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23节
凯末尔的目光落在波尔查身上,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他放下酒杯,朝波尔查招了招手。
“先生,您需要什么?”波尔查快步走到凯末尔面前,恭敬地问道。
“坐下聊聊吧。”凯末尔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语气温和却不容拒绝。
波尔查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他有些局促地搓了搓手,低声问道:“先生,您是外地人吧?我看您不像是这里的工人。”
“我看你也不像本地人,你的波斯语还夹杂着其他地方的口音。”
波尔查点点头,“没错先生,我是从安卡拉前来打工的。算下来,有两年了。”
“你觉得这里的生活怎么样?”凯末尔继续问道。
波尔查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该如何回答。最终,他叹了口气,低声说道:“比起安卡拉的日子,这里起码能有钱赚。在老家租老爷的地种,一年到头也留不下几个钱。
还是在这里好,就是累点。但赚的钱是安卡拉的两倍,省点花,可以给家里人改善一下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把妹妹接过来?”凯末尔试探性地问道。
波尔查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接过来?哪有那么容易。这里的房租那么贵,我一个人都勉强糊口,哪还有钱再养一个人?再说了,她身体那么差,根本干不了活,来了也是拖累。”
凯末尔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的味道有些苦涩,仿佛映照着他此刻的心情。这就是繁华的背后,伊朗的工业蓬勃发展,这后面是数以万计的工人在劳动。而且有不少是奥斯曼人。
就在这时,酒馆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瘦弱的少年走了进来。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脸上带着几分怯生生的表情。波尔查看到他,立刻站了起来,朝他招了招手。
“阿明,这边!”波尔查喊道。
少年快步走了过来,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大哥,我来了。”
波尔查拍了拍他的肩膀,对凯末尔介绍道:“这是阿明,也是从安卡拉来的。他年纪小,刚来没多久,我平时多照顾他一点。”
凯末尔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阿明身上。少年的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凯末尔知道,像阿明这样的少年,在奥斯曼的底层民众中并不少见。他们早早地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只为了谋一条生路。
“这么小的孩子就出来打工?”
“不小了,我已经十六岁了。”阿明反驳着。
“你在工厂里做什么工作?”凯末尔继续问道。
“我……我在纺织厂里做学徒。”阿明低声说道,“每天要工作十二个小时,工资很少,但至少能养活自己。”
波尔查接着说道:“这是大部分从奥斯曼来的的人的常态,一开始只能做一些苦工。等过几年手头宽裕了再去其他地方,如果能加入伊朗国籍,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也能去其他地方开垦土地。”
伊朗的垦拓政策凯末尔也听过不少,如果自己愿意,最多可以获得一块100亩大小的土地。但前提是必须开垦满五年。
“你们打算就在这里长驻下去吗,不回奥斯曼了?”
“回去?回去再受那些人的压榨吗,一年好不容易得到的收入,地主要去一半,官员要去一半,自己只有那么一点点,还要供养一大家子人。相比之下,这里虽然累,但好在收入高,官员也不会太过猖狂。我从心底里感谢沙阿。”
听到这话,凯末尔匆匆结束了谈话。这要是在奥斯曼,恐怕会被直接关进监狱。可悲的国家,可恨的政府,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他的臣民,以至于去邻国讨生活。看来,这里还有更多的地方要去他观察。
第341章 反馈国家
“沙阿,现在奥斯曼人前往我国打工的有好几万人。还有不少正在申请我国国籍,这会不会有些危险?”
“危险,有什么危险?”纳赛尔丁笑着看向阿米尔。
“目前在大不里士、巴格达等地发现了不少奥斯曼派来的间谍,看来这个新上位的苏丹准备和我们不死不休。”
是啊,他也听到了不少风声。比如他和英国大使讨论了一个晚上,然后讨论出了一个800万英镑的贷款合同。这是准备励精图治然后夺回失地了吗?
“亲爱的阿米尔,你见过巴扎里的蚂蚁搬家吗?”沙阿忽然开口,“成千上万只蚂蚁搬运食物,却不知道最终养肥的是看管粮仓的猫。”
“但蚂蚁会咬人.”
“所以我们才需要更多的蜂蜜,那些奥斯曼劳工——愿真主保佑他们勤劳的双手。
所以,他们的具体情况如何?”
