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03节

  此时的撒马尔罕王宫已经变成河中总督府,叶海亚和前来接管地方民政的官员讨论情况后,决定实行释放奴隶、鼓励开垦和传教三个政策。同时对当地的权贵采取温和措施,将他们的私兵没收后聚集在一起严加看管。

  之前对浩罕国的远征对他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对方被迫割让塔什干,并献上财物乞求和平。而消灭浩罕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治理当地。

  中亚地区从政权诞生起就一直被游牧政权统治,除了在唐朝设立的波斯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外,这里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先进政权的建设。直到工业革命后,伊朗借助机器和铁路的力量向中亚投射,这才将这块土地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河中总督区以下分为希瓦、撒马尔罕和塔什干三个省份,每个省又分州和县。伊朗对当地民众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身体强壮的则编入当地的警察和军队中,负责维持秩序。

  反观俄国,在吞并哈萨克斯坦后,在当地大力推行殖民统治。各种赋税摊到牧民身上。同时,哈萨克人还要无偿地为俄国军队服劳役。这不仅引起汗的后裔的不满,更遭到哈萨克人的反抗。

  相比之下,伊朗统治下的中亚自然是天堂。一些游牧民跨过锡尔河进入伊朗境内,这让俄国总督派遣军队前来抓捕,两国围绕流民和锡尔河问题关系紧张。

  “目前的铁路规划是从马什哈德出发,连接阿什哈巴德、希瓦、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塔什干。铁路公司为了这个项目已经筹集了700万的资金,但目前全国各个地方都需要铁路,所以还得往后延。”

  叶海亚不听这个,他直接说道:“不用他们这么想了,我直接写信给沙阿,如果河中有失,那后果不堪设想,俄国可能长驱直入,直接打到马什哈德,这个后果恐怕不是谁能承担的起。”

  河中地区资源的确丰富,不仅有大量可以勘探矿产的土地,而且还可以种棉花,这是可以出口创收的。而随着伊朗纺织业的发展,棉花价格也水涨船高。如果可以在这里大面积种植,还可以摆脱印度棉花的依赖。

  不过,这场伊朗版的改稻为桑效果不怎么好。撒马尔罕附近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和袭击,因为当地种植的大多是粮食,而棉花这种耗水量极大的作物势必会挤压粮食的种植空间。这引起了农民的反对。

  沙阿对河中的统治策略是在不破坏当地社会经济的情况下进行改造,一旦当地出现大的变动,会对伊朗本就脆弱的统治造成严重影响。而河中几百万的人口也随着移民政策向美索不达米亚运输,他们将作为新人在新的土地上生活。

  此时伊朗在河中拥有军队2.3万人,这个数字是俄国的三倍。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原本希瓦和布哈拉下的部落士兵,叶海亚将他们打散分入各个军队,防止他们勾结起来。而从伊朗本土运送的武器弹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送来,这也是叶海亚为什么要修建铁路的原因。

  “总督息怒,从马什哈德到撒马尔罕,这一路上需要越过不少地方,而且大都是荒凉炎热的沙漠。要想在这个地方修铁路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考察,还需要各种各样的准备,沿途修建补给站和水塔,还要种上防沙林。这造价可不便宜。”

  一旁的民政长官向总督说明困难,但叶海亚马上反驳:“但这些不是不修的理由,如果这个时候我国不能快速推进,等俄国反应过来就会有吞并的风险。

  而且,河中地区的经济效益现在还没有开发出来。撒马尔罕、塔什干、布哈拉都是交通枢纽,古代开始就是重要的商贸城市。只要我们能肃清匪患,再和东方的清国签订贸易协议,这块土地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效益。”

  叶海亚回答的有理有据,他知道中亚的这些部落就是靠着来往商旅发财,而如今商路快要断绝,只要伊朗肯投入,这条路线一定能焕发昔日的光彩。修建铁路的花费也能轻松筹集。

  现在,距离他们和清国接壤只剩下浩罕。当然,必要的时候还得打一下俄国,根据情报,俄国人最近在清国的西北地区活跃。

  早在17世纪初,俄国便开始觊觎清国的西北地区,屡屡在“考察”、“探险”的名义下进行非法入侵活动,并策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叛国投俄。进入18世纪,他们在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殖民扩张的同时,也一直蓄谋侵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1831年,俄国西伯利亚和亚洲问题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把俄国的边界推进到斋桑湖附近。自此以后,俄国就不断地将其边界向东、向南推进。

