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303节

罗延康懵逼了:“城镇外那么多的麦田,难道不是你们的食物么?麦草难道不是燃料么?房子难道不能够重建么?”

“别以为我们是外国人,就不认识麦田了!不要试图欺骗我们,不然下场很严重的!”

乌克兰人听完之后也是懵逼了:“土地是我们的,但麦子却是苏维埃的,秸杆也是国家,城镇是我们的,但房子都是国家的,我们无权收割麦子,而且修好了房子也不是我们的呐!”

苏联国有体制下,尤其农村实施的都是集体制度和供给制,老百姓没有权利处置任何共有财产的。

537.历史的轮回与宿命

“收麦子还要批准??”

“只要批准他们自己可以收麦子,乌克兰人就帮我们作战??”

张子康中校接到了下属的汇报之后满头的雾水,搞不清楚乌克兰这到底是个怎样神奇的地方。

这地方竟然比俄国其他地方都还更离谱,之前在伏尔加河流域作战的时候,那里的农民可没有什么收粮批准的说法,国军打过来,官员跑了,地里面只要是值钱的东西立刻都被农民弄光了。

但在乌克兰这里似乎情况又有些不一样了,这里似乎更加严格一些,乌克兰人对于苏联的向心力也和其它加盟国不一样一些,这里的人们似乎对苏联这个大家庭有着不一样的看法。

乌克兰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苏俄治下的,想要了解乌克兰与苏联的关系,那就必须捋明白,苏俄与苏联的区别。

在很多人印象中,苏联是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的,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十月革命之后建立的是苏俄政权,而不是苏联,苏俄与苏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而乌克兰也不是一开始就是苏联加盟国的,而是之后才被迫加入进去的,加入苏联对于乌克兰人来说就是一个无奈之举。

沙俄时期,乌克兰就被俄国统治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帝国解体,原先被沙俄征服的国家以及民族全都趁机分家,如波兰、芬兰宣布脱离俄国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小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而乌克兰也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民族政权。

是不是听着和苏联解体差不多的情况?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人会服俄国人的统治,就连同样民族的斯拉夫人也受不了俄国人的统治,对于乌克兰人而言,沙俄与苏俄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是帝国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差不多的那一套。

当时沙俄解体之后的主体部分被苏俄继承了,所谓的苏俄,可以大致理解为苏维埃化的俄国,你把它理解为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就可以了,从一战到冷战,从沙俄到苏联,这就是一个轮回而已。

沙俄解体之后乌克兰终于摆脱俄国几百年的剥削和压迫,迎来了独立建国的曙光,乌克兰内部立刻也出现了社会民主工党、社会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这些党派组建成立了中央拉达。

起初,中央拉达只是乌克兰各政治势力组成的协调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机构,后来随着农民、工人和士兵等纷纷向中央拉达派出代表,中央拉达逐渐发展成为乌克兰的议会。

随后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自治,毫无疑问,中央拉达是乌克兰民意的产物,它获得了乌克兰社会各界的支持,乌克兰人对中央拉达给予了厚望,以为当家作主的日子就要来了。

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的,因为沙俄没了,苏俄又来了,而且还是打着消灭剥削与压迫压,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来的。

乌克兰人能接受与苏俄再续前缘共同建立苏联的结局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嘛,沙俄没了,乌克兰已经不遭受剥削压迫了,但如果继续跟着苏俄混,那不还是老样子么?

但很可惜,当时的乌克兰中央拉达的抵抗行动还是失败了,因为他们自身的矛盾也很严重,没法团结一致抵抗苏俄。

中央拉达里面既有地主又有农民,这两个利益对立的群体,农民要重新分配土地,地主不愿分土地,双方达不成共识。

另一方面,一战还在继续,大量乌克兰籍士兵还在前线作战,虽然他们已经万分厌战,但乌克兰中央拉达要与俄国临时政府保持一致,继续保持战争立场。

要土地没土地,要和平没和平,弄半天还是啥都没有,乌克兰中央拉达自然支持率大跌。

除此之外,乌克兰中央拉达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俄国临时政府和苏俄一个鸟样,同样不愿给予乌克兰独立建国权利。

