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38节
那么天幕上的文武百官所佩戴的各类飞尾冠,给人的感觉则是完全不同。
比如说,六寸玄金飞尾冠:比高山冠更显威仪,玄金紫玉的厚重中透出飞尾的灵动,完美平衡权力与气度。
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较之法冠更富威严,鎏金银纹与苍玉璧的搭配,既保持官吏的庄重,又增添了天子所授的神圣感。
四寸素银飞尾冠:相较传统文官冠更显精干,素银冷光昭示刚正不阿,简练飞尾又不失官员威仪。
三寸青铜飞尾冠:比普通吏冠更具威慑力,青铜材质与短刃飞尾更是强化中下层官吏的刚硬形象。
可以说,如果原来的秦冠强调功能性与威严,形制固定,色彩单调(以玄黑为主)的话。
那么天幕上的飞尾冠制度,则是在秩序中融入华丽,通过材质(金玉)、色彩(青紫苍)、动态(飞尾)大大增强了冠冕的视觉冲击力。
而且原来的秦冠,无论是官员,还是黔首百姓也仅能够通过冠形(如高山冠、法冠、武冠)来区分对方到底是文官,还是武将,亦或者是御史,无法具体识别对方的官衔等级。
但是,如果换做天幕上的飞尾冠制度的话,那么不管是官员,还是黔首百姓,只需要看一眼对方飞尾冠的飞尾长短,那么即知对方的官衔品级之高低。
“一眼辨尊卑”,便是如此。
另外,原来的秦冠除了辨识度相对较低之外,黑色冠服在原来楚、齐等中原诸侯国的华丽文化圈内,也是显得有些“粗陋”的。
甚至在秦灭六国之前,中原六国更是时常蔑称秦国为野蛮子,嘲讽秦国不懂礼仪文化之美。
但是,在天幕上的这套飞尾冠制度出来之后,谁还敢说秦国没有礼仪文化?
试问,过往周王朝,以及一众诸侯国,有谁的冠冕制度能够比秦国的冠冕制度更好看?
完全没有!
尤其是当头戴七寸素金青玉飞尾冠的太子扶苏,以及其他各头戴六寸玄金飞尾冠、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四寸素银飞尾冠、三寸青铜飞尾冠的文武百官。
齐齐朝着头戴九寸鎏金赤玉飞尾冠的“。他”俯拜时,所呈现出来的那种犹如群星拱日般的瑰丽气象,以及规整秩序之中所透露出来的华美,更是令他也不禁沉醉其中。
只能说,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果然不愧是他的好大儿,真的是太懂他的审美喜好了!
所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换!
必须要换!
秦国的冠冕制度,必须要换成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制度!
想到这里,秦皇嬴政也是转过头看向九卿之中的奉常与治粟内史?道:
“奉常将天幕上的各式飞尾冠,以及腰带、绶带都记录下来!”
“明年,朕要全国上下官吏都换成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以及相关的衣裳!”
“一概支出,治粟内史?全力配合。”
奉常闻言也是当即拱手应道:
“是,陛下!”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绝大多数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其实都是比较正常的。
而绝大多数的人的审美比较正常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在面对同样的某种事物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表现出来的看法会比较一致。
而秦皇嬴政的审美最多只能够说挑剔,但是绝对称不上奇葩,依然还是在正常的审美范畴之内。
同样,奉常的审美也是如此。
所以秦皇嬴政觉得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衣裳好看,喜欢天幕上展示出来的飞尾冠冠冕衣裳。
奉常自然也是觉得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衣裳好看,喜欢天幕上展示出来的飞尾冠冠冕衣裳。
所以别说秦皇嬴政这会给他下令了,就算秦皇嬴政没有给他下令,说不定等天幕过后,他也要给秦皇嬴政建议一下改为使用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衣裳。
毕竟,以他作为九卿之中的奉常身份,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戴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束五节金带,并佩绯绶的。
他也想试试头戴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腰束五节金带,并佩绯绶是个什么感觉。
而一旁的治粟内史?也是随即应道:
“臣,遵旨!”
同时,治粟内史?也是开始在心中琢磨将全国上下的文武百官的冠冕、袍服、腰带、绶带,都换成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衣裳要花费多少钱财。
首先三公与彻侯都是头戴六寸玄金飞尾冠,冠顶镶嵌紫玉璧,腰束六节紫带,并佩紫绶。
五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都是头戴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冠顶镶嵌苍玉璧,腰束五节金带,并佩绯绶。
各军都督、各部尚书、各府卿、各台卿以下至六品及以上的官员,皆是头戴四寸素银飞尾冠,冠顶无镶嵌,腰束四节银带,并佩青绶。
而七品到从九品的官员,则是头戴三寸青铜飞尾冠,冠顶无镶嵌,同时腰束三节铜带,并佩墨绶。
其中七品到从九品的官员虽然在文武百官之中占比的数量最多,但是他们的飞尾冠与腰带、绶带的造价也是最不值钱的。
毕竟三寸青铜飞尾冠,冠顶又无镶嵌,压根就不值什么钱。
要知道秦国以往都是拿青铜做武器的,所以要说青铜值什么钱的话,那也是开玩笑的。(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至少在国家这个层面来说,的确如此。
回头将大秦将士损坏掉的青铜武器重新回炉重造一下,当即便能够铸造出大量的三寸青铜飞尾冠。
甚至因为是拿将士的兵戈铸造成三寸飞尾冠的原因,说不定还能够给三寸青铜飞尾冠附加上一些类似“尚武”之类的特殊含义。
从而使得原本不怎么值钱的三寸飞尾冠,变得更加珍贵一些!