  此时俄国已经获得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们在远东终于获得了不冻港。而接下来就是西北地区,他们不会放过每一个扩张领土的机会。

  不管是为清国,还是为伊朗,绝不能让俄国继续占领对方领土。必要的时候再来一次战争也是要的,总督决定在布哈拉附近集结一支“探险队”,考察锡尔河附近的地理。特别是克勒孜奥尔达附近,这地方易守难攻,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打下来。

第281章 河中(二)

  河中地区的民政长官亲自来到阿姆河岸边进行考察,这里是河中的主要农业区,依靠阿姆河的河水来浇灌。

  此时对河中地区的户口普查也基本完成,总共58万户共268万人。在之前对统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奴隶,这些都被解放了。

  解放奴隶后,这些人被编入正式户籍中,负责为伊朗提供税收。同时用军队强迫部落定居,并且发展农耕经济。

  水源的掌控对河中地区至关重要,阿姆河、锡尔河和咸海是最重要的水源,伊朗必须完全控制才行。

  河中总督每年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税和商税,还有来自中央政府的拨款。但让当地尽快开始产生效益是政府下的命令,因为国家正在全力营建巴格达城,只能委屈下河中了。

  为了尽快赚钱,总督成立了河中矿务局,负责在广袤的土地上勘探资源。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立两个月后很快就发现了重要情况。

  一支探险队伍在撒马尔罕北部的沙漠里发现了大小不一的金矿,而且还是露天矿,非常容易开采。这下河中可是有钱了,得赶紧开采。

  黄金在各国都是硬通货,不管是哪个国家,手中有黄金心里才不慌。特别是英国伊朗这样已经实行金本位的国家,黄金是货币的支撑,没有黄金这就是一张废纸。

  矿务局将当地情况向德黑兰报告,工商部非常重视,赶紧组织队伍前来视察,只需要投资建设,马上就能开采。

  而且,既然要开矿,那设备要上、工人要培训,为了运送矿产,还得修建铁路,这不就起来了吗?叶海亚还没有写信给沙阿,政府自然开始投入资金建设。

  此外,伊朗商人的大量来到促使当地经济发展。虽然政府推动的种植政策失败,但商人在当地建设商站的行动无形中让当地转向商品经济。

  在对外贸易的影响下,河中的传统农业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现代性变异。这主要为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扩大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除了棉花的生产继续加速扩大之外,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也相继开拓,而且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生产技术也更加受到重视,并有所改进。

  除了金矿,矿务局还发现了煤、铁、铜、钾盐等储量较多的资源。有了这些,还愁没有资金?

  工业革命离不开矿产的投入,伊朗的矿产资源在中东是储量最多的。因此,钢铁、军工这些重工业也能发展起来。

  最重要的石油资源在巴库开采,阿拉伯半岛则开采磷矿和钾盐。这些都成为工业的养料,而新收下的河中地区成为新的矿产开发地,既然有黄金,说不定还有别的。

  至于隔着锡尔河的俄国统治地区可惨了,每天都有渡河前往伊朗的人,他们怎么抓都抓不完。

  就算抓住了一个,还会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在哈萨克的大地上流传着伊朗的土地上没有压迫,一切都遵从安拉的教导,只需要工作几年就可以赚到大量的财富。

  牧民们大量逃亡,不再位俄国提供赋税和人力。俄国总督不得不采取连坐,规定一人逃亡全家处死。但这样却更加刺激了当地民众的逃亡,在1855年大起义后,当地民众的反抗只增不减,俄国不得不再发兵援助。

  同时,趁着农奴改革法令的出台,圣彼得堡命令那些农民向哈萨克地区移民。准备对当地进行本土化改造,这样就算哈萨克人再怎么蹦跶,也会很快镇压下去。

  1859年6月11日,一队伊朗探险队跨过锡尔河,在克勒孜奥尔达附近进行勘探。俄军直接反击,直接大炮开轰。

  “用火炮打掉他。”

  在克勒孜奥尔达的要塞里,一名满脸络腮胡的俄军军官,正在指挥士兵战斗。随着他的命令,几名士兵从后方赶了过来。他们提着炮弹赶来,塞入火炮中直接冲着伊朗骑兵开打。

  “快跑!”

