方。这里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清真寺在这里带着教徒开垦土地,同时和周围的部落进行贸易。

  原本移民到这里的白人看到新的人来到,组建了民兵准备给他们这些异教徒一点教训,结果被对方给打了回来。人家火力太猛,还有雇佣兵,打不过打不过。

  现在西部民众看北方要失败,准备弃船逃生。普通民众连金矿都不想淘了,就是准备跑。可见北方有多惨了。

  法国远征军开始进攻加州,加州州长带领民兵抵抗了一个月,然后就投了。对,投了。中央政府也没法派军队过来,不如归法国,说不定还有好日子。

  加州州长宣布效忠法皇拿破仑三世,并且递上一份六千字的宣言。里面肉麻的简直是……

  “在您的英明统治下,法兰西帝国如旭日东升,光芒万丈,照亮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您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您的胸怀如海洋般宽广,您的远见如高山般巍峨。您不仅是法兰西的领袖,更是全人类的楷模!

  陛下,您的每一次决策都如同天启,引领着国家走向繁荣与强盛。您的外交手腕如春风化雨,化解了无数危机;您的内政改革如雷霆万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您的名字,拿破仑三世,已经成为智慧、勇气与仁慈的代名词。”

  像这样的信还有很多,拿破仑三世大喜过望,把州长封了一个伯爵,让他继续管理加州。而墨西哥也拿回了加兹登购地时的土地,国内一片支持劳伦斯总统的声音。

  而美国为了继续获得军队,推出了征兵法案。规定所有人必须服兵役,不愿服兵役的人可以缴纳三百美元,免除自己的兵役。由于纸币持续贬值,劳动力紧缺,工资上涨,生活开销增加,三百美元已经招不到兵了。因此,人们斥责代服兵役的规定是一种卑劣手段,让富人轻而易举地逃过兵役,让穷人被迫入伍。谣言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最后,民众坚信此次征兵是不公正的,开始抵制征兵。

  在纽约,抗议已经发展出一场暴动。罢工工人向司令部发起了进攻,并很快占领了司令部,驱逐了宪兵司令及其副手们。他们砸了家具,将油倒在地板上,点燃了司令部。与司令部相邻的建筑物也燃起了熊熊大火。来自退伍军人预备役的宪兵司令护卫队急忙赶来。燃烧的建筑物周边的街区挤满民众。他们用石头袭击护卫队,护卫队寸步难行。士兵们向民众开枪,但作用不大,甚至被抢走了火枪。一切都显得那么混乱不堪。

第344章 欧洲紧张度

  纽约市征兵暴动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向华尔街方向前进,纽约证券交易所被迫关闭。

  这就动了当地银行家和工厂主的利益,他们意识到北方政府已经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又不想加入英国统治下的加拿大,于是决定推动纽约独立。

  不管是纽约州议会还是纽约州议会都是共和党占优,但没有钱,这些议员不过是即将下台的人罢了。而为了不被金主抛弃,不少人改换了门庭,从共和党出走,组建了一个新的政党——自由共和党。他们主张温和改进,对于黑奴解放没有那么热衷了。

  由于他们这些人的出走,共和党失去了对议会的控制权。而民主党再次提出纽约州独立的提案,得到了自由共和党的支持,提案获得通过,并准备交给全民投票表决。

  此时决定南北双方政府命运的大会战,最后还是以两败俱伤而结束。

  从战术上来说,南方政府获得了胜利,他们付出的伤亡更小;从战略上来看,北方政府获得了胜利。如果陷入持久战,北方还是可以将南方耗死。但这个时候,英法入局,经济濒临破产,各地分离声音太大,这些击破了林肯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

  而且北方政府已经投入超过6亿美元,经济损失也高达14亿。这样的耗费在任何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而南方政府也花费了4亿美元,大部分都是从欧洲借的。

  南北方的经济都已经陷入崩溃,北方工厂破产,南方出口归零。为今之计,只有双方和谈了。资本家们还不想把美国玩死,这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大家都是成年人非常的现实,既然注定了无法成功,那么不如及时止损。

  现在妥协,联邦政府还可以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要是拖下去,等各国都要入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而南方政府也准备和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南方的储蓄也见了底还是尽快和谈好了。

