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波斯帝国1845

波斯帝国1845 第102节

  是的,拆分。匈牙利王国面积占奥地利的一半,这不就是给他们底气吗。拆分就行了。

  而且,匈牙利国内匈牙利人也没有占多数,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民族占比都不少。不如一块一块拆解,然后组建一个平衡的国家。

  纳赛尔丁提出,将匈牙利拆出以罗马尼亚人为主的特兰西瓦尼亚公国、以克罗地亚人为主的克罗地亚公国、另外北部以布达迪斯拉发为首府的省份建议也拆出来,就给匈牙利留下他们人口多的地方,这样他们也不会惹事了。

  这个大胆的计划吓了弗朗茨一跳,如此暴力的拆开恐怕会引起匈牙利人的二次革命。但不拆,那就要忍受匈牙利人无休无止的麻烦;拆了虽然会马上有困难,但对未来是很好的。

  不过目前来看,还是先将奥地利地区弄好再讨论匈牙利问题。弗朗茨则和纳赛尔丁私下签订了许多协议,其中包括德黑兰—维也纳铁路建设文件。

  这条铁路由即将成立的奥地利铁路公司以及伊朗铁路公司进行建设,两个铁路公司共同组建东方铁路公司负责在奥斯曼境内的建设。

  不过伊朗实在不适合出面对奥斯曼进行讨论,所以就让奥地利出面争夺铁路建设。

  而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弗朗茨也开始了铁路国有化进程。目前奥地利手中的国有铁路占55%,因为财政困难不得不出售一批铁路。现在他们准备重新建设,自然国有铁路公司是要建立的。

  弗朗茨决心发展奥地利的经济,如同特蕾莎女王的财政改革,弗朗茨也要推行自己的经济变革。

  铁路国有只是第一步,包括整顿货币、推动出口等都是他要制定的法案。没有钱,一切寸步难行。

  当然,这后面也有伊朗和法国资本的推动。在维也纳设立的奥地利发展银行就是伊朗王族和法国银行家合资建设的,他们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捷克地区的玻璃厂。

  而他们也得知了奥地利要成立国营企业的消息,自然是准备投资入股。而为了经济,政府自然也欢迎他们投资。

  此时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场关乎巴尔干局势的大会正在召开。包括英法奥俄普,以及奥斯曼和伊朗,还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罗马尼亚四国特使都来到维也纳,为自己国家的独立和扩张据理力争。

  奥斯曼不愿意割让全部的巴尔干,但对方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要一个一个来。

  他先去找了罗马尼亚特使,承诺会让他们独立以及获得多布罗加地区;再然后是塞尔维亚,愿意让他们扩张到尼什。

  这样就解决了两个,希腊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妥协的。而保加利亚,奥斯曼愿意让他们成为一个自治体,不过只能维持现在的边界。这是他们最大的诚意了。

  而对那些欧洲大国来说,英国要维持奥斯曼的完整,奥地利只对波斯尼亚有兴趣,唯一需要防备的就是俄国,自己刚被伊朗打趴下,俄国难道就不想复仇?

  经过一个月的谈判,最后的结果就是:保加利亚地区分为三部分,保加利亚、东鲁米利亚及马其顿;沙俄仍持有比萨拉比亚。承认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主权名义上仍归奥斯曼帝国,但行政管辖权则归奥匈帝国。

  目前来看,这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条件。接下来就是各国条约签订了。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条约,奥斯曼和伊朗之间还有一系列的密约。

  奥斯曼知道伊朗和奥地利之间走得近,为了让伊朗在奥地利面前说说好话,奥斯曼和伊朗暗中签订协议。提出将叙利亚和耶路撒冷地区的铁路修筑权给伊朗,同时在塞浦路斯、克里特和罗德三岛拥有外交优先权。

  如果不是需要伊朗,恐怕奥斯曼也不会轻易给予这么多利益。这三个岛屿奥斯曼掌控力度太弱,让出去也无妨。但殊不知,伊朗也是想要这些岛屿。他们个个把持这海上的重要位置,如果落到英国或者希腊手里,那伊朗就别想冲出东地中海了。

