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17节

  可如今……

  “按照探春的能耐,荣国府怕是会进行一番大规模的清理,大批下人会被遣散出去。”

  秦可卿喃喃自语,眉头越皱越紧,忧虑之情溢于言表,“到时候,咱们再想从荣国府挖人,哪还会有如今这般容易?”

  元春见她这副懊悔不已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出声,打趣道:“现在知道着急了?方才出主意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秦可卿轻轻跺了跺脚,满脸懊悔地说道:“早知道就等把人挖过来,再跟凤丫头说让探春帮忙管事这事了!”

  她越想越觉得后悔,长叹一声道:“这下可好,等探春把荣国府整顿完毕,那些好苗子怕是早就被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咱们哪里还有机会?”

  元春端起那青花缠枝茶盏,轻抿一口,慢条斯理道:“倒也不必如此着急忙慌的。

  凤丫头要交出府里的中馈之权,交接事务繁琐,怎么也得花上几天时间。

  这么长一段时日,足够咱们把合适的人给挖过来了。”

  -----------------

  另一边,王熙凤回到荣国府后,并未急着去找探春,而是径直回了自己的院子。

  她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镜中的自己,眼神闪烁,似在思索着什么。

  随后,她轻声吩咐平儿:“平儿,给我重新梳个发髻,要略显憔悴些的。”

  平儿虽满心疑惑,却也依言照做。

  接着,王熙凤又在满柜的衣裳中,特意挑选了一件素净朴素的穿上。

  “奶奶这是……”

  平儿看着王熙凤这一番打扮,实在不解其意,忍不住开口问道。

  王熙凤对着铜镜仔细端详片刻,嘴角微微上扬,轻声道:“去三丫头那儿,总得有个合适的由头,如此这般,才能顺理成章。”

  一切准备妥当,王熙凤故意放慢脚步,悠悠地朝着迎春几人的院子走去。

  远远地,她望见探春正坐在凉亭里,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书。

  王熙凤停下脚步,静静地驻足观望了一会儿,这才缓缓抬步,朝着凉亭走去。

  “三妹妹好雅兴。”

  王熙凤扶着腰,声音比平日里柔和了许多。

  探春闻声抬头,见是王熙凤,连忙起身相迎,脸上满是热情:“凤姐姐怎么亲自过来了?若有事,叫人来传一声便是,何苦亲自跑这一趟?”

  王熙凤摆摆手,在石凳上慢慢坐下,动作略显迟缓,似是有些疲惫:“整日在屋里待着,闷得慌,便出来走走,透透气。”

  说着,她还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微微皱眉道:“这几日啊,总觉得头晕眼花的,浑身不得劲。”

  探春细看王熙凤的脸色,确实不太好,心中不禁关切起来:“凤姐姐,可是身子不适?要不让人去请个太医来仔细瞧瞧,可别落下什么病根。”

  王熙凤苦笑一声,轻轻摇了摇头:“老毛病了,无妨的,自打有了身孕,这身子就大不如前。

  可这府里大小事务又一刻都离不得人,事事都得我操心,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呐……”

  她故意顿了顿,目光落在探春手中的书上,话题一转,问道:“说起来,妹妹在看什么书呢?这般入神。”

  探春虽觉得王熙凤今日的言行有些奇怪,但面上并未显露分毫。

  她面色微微一红,答道:“在看表哥书房里的册子,想看看他是如何管理军队的。”

  王熙凤眼睛一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三妹妹果然是个有心的,心思细腻又聪慧好学,若是个男儿身,岂不就是跟隔壁侯爷一样有出息了?”

  两人又打趣了一会,闲聊了几句家常,气氛倒也融洽。

  这时,王熙凤状似无意地问道:“三妹妹觉得,咱们府里的用度,可有什么不妥之处?嫂子我平日里忙于琐事,也没顾得上仔细琢磨。”

  探春何等聪明伶俐、心思通透,闻言立即会意王熙凤此言的深意。

  但她面上依旧不显山露水,只是微微思索片刻,轻声说道:“这个……我平日不太过问这些府里的事务,倒也没太留意。”

  王熙凤轻轻握住她的手,眼神中带着几分恳切:“好妹妹,嫂子今日来,其实是有事相求。

  你也知道,我如今身子不便,府里那些个管事嬷嬷,一个个又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实在让人不省心。

  唉,我想着,你能不能偶尔帮嫂子管着府里的事?有你在,嫂子也能安心些。”

  探春的眼眸中悄然掠过一抹了然之色。

  然而,她面上却故意装出一副迟疑不决的模样,缓缓开口道:“这…有太太她们在,恐怕不合府里的规矩吧?”

  王熙凤见状,连忙露出恳切的神情,急切地劝说道:“就当是帮嫂子分担些了,有什么不合规矩的?

  再说,将来你出阁嫁人之后,这些管家理事的事情,哪一样不得你自己亲手打理?现在提前熟悉熟悉,岂不是更好?”

  见探春依旧有些迟疑,王熙凤又赶忙补充道:“老太太那边你尽管放心,我自会去与她说明情况,你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遇到什么难题,随时都可以来问我。”

  探春听了这话,这才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缓缓颔首道:“既然凤姐姐都这么说了,那妹妹我就勉为其难试一试?”

