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39节
“坏消息是,不知道过了多少年,甚至可能没过多少年,秦国就走到了天下皆反,烽烟四起,甚至连江山社稷都摇摇欲坠的地步。”
他要是真的敢这么告宗庙的话,他都怀疑九泉之下的秦国列祖列宗很有可能会气的托梦来打自己一顿!
所以在解决秦国未来不知道为何走到天下皆反,烽烟四起,大秦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的问题之前,秦皇嬴政都是不打算去祭祀宗庙的。
当然,这里指的不去祭祀宗庙,是指暂时不像天幕上的那种亲率文武百官大规模且庄重严肃的去祭祀宗庙。
像私底下的单独小规模祭祀宗庙之事,他还是有的。
比如说,在意识到他的长公子扶苏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之间巨大的差距的时候,他就曾单独去祭祀过宗庙。
真诚希望秦国的历代先君、列祖列宗,能够赐予他一个类似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般出色、优秀的麒麟儿!
又或者说他的长公子扶苏能够幡然醒悟,表现的像天幕上的太子扶苏那般出色!
只不过,他虽然这么祭祀了,但是具体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
因为前者,他还没有听到哪个妃子有怀孕的消息传来。
而后者的话,长公子扶苏虽然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改变,但是和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一比,终究还是大有不如。
不过,在看到天幕上的另807一个“自己”亲率太子扶苏与一众文武百官,列九鼎于太庙,然后祭祀秦国历代先君之后。
秦皇嬴政思索半响,也是轻叹口气,再度转身看向一旁的九卿奉常道:
“奉常记一下,明年开年之初,朕同样要亲率文武百官祭祀宗庙,告之历代先君,秦国完成扫平六国,天下大一统之事!”
奉常当即躬身拱手应道:
“是,陛下!”
而后,秦皇嬴政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封存旧的秦王印,改以和氏璧雕琢了一块新的玉玺,作为大一统之后的天子所用,以及作为秦国日后的传国至宝,镇国神器之后。
秦皇嬴政也是转头看向另一旁的廷尉李斯,吩咐道:
“如天幕所示那般,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且由李卿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其上!”
李斯闻言也是当即兴奋领命道:
“臣,遵旨!”
不怪乎李斯会这么兴奋,要知道以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日后这块传国玉玺将会成为秦国历代天子代代相传的传国至宝、镇国神器!
而他李斯如果能够在这块堪称传国至宝、镇国神器的玉玺上刻字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李斯便几乎算是与这块传国玉玺绑在一起流芳百世了!
而且,始皇帝能够让他在秦国日后历代天子传承的传国玉玺上刻字,这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也算是始皇帝对他的特别信任了。
所以李斯对于将负责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这件事,自然是兴奋无比。
而后,秦皇嬴政也是看到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在祭祀完宗庙之后,接着带领太子扶苏以及一众文武百官去祭祀靖灵殿与英灵碑。
只不过,这一次靖灵殿与英灵碑祭祀的规模,比他们之前第一次看到的祭祀规模更大。
因为这一次不仅是咸阳,以及秦国原来本土的郡县在共同祭祀靖灵殿与英灵碑,而是连同原来六国故地的各个郡县也都在一同祭祀靖灵殿与英灵碑。
可以说,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普天之下都壹陕弃轳(三)在共同祭祀靖灵殿与英灵碑,而不是像原来那般只有秦国一国在祭祀靖灵殿与英灵碑。
同样也因为祭祀的范围真正意义上地扩大到包含了昔日六国在内的全天下之后,所以被祭祀的将士也不仅仅是秦国昔日战死的将士。
而是连带昔日其他六国英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都一同饱含在祭祀的范围之内。
所以像在原来六国故地郡县修筑的靖灵殿与英灵碑,上面镌刻的也是当地昔日为国战死的将士的姓名,而不是秦国昔日战死的将士的姓名。
不过这也很正常,但凡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与太子扶苏,还有一众文武百官脑子正常,都不会强行让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去祭祀秦国昔日战死的将士。
毕竟本身秦国就灭了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对于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来说,可以说是有着国破家亡之仇的。
只不过因为在秦国覆灭六国之后,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生活的比被原来六国国君统治的时候更好。
所以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才会渐渐放下心中那份对于秦国的国破家亡之仇。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秦国强行让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去祭祀那些灭亡了他们国家的秦国将士的话。
那么搞不好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心中刚刚被按耐下去的,对于秦国覆灭他们国家的怨恨,当即便会被再度激发起来。
甚至一个搞不好,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在心中血气的刺激下,直接就地率众反秦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秦国灭亡了他们的国家之后,还要他们祭祀灭亡他们国家的将士,此举委实是太过于羞辱人了。
