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1845 第104节
在俄国官员的陪同下,纳赛尔丁参观了冬宫的艺术画廊。墙上挂满了欧洲大师的油画,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到巴洛克时代的鲁本斯,每一幅画作都让他驻足良久。他尤其对一幅描绘波斯宫廷生活的油画产生了兴趣,画中的细节栩栩如生,仿佛将他带回了德黑兰的皇宫。
在珍宝馆中,纳赛尔丁看到了无数珍贵的宝石、黄金制品和古代文物。其中一件镶嵌着巨大钻石的皇冠引起了他的注意。俄国官员自豪地介绍,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珍藏,象征着俄国皇室的荣耀与权力。
冬宫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俄国皇室的严谨礼仪。从侍从的着装到宴会的布置,无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纳赛尔丁注意到,即便是最普通的仆从也举止得体,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平。
而在冬宫的晚宴上,纳赛尔丁与众多俄国贵族和外交官进行了交流。
俄国贵族对纳赛尔丁表现出表面的尊敬,但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东方国家的优越感。一位公爵在交谈中提到“文明的使命”,暗示俄国在中亚的扩张是为了“开化”当地民族。纳赛尔丁心中不悦,但并未表露,而是巧妙地回应:“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智慧,值得尊重。”
纳赛尔丁的回应让那位公爵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点头附和道:“当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我们俄国也一直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共同促进文明的发展。”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举杯示意,心中却对这位公爵的虚伪感到不屑。他知道,俄国贵族口中的“文明使命”不过是掩盖其扩张野心的借口。但他也明白,此刻并非争论的时机,而是需要以智慧和耐心应对。
一位伯爵夫人走到纳赛尔丁身旁,微笑着说道:“尊敬的沙阿,我听说波斯的诗歌和音乐非常优美,不知道您是否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仿佛在暗示波斯的文化只是“异域风情”,而非真正的文明。
纳赛尔丁淡然一笑,回答道:“波斯的诗歌和音乐确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们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我们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如果夫人有兴趣,我很乐意邀请您访问伊朗,亲自感受我们的文化。”
伯爵夫人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纳赛尔丁会如此从容地回应。她勉强笑了笑,点头道:“那真是令人期待。”
宴会继续进行,纳赛尔丁与其他俄国贵族和外交官的交谈中,逐渐察觉到他们对伊朗的态度——表面上友好,实则充满算计。
沙阿在宴会中保持着从容的姿态,尽管他敏锐地察觉到俄国贵族们言辞背后的傲慢与算计,但他并未流露出任何不满。他知道,作为一位君主,此刻的表现不仅关乎个人尊严,更关乎国家的形象与利益。
几位俄国外交官在宴会上试探纳赛尔丁对中亚局势的看法。他们提到清国的内乱,暗示俄国可能在中亚进一步扩张。纳赛尔丁谨慎回应,强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提议通过多边协商解决边境问题。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回应道:“边界问题确实需要双方的智慧与耐心来解决。伊朗一直致力于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但我们也会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他的语气温和却坚定,既表达了合作的意愿,也明确划定了底线。
纳赛尔丁的回应让几位俄国外交官面面相觑,他们显然没有料到这位来自东方的君主会如此从容且坚定。其中一位外交官试图进一步施压,语气中带着一丝挑衅:“沙阿陛下,中亚的局势复杂多变,单靠和平协商恐怕难以解决所有问题。俄国作为这一地区的强国,有责任维护秩序。您不觉得伊朗也应该为此做出更多贡献吗?”