  王熙凤大喜,拍着手笑道:“要不还是三妹妹贴心,不枉嫂子我以前这般疼你!”

  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把钥匙递到探春手中,“这是库房的钥匙,你就先去那边熟悉熟悉,我去跟老太太说一说这事。”

  待王熙凤走后,一旁的侍书面露担忧之色,凑近探春身边,小声问道:“姑娘,你真的要接手府里的事?”

  府里那些丫鬟婆子,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哪里是那么好相与的?

  探春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钥匙,轻声道:“凤姐姐今日这般作态,言辞恳切,必是府里出了什么大问题。

  她如此急切找人帮忙,我若不答应,岂不是显得太过无情?”

  说着,她望向王熙凤远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平常时凤姐姐待我也算是不错,她难得开了这个口,我这个做小姑子的帮她一把又有何妨?”

第362章 真意图

  秋晨,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贾母所居的院落里,梧桐叶已渐渐泛黄。

  几片经不住秋风轻抚的叶子,悠悠飘落阶前,叶尖犹带着夜露的晶莹。

  院角处,两株老桂开得正盛,那浓郁而甜美的香气,在微风中暗暗飘散,弥漫在整个院落。

  正房内,猩红的毡帘半卷着,一线晨光透过帘隙,轻柔地洒进屋内,将屋内的陈设都映照得亮丽了几分。

  然而,与这明亮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屋里的气氛却透着几分古怪。

  贾母半躺在榻上,整个人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身后贴身丫鬟鸳鸯正轻轻地替她揉着肩,动作轻柔而娴熟。

  林黛玉来到荣国府这边还没过多长时间,就是被赵驹‘强行’带回扬州城。

  贾母得知此事后,气得脑瓜子疼,混身都觉得不舒服。

  此时,肚子已有几分显怀的王熙凤,正坐在贾母跟前的小凳上。

  她脸上堆着笑,可话语间却透着谨慎与小心。

  待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道明来意,贾母缓缓睁开那双已然苍老的眸子,目光在王熙凤身上停留了片刻。

  贾母眉头微微皱起,显然对王熙凤的话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她略带不悦地说道:“你莫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就算你如今怀有身孕,想找个人帮着管府里的事,可老二家的还在呢,哪里就需要三丫头她们几个来帮忙操劳了?”

  王熙凤讪笑一声,手指不自觉地绞着帕子,思索片刻后说道:“老祖宗明鉴,孙媳妇是想着,太太如今毕竟年纪渐长,实在不好再为府里的事情太过操劳。

  而且,左右将来三丫头过几年都是要嫁出去的,孙媳妇就想着,不如趁这个机会叫她们多学一学府里管事的门道。

  等将来她们出了阁嫁了人,做了当家太太的时候,也不至于抓瞎,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贾母半阖着眼,手指在榻沿轻轻敲了两下,那节奏似乎透露出她内心的不甚赞同。

  窗外,一阵秋风吹过,卷着几片梧桐叶,狠狠地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屋内的气氛增添几分紧张。

  半晌,贾母才慢悠悠地开口道:“我看还是算了吧,太太现在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哪里有你说的这么精力不济?

  再说了,就算太太真的忙不过来,也还有你大嫂子帮忙呢,何至于要让三丫头几个来掺和府里的事?”

  其实,她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

  要是林黛玉还未曾被赵驹带走,还待在荣国府,为了培养她,贾母或许还能答应让探春几个一同帮忙管着府里的事。

  可如今这会,林黛玉估计都快到扬州城了,贾母哪里还有这等心思?

  虽然她也很疼爱迎春几个,但还远远没有到能将荣国府的中馈大权交给她们的地步。

  毕竟这荣国府的管家之事,可不是儿戏,稍有不慎,便会牵扯出诸多麻烦。

  王熙凤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了僵。

  她心里清楚,大嫂子李纨如今一心只顾着将贾兰抚养成人。

  平日里除了教导贾兰读书识字,几乎很少过问府里的事,哪里会有这个闲功夫来管府里这些繁杂的事务?

  可贾母既然已经表明了态度,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默默地想着,再另寻机会。

  她眼波流转,正欲再次开口劝说,却见贾母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言。

  “凤丫头,”

  贾母叹了口气,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我知道你一心为几个小姑子着想,可你也得为太太考虑考虑不是?

  三丫头再怎么说,也是记在太太名下的,你若就这样跳过太太,直接让三丫头掺和进府里的事务,你叫太太心里怎么想?”

  王熙凤心头猛地一跳,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

  探春虽非王夫人亲生,但名义上却是记在王夫人名下的。

  除非王夫人主动将荣国府的中馈大权交给探春帮忙打理,否则自己这样擅自做主,岂不是让王夫人难堪?

  她连忙赔笑道:“老祖宗教训得是,是孙媳妇考虑不周,一时疏忽了。”

  贾母见她识趣,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又缓缓说道:“你如今怀着身子,是该多歇着。

  府里的事若实在忙不过来,就叫平儿多帮衬些便是,何必非要拉扯上三丫头她们?”

  王熙凤心中苦涩,却也不敢多言。

  她见贾母态度坚决,知晓此事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得到应允了,只得起身告退。

  王熙凤扶着平儿的手,慢慢往回走。

  秋风卷着落叶,在脚边打着转儿,正如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她心中暗自思量,该如何才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首节 上一节 317/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