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36节

  【所以更多的是,砍下一个一、两寸(3.33厘米到6.66厘米)厚的横截树身,然后再不断地将之削磨到厚度仅为一分、半分,最后制作成一块可供使用的木牍。】

  【故而相较于木牍,在日常书写之中,使用的更多的还是竹简。】

  【而且不管是竹简,还是木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们都是一次性,又或者是最多可以简单修改两、三次,不可再重新循环利用的消耗性用品。】

  【这也就导致了越多人读书识字,那么对于竹简、木牍的需求量就会更大,同样竹简、木牍也会更加稀缺。】

  【所以为了不浪费难得的竹简、木牍,不管要写的内容是什么,一般在落笔书写之前,都会事先在脑海中反复想好要书写的草稿。】

  【确定万无一失之后,再正式认真下笔书写于竹简上。】

  【但是这一点,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字的初学者而言,就有些太过于困难了。】

  【所以初学者写错字,导致浪费竹简、木牍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同样由于竹简、木牍制作的繁琐,所以对初学者限量供应竹简、木牍,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过张苍觉得限量供给竹简、木牍给学子,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至少通过这种限量供给的方式,反而能够让学子更加珍贵发放到他们手中的竹简、木牍,以及让他们在正式落笔书写之前,养成慎之又慎的好习惯。】

  【当然,这种落笔习惯太子扶苏也认为是好的。】

  【但是落笔习惯好归好,这种限制供给竹简、木牍给学子,毫无疑问也是阻碍、拖慢了学子的学习进度。】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学子需要练习够十册竹简,才能够熟练掌握文字的书写的话。】

  【那么在限量供给竹简,学子一天只有一册竹简可供练习使用的情况下,这个学子便至少需要花费十天的时间才能够熟练掌握文字的书写。】

  【但是如果对该学子的竹简、木牍供给不作限制,做到一天提供十册竹简、二十竹简,甚至于是一百册竹简给学子练习书写使用的话。】

  【那么该学子大概花费一天到两天的时间,便可以熟练掌握文字的书写,然后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其他更多的知识。】

  【最后该学子学成出师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再大大缩短一番。】

  【同样教育司能够培养、教导出来的学子数量,也会大大的增887加。】

  【所以,如果他想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学子,可供他与秦国任用的话。】

  【那么如何降低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产量,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低头沉思“如何降低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产量”的问题时。

  天下各地,不管是哪家哪派的士子,全部都屏住了呼吸声。

  就连之前被拖出皇宫,刚刚被宫廷卫士仗责了五十,尚未痛晕过去的淳于越等一众儒家博士,此刻也是主动拿东西咬住。

  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发出的痛苦哀嚎声,打断了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思索。

  因为太子扶苏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他们所有学派、士子都会面临到的问题。

  如果太子扶苏真的能够想到办法可以降低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提高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产量的话。

  那么天下诸子百家学派、士子,全部都会因为太子扶苏的此举而受益!

  因为天下诸子百家学派可以将自家的学说,写在更多的竹简、木牍上,将自家的学说思想传播的更广。

  而天下士子也可以用比以往更低的学习成本,在更短的学习时间之内,学习、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同时,原本可能有心想要读书识字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成本高昂,从而无法踏入读书识字行列的黔首百姓。

  说不定也可以因为大大降低的学习成本,从而踏入读书识字行列,成为一名懂得读书识字的士子!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天下文道都将因此而大兴,整个世界的进程都会被大大往前推进好几步!

  故而天下诸子百家学派、士子,在这一刻皆是向太子扶苏寄予了厚望,默默地祈愿向来聪慧到超出他们想象的太子扶苏,能够真正想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毕竟如果是其他人的话,或许想不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但是,如果是向来懂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天生聪慧,且发明了耧车、曲辕犁等便民、利民器具的太子扶苏的话,说不定真的可以想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第一百五十三章:制造豆腐术直接等于造纸术?成功又失败的造纸【求订阅,求全订】

  【看着再度陷入到沉思之中的太子扶苏,所有人都默契地不去打扰他。】

  【毕竟太子扶苏已经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沉思,以及沉思之后所带来的惊喜,证明了他沉思的重要性。】

  【不过这一次即便是太子扶苏,也没能立刻想到能够降低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以及如何提高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数量的办法。】

  【思索片刻之后,仍旧无所得的太子扶苏,走进教室内,随手拿起其中一个学子已经写完了的竹简。】

  【然后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竹简,将上面的字迹全部刮去。】

  【接着再拿毛笔重新在刮干净的竹简上面写字,如此循环往复。】

  【直到两、三次之后,原本有半寸厚的竹简,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

  【看着只有四分之一寸到六分之一寸的竹简,太子扶苏点了点头,而后又摇了摇头。】

  【如果在不考虑后续可能写错字,需要用小刀刮去字迹修改的情况的话。】

  【那么将现在所使用的竹简厚度,从原来的二分之一寸厚,削减到四分之一寸厚,甚至于是六分之一寸厚,那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话,原来的一根竹简,便可以进一步分成两根竹简使用,又或者是三根竹简使用。】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算是变相增加了原来两到三倍的竹简数量。】

