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37节
【另外一份竹子,则是不磨碎,但是将其大致切碎、捣碎,然后进行熬煮。】
【然后一直熬煮,直到所有东西全部都被煮烂之后,便得到了三份浓度不一的竹浆。】
【接下来是第四步,如果是做豆腐的话,那么现在就应该用卤水进行点浆。】
【但是现在他们要做的不是豆腐,所以到底又要不要用卤水来点浆,谁也不知道。】
【于是太子扶苏又将这三份浓度不一的竹浆,再次一分为二,得到了两两相同的六份竹浆。】
【接着,其中三份竹浆加入卤水去点浆,另外三份竹浆则是不加入卤水进行点浆。】
【待到竹浆自然冷却之后,便到了第五步“压豆腐”,又或者说是“压竹简”。】
【因为想要制作出如同绢帛一样宽大、扁平的书写工具。】
【所以太子扶苏也是特意命人用一尺见方的木板,来回荡漾,直到竹浆均匀地铺满木板之后,便将之取起。】
【然后将木板反覆过去.使得半凝固的湿“竹简”落于板上,即成一张张一尺见方的湿“竹简”。】
【接着,重复以上的荡料与覆板步骤,使得一张张湿“竹简”叠积到一尺高之后,便在上面盖上木板,然后再在木板上面加上石头重压,使之压去大部分的水分。】
【直到数个时辰过去之后,基本没有什么水滴下来之后,众人方才移开压在湿“竹简”上的重木板,然后将一张张半干的湿“竹简”分开。】
【之后再等其自然晾干,大概便能够看到最终的结果。】
【不过自然晾干所需要的时间太长,于是太子扶苏便将那一张张半干的湿“竹简”贴在炉火边上烘干。】
【待到完全烘干揭下来之后,原本半干的湿“竹简”,便成了一张张一尺见方大小的干“竹简”。】
【看着花费了自己等人前后数天时间,方才辛苦制造出来的又扁又平,颜色略黄,摸上去能够感觉有些粗糙的一尺见方的干“竹简”。】
【太子扶苏、相里季等人,都是有些心情激动。】
【接下来,便是验证这张干“竹简”是否真正可用的时候了。】
【提笔沾墨,手悬在半空中的太子扶苏抬头看向自己父王,而秦王嬴政亦是朝他微微点头,面带笑意。】
【得到鼓励的太子扶苏,也是随即落笔,尝试在干“竹简”上面书写起来。】
【不过数个呼吸,太子扶苏便在干“竹简”上悠悠写下“大秦万年”四个大字。】
【看着干“竹简”上面渐渐晕开的字迹,太子扶苏眉头紧皱。】
【随即太子扶苏又将干“竹简”翻过来,查看干“竹简”的背面,看到并没有透墨的情况之后,太子扶苏的眉头又缓缓舒展开来。】
【最后太子扶苏抬头,目光逐一巡视过在场的父王、相里季、张苍、章邯等人,神色郑重地宣布道:“`~我们成功了!”】
【“我们的实验研究方向是对的,通过像制作豆腐那样的方式,的确能够制作出一种新的,与绢布相类似的书写工具!”】
【“不过我们这一次的实验是失败的,因为写在干竹简上面的字迹会渐渐晕染开来,使得原来写的墨字会变成一滩看不清楚的墨迹。”】
【“所以如果想要让它能够真正变得像竹简、木牍一样书写使用的话,那么就要更进一步地改良这个问题!”】
【说到这里,太子扶苏看向自己父王道:“父王,我可否要一个五大夫爵位?”】
【秦王嬴政仿佛看出了太子扶苏的想法,问道:“用于改良此术之上?”】
【太子扶苏郑重地点了点头:“嗯,若谁能够真正改良得了此书,使之能够变得如同绢帛一样便于书写的话。”】
【“那么当今世上所有的竹简、木牍全部都会被淘汰,一张轻若鸿毛的干竹简,便能够记载完往日厚重的一册竹简、木牍所能够记载的内容。”】
【“日后像这样的干竹简,将会成为所有人日常主要使用的书写工具!”】
【“最关键的是,它的造价远比竹简、木牍低廉,而产量与可写的字数,又要远远超出竹简与木牍!”】
【“真要说它的意义与影响有多么巨大的话,我唯一能够想到与之相比的,也就只有父王扫平六国、统一天下这一件事了。”】
【“所以我想请父王予我一个五大夫的爵位,用来悬赏奖励,最终能够完成此术改良的人!”】
【秦王嬴政微微思量,而后点了点头道:“可以,只要有人能够改良此术,那么寡人便赏赐其一个五大夫的爵位!”】
【虽说五大夫,在秦国的二十等军功爵制度之中,属于是第九等的高爵。】
【但是想了想改良此术的作用与意义之后,秦王嬴政觉得还是值得的。】
【得到自己父王许可的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一抹笑意,而后转头看向四周围着他的工部墨家子弟,以及部分农部农家百草司子弟,大声道:“众卿,可都听到了?”】
【“不管你是工部官吏,还是农部官吏,亦或者是其他任何人。”】
【“只要有谁能够将此物改进到可以如同绢帛一般正常书写,那么他便会得到一个五大夫的爵位赏赐!”】
【“尔等,可想要这个爵位?”】
【四周所有的工部墨家子弟,农家百草司子弟齐声大喊回应:“想!”】
【太子扶苏脸上笑意更甚:“那便要诸卿努力了,孤等你们来找孤要五大夫爵位的那一日。”】
【“希望这一日,来的越早越好!”】
【这一刻,所有的工部墨家子弟,以及农家百草司子弟眼中都充满了炙热的斗志。】
【若不是太子扶苏与秦王嬴政还在这里的话,恐怕他们立刻就忍不住去研究如何改良的办法了。】
【待到太子扶苏激励完一众工部墨家子弟,以及农家百草司子弟之后,秦王嬴政也是看着太子扶苏开口道:“此物,与竹简、木牍截然不同。”】
