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40节
本身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就对于秦国战死的将士能够入靖灵殿与英灵碑,受到秦国举国上下,世世代代的香火祭祀一事而感到羡慕不已。
WWW.ShuB123.cOM
但是羡慕归羡慕,他们也从未想过自己等人昔日为国战死的父亲、叔伯、兄弟、子嗣也能够享受这种进入靖灵殿与英灵碑,世世代代受秦国香火祭祀这种待遇。
毕竟说白了,他们的父亲、叔伯、兄弟、子嗣是为他们原来的六国而战死的,并不是为秦国而战死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父亲、叔伯、兄弟、子嗣别说进入靖灵殿与英灵碑,受到秦国世世代代的香火祭祀了。
能够不受到秦国的打压、抹黑,那都算秦国有良心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天幕上的秦国居然如此大气,同样承认了他们父亲、叔伯、兄弟、子嗣为国战死的忠勇!
甚至还同样给予了他们父亲、叔伯、兄弟、子嗣进入靖灵殿与英灵碑,受秦国世世代代的香火祭祀的机会!
这让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也是不禁心生感激、羞愧之情。
同时,在这股感激、羞愧之情下,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心中对于秦国的认可度也是进一步上升。
虽说这样的认可度,更多的是来自于天幕上的秦国,但是如果天幕下的秦国也能够做到与天幕上的秦国相同的事情的话。
那么这样的认可度,也会实打实地落到天幕下的秦国身上!
届时,天幕下的秦国便也能够像天幕上的秦国那般尽收原六国故地黔首百姓的民心!。
第548章过不盖功的文庙,跃跃欲试的武将【求订阅,求全订】
在天下共祭靖灵殿与英灵碑之后,看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率太子扶苏与一众文武百官,渡过渭水大桥,并祭祀渭水的时候,秦皇嬴政也是微微点头。
而后,秦皇嬴政也是转头看向另一旁的相里季等墨家博士与公输钧等公输家博士,询问道:
“天幕所示的渭水大桥,可有修筑难度?”
毕竟在渭水南侧的新都雍安城修筑好之后,的确需要有这么两座大桥,连通渭水南北两岸~。
这样的话,渭水南北两岸的新都雍安城与旧都咸阳城交通往来,也会-方便一些。
听到始皇帝的垂问,相里季随即坦诚回-答道:
“回陛下,墨家此前并未修筑过如此规模、长度的大桥,不过想要修筑如天幕所示的渭水大桥的话,对于墨家来说并不算太过于困难。”
毕竟天幕上的“墨家”虽然论及工匠技艺略有领先他们,但是这个领先程度也并没有超出太多。
至少总体而言,还算是在他们当下墨家的理解范畴之内。
所以对于修筑一座如同天幕展示的那般长约一百七十丈,宽约九丈的渭水大桥,相里季还是有信心可以做到的。
而一旁的公输钧也是回答道:
“公输家此前也并未修筑过如此规模、长度的大桥,不过在看了天幕上的渭水大桥具体的架构之后,公输家将之完全复刻出来,亦并不算难事。”
同样的道理,天幕上的“墨家”论及工匠技艺之术也是同样领先当下的公输家。
但是,这样的领先也并没有超出公输家的理解范畴之内。
至少在看完了天幕上的“渭鹨异齐 一貳拔咝师爸水大桥”的架构之后,公输均便大致理解天幕上的“墨家”是如何修筑出一座长约一百七十丈,宽约九丈的大桥的了。
听到相里季与公输钧的回答,秦皇嬴政也是满意地微微点头,而后吩咐道:
“既如此,那么天幕上的两座渭水大桥,便由墨家与公输家各自负责修筑一座吧。”
“让朕看看哪一家修筑的大桥质量更好。”
秦皇嬴政这话一出,相里季与公输钧皆是下意识地对视一眼,仿佛皆从彼此眼中看出了炽热的斗志火焰。
对于墨家来说,输谁都不可以输给公输家!
所以这次修筑渭水大桥,一定要让始皇帝与公输家好好见识一下他们墨家机关的巧与固!
而对于公输家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公输家输谁也都不能输给墨家!
所以他们公输家这次一定要修筑一座远比墨家更加坚固、耐用的渭水大桥!
最好是突然遇到一个大洪水,然后把墨家修筑的渭水大桥给冲垮了,而他们公输家修筑的渭水大桥,则是依然屹立不倒!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会知晓他们公输家的修筑技艺要强过墨家一筹。
届时,公输家也将取代墨家在秦国的地位,并且得到始皇帝更多的重用!
在祭祀完渭水之后,随即一众文武百官便又看到天幕上的“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等人去祭祀天下一统广场中的文庙。
而后,在看到文庙中的十六座碑像的时候,一众文武百官眼中也是不禁流露出诧异之色。
因为文庙里面的碑像,除了有之前他们便知晓的管仲、百里奚、商鞅、范雎等文臣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在他们意料之外的文臣。
一个是昔日周王朝的周公旦,另一个则是秦国昔日的相国吕不韦。
其中周公旦,一手制定周朝礼乐制度,以及宗法制、分封制等国家制度,以及平定三监之乱,巩固周王朝统治基础。
并且提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辅佐成王,开创出“成康之治”的盛世局面。
可以说,如果没有周公旦的话,那么搞不好昔日的周王朝等不到周成王真正继位,就要毁于反叛的管叔、蔡叔等人手里了。
由此可知,周公旦对于昔日的周王朝是何等的重要!