  【不过这样的方式,在太子扶苏看来还是有些取巧了。】

  【并不算是真正解决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问题,以及也没有真正大幅度的提高竹简、木牍这类书写工具的产量。】

  【至少在太子扶苏看来,至少原来同等的原材料,能够生产出现有五倍以上,甚至十倍以上的书写工具。】

  【这样才算是真正降低书写工具的制作成本,以及提高书写工具的产量。】

  【而且即便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在太子扶苏看来竹简、木牍也还是非常不方便。】

  【太子扶苏一边双手抓住一根已经被他削到只有六分之一寸厚的竹简的上下两端,随意弯曲,一边随口说道:“若是竹简、木牍能够像绢帛一样轻便、折叠、好用,那就好了。”】

  【这话一出,太子扶苏整个人忽然愣住了,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手中的动作也蓦然顿住。】

  【而后太子扶苏口中不断重复呢喃:“像绢帛一样......像绢帛一样......像绢帛一样......”】

  【直到片刻之后,太子扶苏方才面露喜色,重重道:“对,就像绢帛一样!”】

  【想到一个方法之后,太子扶苏当即扭头看向身后的章邯吩咐道:“走,我们去百草司!”】

  【“另外将工部的相里尚书也一同请到百草司,说孤有事情需要找他。”】

  【听到太子扶苏的吩咐,章邯当即一边命人去请工部尚书相里季,一边命人去将马车赶过来。】

  【很快,太子扶苏、秦王嬴政、张苍、章邯等人便上了马车,朝着农部百草司方向而去。】

  【而太子扶苏也是在马车上,给众人讲述自己刚刚想到的一个想法:“我刚刚在想,竹简、木牍能不能做成像绢帛一样轻便、折叠、好用呢?”】

  【“一开始,我觉得不可能。”】

  【“毕竟从外表、形态上来说,竹简、木牍与绢帛,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其中绢帛可以揉成一团,而竹简、木牍可以揉成一团吗?”】

  【“但是后来,我忽然想到了之前吃过的豆腐!”】

  【“从外表、形态上来说,大豆和豆腐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但是,大豆经过浸泡、磨碎、煮沸、点浆、压制等步骤之后,却可以重新定型制作成柔嫩光滑的豆腐,又或者是一层一层极薄的豆腐皮。”】

  【“再加上,之前我将竹简削成薄薄的一层的时候,也依然可以使用。”】

  【“那么假如我将竹子像大豆那样处理,是否也可以将竹子重新定型制作成类似于绢帛那样薄薄的一层东西,然后用来书写呢`?”】

  【“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但是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被太子扶苏派人请过来的相里季,听完太子扶苏的想法之后,也是忍不住大赞道:“天才!当真是匪夷所思的天才想法!”】

  【一旁的张苍,看着神情激动的相里季,也是忍不住问道:“相里尚书,觉得殿下这个想法真的可行?”】

  【相里季十分干脆地摇了摇头:“不,我也不知道殿下的想法到底是否可行。”】

  【听到这句话,张苍的嘴角也是微微一抽。】

  【你都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又表现的那么激动干嘛。】

  【相里季也仿佛看出了张苍的想法,神色极为认真道:“我的确不知道殿下的想法是否可行,但是我知道此前从未有人有过这样想。”】

  【“而殿下这种天马行空,甚至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想法,在我看来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此前从未有人探索过、尝试过的实验、研究方向。”】

  【“在这个未知的实验、研究方向上,不管我们研究、发现了什么,都代表着世界上很有可能会多出一种此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而这样的新事物,说不定又会给这个世界,以及天下的黔首百姓,带来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这,就是我们墨家一直追求、期待的东西!”】

  【说到这里,相里季笑了笑,又再继续道:“即便殿下的想法,并不可行,那又如何?”】

  【“左右也不过是浪费了一些人力、物力罢了,秦国家大业大,这样的研究损失,还是支撑得了的。”】

  【在众人谈话间,也是再次来到了农部的百草司。】

  【与之前相比,百草司也是多出了好几个专门用来磨大豆、小麦的磨盘。】

  【随即相里季便让一众墨家子弟,去周边砍伐一些竹子带回来。】

  【竹子砍伐回来之后,因为竹子太长,于是又在百草司外面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大坑,并且引入水流,形成一个水塘。】

  【接着便将竹子都丢到水塘上面去浸泡,并且为了让竹子浸泡的更加充分,众人还在竹子上面绑上石头等重物让其彻底沉入水中。】

  【由于是第一次制作,众人也不知道应该要浸泡多久为宜。】

  【于是,便干脆直接浸泡了一天一夜。】

  【等到次日之后,众人便开始第二步。】

  【而制作豆腐的第二步,是要将大豆给磨成豆浆。】

  【但是竹子这么大,反而不太方便磨。】

  【想了想之后,太子扶苏决定将竹子分成两份来实验。】

  【其中一份竹子切成像大豆一般细碎,然后丢到磨盘里面进行研磨成竹浆和竹渣。】

  【然后在进行第三步,煮浆的时候,又将研磨出来的竹浆和竹渣分成了两份。】

  【其中一份,就是单纯煮竹浆,不加入竹渣;而另外一份,则是竹浆、竹渣加到一起去熬煮。】

首节 上一节 136/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