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526节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新的刑部尚书对于自身权力范围的大幅度缩水一事而感到不满,那也只能够默认接受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九卿的权力都被大幅度削减了,相反还有个别的九卿的权力被大幅度增强了。
比如说,九卿之中的治粟内史。
原本治粟内史,理论上执掌天下财政,但是实际上少府是与治粟内史有职能重叠的。
像少府原来的职能之中,就有一项是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
换句话说,天下各种矿藏与山河湖海水产的收益,其实是归少府执掌的,治粟内史只是执掌天下土地田亩赋税等方面的财政收益。
但是在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中,天下各种矿藏与山河湖海水产的收益也是划归到了治粟内史,又或者说户部名下的。
没办法,天下各种矿藏中的煤炭所制作成的蜂窝煤,以及山河湖海中打捞出来的各种河鲜的收益实在太大了。
毕竟有了蜂窝煤之后,就不需要再去伐砍薪柴。
所以只要蜂窝煤的价格合适,那么蜂窝煤就绝对是黔首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
而一旦成为了黔首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哪怕是走薄利多销的路线,那也足以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
毕竟哪怕一份蜂窝煤,国家只是从中赚取一铜钱,那么在秦国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治下两千多万的黔首百姓也足以给秦国带来两千多万铜钱的收入。
更加可怕的是,这还是源源不断的收入,并且随着未来治下人口数量的增多,这份收入同样也会跟着增加。
而山河湖海中的各种河鲜鱼获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秦国来说,各种山河湖海087里面的河鲜鱼获都是不用饲养的,只要打捞捕获到,那就是赚到。(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而同样只要各种河鲜鱼获的价格合适,那么黔首百姓在能够买得起肉吃,哪怕只是腌制的鱼肉,黔首百姓也是会愿意购买的。
就算一份腌制鱼肉秦国只能够从中赚取到一铜钱,但是治下两千多万的黔首百姓,那也足以给秦国带来两千多万的铜钱收入。
而且这份收益同样是源源不断的,并且未来随着治下人口数量的增多,这份收入也会同样跟着增加。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未来蜂窝煤和鱼肉所带来的财政收入超过当下的土地田亩赋税收入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加上秦国现在刚刚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正是到处都花钱如流水的时候,哪能让少府继续独掌这么一份庞大的财政收入。
所以天下各种矿藏与山河湖海水产的收益被划归现在的治粟内史,又或者说未来的户部名下,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当然,治粟内史,又或者说户部同样也将其他一部分收入不是那么多的财政项目划归了少府。
以此保证少府在除了治粟内史或户部每年划分给的王室预算之外,还独自有其他一部分财政收入来源。
而除了治粟内史的权势被大大加强了一番之外,御史大夫的权势也是同样被大大加强了一番。
原来的御史大夫最多也就是具有弹劾一众文武百官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审核九卿各部的权力。
但是新的御史大夫统率御史台,而御史台下设六司,分别是:中央监察司、郡县监察司、六部审查司、六军审查司、国计审查司、刑狱覆核司。
这六司的存在,不仅能够让御史大夫上监朝廷中央文武百官,下督地方郡县官员,同时还能够审查六军、六部,以及其他重大财政项目和其他事宜。
可以说,现在的御史台才是权势地位真正能够和六军、六部相提并论的部门。
现在的御史大夫也才是真正有底气与太尉、左右丞相并称三公,而不是像以往那般矮太尉、左右丞相半头。
所以对于自身权势、地位被大幅度加强了的部分九卿而言,自然也是十分赞同始皇帝推行这套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的。。.
第536章对百家学院九司祭酒之职按捺不住的百家博士【求订阅,求全订】
除了一众文武百官支持这套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外,就连一众诸子百家博士,也是十分赞同始皇帝推行这套新制度的。
因为对于一众诸子百家博士来说,其实他们现在在秦国的地位是有些尴尬的。
虽说他们拥有“博士”之衔,并且在像秦国的制度建设,制定国家发展政策等事宜上,他们也都可以在廷议中谏言。
但是,实际上他们没有半点真正的权力。
他们所提出的那些谏言,不管是始皇帝,还是一众文武百官也都是可听、可不听的。
同时也因为“博士”一职是设立在三公九卿制度之外的官职的原因,所以他们这些诸子百家博士也是没有任何明确的,成制度的,向上晋升的途径的。
像三公九卿制度下的官吏,他们是有明确的,成制度的,向上晋升途径的。
一个普通的小官吏,在三公九卿这个制度下,他也是有可能凭借着自身不断积累的功勋,一步一步晋升到九卿之位,甚至是三公之位的。
但是,他们这些百家博士哪怕提出了再多有用的谏言,在他们之上也没有任何可以晋升的职位。
最多也就是他们个人可以获得始皇帝的某些赏赐罢了,这对于他们背后的学派学说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至少他们个人的获益,是无法保证他们背后的学派学说能够长存、鼎盛地延续下去的。
毕竟说到底,“博士”这个官衔不过是始皇帝为了暂时拉拢他们诸子百家士子而特殊设立出来的罢了。