  而且,战争结束后,伊朗的商品在奥斯曼的份额快速提高。由于成本低,伊朗商品变得比法国还受欢迎。加上奥斯曼缺钱,只能将自己国内的权利转让给国外换取钱财。铁路和矿产勘查就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利。

第278章 东地中海的暗流

  位于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扼守着连接爱琴海和地中海的多条水道,是东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战略要地。

  狭长型的克里特岛相当于爱琴海的门户,连接着爱琴海的地中海的多条水道。而爱琴海是黑海和地中海之间航运往来的必经之地。该岛有滑石、褐煤、石膏和少量的铜与铁矿资源。因此采矿业发达,这也是岛上为数不多的财富来源。

  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希腊本土脱离了奥斯曼帝国,但克里特岛仍然被奥斯曼帝国控制。具体政权也由岛上的几个重要家族控制,随着局势变化,这里也要不平静了。

  米佐塔基斯家族在克里特岛上生活超过700年,他们从东罗马帝国时就在这里定居,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被纳入东正教米利特阶层。奥斯曼总督也需要和他们家族合作才能推行政策。

  看着面前的礼物,家主利奥.米佐塔基斯还是友好的问候了对面的萨迪格。

  “感谢萨迪格先生的礼物,没有想到贵国竟然对克里特这么有兴趣。”

  萨迪格哈哈一笑,“哪里的话,我国一直秉承着和平友好的概念前来交流,沙阿对岛上的历史非常有兴趣,这才让我来和阁下讨论具体情况。”

  具体情况,米佐塔基斯来了兴趣。“贵国想要谈什么?”

  萨迪格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对方。还说道:“我知道阁下对奥斯曼不满,岛上也是不少人想要加入希腊。但您有没有想过,在奥斯曼和希腊中间的第三条路。”

  米佐塔基斯反应过来,“你,是说……”

  对方点头,“正是,阁下在岛上的威望无人能及,为什么不自己宣布独立呢?”

  米佐塔基斯马上站起来,呵斥萨迪格。“阁下难道要让我做出这样的事情,岛上所有人都是希腊人,我们无时不刻都想念我们的家乡。”

  这也是没错,现在的希腊民族主义成为爱琴海最重要的思想。实现一个完整的希腊是所有希腊人的使命,没有人能够阻拦。

  萨迪格摇摇头,开口说道:“话是这么说,但您这么没有想过,要是雅典算账的话,您的财产恐怕就保不住了。”

  对方说不出话来,但一想也很生气。克里特岛上所有有头有脸的家族不都是这样吗,通过贿赂奥斯曼官员来谋取利益。

  “你这是威胁吗?”

  “不,我只是实话实说。您如果认为统一的大意比您的财产要值钱,那就当我没说,我马上离开。”

  说着,萨迪格准备离开,但被利奥叫住。这下可是捅了他的心一刀。

  克里特岛主要看矿产和农业出口为经济命脉,这些都被当地的家族掌控。克里特岛七个家族掌控着78%的耕地以及86%的矿产资源,他们依靠这些,加上和奥斯曼官员勾结,通过内部消息从中赚取暴利。而希腊最近正在严惩那些帮助奥斯曼的人,而奥斯曼也在清除投靠的希腊人,克里特因为在海外所以还没有被波及。

  萨迪格这么说,真是勾起了他恐怖的念想。他的财产可不能被夺走,必须要守护住。

  “不过话说回来,克里特其实也不是没有独立的想法。只不过现在民众还是倾向和希腊统一。”

  这的确是潮流,如果有民意调查的话克里特会以超过80%的支持率加入希腊。但民调也是可以被改变的,他永远代表不了真正的民意。特别是西方的民意调查。

  “这您不用担心,我相信岛内的民众都是支持独立的。他们认为还是靠自己才好。”

  萨迪格能这么说就是因为一切都弄好,就差他这一脚就完成了。克里特岛上有40%的人都是教徒,在伊朗和奥斯曼的战争结束后,当地开始了火速皈依,由逊尼派改成什叶派。

  而且萨迪格也排查了一些东正教家族,挑选出最能选择独立的来合作。只要花的钱够多,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没办法,东地中海也是伊朗主要施加影响的地方。就差一点点就能到海边了,不得提前布局。

