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金陵十三钗

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50节

  李宗仁紧握的双手,由于太用力导致手指节发白,青筋在太阳穴突突跳动。

  “集结兵力?”

  他突然将一拳砸在了案几上,茶盏震得叮当乱响。

  他大步走到军事地图前,藤县的红圈被铅笔反复描得发毛,像道溃烂的伤口。

  二十军团驻防的蓝旗仍插在百里之外,旗杆阴影斜斜切过藤县,如同把刀架在守军脖子上。

  “给汤恩伯发急电……就说……”

  话音戛然而止。

  李宗仁忽然抬脚踹翻了一旁的纸篓,满地碎纸片像雪片般飞起,又缓缓落在马靴边。

  “罢了罢了……”

  他长叹一声,别看他身为五战区司令长官,但汤恩伯作为委员长的心腹,又岂是他能处置的。

  良久才问道:“燕谋……现在距离藤县最近的部队是哪支?”

  徐祖诒缓缓摇了摇头,“方圆百里之内也就只有临沂的张自忠和庞炳勋两支部队了,可他们如今被第五师团牢牢缠住,根本抽不开身。”

  说到这里,他突然发出一声惊呼:“咦……不对……咱们还有一支部队。”

第90章 来电

  李宗仁惊讶道:“还有一支军队?是哪支军队……我怎么不知道?”

  “长官……您忘了?”徐祖诒道:“年初的时候,不是有一支从南京撤下来的保安团被军政部划给了五战区了吗?

  随后那支保安团来电,请求来休整,被您安排到了高邮。”

  “保安团?”李宗仁嘴里慢慢念叨了两句,随后眼前一亮。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那支据说在南京城里对日本人放特种弹,导致第六师团死伤惨重,不得不返回本土休整的那支部队吧?

  我记得那个保安团的团长叫苏……苏什么来着?”

  “苏耀阳。”

  “对……苏耀阳……就是他。”

  徐祖诒解释道:“从一月份到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想必休整得差不多了,也时候派上用场了。”

  李宗仁瞥了他一眼,好奇的问:“我承认三个月的时间应该差不多了。

  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再怎么休整也只是一支地方自建的保安团而已,真要跟日军第十师团碰上,恐怕连一个照面都撑不住就会崩溃了吧?

  你怎么会想起他们了?”

  虽然苏耀阳率领的保安团在南京给日军造成了重大伤亡,但在绝大部分国军将领看来,他们也就是占了特种弹的便宜,真实的战斗力恐怕连杂牌军都不如,李宗仁也不例外。

  所以当他接到苏耀阳发来的请求去徐州休整的请求时,不假思索的将他们安排到了高邮,意思就是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呆在后方,不要给他们添乱就可以了。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支他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的杂牌中的杂牌居然成了目前他手中唯一可以调动的军队。

  听到李宗仁发问,徐祖诒忍不住笑道:“长官您恐怕还不知道吧,这个苏耀阳可不是个安份的主。

  这几个月,他派人在徐州各大医院到处转悠,对医院里那些即将伤愈归队的老兵和军官大肆拉拢。

  在银元、票子甚至金子的开路下,还真让他笼络了不少军官和老兵到了保安团。

  我估摸着,有了那些老兵和军官的打底,他的保安团战斗力就算再不堪,也不会差到哪去的,至少用来应应急该是可以的。”

  “哦……还有这事?”李宗仁也忍俊不住的笑了起来。

  他只是思索了短短几秒钟便做出了决定,“既然如此,马上给那个什么……南京保安团发报。”

  【急电】苏团长暨保安团全体官兵:

  藤县战况吃紧,122师陷于重围。兹令你部即刻轻装疾进,务必于三月十八日拂晓前抵藤县东郊,与王师长相呼应。此令十万火急,凡延误军机者,无论职级高低,军法从事绝不宽贷。

  当前敌寇以战车为先锋,正猛攻西门阵地。你团需沿泗河小路隐蔽行军,避开敌侦察机。抵达后立即构筑反坦克工事,重点防守火车站至粮库一线。弹药补给已命兵站星夜前送,你部可于途中黑松岭领取。

  时值春汛,泗河水位暴涨,你部需携带浮桥器材。另据空军侦察,敌骑兵中队出没于野狼沟一带,行军时需加派尖兵警戒。切切此令!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五日亥时

  (注:电文纸边缘有钢笔批注“转王师长:已严令苏部驰援,你师须死守至十八日辰时”)

  高邮县郊外的保安团指挥部,这封电报在苏耀阳、李高远和黄观涛三人手里轮流传阅,看完后苏耀阳第一个开口道:“长官部的命令到了,让我们驰援藤县,两位怎么说?”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李高远不假思索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咱们窝在这里三个月,苦练杀敌本领,为的不就是杀敌报国吗?”

  “唔……”

  苏耀阳在地图上看了好一会,才缓缓道:“高邮距离藤县有四百里左右,咱们的大部队就算强行军,想要抵达至少需要三四天,从时间上看已经来不及了呀。”

  黄观涛思索了一下:“我认为可以先派一个营,乘坐卡车连同坦克连、工兵连一起先行出发,抵达藤县后协助122师防守藤县,坚守到大部队到来。”

  苏耀阳点点头:“这倒不失为一个法子,可我们应该派哪个营过去?”

  “我带着四营去吧。”黄观涛不假思索道:“计划是我提出来的,自然由我带队。

  团座你和老李带着大部队在后面赶上就可以了。”

  “好吧!”