纳赛尔丁目光平静,缓缓答道:“维护和平是每个国家的责任,真正的秩序应当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而非强权与干涉。伊朗愿意与各国合作,但我们绝不会以牺牲主权为代价换取所谓的‘秩序’。”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指俄国外交官的试探。对方一时语塞,只得勉强点头。
宴会的气氛在纳赛尔丁的巧妙应对下逐渐缓和,但暗流依旧涌动。一位年长的俄国将军走到纳赛尔丁身旁,低声说道:“沙阿陛下,我年轻时曾在中亚征战,深知那片土地的复杂。您作为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明白,有些时候,妥协比对抗更为明智。”
纳赛尔丁侧目看了他一眼,淡淡回应:“将军,真正的明智并非一味妥协,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寻找共赢的途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保持独立与尊严,才能赢得他国的尊重。”
将军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举杯示意:“您的智慧令人钦佩,沙阿陛下。”
宴会结束后,纳赛尔丁回到下榻的宫殿,召集随行的官员进行密谈。他神情严肃地说道:“今日的宴会让我更加确信,俄国对伊朗的野心并未减弱。他们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施压,甚至可能在中亚采取更激进的行动。我们必须同时加强其他大国的联系,以平衡俄国的影响。”
阿卜杜拉说道:“沙阿,俄国亡我之心不死,是不是要在河中和他们兵戎相见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夜色,继续说道:“战争只是最后手段我们需要的是智慧和策略。英国人一直对中亚虎视眈眈,他们不会坐视俄国独大。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英国的支持。”
阿卜杜拉点头表示赞同,但仍有疑虑:“沙阿,英国人向来狡猾,他们未必会真心帮助我们。若他们只是利用我们牵制俄国,最终坐收渔利,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纳赛尔丁微微一笑,转过身来:“你说得对,英国人确实不可全信。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们。我们还需要与其他大国建立联系,只有形成一个多边的外交网络,才能让俄国不敢轻举妄动。”
第284章 圣彼得堡(三)
亚历山大二世也在和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讨论对伊朗的策略,之前在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让俄国威望一落千丈,更不能在中亚这个地方输波斯一局。
“陛下,我认为我们对波斯应该采取灵活的策略。既要避免直接冲突,又要确保我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被削弱。
我国现在必须先稳定哈萨克地区的统治,等稳固后再徐徐图之。”
亚历山大二世微微点头,目光深沉地注视着地图上的中亚地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依然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头。他知道,俄国不能再承受一次重大的外交或军事挫折,尤其是在中亚这片充满战略意义的土地上。
“戈尔恰科夫,你的建议很中肯。”亚历山大二世缓缓说道,“哈萨克地区确实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只有稳固了那里的统治,我们才能进一步向波斯和更南的地区施加影响。”
沙皇的手指轻轻划过哈萨克草原,随后向南移动,停留在波斯和更远的印度边界。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权衡着每一步的利弊。
戈尔恰科夫沉思片刻,随后说道:“陛下,您的担忧非常有道理。英国的确是我们在中亚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直接与波斯发生冲突可能会引发英国的强烈反应,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在印度和中亚地区加强军事存在。因此,我建议我们采取一种更为隐蔽的策略。”
“隐蔽的策略?”亚历山大二世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提议产生了兴趣。
“是的,陛下。”戈尔恰科夫继续说道,“我们可以通过支持波斯内部的某些势力来间接施加影响。臣听说波斯的一些部落首领们对他们的政府的统治并不完全服从。如果我们能够与他们建立联系,提供一些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他们可能会成为我们在波斯内部的盟友。这样一来,我们既不需要直接与波斯政府对抗,又能够逐步扩大我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亚历山大二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这个策略听起来很有可行性。不能让波斯人察觉到我们的意图。
不过,我们必须小心行事我们必须确保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不能有任何疏漏。克里米亚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我们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戈尔恰科夫郑重地点头:“陛下放心,我会亲自监督这项计划的实施,确保万无一失。”