  伦敦,帕默斯顿在议会上发出最后的呼吁。

  “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大英帝国不应该被海洋另一端的国度超越,他们的领土、他们的财产,都是我们给的,如今他们想要打败我国,那我国就必须收回。”

  首相的话引起了不少议员的支持,加上南方邦联中牵扯利益的人很多,最终议会决定派遣三万人前往加拿大地区。法国有的他也要有。

  不过此时欧洲陷入一定的动乱,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国、西班牙、葡萄牙都已经爆发起义,瑞士、法国、爱尔兰等地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动。而这些组织大多是近期从美国回来的,特别是爱尔兰黑帮,简直让英国差点崩溃。

  美国人资助革命组织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他们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只不过没有搞出什么大动静,这层窗户纸一直都没有被捅破。但现在的情况看,林肯也是准备趁着欧洲都被扯住的时候和南方结束战争。

  但此时欧洲也的确有了一些紧张度,其中最紧张的是在北方的丹麦和普鲁士。导火索就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1848年至1851年的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南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地的德语族裔因反对丹麦政府的统治遭到镇压,这使德意志人的反丹情绪持续高涨。而到现在,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地的局势一如既往地动荡,这给在前一次战争中遭受了挫败的普鲁士提供了实施新一轮介入行动的“使命感“和坚定信念。

  如果说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期间的外交情势于丹麦有利,进入1860年后,那可就不了。

  1856年,曾在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中积极采取干涉姿态的俄国在对阵英、法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吃了败仗,被迫中断它对中、西欧事务的染指;英国、法国此时正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拓殖事业上,因而无暇回师援助丹麦。此时,与普鲁士关系微妙、一直欲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事务主导权的奥地利这次选择摒弃成见,与普鲁士共扛德意志民族大旗,对丹麦作战;而在一直被丹麦视为“老大哥“的北邻瑞典,它的国王虽号召援丹,但议会却不同意拨兵,这使得丹麦毫无疑问地陷入了孤立。

  而普鲁士上台的俾斯麦又在议会中说出了那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铁与血来解决的。这标志着铁血政策的出台。

  此时的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克正在准备施行新宪法,此事令两地德裔人士愤怒。俾斯麦在德意志邦联提出动议,最后达成决议,邦联派出军队占领荷尔斯泰因。丹麦军队向北撤退,到达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边界。但被丹麦否决。

  “陛下,“首相蒙拉德说道:“普鲁士和奥地利已经向我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我们立即撤回新宪法。“

  弗里德里克转过身,脸色阴沉:“他们凭什么干涉我国内政?“

  “他们说这是为了保护德意志人的权益,“蒙拉德解释道,“但实际上,这是他们吞并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借口。“

  弗里德里克仔细思索:“如果我们撤回新宪法,就等于承认这两个地区是德意志领土。“

  “但如果我们不撤回,“蒙拉德犹豫道,“普鲁士和奥地利可能会发动战争。“

  “如果普鲁士和奥地利联手,我们根本没有胜算。“他转向蒙拉德,“立即向英国和法国求援。“

  “但是陛下,“蒙拉德为难地说,“英国和法国正忙于海外殖民,恐怕无暇顾及我们。“

  弗雷德里克反应过来:“是啊,他们都有事,忙的连盟友都不帮了。但也要去做,和其他国家讨论一下,必要的时候,找找俄国吧。”

  “是”

  弗雷德里克七世宣布废除丹麦宪法中影响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的条文,而保留对丹麦和石勒苏益格的条文。这对局势的变化只有坏处,而普鲁士军队已经准备好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第345章 奥地利投资

  “大使先生请在这里稍作等待,陛下马上就到。”

  “多谢阁下引路”

  伊朗驻奥地利大使穆哈迈德向管家表示感谢,没过多久,弗朗茨来到会客厅。

  “久等了大使阁下。”

  “陛下”

  伊朗和奥地利的关系达到最好,不管是伊朗大使还有商人都是奥地利宫廷的常客。两国贸易来往快速发展,甚至有人说奥地利皇帝准备前往伊朗。

  不管是不是,都说明两国关系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弗朗茨找来伊朗大使,是为了逐渐紧张的石勒苏益格地区。普鲁士的俾斯麦首相已经邀请奥地利共同出兵,夺回这两块德意志人的土地,但奥地利的经济情况也就那样,起色是有,只有一点点。