加入伊朗国籍的奥斯曼人已经突破了一万,同时他们的家人也从奥斯曼来到了伊朗,定居在巴格达等地。
“沙阿,目前国内对奥斯曼务工人员日益争多非常不满,不少舆论呼吁加大对同意的管控,甚至还要求政府将这些人赶出伊朗。”
还没等纳赛尔丁问话,工商大臣就开口反对道。“要是将这些人驱除出国,那这些人离开的工作岗位该怎么办。要知道他们的工作很多都是目前国内民众不愿意做的苦累活。像物资搬运这些又苦又累拿钱还少的活,该交给谁呢?据我说知这些工作里面可没有几个本国人。”
仿佛知道工商大臣会站起来反对,只见阿米尔挖苦着说道。
“这些外来人的工作可不止这些苦累活。比如医生这样的工作可一点了不苦也一点也不累,要知道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二十分之一的医生来自国外,更别说在工厂工人中有大量的奥斯曼人了。我们的工厂岗位不是提供给周边国家。让他们在我国赚钱,然后将其拿回国消费。”
“你不应该只看到他们赚钱了,而应该看到这些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性。再说这些人只是拿走了利润的小头,更多的利润都留在国内,这对我国来讲是个好事。”
“但你应该知道,进入今年以来,因为工作问题发生的国内民众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冲突有269起,比去年高出了一半。”
这句话引起了纳赛尔丁的关注,“怎么有这么多?”
“主要是奥斯曼经济没有起色,加上之前不少奥斯曼人来国内务工赚到钱了,这引得更大规模的奥斯曼人涌入国内寻找工作。”
不需要人挑拨,与自己争夺工作机会的奥斯曼人在国内民众眼中就显得很可恶。因为他们让自己想要涨薪水的愿望化成了泡影。没人愿意自己钱包受损,不起冲突才怪。
“既然是这样,还是要鼓励工业发展。巴格达的工业区要扩大,还有利雅得等地,也需要投资一定的工厂。”
当然,这是工商部必须要做的。半岛需要经过长时间投资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根据工业计划,决定将资金投入珍珠加工、食品和采矿这三个行业。而在靠近科威特的地区,发现了一座石英砂矿,阿拉伯公司决定投资玻璃厂用来生产玻璃。
王族也准备贡献点钱,主要是购买国债来给政府提供资金。还有涉足珍珠业、半岛畜牧和采矿业,毕竟没有谁愿意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到沙漠之中。除了王族。
“对了,关于下一年的国家投资计划,各位说一下应该怎么投资?”
话音落下,由工商大臣率先开口说道。“沙阿,我认为目前需要加大工业的投入,尤其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安纳托利亚地区。因为目前我们新获得的领土与原来国土之间的经济依然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会造成这些新附领土民众的不满,也会加大其离心力。”
在伊朗的投资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以大不里士、巴库为代表的高加索—阿塞拜疆地区。谁让当地的重工业在全国排名第一,政府当然需要率先将资金投入到这种能快速增强国力的地区。
然后就是德黑兰、马赞德兰、伊斯法罕为代表的伊朗中部地区,这里已经建设超过十年,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基础都很雄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
再往后就是新征服的领土,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加上两条河流带来的水,让他有了发展经济的基础。
而赫拉特为代表的东部地区排在最后,除了当地多山地形不好外,主要是当地的部族太多,加上处于印度边界,主要以安全为主,经济发展自然就慢了。
“我想接下来应该要拿出个一亿里亚尔的投资计划。”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呆了。谁都知道王族发了一笔财,但竟然有一亿里亚尔,看来这钱还有不少。
“目前来说,巴格达和安纳托利亚是投资重点,还有河中、赫拉特,也需要建设工业,以防英国和俄国进攻。另外,学校和医院也要建设。
最后,也要种点树,虽然感觉不太可能,但也要维持目前的状态,沙漠不能再扩大了。”
这笔建设计划是伊朗最大的一次,涵盖工业、教育、卫生等方面。资金全部由王族购买国债而出,政府也可以放开手脚的去干。
在目前的基础上,政府会修建更多的公路用来改善偏远地区的交通。同时招募更多的医生来改善医疗条件,并且修建小学和中学。
在其他方面,马斯喀特、苏呼米和特拉比松三个港口城市会进行大的建设。第比利斯和赫拉特会修建两座军工厂,用来生产弹药和火炮。宰赫兰会修建一座大型珍珠加工厂,可以容纳1000人工作。还有巴格达的钢铁厂、赫拉特的矿场、科威特的玻璃厂,这些全都由国家投资建设。这些是政府讨论一天一夜出来的结果,各个部门都想获得资金,谁也不服谁,最后还是大维齐尔一锤定音,这才解决了这场争夺。
第342章 出牌
一亿里亚尔的投资对于伊朗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王族和政府之间的资金调换很快,政府得到了资金,王族也获得了到期获取利息的国债券。
这么多钱,要是放在金库里也是等着发霉。不如做点更有意义的事,然后就有了这笔大投资计划。
赫拉特为首的西部地区也获得了2000万里亚尔的份额,用来投资当地的工业、交通和国防。
穆拉德王子坐镇赫拉特,当地的发展开始提速。当地的商贸提升了不少,同时连接喀布尔和的铁路正在开工,一旦完成,整个东部地区经济就会活络起来。
