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18节

  刚回到自己院子,还未坐定,就听外边的婆子高声通报:“大姑娘来了!”

  王熙凤眉头微蹙,心中纳闷:“自己这才从勇毅侯府回来没多久,大姐姐能有什么事这般着急?”

  正想着,元春已掀帘而入。

  她一进屋,便见王熙凤脸色不佳,心中便已明了几分,笑道:“可是在老太太那儿碰了钉子?”

  王熙凤勉强扯出个笑容,示意平儿看茶:“大姐姐快坐,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元春在绣墩上坐下,接过茶盏却不急着喝,沉吟片刻后说道:“我正是为这事来的。

  方才倒是忘记提醒你了,若是想要办成这事,得叫太太那边先同意了才行,最好是太太主动去提。”

  王熙凤闻言苦笑:“大姐姐,我刚从老太太那里回来。”

  话未说完,却见元春抿嘴一笑,轻轻放下茶盏道:“这事你不用操心,等会我去跟太太说,太太自己去提的话,想来就是没什么问题了。”

  王熙凤眼睛一亮,连忙奉承道:“到底是咱们家大姐姐有主意!这事若由大姐姐出面,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说着,她亲自给元春添了茶,又让平儿去取新做的桂花糕来。

  王熙凤心中暗自庆幸,得亏元春愿意帮她,不然她怕不是又得跑去王夫人那边折腾。

  元春被王熙凤这番过分的殷勤弄得心头一虚。

  随即,她脸上勉强挤出几声讪笑,低头抿了口茶,试图以此掩饰住内心的不安神色。

  那茶水温热适宜,顺着喉咙缓缓流下,却怎么也浇不灭她心中的忐忑。

  等会儿若是自己这弟妹知晓她此番前来,真正的意图竟是想从荣国府“挖墙脚”,怕是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热络了吧……

  想到此处,元春再也无法安心坐下去。

  她轻轻搁下手中的茶盏,起身说道:“时候已然不早了,我这就去太太那边走一趟。”

  王熙凤还要留她用些点心,却已脚步匆匆地往外走去。

  王熙凤站在院门口,望着元春渐行渐远的背影。

  不知怎的,她忽然觉得今日这秋风似乎格外寒凉,吹得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襟。

  平儿在一旁轻声提醒道:“奶奶,起风了,咱们回屋歇着吧。”

  王熙凤却依旧站在原地,望着院中随风翻飞的落叶。

  她眼中闪过一丝狐疑,嘴里喃喃自语道:“奇了怪了,怎么感觉大姐姐对这事格外上心?”

  -----------------

  再说元春,她穿过几道曲折的回廊,秋风裹挟着浓郁的桂香扑面而来,带着丝丝凉意。

  她下意识地拢了拢衣襟,脚步却并未因此停歇。

  远远地,元春望见王夫人院门前有两个小丫鬟正卖力洒扫。

  见到她来了,两个小丫鬟忙不迭地停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行礼问安。

  元春温声问道:“太太可在屋里?”

  一个小丫鬟连忙答道:“回大姑娘的话,太太正在佛堂诵经呢。”

  元春微微点头,径直朝着佛堂走去。

  刚走到佛堂门口,便听见里面传来有节奏的木鱼声声。

  一股淡淡的檀香从门缝里幽幽飘出,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却又略带压抑的感觉。

  她轻轻推开门,只见王夫人正跪在蒲团上,手里捻着佛珠,神情专注而虔诚。

  听到门口的动静,王夫人手中的佛珠微微一顿,却并未回头。

  “母亲。”元春轻声唤道。

  王夫人手中佛珠的转动再次停住,缓缓睁开眼,声音里带着几分倦意,问道:“怎么这个时辰就过来了?”

  元春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着王夫人起身,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有件事想跟母亲商量。”

  说着,她不经意地瞥了眼佛堂外伺候的周瑞家的。

  王夫人何等聪慧,立刻会意,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下人都退下。

  待下人们都退出去后,元春的目光缓缓落在王夫人略显憔悴的面容上。

  在佛堂幽暗的光线下,王夫人眼角那几道细纹显得格外明显。

  “母亲……”

  元春轻声唤道,喉头微微发哽,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眼前这个鬓角已见霜色的妇人,终究是十月怀胎生下她的生母。

  如今父母之间闹到这般境地,她这个做女儿的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心里像压了块沉重的石头,难受得喘不过气来。

  王夫人似是有所察觉,微微抬眼,目光落在元春身上,轻声问道:“怎么了?瞧你神色有些不对。”

第363章 假虔诚

  元春慌忙垂下眼眸,竭力压下心头翻涌的酸楚。

  她嘴角勉强扯出一抹笑意,说道:“没什么,就是瞧着母亲近日为府里诸事操劳,心里心疼,想着母亲该多保重身子才是。”

  说罢,她轻轻扶着王夫人在罗汉榻上坐下,亲手斟了一盏参茶,双手递到王夫人面前,略作停顿后,缓缓开口:“母亲,是琏哥儿媳妇的事儿……”

  元春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轻声说道:“方才琏哥儿媳妇去找老太太了,她想让三妹妹几个帮着料理家事……”

  “胡闹!”