甚至说周公旦代表着昔日周王朝的正统,也不为过!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堪称代表着昔日周王朝正统的周公旦,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与“秦国”,不仅没有想着抹去周公旦的存在痕迹,或者贬低周公旦的功绩。
反而是堂堂正正地在文庙为周公旦铸碑立像,不删、不改、不减地讲述其立下的功绩。
这种完全不在意周公旦碑像的存在,是否会引起其他人借周王朝来抨击秦国的行为,让大秦一众君臣也是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因为如果换做是他们的话,那么他们多半是会选择尽力抹去昔日周王朝存在的痕迹,又或者是贬低周王朝昔日的功绩。
以此来抬高秦国的地位,以及表明秦国代周的正确性的。
而这种做法不能够说是错误的,但是与天幕上的“秦国”相比起来,终究还是缺少了那么几分大气与自信。
不过有这种情况,也算正常。
毕竟天幕上的“秦国”,虽说同样也是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完成的扫平六国,统一天下。
但是,在此之前,不管是天幕上的“秦王嬴政”,还是太子扶苏都坚信秦国必然会在他们父子二人手上,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所以在考虑、行事之时,也是往往以一种“统一天下者”的角度去考虑、行事的。
故而在不知不觉中,天幕上的“秦王嬴政”与太子扶苏,便渐渐培养出了一种独属于“统一天下者”的余裕与度量。
而当下的秦国虽然也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但是在真正完成这项伟业之前。
哪怕是秦皇嬴政其实也只是在以这个目标而努力,并不确定自己真的能够实现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项伟业。
再加上统一的时间,对于当下的秦国与秦皇嬴政来说终究还是太短了。
所以哪怕是秦皇嬴政,其实也还没有真正培养出那种独属于“统一天下者”的余裕与度量。
故而也就出现了,天幕上的“秦国”与天幕下的秦国,两者在行事时。
一者自信、大气、坦然、无畏,另一者暂时还有些不太自信,放不太开手脚,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抬高一下自己的自信心的区别。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等天幕下的秦国统一的时间再长一些。
那么不管是秦国,还是秦皇嬴政都会和天幕上的“秦国”与“秦王嬴政”那般,渐渐培养出独属于“统一天下者”的余裕与度量。
所以在深思之后,大秦一众文武百官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会将昔日周王朝的周公旦,也加入到文庙祭祀的文臣名单之中了。
不过,对于太子扶苏为什么会将秦国昔日的相国吕不韦也加入到文庙祭祀的名单之中,他们就有些不太理解了。
毕竟当年的嫪毐之变,在场可有不少文武百官都是亲历者。
而吕不韦虽然不是嫪毐之变的主谋者,但是吕不韦偷偷将嫪毐引荐给昔日的赵太后一事,以及把持朝政大权,不太愿意交权给始皇帝一事,可是实打实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年始皇帝没有直接将吕不韦处死,都已经算是看在吕不韦昔日为秦国立下的功勋上面了。
然而现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不,应该说是“秦王嬴政”才对。
毕竟如果没有“秦王嬴政”的点头,那么就算是太子扶苏也不可能将吕不韦添加到文庙祭祀的文臣名单之中。
所以天幕上的“秦王嬴政”为什么会将吕不韦添加到文庙祭祀的文臣名单之中,他们就有些想不明白了。
难道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就不怨恨吕不韦吗?
不过一众文武百官想不明白,不代表秦皇嬴政也想不明白。
在秦皇嬴政看来,对于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来说。
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天幕上的“吕不韦”所犯下的大过,已经以其饮鸠酒自杀而结束了,所以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不会再去故意打压、贬低、抹黑吕不韦。
故而,如果论及功勋,天幕上的“吕不韦”符合进入文庙文臣的评选标准的话。
那么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在思虑过后,多半也会让“吕不韦”进入到文庙文臣的祭祀名单之中,不会故意压着“吕不韦”。
不过这样的缘由,秦皇嬴政也懒得和一众文武百官解释。
毕竟在吕不韦饮鸠酒自杀之后,他不会再故意打压、贬低、抹黑吕不韦是真的。
但是,他不想再提起吕不韦也同样是真的。
而一众文武百官虽然想不清楚其中的缘由,但是看到就连昔日恶了始皇帝的吕不韦都还可以凭借着自身的功绩进入文庙之后。
其他一众文武百官也是从中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只要他们真真正正的立下治国功勋。
那么哪怕他们日后不小心恶了始皇帝,始皇帝也不会打压、贬低、抹黑他们所创下的功绩。
甚至在他们百年之后依然会公平公正地承认他们的功绩,并且给予相关的荣誉。
这种过不盖功的做法,就让一众文武百官很高兴了。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日后万一因为某事而恶了始皇帝,从而导致自己的一身功绩都被打压、贬低、抹黑,甚至是青史无名。
随后,一众文武百官也是仔细观察起文庙入选的一众先贤文臣,想要找到他们能够入选文庙的原因,看看自己日后是否够资格进入文庙之中。
而经过对文庙中的十六位治国名臣功绩的观察,最终他们也是找到了入选文庙的标准或要求。
那就是,第一,所有入选者均为一国相国、执政卿,或者核心谋臣(如苏秦、张仪虽非相国,但实际主导列国外交)。
第二,所有入选者均有明确的变法、外交,或者治国成就,主导过全国性的改革,或者重大政策实施。
第三,所有入选者都曾打破自己国家当前的困境,使得国家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或者鼎盛时期。
只要符合以上三个要求,便有希望进入到文庙的祭祀文臣名单之中。
而面对这样的要求,大部分的文臣都是感觉异常头疼。
因为这就相当于说,他们至少也要官至九卿,甚至是左右丞相之职,才勉强算是符合“辅政一国,影响全国”的第一个要求。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