正所谓烂泥人都还有三分火气呢,更何况是原本就尚未彻底归心秦国的原来六国的黔首百姓们。
而天幕上的秦国的做法,就非常精妙了。
先是在原来六国故地的各个郡县修筑靖灵殿与英灵碑,然后再将当地昔日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死的将士名字,都刻到靖灵殿与英灵碑当中。
让当地昔日为了保家卫国而战死的将士,能够世世代代皆得秦国的香火祭祀,与秦国同休。
如此一来,既肯定了当地昔日战死将士的价值与付出,同时又再进一步突出了秦国与昔日六国国君的不同。
毕竟昔日的六国国君,可不会像秦国这样为战死的将士修筑靖灵殿与英灵碑,更加别说一年四季香火祭祀了。
甚至说不定就连战死将士的抚恤,都不一定能够给够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就算是用脚想都知道秦国与昔日的六国国君,哪一个对他们更好,哪一个更加尊重他们。
而秦国越是对待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好,越是尊重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
那么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为了维持,或者说保证现有的好日子生活不被破坏,便会越发心向秦国。
再加上天幕上的秦国,在祭祀的时候也是有意淡化秦国与原来六国黔首百姓之间的仇恨。
所以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彼此打了数百年的血海深仇,解释为天下分裂导致的原因。
进而让秦国的老秦人,以及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都将仇恨转移到昔日“天下分裂”的这个目标上,而不是放在具体的某国将士身上。
如此一来,在自己生活的比以前更好,同时自家昔日战死的父亲、兄弟又得到了香火祭祀与尊重,并且昔日的仇恨也有了“天下分裂”这么一个宣泄点的情况下。
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自然会更进一步减少对于秦国的仇怨与抵触。
这一点,从天幕上的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听完秦国各地郡守、县令念诵的祭文之后的表现,便可以看得出来。
甚至可以说,在经过天下共祭靖灵殿与英灵碑一事后,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之民心,便被秦国收拢的七七八八了。
至此之后,就算还有六国王室宗亲、贵族公卿没有被秦国赶尽杀绝。
但是原来六国的王室宗亲、贵族公卿,也基本不可能再随意挑起六国故地黔首百姓对于秦国的仇恨之心,更加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裹挟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叛乱反秦了。
甚至在原来六国的王室宗亲、贵族公卿想要叛乱反秦的第一时间,当地的黔首百姓说不定就会为了维护、保证自己当前的生活不被破坏,从而反过来拿下他们。
这不仅是天下归秦,更是人心亦归秦呀!
而像这么好的计策,秦皇嬴政又怎么能放过呢!
所以秦皇嬴政的目光,也是转向一旁的右丞相王绾询问道:
“如今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进度如何?”
因为此前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一事,便是交由右丞相王绾负责的。(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听到始皇帝的垂问,右丞相王绾也是稳重回答道:
“回陛下,咸阳以及秦国各地郡县的靖灵殿与英灵碑都已经在修筑当中,预计明年年末便可修筑完成。”
秦皇嬴政微微点头,而后进一步问道:
“是否有包含原来六国故地的郡县?”
右丞相王绾也是再度点了点头肯定道:
“原来六国故地的郡县,同样也有包含在其中。”
“不过,相关的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暂时是以咸阳,以及秦国原来本土的郡县为优先。”
“所以原来六国故地的郡县的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速度,可能会稍慢一些。”
秦皇嬴政微微皱眉,而后舒展道:
“保证不管是秦国本土郡县的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还是原来六国故地郡县的靖灵殿与英灵碑的修筑,全都统一在明年年底之前修筑完成。”
“后年年初,朕要如同天幕那般,天下各地郡县共祭靖灵殿与英灵碑!”
右丞相王绾当即拱手应道:
“是,陛下!”
另一边,原来六国故地的黔首百姓,在看到天幕上的“他们”各自为国战死的父亲、叔伯、兄弟、子嗣等人。
一一名刻靖灵殿与英灵碑,受“他们”后世子孙与秦国世世代代的香火祭祀的时候,也是忍不住惊愕道:
“我,我,我没看错吧?”
“天幕上的我们的郡县,也有靖灵殿与英灵碑?”
“甚至我们郡县修筑的靖灵殿与英灵碑上镌刻的还是我们当地战死的将士的名字,而不是秦国将士的名字?”
“没看错!真的没看错!”
“天幕上的我们的郡县真的也有修筑靖灵殿与英灵碑,并且上面镌刻的也是我们当地战死的将士名字!”
“我看到了我父亲的名字!我父亲昔日就是为国战死沙场的!他是烈士!他能进靖灵殿与英灵碑!他能受后世子孙与秦国世世代代的香火祭祀!”
“我也看到了我大父的名字,秦国同样也承认了他的忠勇,也给予了他进入靖灵殿与英灵碑,享受后世子孙与秦国世世代代香火祭祀的资格!”
“真是没想到天幕上的秦国居然会在我们郡县也修筑靖灵殿与英灵碑,甚至祭祀的也是我们当地战死的将士,而不是秦国的将士。”
“还是秦国好,够气!”
“与秦国相比起来,昔日的六国国君简直不拿我们当人看待!”
“唉,早知道秦国对待将士这么好,当年就应该为秦国而战!”
“当年我父亲真的是为韩国战死的可惜了!”
“谁说不是呢!”
“要是为秦国战死了的话,这会进秦国的靖灵殿与英灵碑,我的腰杆也能够更加挺直一些。”
“现在看到秦国这么祭祀我们死去的叔伯、兄弟,心理感觉有点羞愧。”.
“我决定了,回头我就将我家的崽子,送到秦国去参军!”
“既然秦国如此尊重我们,那我也不介意为秦国而战!”
“我也是!”
“说的对,回头我也将我家的孩子,送到秦军里面去!”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