一想到这里,治粟内史?也是忍不住为自己堪称天才般的想法而暗自赞叹。
而比起三寸青铜飞尾冠来说,七品到从九品的官员标配的三节铜带以及墨绶,治粟内史?更是连想都懒得想。
因为所谓的三节铜腰带与墨绶的价值,比起三寸青铜飞尾冠的价值来说,还要更加低廉。
随便在国库里面调配一下,便能够找到大量的制造三节铜腰带与墨绶的原材料。
而各军都督、各部尚书、各府卿、各台卿以下至六品及以上的官员,虽然都是头戴四寸素银飞尾冠,但是同样冠顶无镶嵌的话。
真要说价值,其实也高不到哪去。
毕竟秦国的国库,哪怕再如何不充盈,那也不至于连制造一千几百个四寸素银飞尾冠的银器储备都拿不出来。
就算再加上一千几百个四节银带的制造,也是如此!
毕竟当前这个时代的银器虽然使用的少,但是并不是没有,只不过大多数都是作为装饰品,又或者是奢侈品在少量使用罢了。
至于青绶的价值,治粟内史?同样连想都懒得想。
毕竟说的好听一点,就叫做青绶,说的难听一点就是青色的丝带。.
这对于秦国来说,还不至于是什么稀罕的奢侈品。
倒是五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戴的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则是实打实的价值不菲。
毕竟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不仅鎏金,冠顶还镶嵌苍玉璧,这两样东西的价值可不菲。
不过好在,五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是十七个罢了。
制造十七个五寸鎏金银纹飞尾冠,对于秦国的国库来说,倒也不算什么特别耗资巨大,奢侈浪费的事情。
哪怕再加上十七根五节金腰带也是如此,秦国的国库还不至于贫瘠到连十来根金腰带的材料都拿不出来的地步。
至于五军都督、六部尚书、三府卿、三台卿佩的绯绶,则是同样被治粟内史?忽略了。
毕竟说的好听一点,就叫做绯绶,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绯色的丝带。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比较珍贵,但是对于他,以及秦国国库来说,却又多多少少有些不值一提了。
而三公与彻侯戴的六寸玄金飞尾冠,与其他文武百官的飞尾冠相比,则毫无疑问是要价值昂贵许多。
毕竟单单是六寸的玄金飞尾冠本身就是用黄金打造而成,再加上冠顶镶嵌珍稀且价值不菲的紫玉璧,直接便让原本就价值不菲的六寸玄金飞尾冠变得更加昂贵了。
不过好在三公与彻侯加起来,也不过是五个人罢了。
制造五个六寸玄金飞尾冠的钱财与材料,秦国还是有的。
毕竟前些日子,秦国刚刚搜刮、压榨了原六国王室宗亲、贵族公卿一把。
像什么紫玉璧、苍玉璧之类(了好赵)的珍稀之物,秦国虽然储备的数量不多,但是用来制造这些飞尾冠还是足够的。
至于说什么三公与彻侯佩戴的六节紫带,紫绶这些东西,则是被治粟内史?给忽视了。
毕竟与六寸玄金飞尾冠相比,所谓的六节紫带,紫绶这些东西,实在是算不上什么值钱的玩意。
仔细盘算了一番,确定供应秦国一众文武百官全部改换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与衣裳的开销不大之后,治粟内史?也是放下心来,继续仰观天幕。
而一旁的廷尉李斯,倒是隐隐有些想要劝谏一番。
因为天幕上的飞尾冠冠冕与衣裳的各种鎏金美玉的华丽与奢靡,和当前秦国法家崇尚的简朴风尚是相违背的。
但是,除了华丽与有些奢靡之外,这种通过可量化的差异(节数、寸数、色数),体现出“。明尊卑,别上下”的秩序表现,却又是法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
而且这种寸、节、色的分级高度制度化,也十分契合秦国“律令治国”的精神禾。
另外再说句真心话,即便是李斯也不得不承认这套飞尾冠体系是真的好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堪称是“法家美学的终极形态”之一!
既在保持秩序森严的同时,却又因为飞尾与玉璧的加入,使得原本冷酷的秦制焕发出一种天命般的华彩。
哪怕是他对于这套飞尾冠体系也很难说出“不喜欢”这三个字,再加上刚刚始皇帝也是明确地表达了对于这套飞尾冠体系的喜欢。
所以李斯想了想,最终还是将认为这套飞尾冠体系过于奢靡、华丽的谏言咽了下去。。
第547章忙着抄作业的秦皇嬴政【求订阅,求全订】
而后,看着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亲率太子扶苏与一众文武百官,列九鼎于太庙,祭祀秦国历代先君,告之它们如今秦国已经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事的时候。
秦皇嬴政也是不由得陷入到了微微的沉默之中。
因为貌似自秦国彻底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他似乎并没有像天幕上那般大规模且庄重严肃地祭祀过宗庙。
当然,倒也不是他不想像天幕上那般大规模且庄重严肃地祭祀宗庙。
只不过在他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不久,还没来得及安排奉常挑选个好时日去祭祀宗庙,他与秦国便遇上了天幕降临这般匪夷所思之事。
之后更是从天幕上得知未来秦国极有可能走到天下皆反,烽烟四起,大秦江山社稷摇摇欲坠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更加没有心思去祭祀宗庙了。
否则,如果他去祭祀宗庙的话,那他要和秦国的历代先君说些什么?
难不成他要说:“秦国历代先君在上,王嗣政有一个好消息,以及一个坏消息要告知你们。”
“好消息是,秦国历代先君梦寐以求的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大愿,终于在我的手上实现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