俄国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在确保俄国腹地不受威胁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出海口。接下来的三方会谈特别重要,但充其量也就是拖延时间而已。
这次纳赛尔丁出访俄国,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签署了伊朗和俄国之间的贸易协定。两国之间的商品可以获得更多的份额,但基本上就是原材料和手工业品。伊朗的水果、地毯,俄国的木材,这是贸易份额最大的产品。
纳赛尔丁离开了俄国,双方已经定下来要在德黑兰讨论河中情况。那他自然是要回去准备的。
“沙阿,俄国就是仗着他们人多,可实际上他们的工业甚至比不上我国。到处都是破旧的机器,尽管已经废除的奴隶制,但地主仍然抵抗政令,死活不放人。而且那些农民也是没有钱付赎金,看样子还得为他们打工。”
阿卜杜拉经过这几天的考察,得出这个结论。俄国目前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基础设施,想要发展工业没有国外资本根本不行,看样子沙皇只能满世界的找钱,恐怕伊朗也能进去投资。
他接着说道:“沙阿,俄国就是仗着他们人多,可实际上他们的工业甚至比不上我国。”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他们的工厂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连最基本的纺织机械都要从英国进口。”
纳赛尔丁微微点头,但目光依旧停留在那份协议上。阿卜杜拉的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并非全无道理。俄国的工业确实落后于西欧,但俄国的体量和军事力量,依然是伊朗难以企及的。
“你说得对,但我们不能低估俄国人的野心。”纳赛尔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冷静,“他们在中亚的扩张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多的行动,河中地区就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说到这个,阿卜杜拉马上提出,必须要掌控锡尔河这一重要的河流。以河为边界对伊朗的未来可能有些不利影响。
纳赛尔丁听到阿卜杜拉提到锡尔河,眉头微微一皱,目光再次落在中亚的小型地图上。锡尔河蜿蜒流淌,穿过中亚的广袤草原,最终注入咸海。这条河流不仅是中亚地区的重要水源,更是连接波斯与河中地区的战略要道。
“锡尔河……”纳赛尔丁低声重复了一遍,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河流,“你说得对,阿卜杜拉。如果以锡尔河为边界,我们的未来确实会受制于人。”
阿卜杜拉见沙阿认同自己的观点,立刻继续说道:“沙阿,锡尔河不仅是水源,更是交通要道。如果我们失去对锡尔河的控制,俄国人就可以轻易地切断我们与哈萨克地区的联系。”
纳赛尔丁点了点头。他知道,阿卜杜拉的话并非危言耸听。锡尔河不仅是地理上的屏障,更是伊朗未来的生命线。如果失去这条河流,伊朗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等回到德黑兰后,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纳赛尔丁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我们必须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确保在锡尔河问题上不落下风。”
阿卜杜拉郑重地点头:“是,沙阿。我会和大维齐尔说好。”
纳赛尔丁微微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锡尔河奔腾的河水。他知道,这条河流不仅是伊朗的屏障,更是伊朗未来的希望。而他,必须竭尽全力,为国家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285章 大维齐尔想要殖民地
在德黑兰,阿米尔正在查看伊朗的各种情况。
此时的伊朗终于有点工业的底子了,奥斯曼和俄国可以远远的看着伊朗快速前行。证券交易所、银行、铁路等新因素加入进来,给伊朗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维齐尔,我们在河中发现了大量的金矿,总督希望我们能够投资生产。”
阿米尔看着河中的奏折,自从叶海亚出任河中总督以来,不是要钱就是要人。但现在伊朗东西两面都要这两个,而西面是重要的投资地,自然要委屈东面了。
当然比起这个委屈,秦尼斯坦和远东地区的委屈就更大了。他们的定位就是商业型殖民地,自然要给德黑兰献上资金。
远东殖民地包括琉球国和鹿儿岛的部分租界,基本上没法耕种,既然要在商业和金融上想办法。琉球王派遣使者正在赶往德黑兰,请求面见沙阿。
由于伊朗允许琉球向远东朝贡,加上对当地的扶持,尚泰也没有心思反对,起码他们比萨摩藩好太多了。
在婆罗洲的兰芳也开始发力,通过引入新机器和方式,当地的黄金产量上升到每年380万里亚尔。极大稳定了里亚尔的币值,不管是贸易还是国内使用,民众都习惯使用。
在过去十年里,伊朗的铁路网络迅速扩展,连接了主要城市和工业区,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贸易和资源流通。银行系统也进行了改革,使得资金流动更加高效和安全。
尽管伊朗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他继续推动改革,力求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确保伊朗能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站稳脚跟,并最终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强盛。
“河中地区政府最近的确忽视了,当地的人口和资源对伊朗是个重要的补充点。从财政部拨出600万应该可以吧?”