  “今天请大使来,是为了讨论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于两国的贸易联系,我想可以更进一步。”

  弗朗茨想要更多来自伊朗的经济支持,西西里王国从伊朗手中借了100万英镑已经稳定下局面。所以他也想找找伊朗,看看能不能拉拢点投资。

  “伊朗和奥地利两国的贸易相互补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实不相瞒,如果不是因为事情太多,我会直接去贵国访问讨论。”

  穆哈迈德表示理解,“这是自然的,最近贵国国内的事情还是很多。不过我国有一个新的方案还没有给陛下阅览,今天我正好带过来了。”

  弗朗茨接过文件,是一份伊朗和奥地利投资合作协议的草稿。主要内容包括:伊朗和奥地利合资组建一家航运公司,负责奥地利帝国的港口运营。同时组建一家铁路公司,当然这只是草稿,具体细节还得和官员讨论才行。

  “这份文件我还是同意的,不过具体细节还需要再讨论一下。”

  “这是自然,沙阿特别重视和贵国对投资,特别是威尼斯的工厂,当然,也感谢陛下为我们的工厂简化手续。”

  伊朗的投资情况都是由弗朗茨亲自确认的,大部分的投资流入了威尼斯、布拉格和克卢日。威尼斯的港口经过资金流入,目前运营良好,每年能够盈利20万弗罗林。

  港口的运营成功也加大了奥地利对伊朗投资的欢迎,由两国商人组建的友好贸易交流会提供了投资平台。不过目前两国还是以商品贸易为主,大型投资一般是由政府主导。

  奥地利也是没有办法,今年的财政赤字还有8000万弗罗林,债务更是有28亿。这放在哪个国家身上也得压垮。由于工业化水平较低,关税收入有限。国外投资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最近奥地利发型的国债券已经跌到惨不忍睹,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进一步增加了债务。英法两国倒是有钱,但都是有条件的,利息也高的吓人。这不找到伊朗帮忙救急。

  和奥地利一样的还有西西里王国,当初的贷款如今转变成和王国合伙的西西里航运公司,伊朗占55%的股票份额。并且管理着那不勒斯、巴勒莫、墨西拿等四个港口。没办法,缺钱啊,有这么一个好的国家,不得付出点什么。而且,他们这些王公贵族也是公司的股东,也是可以参加分红的。

  纳赛尔丁在欧洲的投资每年可以获得600万里亚尔的收入,最近正准备扩大。所以打算让奥地利、奥斯曼和西西里这三个国家感受一下伊朗的投资金额。但这个时候,威尼斯又出了问题。

  马可·波罗广场上,数万名威尼斯市民高举意大利三色旗,高唱着爱国歌曲。游行队伍的最前方,是从美国归来的革命领袖朱塞佩·加里波第。他挥舞着旗帜,带领人群向圣马可广场进发。

  “为了意大利的统一!“加里波第高喊着口号,声音在古老的建筑间回荡。

  广场周围的建筑阳台上,奥地利警察紧张地注视着游行队伍。警察局长冯·霍恩洛厄站在钟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人群的一举一动。

  “看起来只是一次普通的游行,“副官低声说,“我们要不要驱散他们?“

  冯·霍恩洛厄摇摇头:“不,让他们闹吧。只要不闹出大乱子,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夜幕降临时,游行队伍逐渐散去。加里波第和几名革命领袖悄悄聚集在一间地下室里,桌上摊开着一张威尼斯地图。

  “警察局有50名武装警察,“加里波第指着地图说,“我们必须在天亮前攻下这里,夺取武器。“

  “但是,“一名年轻的革命者犹豫道,“我们没有足够的武器,怎么攻下警察局?“

  加里波第神秘地笑了笑:“我们有秘密武器。“

  凌晨两点,威尼斯警察局外突然响起爆炸声。一枚自制炸弹在警局大门前爆炸,震碎了周围的玻璃。

  “进攻!为了意大利的统一!“加里波第高喊着,带领数百名革命者冲向警局。

  警局内,冯·霍恩洛厄被爆炸声惊醒。他抓起手枪,冲到窗前。借着月光,他看到数百名革命者正在向警局冲锋。

首节 上一节 124/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