沙俄帝国崩溃后,俄国成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以沙俄继承人自居,不愿意乌克兰脱离俄罗斯单飞,他们出台了一份《临时条例》,想要限制乌克兰的自治权利。

俄国人可以允许波兰独立,可以允许芬兰独立,可以允许波罗的海三国独立,就是不能容忍乌克兰独立,这是不是跟下个世纪北约东扩俄乌战争差不多的模样?所有国家都可以加入北约,但唯独乌克兰不行。

俄乌战争的导火索其实早在十月革命之后就埋下来了的,没别的原因,就是这块地太重要了。

如果不能掌握乌克兰,那俄罗斯就不是一个虚壮的大国而已,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对西欧的战略前沿就要向后萎缩上千公里。

乌克兰人口众多,沃野千里,资源丰富,加之拥有黑海战略出海口,俄罗斯无法想象失去乌克兰后的样子,这就像是中国的东三省一样。

俄国临时政府和苏俄政府这对死敌在对乌克兰问题上罕见的默契,但乌克兰肯定是不买俄国人的账,他们发表声明说:谁也不能限制民族自决权。还打算召开立宪会议来解决俄乌关系。

临时政府在的时候乌克兰没敢建国,列宁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俄之后,乌克兰就彻底建国了独立了。

虽然建国了,但此时乌克兰还比较克制,它没有脱离俄国而独立,而是要和俄国组成民主、平等的民族联邦。

但是用脚趾头想一想,苏俄会允许乌克兰建国并和它平起平坐吗?俄国人的脑子里面根本没有平等的概念,他们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更关键的还是,乌克兰中央拉达走的是资产阶级议会建国的道路,苏俄搞的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建政,双方三观不同,利益不同。

具体而言,双方在两个方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后俄国人行动起来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乌克兰东部工业地区成立了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乌克兰苏维埃是乌克兰人,却听苏俄的,还获得了苏俄的支援,苏俄宣布承认乌克兰苏维埃政府是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真正政府。

瞧瞧,是不是有感觉到了一阵莫名的熟悉感??﹖是不是又有一种转世轮回的宿命感??

没错,这就是历史,根本没有什么新鲜事!

苏俄这么干,这相当于搞革命输出、颠覆乌克兰中央拉达,这其实和西方的颜色革命没什么本质差别,什么社会主义资产主义,玩的都是一个套路。

后世乌克兰遭受颜色革命,俄罗斯都无法容忍,现在你对着人家本人来革命输出,乌克兰人同样也没法忍,于是乎双方斗争不断。

在此期间,苏俄向乌克兰派遣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党政军干部,提供军事援助,还出动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支持乌克兰苏维埃夺权。

苏俄军队进入乌克兰,在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苏俄军队搭乘火车一路所向披靡,占领了许多工业城镇,这些地区的工人之前已经被乌克兰苏维埃动员起来,他们纷纷支持苏俄军队。

啊,该死的熟悉感又来了!这就跟看二零二二年的报纸一样!

不一样的却是,这时候的中央拉达没有像司机那样坚守基辅,而是选择了放弃,向西撤退了,这一退就彻底没有搞头了。

现在你知道为啥泽连斯基有勇气坚守基辅了吧?估计人家是看过历史书的,坚守基辅,不一定失败,但离开基辅百分百会像自己的百年前的前辈―样惨败的。

撤离基辅之后的乌克兰中央拉达虽然发出了总动员的号召,同时也向西方英法美等国请求援助,但都为时已晚,根本扭转不了战争局面,基辅都守不住,你有个毛线的支持价值呐!