  伊朗骑兵马上离开,但还是波及到一些人。看着击中了敌军,俄军上下都笑出声。

  他们笑出声,伊朗将领也笑出声了。而且这还是总督大人亲自领军探查,这下开打理由就有了。

  比起伊朗在河中的联络,俄军在哈萨克的信息传递就是灾难。只有天气好的情况下才能传递消息,克勒孜奥尔达想要传递消息,还得顺着锡尔河进入咸海才行。

  “总督,虽然这次俄军只是驱赶,不过我们也需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他们对这里的重视不亚于我们。”叶海亚旁边的副官说道。

  “说的没错,我记得在高加索与其战斗的时候,这些俄军军队除了斗志昂扬,其他战术都没有,就是一股脑的冲锋。一根筋一样,而我们当时的火力让这些人吃到了苦头。

  不过,他们在这里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非常重视的地步。哈萨克人的动乱就够他们平定的了。”

  听着叶海亚的话,另一位将领尼亚佐夫也感叹着说到。“这正是让我感到恐惧的一点。这些俄军正在快速的成长,而且配合其近乎魔怔的忠诚,必将是我国最大的威胁性。所以为了保证我国能够应对这种威胁,我们要加大对部队的训练,同时也要想办法利用新装备和技术演练新战法,才能应对这个最大的敌人。毕竟这个国家太大资源又多人口也众多,我们不想其他办法,几乎很难对其有抗衡的实力。”

  这也是不少人的想法,俄国太大了,把欧洲全都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俄国的面积。领土大,那他可以应用的资源自然也多。而英国只不过靠着先发优势而称霸世界,可以说,未来一定有俄国的势力范围。

  “你说的没错,我们现在我们回去好好讨论一下情况,就算不能打这里,浩罕也是没问题的。”

  叶海亚决定快速解决中亚问题,不管是浩罕还是俄国,他两总得没一个。

第282章 圣彼得堡(一)

  “波斯军队最近跨过锡尔河的举动越来越多,并且开始在阿克蔑什特要塞附近活动,而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目前在该地区活动的波斯军队有60多人。”

  在鄂木斯克的总督府里,俄国在哈萨克的总督康斯坦丁.考夫曼正在听手下的报告。

  在听完报告之后,考夫曼开口说道。“各位都说说吧。”

  等到他话音落下,不少人将目光转向别列斯科夫。因为这是军事上的事,所以需要这位军事狂人来答复最好。

  “波斯的举动是是对伟大的俄罗斯帝国的试探,他们在试探我国的反应。这和在克里米亚战争时一样,都是在针对伟大的俄罗斯。所以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必须以最强硬的态度反击。”

  没等总督和军官发言,目前担任总督副手的阿拉克切耶夫就站出来率先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让他如此做的除了因为帝国不可能退让之外,还有他自己揣摩上级的心思在里面。

  在阿拉克切耶夫发言之后,别列斯科夫也开口说道。“没错,我们对于波斯的挑衅要严厉的反击,不然帝国的外部环境会因为这次的忍让而变得更加的恶劣。”

  其他人在看到连续两位表达了态度之后,也是纷纷发言到。

  “帝国不能有任何退缩的举动,不然这些那些敌视俄罗斯的国家会一拥而上,纷纷针对我国的。”

  “没错,上次帝国为了和平对波斯的退让,让他们觉得可以侵犯俄罗斯的利益,他们这么想就错了,这次一定要让他们尝尝帝国的厉害。”

  等到所有人都发言之后,考夫曼才开口说道。“关于波斯人挑衅的事就交给圣彼得堡,让陛下裁决。另外征服计划不能因为此事受到影响,必须全力保证计划得到有力的执行。”

  不过这个时候沙皇可能没时间讨论这个,他正忙着迎接另一位当事人,伊朗沙阿的到来。

  “尊敬的亚历山大陛下,感谢您邀请我来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宏伟让我深感震撼。。”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叶卡捷琳娜宫迎接了纳赛尔丁,这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和伊朗沙阿的第一次会面。