王族现在不差钱,以前都得省着点花,现在不用了。投机一次就赚取了其他人这辈子都无法匹敌的收入,还不好好投入本国建设之中。
除了国内建设和文化输出,还有6000万里亚尔用来投入军队之中。根据目前的情况,伊朗常备军达到22万人,后备军队则有50万。在中东国家中处于第一。这笔钱除了用于武器研发,还有下一次战争的储备基金。
而伊朗海军也有一份,这几年伊朗舰船也开始航行在印度洋。但海军也是一个贵族军种,花钱也是很多的。但只要考上海军,这个家庭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福利和荣誉。因此民众对于海军报名热情高涨。
纳赛尔丁询问海军大臣阿尔伯兹海军情况如何,对方给他一份详细的资料。
“沙阿,这十几年来,我们在海军的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和精力。目前来说,我们拥有两艘先进的铁甲舰、十三艘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风帆舰以及大量的小型战舰。这些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是足够的。
另外,我们也正在建设居鲁士号,这是目前的进展。”
阿尔伯兹所说的居鲁士号,是海军计划中的第一艘铁甲舰。长77.8米,宽17米,吃水深度8.4米,排水量5630吨。拥有一台2500马力的蒸汽发动机,航速13节,续航能力为2500海里。武器装备则有36门165毫米的线膛炮。
可以说这艘以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命名的铁甲舰是考验伊朗这些年积累的造船经验,他完全满足伊朗的海军需求。
“让阿巴斯造船厂的人注意一下,一定要注意质量。”
“是,我会亲自前去盯着。一定不会出现问题。”
——————————
就在伊朗推行国内计划时,南北双方就发动了一场大决战。
1862年5月中旬,在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交界处,北方政府集结了34万军队,南方政府集结了29万军队。
这场会战的输赢,将直接关系到了美国未来局势的走向。如果北方政府输了会战,那么五大湖工业区将落入南方政府手中,北方政府基本上无力回天。反之,南方政府输掉了战争,那么他们前期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欧洲各国的目光都汇聚了到这里,作为旁观者南北双方永远分不出胜负,才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
法国远征军已经到达了墨西哥,领头的则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崭露头角的麦克马洪,他带领军队投入到前线战斗中。美国在西海岸的防御在法国面前就是纸糊的,一碰就破。除了加州抵抗较为坚定,在后世的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内达华州,当地都不战而降,居民一共就几万人,玩什么命啊。
战争给这个国度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十年时间都无法恢复到战前水平,作为交战区的各州未来二三十年都要舔伤口。而美国人打的越惨,欧洲各国获取的好处就越大。
以粮食为例,美国停止出口粮食后,国际粮价上涨了26%。那些出口粮食的赚了大钱,俄国也拼命出口,财政恢复的很快。
除了农产品,美洲的市场也开始进行争夺,伊朗的工业品出现在了美洲市场上。对美出口贸易总额,较之战前上升了39%。英法两国也不逞多让,利用这个机会在美洲大肆攻城掠地。
在林肯看来,这些事情只要胜利就可以迎刃而解。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北方各州的分离问题。纽约州的独立提案被共和党占多数的议会给否了。但俄亥俄州也开始讨论独立的问题,这就严重了。
“总统先生,“国务卿西沃德推门而入,“刚刚收到消息,密歇根州议会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
林肯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地问:“纽约那边有什么动静?“
“暂时没有,“西沃德回答,“但据我们的人报告,纽约市长正在私下会见英国领事。“
林肯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五大湖地区:“如果这些州真的独立,我们就会失去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他的目光停在底特律的位置,“立即派一个师进驻底特律。我们不能让密歇根落入分裂分子手中。“
“可是总统先生,“西沃德犹豫道,“这样会削弱我们在南线的兵力“
“顾不了那么多了,“林肯打断他,“如果北方分裂了,打赢南方又有什么意义?“
西沃德接着说:“总统先生,也许我们可以寻求俄国的帮助。“
林肯转过身:“俄国?“
“是的,“西沃德解释道,“据我们驻圣彼得堡的大使报告,沙皇对法国在美洲的扩张非常不满。如果我们能说服俄国出兵……“
俄国,俄国其实也需要美国。两国都在进行国内的变革,但他们的外交情况都不容乐观。如果两国能够结成同盟,说不定就能打破欧洲的围堵。
“这倒也是一个办法,你去和俄国大使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出兵,费用由我国负责。”
而在犹豫了片刻功夫后,林肯总统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