没办法的乌克兰中央拉达找到了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同盟国集团,他们与德国在布列斯特镇签订了条约,德国承诺帮助乌克兰击败苏俄军队,乌克兰向德国提供粮食。

随后数十万德奥军进入乌克兰,一路砍瓜切菜,三下五除二就帮助乌克兰中央拉达收复了基辅。

乌克兰也向德国、奥匈帝国提供了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乌克兰是“欧洲粮仓”,一战打到那个程度,各主要参战国都缺粮到了极致,粮食就相当于如今的美元一样。

而后拿到了粮食的德奥军队开始了犀利进攻,苏俄军队节节败退,连克里米亚地区都丢了,军事上的失败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如果再和德奥军队打下去,苏俄政权可能要全面崩盘。

这时候,列宁力排众议,与德奥签订了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根据和约,苏俄军队撤离乌克兰,承认乌克兰中央拉达与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和约。

这意味着苏俄事实上承认了乌克兰独立,但明白人都知道,俄国人的承诺和承认都是空气而已,甚至连空气都不如,至少空气还能呼吸嘛。

收拾完苏俄之后,德奥开始回过头收拾乌克兰,根据条约规定,乌克兰需向同盟国每年提供上百万吨谷物,以及大量的煤炭等等资源。

德国人认为乌克兰已经被苏俄渗透得千疮百孔了,无法兑现承诺,他们解散了乌克兰中央拉达,扶持哥萨克领袖斯科罗帕德斯基建立了军事独裁政府。

因为相比松散、无力的乌克兰中央拉达,斯科罗帕德斯基领导的军事独裁政府,体系更完整,行政效率更高效,能更好地为德国人的利益服务。

到这里是不是又有一股可怕的熟悉感涌上了心头,是不是拍大腿惊呼,这特么不就是翻版的美国和北约么?不要惊讶这就是历史!

乌克兰人的新老大没有坚持多久,次年11月,随着德国战败投降,所扶持的傀儡政府也垮台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人马再次上台。

很快苏俄就卷土重来了,熟练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之后,苏俄决定在乌克兰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很快,强大的苏俄军队再次攻入乌克兰境内,终结了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仅仅两个月之后,乌克兰苏维埃宣布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时候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小版的苏俄,它的政权组织形式完全照搬苏俄,并且和苏俄结成了政治军事同盟,听从莫斯科的指挥棒行事。

1920年,俄乌苏维埃部队击败了向东扩张的波兰军队,双方关系进—步升华,5月16日,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乌克兰与苏俄关系的决议,乌克兰和苏俄的军事、财政、铁路、国民经济、邮电及劳动委员部开始合并。12月8日,两国在政治、经济、交通、邮电部门实行一体化管理。

事情到了这里,两国合并已是水到渠成,按照斯大林的提议,他要求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苏俄,实际上是和平兼并这些国家。

虽然大家都是无产阶级兄弟,但多少还有民族主义情结,谁愿意把国家拱手送人呢?

斯大林的提议遭到了乌克兰人的普遍反对,当时还不是苏联领袖的斯大林只能忍了下来,可被乌克兰人这么驳了面子,这也给之后的一系列事情埋下的导火索,要知道斯大林的心眼可比董建昌都还小!

列宁否决斯大林的提议,重新提出各国以主权国家的名义加入联盟,联盟是各平等民族的自愿联合,联盟可以自由加入,也可以自由退出。

而后首批四个国家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加入了联盟,至此苏联才算是正式成立了。

前面就说过了,俄国人的承诺都是空气,说是自愿加入,自由退出,但苏联虽然名义上是联邦制国家,可实行的还是高度集权的政体!与沙俄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各加盟共和国必须无条件服从苏共中央决策,所谓自由退出从来就是一句空话,得罪了方丈还想走??哪有这么容易! !

加入苏俄之后,接下来的事情那就是乌克兰人悔恨莫及的了。

因为他们伟大的钢铁同志上台了,斯大林上台之后,立马就给乌克兰穿小鞋了,谁让你当初那么不给面子呐!