  苏耀阳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提议,随后又嘱咐道:

  “一路上你要小心,出发的时候带上电台,随时保持联系。”

  “明白!”

  半个小时后

  作为先头部队的坦克连率先出发。

  汽油引擎的轰鸣撕裂了落日的余晖,履带碾过潮湿的土路时溅起泥浆,在夕阳的光芒下泛着铁锈色。

  佩带着上尉军衔的约翰站在霞飞坦克的炮塔里,对着耳麦里的送话器大声道:“出发!”

  伴随着他的声音,九辆M24霞飞坦克爆发出强大的轰鸣声,沿着崎岖不平的马路飞快驶去,紧随其后的是十多辆油罐车、M3半履带运兵车和维修车。

  三十辆满载着步兵的十轮道奇卡车紧随在坦克连后面。

  车厢里……那些刚入伍几个月的新兵紧紧攥着步枪,脸色有些发白,老兵们默默的靠在车厢上,嘴里叼着香烟,烟草苦涩的气味混着汽车尾气在肺里烧出灼热的感觉。

  苏耀阳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远去的车队。

  和几个月前在南京进行的战斗不同。

  客观的说,当初在南京那场战斗保安团其实是取了巧的。

  那时候的战斗说白了就是巷战。

  在地形复杂的城市里作战,三八式步枪的射程远、精度高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反倒是射速慢,枪身太长,在狭窄地形和房屋里携带不便的劣势暴露无遗。

  与此相反,保安团装备汤姆森冲锋枪、伽兰德步枪射速高的优点却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这才是保安团能在巷战中给予日军极大杀伤的原因。

  所以,这次驰援藤县也是保安团组建以来第一次和日军摆开架势进行硬碰硬的野战,不知道这支稚嫩的军队能否继续延续上一战的辉煌。

第91章 壮烈殉国

  1938年3月17日清晨,天际刚泛起鱼肚白,薄雾还笼罩着沉睡的城镇。

  原本尘土飞扬的土路上还凝结着夜露,经过几天的战斗,这座原本平静祥和的县城早已变得伤痕累累,加之百姓们大部都逃到了郊外,因而显得格外荒寂。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闷雷般的轰鸣,地面开始微微震颤。

  北方的天空已被染成橘红色,数十道火线撕裂晨雾,像毒蛇般扑向县城。

  当第一枚炮弹落下时,瓦片簌簌震落的声响与尖叫声同时炸开。

  “轰……”

  当第一枚由九六式十五糎榴弾砲(注:日军火炮命名中“糎”为日本旧制长度单位(1糎=1厘米),因此“十五糎”即150毫米(实际为149.1mm)。)的150毫米炮弹落在县城时,巨大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县城。

  砖墙在冲击波中像纸片般扭曲,梁木断裂的脆响淹没在接踵而至的爆炸声里。

  紧接着二十余架日军九六式攻击机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机翼掠过时投下的一道道阴影,紧接着一枚枚炸弹落在了县城中。

  经过几天的激战,藤县外围阵地已全部失守,122师三千多官兵大部已经阵亡,王铭章师长亲率师部人员以及师部警卫连组成一支机动部队,哪里有危险就去救援哪里。

  但随着城内的兵力越来越少,守军也打得越来越吃力,就连王铭章这位师长也挂了彩。

  随着日军开始炮击,城内到处都是硝烟弥漫,墙倒屋塌,街上都被倒塌的建筑物堆成一个个小山丘,原来的石板街道被炸成一个个深坑,全城一片火海,遍地都是焦土。

  “咳咳咳……”王铭章刚从一堵断墙站起来,就听到旁边有人高喊。

  “日本人上来了!”

  伴随着声音,就看到六十多米开外,一群土黄色军服在烟尘中晃动,刺刀折射的阳光刺得人的眼睛格外生疼。

  阵地上依旧是一片寂静,当日军来到三十多米开外时,一名老兵突然暴起,高声喊道:“扔!”

  瞬间,七十多条手臂同时抡出圆弧,一枚枚珙县造手榴弹几乎是同时掠过缺口,看到一群黑点飞来,最前排日军惊愕得张大了嘴。

  “轰轰轰……”

  爆炸的气浪将最前排的十多名日军掀翻在地,灼热的金属碎片在空中划出猩红轨迹。

  一名被炸断腿的日兵,惊叫着往回跑,只是惊恐之下的他却没察觉到自己的肚子也被弹片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青灰色的肠子从里面涌出,以至于他一边惊叫一边拖着肠子爬行,在地上拖出一条蜿蜒的血线。

  看到攻击失败,日军也急了,朝着寨墙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一时间,硝烟裹着碎石簌簌滚落,寨墙东南角的缺口越来越大。

  为了防止守军堵住缺口,好几挺九二式重机枪也朝着缺口射击,机枪子弹在青砖上凿出密集的凹坑,飞溅的火星四处乱窜。

  看着身边的士兵不断倒下,王铭章心如刀绞,但却无能为力,如今他能做的就是亲临前线上阵杀敌,为国家做出自己最后的努力。

  同一时间,临城第20军团指挥部。

  20军团长汤恩伯正和几位军团高级将领商议事情。

  八十五军军长王仲廉担心的对军团长汤恩伯道:“军团长,刚才接到电报,日军兵分两路向临城挺进,与关麟征部遭遇,我军伤亡很大。”

  汤恩伯面沉如水没有说话,只是来回踱步。

首节 上一节 50/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