  “欢迎您,沙阿陛下。您的到来是我们两国的荣幸。希望我们能在这次会面中找到共同利益。。”

  纳赛尔丁以和平为切入点,和亚历山大二世讨论起来。俄国和伊朗之间的边境摩擦需要解决,但只靠两个君主之间的对话显然是不行。

  “我也希望如此。近年来,我们两国在边界问题上有些分歧,尤其是河中地区的领土争议。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坐下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马上说:“我完全同意。边界问题确实需要妥善处理。中亚的局势复杂,但我们俄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希望这些地区能够保持中立,而不是成为冲突的源头。

  俄国愿意与贵国合作,确保边境的稳定与和平。不过,我们也希望贵国能够承认俄国在里海地区的利益。

  此外,我还希望加强我们两国的贸易关系。我国对贵国的丝绸、地毯和香料非常感兴趣。”

  亚历山大准备以贸易作为交换,让伊朗承认俄国目前的边境。但纳赛尔丁明显不想这么做。

  “我能理解贵国对担忧,但河中地区自古以来与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联系。这不能忽视。如果贵国继续向这些地区扩张,伊朗将不得不采取行动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但俄国在中亚的利益也是基于地缘政治的现实。我们愿意与贵国合作,确保这些地区的稳定,而不是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纳赛尔丁的表情变得严肃:“这是威胁吗?”

  亚历山大沉声道:“当然不是,时代在变。野蛮的游牧部落威胁商路安全,俄国必须承担‘文明使命’——正如我们驯服西伯利亚一般。若你们能承认俄国对哈萨克的主权,我们愿保证伊朗在河中的权益。”

  虽然这里面划分了势力范围,但还有很大的不确定空间,比如清国的西北地区也属于中亚。确立了两国边境,而俄国再打清国,逼迫清国割让土地,那俄国就在中亚对伊朗形成压制。

  “我觉得应该将清国拉上,这样才能为和平做出贡献。”

  一听要将清国拉上,亚历山大知道纳赛尔丁要做什么。无关乎是要确保三国之间的边境,不能有任何国家破坏。

  亚历山大沉思片刻,缓缓点头:“你的提议有道理。清国作为中亚的重要力量,确实应该在这次谈判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可以邀请清国代表参与讨论,共同确立三国在中亚的边界和权益。”

  纳赛尔丁心想,这俄国这么快就妥协,不对啊,他们应该是看不起清国的,怎么会突然这样。

  纳赛尔丁心中暗自警惕,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微笑着回应:“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尽快安排一次三方会谈。”

  亚历山大点头表示同意:“我想地点上,德黑兰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召集各方代表,展开正式谈判。”

  纳赛尔丁心中一动,意识到亚历山大的真实意图——俄国人并非真心想要清国参与,而是想借此机会先与伊朗达成某种默契,甚至可能暗中划分势力范围,等到清国无力顾及中亚时,再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利益。

  想到这里,纳赛尔丁决定暂时不揭穿亚历山大的意图,而是顺着他的话说:“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先进行双边会谈,初步讨论一些原则性问题。等到清国局势稳定后,再邀请他们加入正式谈判。”

  亚历山大满意地点头:“这是个明智的决定。我们可以先就一些关键问题达成共识,比如商路的安全、边境的划定以及各自在当地的权益范围。”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心中却已有了新的盘算。他知道,俄国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对中亚的野心,而清国的衰弱正是他们扩张的绝佳时机。他必须在这场博弈中谨慎行事,既要避免与俄国直接冲突,又要确保伊朗的利益不受损害。

  “那么,我们可以在德黑兰举行一次双边会谈,”纳赛尔丁提议道,“具体细节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进一步商定。”

  亚历山大欣然同意:“很好,我会立即通知政府,准备派遣代表团前往德黑兰。期待我们的会谈能够为未来的和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两人再次握手,表面上达成了共识,但各自心中都清楚,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中亚的未来,仍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第283章 圣彼得堡(二)

  纳赛尔丁下榻于冬宫附近的皇家招待所。冬宫的金碧辉煌让他印象深刻,尤其是其内部装饰的奢华和艺术品的丰富,让他感受到俄国皇室的雄厚财力与文化底蕴。

首节 上一节 103/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