斯大林上台之后,就开始扭曲乌克兰的历史和文化,削弱乌克兰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其中最具标志性的行为就是苏联对乌克兰实施强制性的俄语化政策。

不仅俄语成为官方语言,课堂上俄语的普及和乌克兰语的边缘化,都导致了乌克兰文化在新生代中的衰落和消失,现在都说俄乌是兄弟,都是讲着同一语言流着相同血脉的同族,但那都是强迫的,不是人家乌克兰人自己愿意的!

并且斯大林还是不满足于此,在强制推广俄语后,苏联政府还试图改造乌克兰的历史和文化,抹去乌克兰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称其为俄罗斯族演化而来。

熟悉感又来了!普京现在也是这么说的,一个劲说基辅就是罗斯民族起源,并且不断宣传两国之间的同文同宗。

斯大林上台之后除了文化语言之外,苏联政府还对对乌克兰的资源、人才进行了剥夺和压制,让乌克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长期的制约。

苏联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进而发展大国工业,完全把乌克兰当成了血包在用,如果说苏联的政治提款机是共产国际,那么经济提款机就是乌克兰!

苏联政府从乌克兰收集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资源,以支持自己的工业化进程,这让乌克兰人民从原本温饱的生活,—步回到了解放前,甚至引发了乌克兰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32年至1933年间,乌克兰遭受了人为制造的大饥荒,导致数百万人死亡,苏联政府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镇压和大规模的集体化运动,也让数百万乌克兰人死亡或被迫迁徙。

没人知道这一时期乌克兰人的具体死亡数字,但这终归还是一场灾难,欧洲粮仓竟然饿死了上百万人,这是最经典的苏联笑话!

现在联邦国防军打过来了,乌克兰人二话不说就开始喜迎王师了,不管是谁,只要不是俄国人,他们都可以接受其统治,因为再差也不会比俄国人更差劲了!

538.乌克兰喜迎王师

“给,为什么不给,只要他们敢拿,我就敢给!”

司令部内,风尘仆仆的王耀武上将刚从越野车上下来,就说出了允许乌克兰人自由收割土地上小麦粮食的命令。

走到了作战指挥室内,王耀武接过了勤务兵递来毛巾,擦了擦脸上的灰尘,一边走一边下令道。

“给我记下来,进入乌克兰地区之后,各部队禁止掠夺骚扰乌克兰民众,更不准屠杀虐待,一定要执行好怀柔政策,除非是乌克兰人不服王化,否则不准动手!

乌克兰占领区内,允许本地乌克兰人成立自治政府,将缴获的所有物资已经占领的土地都移交给乌克兰人民自行处置,我们无须插手!”

一旁的副司令官吴融听到之后,问道:“所有缴获,军需也给么?”

王耀武点了点头道:“当然给,俄国人造的那些破烂货没什么可宝贝的,步枪、大炮、坦克甚至是飞机全都给乌克兰人,俘虏的苏军内进行甄别,乌克兰籍的俘虏就地释放!

占领的公共设施还有政府仓库什么的,也统统交给乌克兰人自己打理去,我们正好省心!”

吴融有些不解道:“:这么干会不会太便宜那些乌克兰人了?我们是来打仗的,不是来做慈善的呐。”

王耀武爽朗一笑:“哈哈,便宜不了的,拿了迟早还得换回来,吃了也得吐出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告诉各部队,缺什么就找乌克兰自治政府要,我们自己去抢还会败坏名声破坏双方关系,可要是让乌克兰人自己去征收然后交给我们,那可就省时省力还不用坏名声,多好?

另外勒令占领区新成立的自治政府必须组建军队协助我们作战,告诉乌克兰人,我们不是来侵略他们的,而是来解放他们的,帮我们打到基辅去,我们就让乌克兰彻底独立!”

吴融听完都震惊了:“啊?这么干能成么?这种事儿得请示战区总司和国防部批准吧,我们没有权利允许乌克兰人建国呐!”

王耀武露出市侩的笑容:“先斩后奏不会么?这点小事战区总司和国防部会揪着不放?打仗才是正经事儿,打赢了谁管你那么多,打不赢你再守规矩也没卵用!”

“放心吧,天塌了有我扛着!”

首节 上一节 303/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