【“若是再以干竹简来命名的话,反而不太妥当,你发明的此物,便由你来给它重新起个名吧。”典】
【太子扶苏想了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于是思虑半响之后,方才神情郑重地说道:“此物,便名为纸吧。”】
【秦王嬴政默默念叨了两遍,而后点了点头,既像宣告它的身份,又像允许它的存在一般道:“今日之后,以竹或其它所造的类似于绢帛的书写之物,便名为纸!”】
【自今日之后,世界上便多出了新的一物,名曰为“纸”,以竹所造,其形如绢帛,轻便可折叠,并可用于书写记事。】
PS1:有一说一,其实做豆腐的过程和造纸术之间的差别还真不大,至少大体上的原理是大差不差的,都是破碎成浆,再凝固定型。。
第一百五十四章:想要改进造纸术的众人【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看着太子扶苏等人制作出来的纸张,秦皇嬴政呼吸急促,双眸炽热。
虽说太子扶苏等人制作出来的纸张,写字上去会出现晕墨的情况,但是这并不代表太子扶苏等人制作的纸失败了。
这只能说是第一次造出来的纸失败了,但是造纸的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
太子扶苏等人的确是造出了一种能够在这上面写字,并且还不会透墨的新的书写工具!
只要能够继续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改良造纸术,造出不会晕墨的纸,那么日后纸张必然会大行其道,彻底取代当前的竹简、木牍。
想想看,他现在每晩需要批阅的竹简奏章多到重达一石,甚至都需要用车来拉这些竹简奏章。
而如果改用纸呢?
同样相同大小的文字,以及相同书写的间距,一张纸所能够书写的内容,便相当于现在的一册竹简。
但是一张纸的分量,却只有现在一册竹简的几百分之一。
如果他现在所批阅的竹简奏章全部能够改成用纸来替代的话,那么恐怕他的奏章也不需要重到要用车来拉了,一人之力便足以抱起。
而且,一册竹简的分量虽然说不上重,但是同样也不算太轻。
每天晩上他手执竹简批阅的时候,一开始还好,但是等手执竹简批阅一、两个时辰之后,手臂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疲惫、发酸。
但是如果换成纸的话,那么他觉得自己就算手执一整天也不会疲惫、发酸。
所以轻便,是纸张的第一个大优点!
纸张的第二大优点,在他看来便是占地面积小!
像现在的一册竹简,或多或少都得要占据一尺之地。
但是如果将一册竹简上的内容,全都写到一张纸上面的话,那么这一张纸,最多也就是占据方寸之地罢了。
这就意味着同样大小的地方,能够存放更多的东西。
而轻便与占地面积小这两个优点,又带来了纸张的第三个优点,那就是易于携带运输!463
像他每晩所需要批阅的竹简奏章,多到需要放在木板车上,然后数人拉车才能够拉动。
但是如果全部替换成纸张奏章呢?
还需要木板车吗?
不需要!
还需要数人拉车吗?
同样也不需要!
这就意味着,原来只能够携带运输一次的竹简奏章,在同等的人力、物力支出之下,换成纸张奏章之后,能够携带运输好几次。
而这带来的便是上下联系次数的增多!
举个例子,因为竹简笨重、运输不便的原因。
所以朝廷中央与地方官员之间,一个月大概只能够通过运输的竹简奏章,上下联系一次。
但是如果改成轻便、占地面积小、易于携带运输的纸张奏章的话。
那么朝廷中央与地方官员之间,在同等的人力、物力支出的情况之下,一个月上下便能够联系两到三次,甚至是更多次!
而这带来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朝廷对地方的掌控程度进一步加强!
同样举个例子,假如地方发生了叛乱的话,那么由于竹简奏章的运输不便。
所以等朝廷中央收到来自于地方官员的奏章的时候,很有可能已经过去了一个月。
而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指不定地方上的叛乱就已经趁机发展壮大了起来。
届时,就算朝廷中央能够将叛乱镇压下去,也必然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人力、物力等等。
但是如果换成更加方便运输的纸张奏章的话,那么当地方发生叛乱的时候,说不定半个月便可以将消息传递到朝廷中央。
那么朝廷中央便可以趁着地方叛乱还没有更进一步地发展壮大之前,便及时派兵镇压、平息叛乱。
而除此之外,还有第四个优点,那就造价便宜,制作方便!
像制作竹简,它也不是什么竹子都可以拿来制作成竹简的,须得要是大小粗直俱佳的竹子,才能够拿来当制作竹简的原材料。(afdj)
而且在砍竹子下来之后,其中的竹节不能要,还得要将竹子给细细切磨成一根根大小薄厚均匀且光滑的竹简。
可以说竹简的制作,非常的繁琐。
但是天幕上的纸张,它却不挑剔,不管你是什么竹子,也不管你有没有竹节。
直接将竹子砍下来,然后丢到竹塘里面浸泡。
浸泡之后,直接捣碎,接着再一直煮到变成竹浆。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