哪天始皇帝如果突然觉得不再需要继续拉拢他们这些诸子百家士子了,然后“博士”这个官衔被直接废除了也不奇怪。
但是,天幕上的那套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则不同。
在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这套制度之下,他们诸子百家学派是明确被纳入到了秦国的官方行政体系之中的。
在六军、六部、三府、三台、一院、一寺制度这套制度中,秦国会在全国各地郡县设立官方学院。
然后面向秦国所有黔首百姓招收学子,接着按照不同级别的学院,由浅入深地教导学子百家之说。
然后等一众学子经过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八年的学习后,便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异成绩,考到最高级的百家学院里面。
接着在百家学院里面,一众学子便会接受九司各派的进一步教导。
在一众学子的水平达到某个层次之后,便可以毕业。
届时,一众百家学派学子便可以根据自身所擅长的方向,去参加科举考试。
然后再通过科举,进入到六军、六部,或者三府、三台等部门中。
最后,便是积累功勋,朝着各自所在部门的最高部门主官方向而努力。
这便是百家学派学子的明确的,成制度的,向上晋升路线。
而除了百家学派的学子有明确的,成制度的,翼O伊棋师吴 蹴罒九虾向上晋升路线之外,他们这些诸子百家学派的大贤也同样有明确的,成制度的,向上晋升路线。
那就是加入百家学院,然后从百家学院中的九司的教导先生开始做起。
接着一步一步向上晋升为各司的司长,然后再成为百家学院的祭酒,最后借此挤入秦国最高核心权力层。
可以说,自此之后,在秦国的行政体系之中,他们诸子百家学派便也真真正正地占有了一席之地。
想到这里,一众诸子百家博士看向天幕上的百家学院设的下属九司,眼中也是闪过一抹火热之色。
明法司、墨研司、农稷司、兵略司、弘文司、医政司、策论司、星舆司、博闻司。
这九司之中,作为占据当前秦国思想主流地位的法家独占一司,这也算理所应当。
同样,作为当前备受始皇帝与秦国重用,善于发明、改进各种耕种、纺织、灌溉器具,提高黔首百姓耕种、纺织、灌溉效率的墨家独占一司,也算合乎情理。
而作为当前同样备受始皇帝与秦国重用,善于研究、改进各种耕种方式,努力提高黔首百姓耕种亩产量的农家独占一司,这也无可口非。
而国之大事,在祭与戎,所以兵家也和法家、墨家、农家那样独占一司,也是应有之理。
至于儒家,虽然不占据秦国的主流思想地位,但是却属于是天下的显学学派之一。
说的直白点,儒家学派就是当今天下学习人数最多的百家学派之一。
所以儒家学派也独占一司的话,那也勉勉强强说得过去。
但是,医家凭什么能够和法家、墨家、农家、兵家、儒家那般也独占一司呢?
要知道在诸子百家之中,医家不说默默无闻,但也算是和史家一样没什么特别的存在感。
至少,在提起诸子百家学派的时候,人们首先提起的往往都是法家、墨家、儒家、兵家、农家之类的。
接着再提起的,便是道家、阴阳家、纵横家之类的。
然后再提起的,便是名家、杂家之类的。
在说完一圈又一圈之后,最后才有可能会提起医家、史家、天文家之类的。
所以,这么一个和史家一般没什么存在感的医家,为什么能够独占一司呢?
难道他们各自所属的百家学派连医家都不如?
来自于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等其他诸子百家学派的博士,皆是面露不解之色。
因为他们各自所属的学派,便无法独占一司。
像道家和阴阳家就是两家学派合占星舆司,甚至可能还得加上天文家,三家学派合占星舆司。
而像纵横家与名家,也是两家学派合占策论司。
而面对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这些诸子百家学派博士的质疑,勉强算是当代医家代表之一的御医夏无且轻哼一声,微微昂起了头。
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可是喊另一个“自。。己”为“夏师”的!
所以作为学习过医家之言的太子扶苏,特地让医家独占一司又如何?
你们这些庸夫俗子不明白我们医家的重要性,所以才会觉得我们医家不配独占一司。
但是,有本事你们其他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博士以后一生都不要生病呀!
又或者生病了,有本事永远都不要找我们医家之士来医治呀!
等到你们其他诸子百家学派的学子、博士生病了,病入膏肓,甚至是病到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求着我们医家之士来救尔等性命的时候。
届时,尔等就知道我们医家为什么能够独占一司了。
想到这里,夏无且等医家之士也是再度挺直了几分腰杆。
不过,对于太子扶苏让道家和阴阳家这两家学派合占星舆司,以及纵横家与名家这两家学派合占策论司一事,其他诸子百家博士也是有些脸色古怪。
更有某个诸子百家博士低声嘀咕道:
“太子扶苏殿下这么安排,是真不怕他们打起来呀!”
毕竟,不是众所周知的众所周知,阴阳家最初是自道家学派分裂出来的。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以“道”为宇宙本源,强调“无为”、“自然”,主张顺应天道自然而行。
如《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提出通过直觉体悟和内在修养(如“致虚极,守静笃”)达到与道合一,反对过度的人为干预。
在治国主张方面,提倡“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等。
而阴阳家的核心思想是:以“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为框架,将自然与社会现象纳入一套符号化、系统化的解释体系中。
比如说,如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中,黄帝属于土德,而夏朝属于木德,因为木克土;然后商朝属于金德,因为金克木;接着周朝属于火德,火克金。
顺带一提,秦国或者说秦皇嬴政也是认可这套说法的。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