  塞浦路斯伊朗已经设立了领事馆,并且引导当地民众改信什叶派。当地生产的商品大多出口到奥斯曼和伊朗,当地的什叶派信徒也开始组建私人军队维持当地秩序,住在这里的希腊人感到无力,纷纷搬走,而什叶派民众则大量增加。

  奥斯曼对塞浦路斯的态度非常强硬,多次登岛展开屠杀。

  除了塞浦路斯和克里特,以罗德岛为主要基地的十二群岛也是伊朗重要的发力对象。这些东正教徒多的地方,伊朗都以温和的形式让他们离开当地,前去巴尔干定居。

  而对于奥斯曼在剩余中东领土上的基督徒,伊朗就不那么温和了。特别是马龙派,这就是个超级不稳定因素。必须连根拔出。

  在他们的聚集地贝鲁特,针对马龙派的袭击越来越多,甚至超过了犹太人的袭击数量。当地的总督也处于半独立状态,他们开始暗中听德黑兰的命令,驱逐马龙派。

  米佐塔基斯来不及多想,比起希腊统一的自豪,他还是更想保住自己的财产。于是就答应下来。

  不仅是他这一家,还有其他4家当地德高望重的家族也在金钱攻势下决定让克里特独立。他们决定成立克里特国民大会,资金和武器由伊朗支持,最终目的是推动克里特岛独立。

  萨迪格在东地中海的游说任务基本都圆满成功,他在保加利亚推动保加利亚独立;在布加勒斯特游说两个公国合二为一;在克里特又让当地走向独立。这些事情先后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耗费物资和资金超过360万里亚尔。相信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第279章 秘密协议

  在距离布拉格不远的森林,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理想的狩猎场。

  纳赛尔丁一身猎装,与同样打扮的弗朗茨拿着猎枪,漫步在密林中。不过虽然有猎狗和护卫人员的帮助,猎物一个个都冒出来,但是两人都没有将注意力放在猎物身上,而是进行着一番唇枪舌战的争论。

  “弗朗茨,奥地利的情况很危险。北有普鲁士、南有意大利、西有法国、东有俄国,现在的奥地利就处于四面包围中。”

  纳赛尔丁的分析让弗朗茨吓了一跳,他赶紧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弗朗茨,我是伊朗的沙阿,不是奥地利的皇帝,这个问题应该由你来解决。”

  “那你就假设自己是奥地利皇帝,以你的方式做个选择吧。”

  没想到弗朗茨直接说这样的话,或许这是想为此作参考吧。

  “如果是我的话,那我会放弃在德意志邦联的掌控,专注在意大利和奥斯曼用力。这主要是由奥地利的基本情况而定。”

  没想到纳赛尔丁一开口就是王炸,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已经掌控德意志地区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解散,奥地利虽然有德意志邦联永久会议主席的名号,但副主席普鲁士正在快速追上,特别是他们那个特使俾斯麦,直接打破了奥地利在邦联议会的主导权。

  与其在邦联里争夺权利,不如转头南下,争夺意大利和巴尔干地区。目前奥地利还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巴尔干也掌握着波斯尼亚,而奥斯曼也在逐渐退出,在俄国进入前在当地施加影响,可以最大化奥地利的利益。

  弗朗茨对纳赛尔丁的选择有些惊讶,要知道国内大多数贵族是支持大德意志方案,即德意志邦联全部整合成一个国家。

  但是随着奥地利皇帝对于大德意志方案的拒绝、普鲁士实力的不断扩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趋势:民族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大德意志方案渐渐被德国人所放弃。

  不过这个方案也的确执行不了,因为普鲁士和奥地利均控制着大量的非德意志民族领地,例如匈牙利、达尔马提亚、普属波兰,它们不想牺牲自己的领土来换取全民族统一。

  为此一些人提出了大奥地利方案,也就是把所有奥地利、普鲁士、其他德意志邦国的领土全部包括,成为一个中欧巨型国家。这个方案的难度过大。首先它无法让德意志民族主义者支持,因为他们认为该方案无非是加强了哈布斯堡皇室,且奥地利帝国境内的非德意志人数量过多且难以同化,也与最初统一德意志人的基本设想背道而驰。