  王夫人一听,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她才多大年纪,能懂什么?琏哥儿媳妇这是当我死了不成?

  再说了,府里难道就没其他人能管事了?非要找个小丫头片子来充数!”

  元春见王夫人作势要起身,连忙伸手拉住她,压低声音说道:“母亲且慢,您先消消气。

  如今荣国府的境地,您恐怕还不太清楚,已是入不敷出了。”

  王夫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很快就转瞬即逝。

  随即她故作惊讶,提高音量道:“怎会如此?咱们这等人家,家大业大,怎么能到这般境地?”

  说着,她又作势要起身,“我倒要去问问,琏哥儿媳妇这几年是怎么管的家!”

  元春再次拉住她:“母亲且慢,琏哥儿媳妇正是为了这事,才想让三妹妹帮着管家。”

  她扶着王夫人重新坐下,“原先她是打算请敬大伯帮忙彻查府里亏空的……”

  王夫人听到这话,身子猛地一颤,手中的茶盏也跟着晃动起来,险些打翻在地。

  元春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头苦涩更甚。

  王夫人这般反应,要说荣国府的亏空与她无关,她是万万不能相信的。

  “但如今敬大伯去了辽东,”

  元春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就算他有心整治府里的乱象,怕也是有心无力了。

  琏哥儿媳妇眼看这事就要瞒不住了,她又怀着身孕,心里着急,这才急着找个人来分担……”

  王夫人神色一凛,突然打断元春的话,问道:“她是想找人顶锅?把府里亏空的罪责都推到三丫头身上?”

  元春面色微微一顿,犹豫了片刻,还是轻声说道:“琏哥儿媳妇只是想着叫三妹妹她们几个提早管着府里的事,也好积累下经验不是?”

  王夫人手中佛珠转了两圈,突然问道:“既然咱们家境地都已经是这般危险,老太太她们也不傻,这么短的时间,怎么会相信是三丫头几个管家导致的亏空?”

  说罢,她指尖在茶盏边缘轻轻摩挲。

  茶水映着她微微上扬的嘴角,似是在盘算着什么。

  对于荣国府的经济危机,王夫人并未表现出过份的忧虑。

  她心中早有盘算:待探春等几个接手管家事务,一旦事情“败露”,即便贾母震怒,也断然不会过于怪罪探春等人。

  届时,她再从这庶女手中接过中馈大权,将府中棘手之事一一妥善解决,那她“管家有方”的美名岂不是手到擒来?

  至于如何解决荣国府入不敷出的难题,王夫人自有一套“生财之道”。

  先不说可以暗中挪用公中的银子去放印子钱,赚取高额利息,单凭贾政的官职帖子,帮人跑一趟人情,就能轻松入账几千两银子。

  想要解决荣国府的‘亏空’还不是轻轻松松?

  佛堂里,檀香袅袅升腾,如一层轻柔的薄纱,将王夫人眼底那抹算计悄然掩在烟雾之后。

  此时,元春并不知晓母亲心中正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

  她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如今细细算来,琏哥儿媳妇离临盆还有六七个月之久。

  这么长的时间,倒也足够三妹妹她们几个去折腾一番了。”

  王夫人微微点头,嘴角悄然掀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说道:“既然凤丫头这般为她这几个小姑子着想,那我这个做长辈的,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她站起身来,腕间的佛珠随着动作轻轻晃动,“我这就去跟老太太提一提这事。”

  说完这话,王夫人只觉心情舒畅了几分。

  毕竟,荣国府如今这般捉襟见肘的窘况,与她脱不了干系,只不过被琏哥儿媳妇误以为是她自己的问题而已。

  若是贾母或者贾敬有心彻查起来,还是会有暴露风险。

  如今能将这烫手山芋甩给别人,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更让她欣慰的是,她这大女儿终于是‘开窍了’,懂得盘算这些事情。

  母女俩又闲聊了一会儿,王夫人见时候不早,便起身准备前往贾母处。

  元春却轻轻将她拉住,说道:“母亲且慢,倒还有件事要麻烦您。”

  王夫人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还有什么事?”

  元春轻轻叹了口气,柔声道:“先前夫君从辽东那边带了一批亲兵回来,府里许多下人都出府与家里人团圆去了。

  如今勇毅侯府人手短缺,少了些做事的丫鬟婆子。

  我想着,能不能从家里这边调一批过去?”

  王夫人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顿时活络起来。

  她暗自盘算:若是能借机在勇毅侯府安插些自己的眼线,那日后府中的一举一动,不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首节 上一节 318/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