此时前任财政大臣因病辞去了职位,新任大臣穆沙拉夫是对财政平衡非常紧盯的人。让他进行赤字财政,怕是比登天还困难。
果不其然,穆沙拉夫立刻就发出反对的意见。
“首相,对于叶海亚总督的计划,我个人从原则上还是支持,只不过这花费也太多了吧,600万里亚尔的投入,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面对财政大臣的话,工商大臣帮阿米尔辩解道。“这些钱一点也不算多,我已经算过了,不管是人员组成,还是经费开支都很合理。对比之后的收益,已经算很不错了。”
河中地区工商部已经派人调查过,虽然耕地比不过其他国家,但当地和埃及一样可以种植棉花,还拥有大量的矿产。撒马尔罕等城市也是重要的商贸地点,如果好好治理,十年内肯定能收回成本。
但是对于穆沙拉夫来说,虽然这个投资回报很诱人,但是让财政部在四五年内,每年减少大量的收入,这个要求很难满足。
更何况,现在伊朗各个地方都要钱。奥斯曼的大使已经两次请求赔款延迟,理由是拿不出来。气的他差点拿着枪想要将对方头上打个窟窿,要不是有人拦着,恐怕要闹出外交事件。
“大维齐尔,目前财政部的情况你也是了解的,去年因为战争的因素,我们已经支出了4000多万里亚尔,而在今年由于开发新领土,又是一笔总额高达7000万里拉的支出。而且按照计划在明年还需要投入1200万里拉。首相你应该知道这几年财政的缺口,再这样没有节制开支下去,那么财政破产并不是没有可能。另外……”
阿米尔没想到财政大臣突然之间炸毛了,将财政部一股脑的事情都倒了出来。但这也不怪他,换了任何一个人来担任财政大臣,面对这样的情况,和这位都差不多。
“既然如此,那么你看看是不是从其他地方减少一些开支,将这个钱凑出来?”阿米尔问道。
对于和颜悦色的首相,穆沙拉夫一脸苦涩的说到。
“没有了,目前政府哪里还有能削减开支的地方啊,目前每个部门的开支都是精心计算过的,想要削减是根本做不到。虽然秦尼斯坦每年能提供600万里亚尔的资金,但这笔钱已经划入地方经费了,不能动。”
说起秦尼斯坦,阿米尔眼前一亮。“说起来,那个叫越南的国家是不是还在?”
佩泽什基安莫名其妙,但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是的,自从他们割让了土地后,就一直安安静静的待着,虽然有些时候想要进攻,但都被摁住了。”
“既然是这样,不如直接把他们纳入秦尼斯坦。”
众人一听这个提议,马上炸毛,特别是穆沙拉夫。战争就意味着花钱,看看欧洲,哪个国家在战争的时候不花个天昏地暗,最差也得是个五年财政紧缩。
“这次不用从本土征集军队,在秦尼斯坦的军队就可以。根据总督发回的情报,越南这几年根本没有锐意进取的样子。他们的君主继续享乐,这是我们的机会。
而且,当地丰富的耕地和渔业资源也是我们需要的,只需要打下越南,那么这最后一块拼图就完成了。”
现在的秦尼斯坦也的确不太好看,加上越南才够完美。而这几年这里提供的资金也是非常多的,能靠着当地几百万人提供这些资金也是挺厉害。而听说越南国内也有不少人,如果拿下这里,可以进一步扩大收入。
“这真的可以不用花费一分钱吗?”,穆沙拉夫疑惑的问道。
“花钱是必须的,就是少点。可以让士兵在当地获得土地和战利品来弥补部分开支。不过还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我们和远东的关系不能因为这个事情而断绝。”
虽然琉球乖乖的朝贡,但越南不同。他们和远东是陆上邻国,如果对方想要援助那直接就过来了,不像琉球和他中间隔着海洋。
“如果真是这样,那的确可以。”
穆沙拉夫最后还是同意了,只要能减少点支持,啥都行。
第286章 有客人
阿米尔坐在桌前,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在奥地利发回的协议和东非殖民地的战报之间来回游移。沙阿与奥地利皇帝达成的潜在同盟协议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尤其是针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计划,将为伊朗带来巨大的地缘政治利益。然而,这一协议也让伊朗与普鲁士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德意志邦联的统一进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伊朗若过度介入,可能会引起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强国的反感,甚至被视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
而此时另有一份文件摆在阿米尔的桌头,东非殖民地向纳赛尔丁湖的对面发动了一场远征,杀死400人,俘虏1000人大胜回归。
这次远征主要是教训那些对伊朗不服的黑人部落,他们对伊朗商人和定居点进行攻击,总督不得不进行远征。
不过,纳赛尔丁湖对面的那些部落,虽然偶尔会有些小规模的骚扰,但从未对伊朗的殖民统治构成真正的威胁。这次远征的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教训”一词,不过是官方辞令。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确保殖民地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的行动还是算不错,将伊朗的威严笼罩在这片土地上。
当然这次行动也不是毫发无损,伊朗军队这次阵亡66人,受伤191人,失踪7人。不少人受不了非洲的气候而倒下,这就能充分说明,军队在这次清剿行动中的遭受的苦难。
上一篇:说好打穿港综漫威,竟然吞噬星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