  “这的确是个办法,但可行性太低。我的家族统治这里已经几百年了,现在说放弃就放弃,实在是有些难为情。”

  原来是放不下面子,纳赛尔丁随后说:“我只是按照对奥地利最好的方向来进行规划,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纳赛尔丁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别的。“最近意大利地区可是非常热闹,我看撒丁是要统一意大利。你的威尼斯就危险了。”

  纳赛尔丁的话让弗朗茨感到点忧心,虽然他不认为仅凭撒丁就能打败奥地利。但如果对方又摇人的话,不管是普鲁士还是法兰西,奥地利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与周边的列强相比,撒丁王国的整体实力依然较弱,无法独自完成统一。因此,撒丁王国选择了依靠外部势力的方式,逐步完成了意大利统一。撒丁王国制定的目标是先北后南的办法。先统一意大利北部,意味着首要敌人就是奥地利。

  去年的战争中,法撒联军大破奥地利军队,奥军退至威尼斯地区。意大利借机收复了包括伦巴底、摩德纳、帕尔马在内的中北部地区

  意大利统一的最初目标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的两西西里王国面积广阔,既是封建统治的堡垒,又和北方有极大的文化差异。所以一开始意大利统一就没加上他。

  纳赛尔丁再次给弗朗茨一个建议,可以让他的弟弟马克西米利安去两西西里当国王。现在的弗朗切斯科国王看着已经掌控不了局势了,如果让撒丁统一两西西里,那局势会极大恶化。

  所以,不如让哈布斯堡的君主前去看看,说不定能顶住撒丁的进攻。

  弗朗茨记下了这个策略,随后说:“话说回来,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一下。”

  “什么事能难倒你这个奥地利皇帝?”纳赛尔丁疑惑。

  弗朗茨这才说道:“听说在东方有一支雇佣军团,不知道雇佣他们驻扎在威尼斯,价钱好商量。”

  没错,弗朗茨看上了伊朗在远东的雇佣军团。这支雇佣军在战斗力方面甚至比奥地利正规军队还厉害,说不定能对付一下撒丁军队,这样奥地利还能将在威尼斯的军队调往北方。

  “这应该是贵国政府想的……”

  “不不不,雇佣的费用由我自己出。”

  对方诚意这么大,纳赛尔丁也不好说什么。谁让他是自己的挚友呢。

  在说定后,打猎活动也算告一段落,两人返回布拉格稍事休息后,又开始了谈天说地。

  两位君主的私人友谊对两国来说无疑是加分的,针对同一个敌人奥斯曼,两位君主在布拉格签订布拉格密约。

  根据密约,奥地利和伊朗划分在奥斯曼的势力范围。以博斯普鲁斯海峡为边界,以西归奥地利,以东为伊朗。至于君士坦丁堡则为中立地区。

  两国将共同推进东方铁路的建设,同时如果任意一国面对俄罗斯的威胁时,另一国则必须支援。

  奥地利已经彻底得罪俄罗斯,既然如此,那就和伊朗合作,让俄国的海军永远出不了黑海。君士坦丁堡不管是对哪个宗教来说都是非常重要,既然如此,那就保持中立,就像瑞士或者瑞典那样,谁也不打,这样对维持地中海和平至关重要。

第280章 河中(一)

  一晃纳赛尔丁在奥地利待了有三个月,在这么待下去恐怕谁都有怨气了,他和弗朗茨在布拉格就此别过。而普鲁士、丹麦和瑞典三国因为时间问题不得不取消行程,沙阿决定直接前往他在欧洲唯一还没有去过的大国——俄罗斯。

  对于伊朗沙阿的访问,俄国国内也是极为重视。各种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亚历山大甚至亲自过问情况。争取要将欢迎仪式做的最好。

  不过他们在圣彼得堡再怎么准备,在中亚地区还是得和伊朗争夺势力范围。

首节 上一节 102/2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